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嶺往東不遠(yuǎn)的萬壽山有一個五莊觀,觀中有個得道高人被人尊稱鎮(zhèn)元子,號稱地仙之祖。
那觀中有一棵神樹,白虎嶺中的彩云早就感應(yīng)到那一棵樹的神奇之處,那棵樹上所彌散出的靈氣是讓很多修煉者都趨之若鶩的,彩云自然不能免俗。
沒有了記憶,也就沒有了顧忌,被神樹吸引,自然會過去看個究竟。
只見三十個果實掛在樹上,只是每一顆果實上還掛這花蒂,顯然是沒有成熟,只不過每一顆果實上所蘊藏的能量,就讓彩云口水直流。
彩云欲要摘取果實,被鎮(zhèn)元子阻攔而重傷,待鎮(zhèn)元子欲要置她于死地之時,她現(xiàn)出的原形的白骨上“白骨夫人”四個大字,震退了鎮(zhèn)元子,救得彩云一命。
自那時起,雖然彩云知道五莊觀中那棵神樹上的果實吃了對自己有利,但是攝于鎮(zhèn)元子的強悍法力,她不敢再踏足五莊觀。
而鎮(zhèn)元子雖然探查到彩云在白虎嶺修煉成精,卻因為東皇太一書寫的那四個字,也不敢去找彩云的麻煩。
從她那一次到五莊觀被鎮(zhèn)元子打退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三百多年了,想必那棵神樹上的果實已經(jīng)熟透了吧?這三百年自己修為大增,是不是該再去五莊觀竊取一顆果實呢?也許吃了那果實,自己就不需要耗費法力就能一直擁有美麗的容貌了吧?
此時的白骨夫人彩云在打著五莊觀人參果的主意,不過正在此時山下幾個小妖的交談之聲,讓她改變了主意。
“小鉆風(fēng),你這是要去哪?”
“原來是山貓兄啊,我是奉我們家祖奶奶的命令,前往平頂山蓮花洞告知小大王一件大事。”
“是何大事?可否透露一二?”
“聽說有一個從東土大唐來的和尚,欲往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經(jīng),你可不知道那東土來的和尚來頭可不小啊!”
“怎么不小了?”
“那取經(jīng)的和尚是佛主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十世修行的真身,聽說只要吃了他身上一塊肉,就能長生不老。”
“真的假的?”
“此事可是我們祖奶奶親口所說,豈能有假?”
“這樣的話,我趕緊回山告知我們大王。”
“噓,這件事可千萬別說是我說的,而且那唐僧已經(jīng)經(jīng)過福陵山了,過了福陵山到這里,也就剩下流沙河那個不入群的妖怪和黃風(fēng)嶺的黃袍怪了,他們應(yīng)該還不知道此事,那流沙河的妖怪每七日就要受萬箭穿心之苦,估計唐僧不會著了他的道。一個唐僧身上就那么幾兩肉,如果所有妖王都知道這事,恐怕到時候就沒我們啥份了,這件事切莫再對其他人說。”
“小鉆風(fēng),你真是我親兄弟,不,應(yīng)該比我那該死的親兄弟還要親,要是以后有機會能吃一口唐僧肉,兄弟我一定不會忘了你的好處。你提醒的,我也醒的,除了我家大王,我不會再跟其他人說的。”
“行了,兄弟你記著這份情就夠了,我趕緊前往平頂山告知我家小大王,讓他早作籌謀。”
白骨洞中,白骨夫人喃喃自語:“吃了唐僧肉便可長生不老么?豈不是比那老不死的那棵神樹上的果實更管用?”
......
玉龍雪山。
“唐僧金蟬子十世修行的真身的事情,是否已經(jīng)傳出去了?”墨夷紫鳶問一旁的黃鶯。
“據(jù)九尾狐派人來報,吃唐僧肉可長生不老的說法,不僅我們的人才傳,平頂山的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早已知曉,圣女您可知那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是何人?”
“何人?”
“是兜率宮太上老君的兩個小道童。對了圣女,好像此事,佛門的人也在傳。”
“佛門也在傳?你因何得知?”
“從我們九黎族叛變出去了一些妖王也早就知道此事。”
“早就知道此事?佛門和道門都跟我想到一塊去了嗎?道門是不想給西天取經(jīng)設(shè)置障礙,那佛門是想干嗎?算了,這些事情容我慢慢再想,你通知我們的人,依舊按照計劃落實下去,特別是蜈蚣精和車遲國的那三個。”
“是!”
......
三十三重天兜率宮后的曲徑小院中,太上老君親自沏了一壺茶,慈悲的觀世音菩薩就坐在對面,端著一碗花茶,輕抿淺笑著,姿態(tài)優(yōu)雅。
“慈航在此多謝老君割愛了。”觀音謙恭的說道。
“當(dāng)日十二金仙如何了得,你們四個進了佛門,十二金仙之名早就沒了,你既然自稱大自在觀音菩薩,以后就以觀音自居吧,在我們?nèi)齻老頭面前,也毋需自稱什么慈航了,這也是你師尊元始天尊的意思。”
“承蒙師尊和兩位師叔的教誨,方有慈航的今日......”
老君親自為觀音續(xù)上了茶,擺手打斷了觀音的話語“不說這個了,那黃風(fēng)嶺的黃風(fēng)怪好像是在你們靈山偷食燈油成精的吧?為何不讓他知曉吃唐僧肉可長生不老?”
“老君既然知曉,又何必多此一問?”
“是因為鎮(zhèn)元子吧?你們可是把那桀驁不馴的鎮(zhèn)元子也算計進去了,估計如來早就想動一動他了吧?”
“畢竟萬壽山屬于我們西牛賀洲,凡西牛賀洲者怎能不聽佛主旨意?”
“你跟老道我說句實話,如來究竟知不知道猴子是誰?”老君問。
“這重要嗎?”觀音反問。
“也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重要了,去吧,金銀童子按照你三請的要求已經(jīng)放下界了,想必不日就會有消息傳來。”
“此次前來,一方面是感激老君的情誼,一方面是告知老君,慈航本出自于道門,不敢忘師尊的耳提面命,時刻以三界眾生福祉計,從不敢怠慢。慈航修得大慈大悲大自在觀世音菩薩,切實以蒼生造福而身居人前,至此都不肯加冕佛陀之位,只為警醒自己,時刻以慈悲為懷,不可貪戀地位之爭。”觀音站起身說道。
“老道自然知曉你與如來并非全乎一心,去吧,今日之言,待你師尊出關(guān)之后,自當(dāng)告知于他。”
“多謝老君了。”觀音微躬身告辭離去。
觀音走后,后土在太上老君身前現(xiàn)出身來,坐在之前觀音坐過的位置上,輕聲笑了笑,這笑容有坦然、有諷刺、還有一絲得意。
“你笑什么?”老君問。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