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華夏人為什么那么糾結陳孝廉之死呢?”許多外國記者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這個問題。
馬克,國n時報的駐華記者,他就很好奇這件事,于是找到聶剛,想一探究竟:
“老聶,我真的不明白,陳孝廉只是冠軍侯中的一個很普通的配角
哦、我承認他死得很壯烈,但還是一個普通的配角,為什么你的國人對他的死這么糾結呢?”
馬克是個華夏通,從他喊老聶就能聽出來,但仍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聶剛覺得這是一個給老外講知識的好機會,于是慷慨陳詞:
“馬克,我先給你解釋一件事。
陳孝廉,他的姓為陳,但孝廉卻不是他的名,而是一個稱呼,是漢代選拔官員的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孝廉,簡單解釋起來就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政的意思。在漢武帝時,對孝廉的考核是很嚴格的,基本上被稱為孝廉的,都是品學兼優的人。
你明白了嗎?”
聶剛說完,看看馬克的表情,覺得自己的話白說了,馬克不明白。
馬克感到很慚愧,他看到與聶剛那些同事們的臉,都帶著一絲譏諷的表情,顯然大家是明白的。
“好吧,恰巧我認識那個演陳孝廉的家伙,你想見見他嗎?
呵呵、各位、各位,那家伙不喜歡熱鬧的,我能不能帶馬克去見他還不好說呢,以后有機會、以后有機會。“
聶剛說著,沖出包圍圈,趕緊帶著馬克走出辦公室,一直走出上京電視臺,來到外面的小賣店打了一個電話:“健偉,有一個n時報的記者,對陳孝廉之死很迷惑,要不要見見?
嗯、好吧,現在是450分,馬上就下班了,六點在國貿大酒店見面。”
國貿大酒店是陳健偉及其身邊人的點,也是36個天罡星的點,在這可以賒賬的,這對工薪階層的陳健偉很重要。
“這個健偉是個什么樣的人?”
等聶剛打完電話,馬克開始探底,這是記者職業病,同為記者的聶剛當然明白,就介紹道:
“嗯、怎么說呢,陳健偉是我去年在林州吉春認識的,對他的看法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人,一個最有資格當神仙卻寧愿當妖怪的家伙。”
這是一句天馬行空的話,但馬克見過天馬行空的人,所以心里有點底了。
而過了一個小時后,馬克卻有些拿不準了:
“老聶在騙我?不可能啊,老聶不是騙人的人。
可神仙、妖怪一個也不靠邊啊!
這就是一個長得比較好看、柔柔弱弱的青少年啊
嗯、他倒是本色出演!
啊、對了,是不是華夏人就是因為陳孝廉是一個柔柔弱弱的書生,才對他的死這么糾結啊!
那也不對啊,陳孝廉在戰場上還是很兇猛的!
唉、華夏有句話叫人不可貌相,還有一句話叫扮豬吃虎,還是觀察觀察再說吧。”
馬克下定決心,開始關注起陳健偉來了,可陳健偉的一句話讓他嚇了一跳:
“馬克先生,你為什么這么糾結呢?什么人不可貌相,還扮豬吃虎的,你這時應該想的是既來之則安之。”
“這是一個妖怪,絕對是一個妖怪。”
馬克想起了聶剛對這個青少年的介紹。
“妖怪?哦、大家的確是這么稱呼我的。”
陳健偉的又一句話再次讓馬克吃了一驚,于是想起了一個人,一位天馬行空的大騎士先生。
“特納?不要把我和特納等同,我去年揍了他一次,十多天前又揍了他一次,要不是我收手的快,他就會變成一盤香噴噴的烤牛排。”
聽著陳健偉的話,馬克決定不想、不思、氣沉丹田練修行。
對馬克的態度陳健偉挺滿意,慢條斯理地說道:
“你們這些蠻夷哦、別介意,我也是這么稱呼特納的。
好吧,我可以這么稱呼特納,但不會再這么稱呼你了。
先說一下陳孝廉之死,本來在原來的劇本中,是沒有這場戲的,但因為演漢武大帝的演員太入戲了,不得不空降一個陳孝廉來讓他回到劇本里去。
可問題來了,漢武大帝要陳孝廉上戰場,那么這段刪不刪呢?大家的看法是不能刪,陳孝廉必須遵旨上戰場,而且必須死在戰場上。”
陳健偉說到這,看看錯愕的馬克,端起杯示意了一下,三人喝了一口酒,吃了幾口小菜后,陳健偉繼續說道:
“為什么呢?因為需要,因為陳孝廉代表了文人階層,一個投筆從戎的文人,能夠充分體現大漢的上下一心,而他的死就是這種決心的充分體現。”
說到這,馬克還是不明白,陳健偉嘆口氣又繼續解釋道:
“華夏文化與西方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呵呵、西方崇尚的是叢林法則。你們繼承了斯巴達文化,自己的孩子如是弱者都會拋棄不要。
而華夏不同,華夏崇尚的是仁,強者要保護弱者。
打個比方吧,一對夫妻有兩個孩子,一強一弱,在你們那,會將全部資源用于強者,而會舍棄弱者。
在華夏卻不是這樣,他們會用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弱者,還會讓強者來保護弱者。
你看了冠軍侯影片,你應該看到,每當匈奴攻破一座城池時,所有的精壯男人都會拼死保護老弱婦孺,不管他們是不是自己的親人,這就是華夏仁的精神。”
“我明白了,因為陳孝廉是名弱者,所以不應該死在戰場上。”馬克聽到這里,恍然大悟。
“不對。”陳健偉的一句話再次讓馬克呆滯了。
“這也不對,那你說那么多弱者理論干什么?”
馬克的腦袋有點懵,看一眼聶剛,正微笑著,顯然他是明白的。
“你這么理解是沒有真正明白仁的深層含義。
華夏的仁體現在對生命的高度重視,不論他是強者還是弱者,不論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甚至不論他是人,還是別的生命,而高度重視的結果就體現在了生命的價值上。
每個人都會死的,不論怎么重視都會死,那怎么辦呢?哦、他死了,但死的很有價值,精神長存。
以這部影片為例精壯的男人會拼死保護老弱婦孺,因為那是他體現生命價值的時候。
陳孝廉為國赴死,同樣也是體現他生命價值的時候。
對推崇仁的華夏人來說,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大家糾結的事:
其實大家糾結的不是他的死,是他死得值不值。
他不應該現在死的,他應該像冠軍侯那樣做出更大的貢獻后再死。
他不應該現在死的,他應該結婚生子,把孩子培養成和他一樣優秀后再死。
這就是人們真正糾結的原因。”
馬克明白了,但還有一個疑問:“為什么華夏人只是糾結于陳孝廉之死呢?”
“因為在觀眾的心目里,陳孝廉之死是個意外,他不是戰士,所以最不應該死的就是他,可偏偏他死了。”
陳健偉毫無感情地說道。
“那么、陳孝廉該不該死呢?”
馬克恢復了記者的本性。
“該死,不論在現實中還是在影片中,他都該死。
在現實中,他的死可以喚醒一個階層,甚至可能喚醒更多個階層,所以他的死很值得。
這一點漢武帝和陳孝廉都明白,所以陳孝廉是帶著必死的決心上戰場的。
在影片中,他的死可以讓觀眾留有遺憾。
大家都知道冠軍侯年紀輕輕就去世了,已經遺憾了很多年了,影片中再來一次也不會起到多大作用。
而最不該死的人死了,大家的遺憾會重些。
大家在加入這個片段時的確是這么想的,不過沒想到鬧的這么大。
呵呵、只能說我的演技確實是出神入化了。”
“這個妖怪最后這句話有點不要臉。”
馬克臨走時這樣想著。
“對國和那些西方人,謙虛會讓他們覺得你是懦弱,所以我一開始就鎮住這個馬克,這樣,我后面的話他才能相信。”
陳健偉與聶剛將馬克送走后,決定溜達溜達。
在溜達時,針對聶剛很詫異自己表現出的妖怪神通,陳健偉解釋道。
這讓聶剛釋懷了,他一直認為陳健偉是個很低調的人。
兩人又溜達了一會,陳健偉突然問道:“你好像還是華夏日報的撰稿人吧?”
“是啊,我已經決定將今天的訪談報道出去,需要有保留嗎?”聶剛明白陳健偉的意思。
“不需要,包括最后那句不要臉的話
呵呵,這不是我說的,剛才馬克就那么想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