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父怒斥唐老夫人胡說八道,想要把自己女兒奪回來。
原主卻不肯回來,說她和唐連海是真愛,說真愛是不在乎名分的。
原主當時腦子不清楚,被唐連海一番勸說,就忘了自己是姓什么的,把蘇家看成自己走向幸福的階級敵人。一定要和唐連海在一起。還說女兒嫁人了就是別人家人的話,讓蘇家不要再管她。
蘇父氣得昏倒,家里人都擔憂蘇父的病,一時對蘇瑾歌有些疏忽。所以不知道唐家干脆讓他們生米煮成熟飯。蘇父聽聞消息心灰意冷,和蘇瑾歌斷絕了關系。
原主不僅不傷心,還洋洋得意。
殊不知唐家老太太讓她做平妻,還是看在她是蘇家人的份上。她既然不是蘇家的女兒,在唐家老太太眼里就一文不值了。
唐連海是個孝順的人,一般不會違逆唐家老太太的想法。況且他對原主又沒那么真心,所以原主被關在唐家后院吃盡了苦頭,后院把守森嚴,她連出個門都不成。
整天被唐老太太立規矩,站著布菜,跪著洗腳,親自給唐老太太和唐連海洗衣服。
而唐夫人穩坐釣魚臺,她是個封建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妾通買賣,就是個玩意兒。所以接受蘇瑾歌妾的身份,安心受著她的服侍。
起先蘇家還隔三差五派人來看她,都被唐家阻擾,原主又被洗腦的對蘇家惡言惡語,蘇衡被罵出去幾次后,也就不來了。
蘇瑾歌就成了唐家的妾,飽受欺辱和嘲笑,從一個思想開放的女學生變成戰戰兢兢的被妾身份束縛的普通女子。
這樣的生活過了幾年,她皮膚枯黃粗糙,腰背不再挺直,一身舊式打扮。就像老了十多歲,再也不復以往的青春鮮嫩,自然在唐作海眼里失去了憐惜之情。
現在她正十六歲,正在準備大學的入學考試,家境富裕,青春美貌,還是女中的校花。生活幸福的不得了。
而原主的遺憾是她不明白為什么她依從社會潮流,追求真愛,勇敢追求幸福,怎么就落的個如此下場。
和她同校的女生也都勇敢追求真愛,演話劇,上街游行,看報紙寫文章,聽大學生演講,幻想國外自由平等的生活。她們走在社會潮流的前列,是無數人都羨慕贊賞的存在,別人能和老師在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她怎么就落得如此下場?
至死她的遺憾還蘊藏在心中。
蘇瑾歌覺得原主有些傻,依從社會潮流并不全是好的。有些事情值得我們付出生命,有些事情你真做了才是胡鬧。
就像這個追求真愛,你那就是蓄意破壞別人家庭。你追求新文化追求民主平等,可你首先得是一個人,是人就不能丟了作為人的道德觀。
你不道德,你落得如此下場,那就是活該。
還想問為什么會有如此下場?
你要別人愛你,首先得自愛。
蘇瑾歌慶幸原主不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頂多蠢了點。
如果她是原主,可能憑借著蘇家的地位拿捏唐連海的前程,讓唐老太太主動休了原配。過兩年唐連海功成名就兩人再結婚,多名正言順啊。
而且,如果她想一輩子控制著唐連海,還不能一直幫助他,就要打壓他,讓他不能成功,讓他的地位一輩子低于蘇家。
至于唐連海是不是會對她一心一意,呵呵,她只要唐連海一輩子哄著她對她好就行了,管他是不是真心的。
真心?在她知道唐連海有妻子還要跟他在一起的時候就該丟了,這個覺悟是應該有的。
原主想要的生活她可以輕松實現,不過她不想。
一輩子綁在男人身上,為了男人而活那是真可悲。
蘇瑾歌吃著飯讓吳媽給二姐送些點心,蘇父蘇母欣慰的笑了,覺得女兒是真懂事了,還知道關心姐姐。
蘇家是平城有了自來水廠后最早通電通水的一批人家,回到房間洗個澡她就打開燈寫東西。
名字就叫“舊式女子的歸處”。
舊式女子學習三從四德,纏腳不讀書,是為了嫁人。歸根到底還是以前的社會對女子有這樣的要求,只不過社會變化太快,她們又跟不上社會變化的腳步,腦海中從小學到的觀念和現在的觀念有了巨大的沖突。
她們陷入痛苦,又不知道怎么辦。
她們被動的承受社會對她們的責難,無法反抗。
她們明明是社會的受害者,卻被人看成封建社會的合伙人,看成是加害者。
女子都是弱者,在男女地位依舊不平等的如今受社會擺布。
男權社會要女子裹腳,女子就裹腳,要女子放腳,女子就放腳。
很難說是女子自主意識覺醒造成的結果,還是男子意識到要女子意識覺醒造成的結果。
舊式女子作為徹徹底底的受害者,她應該怎么辦。
為今之計,只有自救。
自助者天助之。
只有自己奮斗,才會有好的明天。
不過如果男子對這些女子多些鼓勵,多些憐憫,而不是一貫厭惡的態度,相信女子的自救之途會更加順利。
平城就有這樣一位盼著夫人進步的先生。
他們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為夫妻,男子風度翩翩,博學多聞。女子整日繡花織布,遵從父輩教導的堅貞,勤勞,賢惠。男女都是好人,但他們沒有共同語言,十天半月說不上一句話。婚姻生活到如此地步,豈不苦悶?
但是男子并沒有輕易拋棄妻子尋找進步的女學生,而是找了同學的妹妹幫忙演了一出戲。讓妻子體會到再這樣下去兩人必是分道揚鑣的下場,促使妻子下定決心放腳識字,在精神上和生活上都做一個獨立的人,做一個配得上丈夫的人。
從此后丈夫教妻子讀書,妻子同丈夫探討,紅袖添香,和樂融融,豈不美哉。
如此丈夫得到了心靈伴侶,妻子不至于因舊式女子身份被拋棄,整個家族不會因為男子背信棄義被親友唾罵,男子也給大家給社會做了一個好榜樣。
一舉四得,豈不美哉。
望天下所有男子都能如同文中男子,對待妻子像對待妻子,而不像對待敵人。對待妻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而不是鄙視厭惡。
這種紳士風度也是男子意識覺醒,社會自由進步的一部分,不是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