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陰陽與五行的文化定義
陰陽與五行是華夏文明的核心定義,是中國傳統理學的文化支點,首先要說明一點“陰陽與五行”不歸于哲學的范疇,與哲學沒有任何關系。
原因是“陰陽與五行”學說是純物質論的學說,不含有“精神”或“理念”性的東西,“陰陽與五行”學是研究宇宙萬物的學問,是時間與空間學理論。而哲學是研究人類“精神”和“物質”的學問。哲學涵蓋唯物論與唯心論兩大文化概念,與中國傳統理學文化風馬牛不相及,不要混淆文化概念。
中國人往往在文化概念上混淆視聽的原因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邏輯思維學有關,也與中國人重視經驗積累、重視代代傳承有關。
中國傳統文化極大一部分是經驗積累,直觀觀察自然得出的經驗教訓,在一代代人中間傳播、驗證,最后總結匯總成一套完整的理論,來佐證宇宙間的一切事事非非。而非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的方法去認識事物的本質與規律。
因此,不能將中國傳統理學與西方哲學混為一談,把錯誤的概念定義于千古恒定的文化概念之上,誤導后來的學習者。
陰陽學說產生在華夏文明之始,為華夏民族觀察天象得出的經驗,并積累成一套華夏人研究宇宙時間與空間的一門學問,及一種文化概念。“陰陽”很好理解,白天就是“陽”,黑夜就是“陰”,延伸到萬物天是陽、地是陰,男是陽、女是陰,物體的正面是陽、反面就是陰。
五行學說產生在甲骨文產生之前,較晚于陰陽學說,但卻是華夏人開始用天干地支記年時期就已經產生了的一門學問,五行學說后經周代幾百年的探索積累,到漢代基本已經形成一門完整的概念性學說。
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自然理學家們觀察自然得出的規律性思想概念,而非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方法,這一點一定要區分清楚。
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含有抽象、推理的思想概念,但絕對不是邏輯思維的學問。原因很簡單,中國古代自然理學家們觀察自然得出日出東方,天氣溫暖,萬物沐浴陽光,茁壯成長,故以“木”來代表東方、春天、青色、肝膽、目、怒等等。日行中天,太陽偏南,萬物沉浸在火熱陽光下,故以“火”來喻義南方、夏天、紅色、心臟、小腸、舌、喜等等。日暮西山,天氣漸寒,萬物收藏,故以“金”來喻義西方、秋天、白色、肺、大腸、鼻、悲等等。日藏月起,黑夜來臨,陰動則流,水氣聚于陰,寒冬來臨,故以“水”來喻義冬天、北方、黑色、腎、膀胱、恐懼等等。大地為土,滋養萬物,故土藏于四季之間,喻黃色、脾、胃、口、思等等。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奠定了華夏民族長期生活實踐中的兩大基礎學問,一個是中醫學,一個命理學。通俗的說就是中國人行為中兩種正常的需求表現,一個是看病問治,一個是看命問卦。
在這里我們不談華夏傳統文化的理論根系,只說華夏民族的實踐理論中醫學與命理學,也就是看病與看命。
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