兩姐妹近乎相同的容貌,相互對視了一眼。彼此都能聽到對方的心跳聲,待看到對方臉頰上的紅暈之后,又互相啐了一口。金勝曼低垂著腦袋,羞得恨不得找個地洞鉆下去,她現在滿腦都是秦風那淡淡的微笑。
“你們的擔心我理解,不過大可不必,前不久,百濟與倭奴心懷不軌,在我大唐境內行不法之事,陛下大發雷霆,已禁止與百濟、倭奴的一切往來,并傳令天下,誰與二國有所交集,便是與我大唐為敵,一旦發現,將率領百國之兵共討伐!”此乃天下皆知,沒必要藏藏掖掖,秦風沒有絲毫壓力的道將出來。
金德曼、金勝曼、李在信頓時喜上眉梢,就差擊掌相慶了。
秦風又道:“這種事兒,我做不了主。也沒有這樣的權限,你們有什么訴求,不妨派人前往長安面見陛下。既然你情勢危機,我建議你們盡快落實人選。”
“多謝兄長!”金德曼十分感激的看著秦風,道:“立刻動身不用質疑。關鍵是如何去。百濟得倭奴相助,水軍實力在我們之上,他們封鎖海域。我們得使者很難走海陸抵達天朝。高句麗也不愿意見到我們與大唐結好,這沿途必然是危險重重。關于此事,兄長可有指教?”
秦風道:“以我之見,還是走陸路的好,新羅、高句麗人之相貌、口音、習慣一無二致,若刻意隱藏行跡,高句麗縱有千般本事也無法分得清楚你是哪國之人。只要抵達幽州,你們就安全了。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們大可不必為自己的安全而擔心,與新羅作對的敵人名義上是高句麗,可是人都知道那是淵氏搞的鬼,與傀儡一般的高句麗新主、高建武沒有絲毫關系,高句麗目前一分為二,罪魁禍首是淵氏,高建武對其恨之入骨,巴不得淵氏處處碰壁呢,眼下,你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我就不信高建武會傻乎乎的做出仇者快,親者痛之舉止。”秦風盯著雙眼發亮的金德曼,笑著說道:“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么淺顯易懂的道理,我們美麗的公主殿下不會不知道吧。”
“多謝兄長提醒,小妹知道應該怎么做了。”金德曼激動的站了起來,鳳眸異彩紛呈。
秦風一怔,怪異的瞄了金德曼一眼,這個鼎鼎有名的未來新羅女王,不至于看不穿這個道理吧,但是見姐妹二人一樣的喜色時,心中頓時恍然。這沒有人天生會行軍打仗的,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政客,自己如此,金德曼、金勝曼也是如此。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是對幾千年歷史的精辟的歸納,受限于見識與閱歷,自然非一般人看得懂,自己與眾不同,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而金德曼卻完全沒有自己這份幸運,或許她的政治天賦極強,或許她也看了許多史書,但事實上他僅僅只是一個從來沒有處理一國一地之菜鳥。沒有任何經驗,突然面對新羅的窘境,看不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道理理所當然的事情,自己以歷史上成型的金德曼來看待她,實在是對她最大的不公。
人都有成長的歷程,雖然金德曼依然是金德曼,但一個初出茅廬,平時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任何實際經驗,另一個卻是經驗豐富,兩人之間的差距自然不是一點半點。
定次會談,總體上說還是非常愉快的。
秦風天馬行空想法,深深的震撼了在新羅國以才華美貌并重的金德曼、金勝曼,當秦風一條條詭計脫口而出時,姐妹兩心驚膽戰之余,也生起了大nrn才濟濟,無法與之匹敵的念頭,通過近乎一天的談話,姐妹二人學到了許多許多她們聞所未聞的知識。
秦風這兒也不是沒有一點收獲,最少,他對這海東三國有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面對這對不凡的姐妹花,秦風不會傻到什么都傳授什么都說,說的也是一些無關緊要之事,要是為大唐教出一個勁敵,那可就虧大了。不過盡管如此,卻也讓這兩姐妹受益良多。只是,讓秦風有些不自在的是,姐妹二人的目光始終盯著他,就像是粉絲們見到自己的偶像一樣,是那樣的癡迷與曖昧。
待雙方分開后,一聽充當看客的玄冰問了心中的疑惑,她不明白秦風為何要如此幫助這兩個女人,難道是因為對方是n么?
秦風搖頭而笑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這是為了以后而準備,如果沒有給她們一點好處,她們又怎么能夠透露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呢?別的就不說了,至少我對海東三國的人才方面有了一些了解不是嗎?以后就是與這些人在戰場上相見,我也能夠根據他們的性情來分析,來作戰。”
“前車之鑒,后世之師,前朝不了解高句麗所以慘敗。為了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我們必須全方位的了解高句麗、新羅、百濟,我大唐了解這三個小國的根本沒有幾個,當然了,我之前也不了解,不過通過今天的會談,使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偏遠小國缺乏人才。不是我大唐這般人才濟濟,數之不盡。縱觀整個高句麗在軍略上可以值得一提的,不過是乙支文德、淵斌之、李子成、nsn幾人而已。而新羅他們接觸我漢文化的道路受到百濟、高句麗的阻礙,人才更少。拘我所知,只有金庾信一人而已。”
金庾信是朝鮮三國時代新羅的大將,在朝鮮也有一本類似于三國志一樣的書籍,叫做三國史記是一部記述朝鮮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的正史。金庾信在三國史記的地位如同三國志里的諸葛亮,有著卓然的戰略眼光軍事水準,年紀輕輕便以成為新羅大將。最終輔助新羅君王先后覆滅百濟、高句麗一統海東三國。
除了金庾信,新羅其他將領能力水平很是一般,沒有什么出彩之處。至于百濟,就更沒什么出彩的人才了,這也是他們甘愿成為高句麗、倭奴附庸的原因。
第672章:爾虞我詐
“金德曼、金勝曼姐妹不簡單!你,要小心一點。別聰明反被聰明誤!”從來不會關心人的玄冰默默的提醒著。
“我明白!”秦風渾不在意的笑了一笑,有些話他說了,有些話他沒有說。別看聊得十分開心,事實上,雙方都在試探著,只是與“老奸巨滑”的秦風相比,金氏姐妹顯得單純多了。
“新羅會不會支撐不下來呢?”
“不會的。”
“高句麗最出色的青年將領無疑就是nsn了,此人自幼驍勇善戰,常年刀不離身,左右腰間配著長刀,后背掛著三把斬馬刀,在高句麗人稱缺刀將。說的是一次戰役中,他身先士卒,將身上配著的五把刀都砍缺了口子。nsn不缺死戰的勇氣”
秦風笑著打斷了玄冰道:“nsn確實不缺死戰到底的決心,但是高句麗卻缺死戰到底的資本。”睿智的眼中閃著異樣的光彩:“海東三國這周邊形勢復雜萬變,高句麗、百濟、新羅各懷鬼胎。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高句麗、倭奴、百濟之間的聯盟看似牢不可破,然觸及利益,立刻千瘡百孔。高句麗在內戰中一分為二,已成了實質上的兩個獨立的王國,在內戰中主力部隊打得差不多了,高建武現在掌控著十萬兵力,淵氏手里則有十二萬左右,對于淵氏而言,這十二萬軍隊是他們南高句麗最后的兵力,也是淵氏的命脈,南高句麗內部不穩,如果這十二萬人拼光了,那么,淵氏將會讓各氏族撕得粉碎,這十二萬人除了要防守遼水沿線與各險要的戰略要地及都城平壤,可戰之兵其實并不多。現在的高句麗不同以往,已經不是海東第一強國,而是海東最弱的國家了,南高句麗此刻的剩余兵力連自保都存著一定問題,他憑什么跟新羅打?nsn現在就算有辦法能夠打贏新羅,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付出的代價,能不能打。要是在他出兵的時候,高建武突然南下,他拿什么應對?”
玄冰恍然。
秦風道:“此次高句麗與百濟、倭奴聯軍并非如以往一般出擊同一個地方,他們各自成軍,分為三路。高句麗這一路,負責攻打新羅北方與東北方向。百濟攻打西方、西南方向倭奴則從海上攻打新羅之東部、南部、東南部,并且負責打掉一卻新羅出海的船只,因為他們生怕新羅走海路向大唐求助。三國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那就是在大唐尚未收到消息、尚未干涉時將新羅拿下,讓大唐不得不承認既定的事實,默認了三國瓜分新羅之事。可三方看似同心同德,事實上各國都是心懷鬼胎。”
“從長遠計算,高句麗在未統一之時,已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了。淵氏與新羅接壤,又是世仇,如果新羅出兵,他連還手的資格都沒有。nsn是個聰明人,他不會看不出自己所面臨的危機,他急匆匆與高建武達成和解,并拉起三聯盟,無非是為了自身的安危罷了,想要自保、想要發展,淵氏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聯合倭奴、百濟,將新羅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剔除掉,同時,借助這場戰爭將倭奴、百濟的實力削弱下來,唯有處在同一個級別,南高句麗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我認為淵氏即便出兵,也是在邊境打個旗號,擺擺樣子給倭奴、百濟看看而已,所以說,新羅的敵人只是倭奴、百濟而已。”
玄冰這時也反應了過來,南高句麗目下舉國兵力不過十二萬多,一旦發動戰爭,死傷在所難免。不管新羅最后能不能攻下獲得最終的勝利,南高句麗自身都傷不起。十二萬余兵力對于一個國家來說自保已經是嚴重問題,但好說歹說也有一點點的威懾力。但是再讓新羅消耗個三四萬,只剩下可憐的七萬兵卒護國,南高句麗憑什么應對未來的挑戰?就算不會被新羅滅了,也會受到歷史弱肉強食的不變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麗,而不是手握十五萬大軍的新羅。
“只要新羅撐過最困難的時間,打掉倭奴、百濟的氣焰,那么,新羅就安全了。畢竟,倭奴、百濟不是傻瓜,當他們看到南高句麗按兵不動,而自己大有損耗時就會明白淵氏的險惡用心了。”秦風說到了這兒,停頓了一下道:“或許,倭奴、百濟對淵氏的險惡用心早已了然于胸了,可是人都抱著萬一的僥幸心里,在濤天的利益面前,都會抱有試一試的想法。倭奴這個民族上下都懷有冒險的精神,最喜歡以小博大,眼前是一個登上大陸的大好時機,他們是斷然不會錯過的。”
本章完5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