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耳成為了秦王唯一的救星,他立馬下令請云中君入宮。云中君接到旨令之后立馬入宮,他一走進王宮就看到了秦王坐在金椅之上。
云中君沒有問究竟是誰贏了,要是是秦王贏了還好,如果是秦王輸了,那他不是撞到釘子上了嗎?
再說秦王如此之急的召見他,肯定是有大事,聽秦王說什么事之后就可以推測出究竟是誰贏了。
云中君說到:“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秦王說到,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到:“此番召國師前來,是讓國師率領蒙將軍去王仙島,向那道家家主求得不死金丹。”
聽到秦王讓他去求不死金丹,云中君知道秦王輸了,并且還受了重傷,這個傷已經危害到了秦王的生命,不然秦王不會讓他去仙島求不死金丹。
秦王為了成為千古第一帝,想讓自己超過三皇五帝,敢于天界硬剛。秦王之所以與天界硬剛,直接祭祀天道反天界,就是為了讓人族獨立。
人族如果能夠擺脫其他勢力,其氣運就會更盛,秦王也會變得更厲害。
秦王向道家求取不死金丹,他肯定也就會讓出一定的利益。并且道家可不是一般的小勢力,秦王可以控制住陰陽家,可以借人族氣運讓兵家不得不合作,但秦王一定控制不住道家。
道家只要一進入秦國,說不定會反客為主。
秦王肯定已經到了絕境,所以才會妥協。
云中君說到:“我定會為陛下求來不死金丹。”
秦王說到:“你帶著我的旨意去找蒙將軍,然后即刻啟程去往仙島求藥。”
云中君拿著秦王的秘旨除了王宮,直接趕往臨洮。蒙恬受秦王之令,在臨洮修建城墻。
這城墻以臨洮為起點,止于遼東,連綿數萬里,形似長龍盤旋在神州大地之上。
這城墻一旦修建成功,其力量就會激活,那時秦國氣運可借這城墻之力一飛沖天,秦國的實力也會大增。
那時候秦國就是一個真正的地上仙國。
這一切都是秦王計劃好了的,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秦王身受重傷,體內的誅仙劍意雖然有氣運鎮壓,但始終會有爆發的時候,并且還不知究竟何時爆發。
有可能是明天,也有可能是后天……
秦王只好先放棄修煉城墻,先讓蒙恬與云中君一起去道家仙島求不死金丹。
現在的陰陽家不是以前的影響力啊,當家作主的不是孔宣了,而是云中君。云中君乃是道家出來的人,誰知道靠不靠得住,所以要一個信得過的人一同前去。
在信得過的人中,實力最高的就是蒙恬了,所以蒙恬與云中君一起去往仙島求藥是最好的。
至于修建城墻之事,可以暫時先放在一邊。只要城墻一日沒有修建成功,就不會有人知道修建城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各國聯盟的人也就不會在修建城墻之事上做手腳,畢竟他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與秦軍大戰上面。
云中君還未到臨洮,蒙恬就已經先收到了秦王的秘旨。
秘旨的內容與云中君帶來的秘旨內容差不多,只是特意強調讓蒙恬注意云中君,如果云中君有什么異樣的話,就獨自帶回不死金丹。
秦王看出云中君是一個懷有異心之人,這求不死金丹之事不能有一點意外,秦王對云中君不放心。
云中君來到臨洮,他看著那一段一段的城墻,雖然城墻還未連在一起,但也能看出建成之后是多么的恢弘。
云中君不知秦王為何要調那么多兵馬來修建這城墻,修建城墻難道比得過鎮壓諸國殘余勢力嗎?
不過云中君很了解秦王,秦王絕對不會做一些無用之事,只是不知道秦王修建城墻的目的。
蒙恬親自迎接,他問到:“不知國師前來所謂何事?是不是陛下對修建城墻有什么新的指示。”
秦王既然是讓蒙恬暗地里監視云中君,那就不能讓云中君看出一點馬腳,更不能讓云中君知道自己已經提前知道了去仙島求不死金丹的事。
云中君一點都沒有懷疑蒙恬,因為蒙恬給眾人的印象一直是一個忠實大漢,有武力沒頭腦的人。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演戲呢?
外表看上去越是忠厚老實的人,其實越難透露內心所想。
云中君說到:“陛下有令,讓你與我一同去往仙島求取不死金丹。”
蒙恬驚訝的說到:“這怎么可能?”
云中君說到:“陛下的想法豈是我等能夠猜到的,我們只要照做就是了。”
蒙恬說到:“國師稍等,我去交代一些事情,然后立馬與國師一同去往仙島。”
云中君說到:“那就請將軍快一些,耽擱了陛下的任務就不好了。”
蒙恬交代了一些事情之后,就與云中君一同趕往道家仙島。道家仙島在東海之上,臨洮離東海數萬里,兩人花了半天的時間就到了東海之濱。
到了東海之后,他們乘船去往道家仙島。
這船是直接調用的秦國水軍的船,這船不比以前燕國的船小,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船上除了云中君、蒙恬和掌舵之人外,再就沒有其他人了。
兩人明明可以騰云駕霧,卻搭船去往道家仙島,是為了尊重道家家主。畢竟他們二人是來求仙藥的,既然是來求仙藥的,求就要有一個求的姿態,直接飛上道家仙島總歸是不好的。
蒙恬與云中君站在船頭,看著那茫茫大海,船已經行駛了兩天了,也快到道家仙島了。
蒙恬能夠明顯的感知到靈氣越來越濃郁,這時蒙恬突然看著云中君說到:“還未到仙島,我就能夠清楚的感知到仙氣。聽聞國師原本是道家之人,不知這仙島之上又是怎么一番仙家景象呢?”
云中君說到:“我雖出自于道家,但已經不再是道家之人。我也離開仙島數十年了,仙島是什么一番景象,我早已不再記得了。”
云中君離開仙島數十年,他在陰陽家之中一直是極為重要的人物,就算是孔宣做家主之時,行事之人依舊是云中君。
孔宣離開之后,云中君再次成為陰陽家家主,并且這時的陰陽家已經是神州之上最大的勢力了,背后秦國好發展。
再加上云中君又為秦國國師,可謂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云中君享受著權利,享受著奢華的生活。
他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更忘記了陰陽家之所以會誕生的原因。
如果不是有道家家主壓著他,他恐怕早就完全脫離道家了。自己做這個陰陽家之主不香嗎?為什么要回歸道家做一個中層人物呢?
蒙恬說到:“忘記也好,如果當日國師沒有脫離道家,也就不會有今日的一家之主,也就不會有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國師。”
云中君說到:“我只不過是一介散人而已,幸得陛下看得起,這才成了國師,如此之榮耀全是因為陛下。至于萬萬人之上,將軍更是說笑了,在帝國之中我只不過是一個小人物而已。”
兩人說著說著,在視野之中出現了一個小島。
離得太遠,看的不真切,不過小島四周環繞著法則,那些法則很是清晰,就連境界低的修行者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法則一般隱藏在虛空之中,就算連修行者也看不到,只能感知到法則的存在,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參悟。
那像現在這樣,法則就在眼前,甚至能夠觸碰到。
蒙恬在心中嘆到,不愧是道家圣地!
云中君說到:“蒙將軍,我們馬上就要達到仙島了。”
蒙恬說到:“是呀!”
船越來越靠近仙島了,云中君與蒙恬心中各有所思。最后船停在了仙島旁,只有云中君和蒙恬下了船,掌舵之人留在了船上。
云中君與蒙恬剛下下船,只見有一人帶著眾多道家弟子趕來,那個領頭之人正是慎到。
道家之主李耳基本不怎么管事,而真正的得意弟子只有宗一、莊周和慎到,宗一本就不是精神幻境之中的人,他進入精神幻境只為了跟太上修行。
莊周每天都在修行,一遇到不解之事,就會請問李耳,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少了,怎么可能會去管其它的事呢?
莊周亦是一樣,唯有慎到他沒有一天到晚不停的修行,他善于處理各種事情,能把每一件事都處理得妥妥當當,所以道家之事基本都是慎到在管。
在云中君和蒙恬進入道家仙島范圍之時,慎到就已經知道了。
慎到說到:“國師與將軍來我仙島,真是蓬蓽生輝。”
云中君說到:“我等能夠來此仙境,乃是我們的榮幸。”
相互寒暄了幾句之后,慎到進入主題。慎到問到:“不知國師與將軍來我仙島所謂何事?”
云中君說到:“我們是來求見道家家主的,希望道家家主能夠賜下不死金丹。”
那些道家弟子都是李耳教出來的,其中那些得了真傳的人都會煉丹,只不過由于修為的原因,煉出來的丹藥只不過是普通丹藥而已。
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仙丹,對于修行者來說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東西。
至于真正的仙丹,唯有道家之主煉的九轉金丹了。因為唯有九轉金丹才能讓人獲得不朽之力,才能讓人長生不老。
聽云中君來求仙丹,他肯定不是為自己而求,如果是為自己而求,蒙恬就不會跟著來。
既然不是為自己而求,蒙恬又跟著來了,是為誰求仙丹已經很明了了。
慎到在心中暗喜,機會來了,道家踏入神州大地的機會來了,道家大興之日終于到了。
不管是那一個勢力,想要真正的進入神州獲得人族氣運,就需要得到人族之主的認同。
慎到壓制住心中的喜悅,他說到:“服了之后能夠不死的仙丹唯有九轉金丹,這九轉金丹乃是我道家圣藥,唯有師傅能夠煉制。求取仙丹之事我做不了主,還需請示師傅。二位請稍等片刻,我這就去請示師傅。”
云中君說到:“無妨,我們正好可以參觀參觀仙島的美景。”
慎到安排了兩個道家弟子招待云中君和蒙恬,他獨自一人去往李耳閉關的地方。
慎到見到李耳之后,他說到:“師傅,秦國來人了。”
李耳說到:“我已知曉。”
慎到說到:“他們是來求取九轉金丹的。肯定是秦王被打傷了,需要九轉金丹治療。我們可以借此機會與秦國談條件,以此踏入秦國,獲取人族氣運。”
李耳說到:“你去回絕他們兩位。”
慎到很是震驚,這明明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為何要回絕云中君。
李耳看著慎到說到:“秦國本是靠秦王所支撐,只要秦王一死,秦國離覆滅也用不了多久了,現在的秦國已經到了日落西山的地步,怎能浪費一顆九轉金仙往上面搭呢?
再說以秦王的本性,就算我們救了他,只要他形式好轉,穩定了局勢,肯定會過河拆橋。
其實在秦王祭祀天道,逆轉天界的意志之時,我就已經放棄了秦國。
我知道你是為了道家好,但就是太急切了,沒有冷靜下來好好的看一看,想一想。”
轉世下界之后,收了不少的學生,但真正收的徒弟只有三個。其中兩個徒弟醉心修行,可為道家的護道之人和傳道之人,但無法擔起道家家主這個位子。
慎到不同,為人處事有分寸,懂得如何經營。修為雖然差了一點,但絕對能夠擔起道家家主這個位子。
不過慎到還是稚嫩了一點,少了些許大局觀。
慎到聽了之后,明白自己只一心想著如何壯大道家,因此自己的心亂了。當知道秦王求藥之時,只想到如何爭取利益,沒有想到秦國已經日落西山了。
慎到說到:“我這就去回絕他們。”
云中君與蒙恬并不知道自己等來的是回絕,他們二人暗中觀看仙島之上那些流轉的法則。
一旁招待他們兩位的道家弟子也沒有阻止,畢竟法則就在哪里,他人能領悟多少就是多少。
再說就算法則完全顯現,也不是那么容易領悟的。
每一種法則至少是用幾十萬的法則法則符文構成,一般的修行者記都記不住,更何況在短時間內領悟呢?
這時慎到一臉惋惜的走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