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漸去,春回大地。
曹操回師之時,正值春耕,許都郊野,盡是軍民屯墾之景。
“文若,去歲收支如何?”
曹操與著幾個謀士,行于田畝之邊,隨口談著軍政大事。
“依明公屯田之法,許都軍糧已可自給,只是大軍出征之時,僅憑一地之屯糧,難以長久!”
荀彧立于一側,大致介紹著具體的情況。
“屯田之法甚善,不可怠慢!”
曹操沉吟良久,一句話算是為以后的發展定了方向。
“主公,如今呂布已定,我軍余患僅剩三家,其中荊襄劉表,守成有余進取不足,無需擔憂可宛城張繡與江東孫策,皆不可輕視啊!”
說話的人身長尺有余,長髯美須,一派浩然之狀。
“仲德此言有理,此事須得從長計議才是!”曹操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眾人正要歸去,忽見身旁一人喟然長嘆,一臉唏噓之狀。
“奉孝,你又在這耍什么滑頭?”曹操見了那人,滿面笑意,打趣言笑道。
“主公,仲德所言,不過一言可解,我軍唯一憂者,僅有劉備一人而已!”
“劉備?”曹操呢喃兩句,臉色瞬間凝重起來。
荀彧見此,也道:“劉備此人,身旁有關張此等猛將,又依仗皇叔大義,如不除去,遲早是明公一大威脅!”
“也罷,我尋個機會,試探一下此人!”曹操顯然對這兩位謀士的意見很看重。
視察完春耕,曹操便回到丞相府內。
行至內堂,忽見涼亭之內書聲瑯瑯,幾個少年正手持書卷,昂首誦讀。
曹操見此,心中一動,快步行到亭前,對著幾個少年道:“子桓子健,你二人在讀什么書啊?”
年長的少年當即端正身形,躬身行禮道:“父親,我們在誦讀千字文!”
“千字文?”曹操臉上生出一股疑色,不解道:“吾飽讀詩書,還未聞此書,莫非是近作?”
“正是!”那年幼的少年放下竹簡,笑道:“此文平白易學,且涵蓋較多,雖無什么深刻言論,卻極為適合我等少年學習!”
見少年如此說,曹操也來了興趣,拿過竹簡,慢慢看了起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余成歲,律呂調陽。
”
曹操一一誦讀良久,方才放下竹簡,嘆息道:“作此文者,大才也,雖不過千字,卻涵蓋諸多學問,日后兒童,依此書,可事半功倍矣!”
他本就唯才是舉,深知教育對于孩童的重要,念及此處,他當即有了一番心思。
“子健,此文是何人作的?”曹操正色道。
“父親,是許都城外一介寒士所作,其人頗為心善,常在郊野教授平民子弟!”
“也罷,你二人繼續研讀!”
曹操說完,提起一本竹簡,便離開了此處。
“子健,你沒了竹簡,不若用我的吧!”年長少年笑著遞過竹簡。
“此文我已背熟,何須再用書簡?”年幼少年瞅著竹簡,一臉傲然。
回到書房,曹操便道:“來人,將此書作者叫來見我!”
不過片刻,楊殊便等到來召見自己的人,他也不糾結,徑直隨他去了丞相府。
“丞相,此人已至!”侍者朗聲道。
“嗯,你先下去吧!”曹操隨口一言,放下竹簡,抬頭看起眼前之人。
曹操在打量楊殊的同時,楊殊也在打量曹操。
入眼是個頗為黝黑的胖子,雙目之中隱隱有著些許亮光,言談舉止之間,有一股別樣的氣派。
“你便是千字文的作者?”曹操放下竹簡,走到桌前,審視著楊殊。
“西蜀楊殊,拜見丞相!”楊殊不卑不亢道。
“哦,你是蜀中人士?”曹操聽了他的介紹,一臉驚異。
“正是!”
“劉季玉這庸主,倒撿了個大便宜,坐擁如此膏腴之地!”
曹操一臉不屑,言語間自身氣勢顯露無疑。
“劉璋雖庸,可西川地勢險要,自保足矣,總比丞相占據中原,群敵環伺,一著不慎,身首異處要好!”楊殊冷冷道。
曹操聞此,臉色急劇陰沉下去,片刻后他又換了神色,只是語氣變得極為冰冷。
“汝好大的膽子!”
“在下只是陳述事實,何來大膽之言?”
“好!”曹操不怒反笑,朗聲道:“我倒想聽聽,你有何高見,若是有理,本相便饒恕你,如若不然,定將你梟首示眾!”
“我無才無德,名氣不顯,自不如禰正平遠矣,丞相殺我,倒是簡單的多!”
曹操不言,算是默認了這番話。
楊殊見此,理了理思緒,緩緩道:“當今天下,諸侯并立,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去歲又大敗呂布,中原之地,可以說是無人可敵!”
“可江東孫策,常有襲取許都之心宛城張繡,有賈詡出謀,不可小視西涼馬騰韓遂,更是悍勇無比,丞相不日將與袁紹大戰,屆時掣肘頗多,如何取勝?”
“此般宵小之輩,吾有何懼?”曹操一臉輕蔑,似乎勝券在握。
“丞相何必自欺欺人?”楊殊感慨片刻,又道:“況且當今陛下,恐怕也不安于為丞相所控,那位皇叔,更是名望頗大,聚攏了不少賢才,依次算來,丞相真是陷于險地啊!”
見楊殊越說越夸張,曹操終于忍不住反駁道:“江東孫策,兵少將寡,吾遣一將據守淮南,他便難以寸進,至于張繡馬騰韓遂之流,不足為慮,劉備之流,如今乃我手中之物,如何敢與吾相對?”
“主公所言甚是!”曹操反駁之時,一文士忽然走了進來,曹操見了,當即笑道:“奉孝,你來了!”
“主公!”文士行了一禮,回首看向楊殊,道:“閣下先前攛掇賈文和亂漢室,如今又來許都,不知有何貴干?”
楊殊眼神一變,也不驚慌,只是道:“漢室之亂,源自桓靈二帝,與賈詡何干?”
“閣下是個明白人,何必打啞謎,當年王司徒誅董卓,漢室未必沒有復興之日,可賈文和獻言李傕,糾結舊部,徹底斷了這個機會,以至于!”
文士說到此處,看向曹操道:“主公,這位先生與我有舊,今日之事如此掃興,不若就此為止,我來招呼就是!”
曹操心中雖疑竇頗多,但對于眼前文士還是很信任的,猶豫片刻,他便點了點頭,任憑文士帶走楊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