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武蛋疼聽了這個問題,張承等藏兵谷主事之人神色一黯,張承頓了頓,長嘆一聲道:“我們祖祖輩輩是漢人,祖墳與親人都大中原。這落葉尚且歸根,更何況是人呢?我們又怎能不想,誰又不想?只是回去又能怎么樣,敗軍之將,連自己都無法安心,又有如何有顏面面對家鄉父老。不如在這里呆著,將功贖罪,立了大功才回去。只可惜我們一等就是多年,想不到時過境遷,天下大變,連故國都滅了。”
秦風聞言肅然起敬,恍然明白藏兵谷的意義了,張承為首的藏兵谷與楚懷忠的忠義城一樣,他們并不是被動的被高句麗逼在太白山上,而是再等,再等機會復仇,意圖與攻伐高句麗的兵卒里應外合。
藏兵谷是用來藏兵的,他們自始至終都是軍人。
了解到藏兵谷這伙人的最終心意,秦風肅然起敬之余,也為他們而感到遺憾。
世事無常,因為楊廣這個奇葩的存在,隋朝在巔峰時期直線隕落,依靠嫁到突厥的義成公主的關系,在突厥的庇佑下,勉強維持著國祚,哪里還有能力征伐高句麗?
高句麗這地方窮山惡水,民風彪悍,地勢又極為險惡。中原王朝想要征伐少不得勞師動眾,沒有一定實力,出兵高句麗就是空談。隋末大nn,中原元氣大傷,天下人口銳減四分之三,實力甚至不如突厥。
張承想到達到目的,沒有十幾二十年的等候,怕是奢望。當然這是依照歷史進程來看的,不過現在多了他這個未知的變數,一切就不好說了。
“今時不同往日,經過群雄逐鹿,天下固然一統,卻是百廢待興,需要經過休養調整。征伐高句麗是必然的,短期內卻不大可能。”秦風婉轉的說了自己的意思。
張承得知天下易主,也與楚懷忠有過交流,也有這個心理準備,但是聽新朝的重將如此說來,還是有些黯然加迷茫:這些年的等候為得是什么?
但聽到秦風最后的話,精神卻是一震,道:“將軍真的肯定大唐會兵伐高句麗?”
秦風點頭萬分肯定的道:“這是必然!自漢武帝置樂浪、玄菟、真番、臨屯四郡起,東北就是我漢人的領土。如今讓高句麗、新羅、百濟瓜分,怎么著也要拿回來才是,不然我們又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以及犧牲在這片大地上的百萬同胞?”
張承表情一喜,似乎重新有了動力與活力,已經等了十多二十年了,一切都已經習慣,又何妨多等幾年。他大聲道:“回頭我會通知族人,若他們愿意返回,我會送上盤纏,任由他們離去。至于我是不走了,我的戰友同胞都倒在了這片土地上,我要給他們報仇。日后大唐東征高句麗的時候,只要我張承還活著,我就會給你們充當向導,充當你們的開路先鋒。”
“好,快人快語,我等的就是張將軍這句話。”目的已經達成,秦風也沒在再提此事,也沒有深入探討,他跟張承終究不熟,只能選擇尊重他的決定。
不過,在之后的遷徙中,藏兵谷的讓遣送回故土人員就高達了成,倒不是藏兵谷的人貪生怕死,而是親眷與老弱病殘就占據了這么大的數目,最終剩下的也有兩一千百多人,這么大的比例,也可見藏兵谷當初是何等的艱難。
由于他們沒有接受秦風新式訓練法,秦風怕他們誤了自己的大事,所以,此事行動沒有讓藏兵谷的人員參與,只是他萬萬想不到,在自己兵員最為短缺的時候,張承他們在關鍵時刻來了,人數雖然不多,但多了這一千百人,秦風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最少,他的親衛可以釋放出來了。
“張承見過大將軍!”張承一如當初那般嚴肅,不過,他的精氣神卻遠非當日可比,可見,在過來的你路上,他已聽到秦風等人的行動與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了吧
“張將軍請坐!”
“謝大將軍。”
待張承落坐,秦風不客套的說道:“張將軍,想必仇將軍與侯先生也與你說了我的計劃吧。”
“是的!”張承點了點頭,他有些坐不住的請命道:“大將軍,藏兵谷的兄弟雖不如虎賁軍、忠義軍,可大家都不是怕死之人,都愿意出來為死難的兄弟報仇,還請大將軍不要嫌棄。”
“嫌棄?哈哈”秦風大笑道:“怎么會嫌棄,張將軍此來,可是幫了我的大忙吶。”迎著張承不解的目光,秦風道:“我現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實不相瞞,我打算借助這千古良機,一舉收復遼水以北的廣袤土壤,以前,我不敢奢望,可現在不同了,因為我們手里有高建武,他是貪生怕死的小人,這小人可以幫我們不少大忙,嘿嘿,他現在可是成了我們的人了,在不遺余力的幫助我們去奪各大城池與戰略要地的兵權呢?那些城主恐怕做夢也不會想到,去與他們交接的是我們大唐的人,而他們的王會甘心情愿的出賣著高句麗的主權吧。”
“張承愿意為大唐效命,還請大將軍一令吧,末將現在是一刻都呆不住了。”聽了秦風的計劃,張承熱血沸騰,主動請戰。
“好漢子,既如此。那我就讓高建武給你一道旨意,去接手遼水的防務,務必將那邊給我穩住。”秦風說道了這兒,鄭重道:“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我讓侯先生去協助將軍,遇到了什么事兒,也好有個商量的人。除此之外,我把我的五百親衛調與你。有什么事兒,只管下令即可,不過,親衛的作戰方式與眾不同,還請張將軍不要干涉他們行事的過程,你只需要結果即可。”
“末將領命!”張承不但不怕,反而是斗志昂揚,而后與侯忠一道離開。
有了高建武這個“內奸”的幫助,唐軍各位大小將領手執“圣旨”輕而易舉的接手了北高句麗各大要塞、要地的防務。至于高句麗的主將、城主們也很開心,畢竟,他們升遷了,由地方官搖身一變,成為了京官,成為京官,天天面對著他們的王,也意味著將有更多升遷的機會,人這一世,無非就是名利、nbn,一些人雖然疑惑,可是升了職了,這沒理由不高興,沒理由不赴任對吧?
于是,這些官員做好交接之后,高高興興、開開心心的前往國內城上任去了,只是利令智昏的他們聽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禍福相依”的道理,收拾行禮上路的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將是他們生命或許是仕途的終結點。
這也怨不得高句麗的城主、將軍們,誰能想到自己的國君會與敵人串通一氣來坑害他們這些對王室忠心耿耿的文武百官呢?
也不是所有去接手防備的將領都順利,比如說,去玄的薛仁貴就遇到了麻煩。因這玄郡的郡守是有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
此人名叫高延壽,是高句麗的王室貴族里難得一見的人才。他深受高建武兄弟的重用,常年鎮守玄郡,他在職時期兢兢業業,為高氏王朝打造出了一個富饒的大郡。乙支文德生前之所以不敢與高建武徹底撕開一切的對著干,他顧慮的正是此人。高延壽為官清廉,又有統兵之能,在北高句麗很有聲望,他手握三萬精兵,說是高氏王朝最后的定海神針亦不過過。
薛仁貴早聞高延壽之名,所以才親自帶上了一千虎賁軍、五百忠義軍以化整為零的方式潛到玄城百里開外的密林中,然后,派出一個名叫陳銳的忠義軍將領去詐城。陳銳精明能干,是忠義軍最數得上號的人物,他生活在高句麗多年,對于高句麗的習俗、語言了然于胸,在與高延會面時,也沒有露出破綻,可壞就壞在高延壽不但是高建武的心腹重臣,而且是高建武的發小、知己。他對于高建武手下的重臣重將了然于胸,而陳銳顯然是他從未聽說過的人物,開始他以為陳銳是平民出身,見一個平民出身的人物竟爾來接手他傾注了十多二十年心血的玄郡,直把他氣得怒火中燒、勃然大怒。
高句麗的門閥情況較之中原的南北朝更加嚴重,各大世家掌控著絕大部分的兵權,在各自的封地便如地方王侯,對于中央的政治治理陽奉陰違。也因如此,高建武才有“削藩”的心思,也是如此為門閥重臣反戈一擊,先一步丟了性命。
高句麗最初的貴族分為五部,有涓奴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根據地域的分布又簡稱內部、東部、南部、北部、西部五大世家。五個最大部落并不是平起平坐的,而是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王室所在的桂婁部,第二等級為涓奴部和絕奴部,第三等級則是順奴部與灌奴部。
本章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