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和大元帥都是終生的,大元帥無法剝奪,而元帥一職可以剝奪,可議長卻是四年一次從新選取,由五名議員中從新選出。
雙方能力在表面上是對等,實際上這個一直顯得很n的n如今更類似于軍n,比還!
這些在別人看來卻是再正常不過,大明天子不也是掌握一切兵權?至少名義上是!普
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作為君主掌握一切權利,本身就是理所當然,自然也就沒人會在意。
崇禎七年二月末,耽羅府上上下下頗有幾分趾高氣揚的味道,原因不外如是后金女真訂立了新的葬殉法,這本和耽羅府上下一絲關系都無,只是商業局傳來了消息,如實匯報給他方凱方某人而已。
只是這死者為大,漢人最在意的就是身前生后二事而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身前生后名可不止是文人的念想,只要為人臣子,這身后之事那就是重中之重,可后金女真如今這才出了一項法令,以前豈不是有如蠻夷?
方凱笑了,他是高興至少蠻夷們還未學會漢家禮儀,也還終究是蠻夷,喪葬之事又是古人歷來看重,后金女真的所謂新令,也多是為了敷衍國內的漢族文官而草草了之,能用到實處的微乎其微。
耽羅府上下趾高氣揚便是看不起后金女真這些個蠻夷,死者為大,連禮都不知的畜生,又怎能入主中原,奪了漢人的江山?
如今后金女真呈現勃勃生機,反而是天朝正統的大明如今看上去岌岌可危,大明上上下下雖然并不愿意相信女真人能入住中原,至少他們寧愿相信那些個泥腿子能入主中原,也不相信關外的女真能打進關來。
這在大部分漢人看來理所當然,耽羅府上下除了方凱先知先覺,其他的大多也局限于認為女真人不可能入主關內。
女真人如今雖然看起來勢大,大明更是屢戰屢敗,憑的在關外丟了十幾萬精兵良將,可女真畢竟沒大舉入關過,也沒能攻破了紫禁城,連英宗時候的蒙古都還不如,想那蒙古人可曾俘獲了大明的皇帝,大明不還照舊另立新君,然后在一眾忠臣良將的輔助下把蒙古人打回了關外。
女真人如今雖然看上去有中興之像,可說起來比起當初的蒙古帝國還是大有不如,大明沒毀在蒙古的手里而是被女真人給撲滅,那從理論上說不清,所以攘外必先安內,這也是幾乎所有大明有識之士的共識。
偏偏崇禎七年剛開始,幾只起義農民軍合伙就攻破了夔州府,李自成進了漢中,張獻忠下了信陽,然后又合兵攻打平涼各縣,這下不但是陜甘,就連川地也是一片烽火,崇禎皇帝自然是焦頭爛額,勃然大怒,除了大明的中心束手無策,大明的下層也是一片怨聲。
不外乎是鹽道恢復依舊是遙遙無期,關外又有女真肆掠,兩邊可都不安分。
耽羅府從濟州島升格為府,那是上個月的事,方凱總算也可以光明正大把自己擺出來,雖然地位不尷不尬了點,可終歸不再是朝鮮君臣口中的海賊了,這次可就有了正式的告身,不但是朝鮮的,連大明的告身都全了。
兩萬兵丁共計六個團,一個親衛營,張五郎總算實打實領了兵,有了兩千人的兵丁,不再只帶著幾十人充作親衛,連孫元化都看著寒酸。
六個團按照四四制,團上邊是旅,方凱出于惡俗的念想,總覺得團、旅、師的軍制實在有夠惡俗,干脆徹底放棄不用,六個團分為兩個軍,上軍,下軍,再加上一個少了點親衛營算作中軍,徹徹底底成了春秋戰國的三軍制,只是怎么看都顯得不倫不類而已。
上軍里的三個團九千人盡是步卒,下軍里六千為水師,三千為步卒,騎卒只有不到兩百,被方凱統統劃進了親衛營,至少從表面上,耽羅府總算有了一戰之力,兩萬兵馬,算不上各個能戰,方凱實在也是心里沒底。
要說如今大小打過的仗,算起來也不少,充其量都是些欺負欺負落水狗的海戰,海寇劉香,大明的皮島,朝鮮水師,哪個看起來都是軟柿子,其中也就一個大明的皮島總兵黃龍那一戰打得還可以,至少是以少打多,至于救援旅順的那次,方凱本來只是讓趙孟領著水師去溜達一圈,結果趙孟照例理解錯了意思,趁機會偷襲了佟養性的三千漢軍,徹底把女真人的漢軍旗的底子葬送了一半。
這還是從背后偷襲,為此趙孟領著的一個團三千兵馬里大多數老兵,經歷過鹿兒島之戰和之前的幾場水戰,可還是死了近一千,這雖然有趙孟行險的緣故,佟養性當機立斷領兵后撤,最后還是靠著女真漢軍的頑強這才從容的跑了一半,至于佟養性自己,那純粹就是沖的太勇猛了,挨了一顆流彈而稀里糊涂的送了性命。
黃龍領著旅順里不足一千的殘兵敗將里外夾擊也有著一定的緣故,若不然就憑趙孟的魯莽,恐怕還真能被三千漢軍給翻了盤去,所以這一仗雖然是勝仗,可比起一般的敗仗那也大有不如。
靠偷襲還死了三分之一?殺敵不足一半,這還是兵力對等的情況下,所以說讓方凱狠下心和女真人兵對兵,將對將,他還真心里沒底。
只是這沒底歸沒底,崇禎七年已經算是大明能蹦跶的最后幾年,至于之后的中興那也是曇花一現,回光返照也是這個理。
總不能讓女真人入了關然后了奪了大明的資源然后再讓自己和他硬拼吧?方凱還沒那么傻,不管怎么樣,他總得拼拼,即使粉身碎骨,那也是男兒豪情,敢作敢當。
女真入了關,可就真的是無人可敵的份了,這個時候的后金女真最多算是個剛剛有了點力氣的青年人,有著勃勃生機,周圍一個是國小體弱的小孩朝鮮,一個是病入膏肓的中年猥瑣大叔大明,自然猖獗無比,總以為自己能成長為巨人,方凱想做的,只是那個把囂張的青年人一巴掌的拍死的蒼蠅拍而已,女真人也就只配蒼蠅拍的比喻,其他什么的都是褒獎了。
從崇禎五年初登島,如今已經有兩年有余,島上的兵卒從無到有,至少這個框架下的條條框框完成了七七,剩下的就是它的自我完善,其他就是方凱有心拔苗助長,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有些事情可以一步步的去,貿貿然的前進,這就好比大進一般不靠譜,也是沒辦法的事。
所以到了三月,方凱做了個決定,并且將這個決定拿到議會上討論,最后的結果出乎方凱的意料,沒有人反對,甚至幾乎所有文人都表示沉默,因為方凱拿出的議案是,出兵旅順!
也就是說,和女真人真刀實槍!
文人們不反對的理由是他方凱打得是后金女真,而不是大明,如果這次方凱提出的議案是攻打大明,即使只是攻打皮島,恐怕都會有一幫人跳出來反對,如今有了議會這個東西,大家伙都就不是以前,連話都不敢說的時候了。
但要他們投贊成票,文人們心里倒也矛盾的很,后金女真的實力自然強悍,那可是大明都打不過的惡狼,就憑著一個耽羅府?僅僅兩萬能戰之卒?想想大明可是十余萬精兵都丟在了關外,一兩萬給關外的女真塞牙縫怕都不夠,更別說打贏了。
他們又不能反對,因為他們從心底希望,耽羅府能代替大明打勝女真蠻夷,至少這還是漢家的榮光,他們都是漢人,這才心里游移不定,最后干脆都集體沉默。
旅順。
趙孟在這里滅了漢軍旗的底子,佟養性的三千漢軍,雖然只殺了一半,可這卻是女真漢軍第一次獨自出兵,三千漢軍剩下的也只有一千多人,途中零零散散還跑掉不少,這卻是些被嚇破膽的漢軍,第一次遇到敗仗,自然是神不守舍,溜之大吉。
這下在后金的朝堂上頓時惹起了軒然b,平日里素來看不起漢軍的豪格少不得要大放厥詞,皇太極雖然一向看重女真漢軍,下了心思培養佟養性的烏超哈真,結果這次不但是三千漢軍丟了十之六七,就連佟養性本人也死在了旅順,這下皇太極也有些灰心喪氣,干脆讓孟喬芳領著剩下的一千殘兵敗將留守旅順。
好在黃龍在和趙孟兩下夾擊擊潰了佟養性部,趙孟領著水師退走,黃龍也不敢在旅順繼續逗留,只是領著一千余的兵丁退回了皮島,孟喬芳占了旅順并未花上什么力氣。
后金上下總算松了口氣,可勃然大怒后的皇太極冷靜下來,這才發現四周竟然真的冒起了一股和大明沒多大的關系勢力,甚至還占了大明屬國朝鮮的濟州擅自改稱耽羅府,和大明不友善,那自然就是他女真人的朋友,但偏偏這只從海上起家的反賊不但沒為難過大明,反而和他大金國處處作對,竟然還能吃了他女真的三千漢軍,他大金國能動用的兵力最多可就十萬出頭,這還是是因為女真一族人人為兵的緣故。
如此以來自然是讓皇太極大是不滿,只是這卻也抽不出手來,只得詢問手下的兩個漢人謀士范文程和寧完我。
范文程和寧完我卻是一致讓人去打壓朝鮮,皇太極心中所想,范文程和寧完我是謀士,自然知道謀主的心思,莫不是怕出了另一個毛文龍,到時候不說打進關內,就是應付源源不絕的背地的刀子都能讓女真族人餓的沒力氣。
除此之外范文程卻又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招安!
官職上皇太極卻是一向不吝嗇,雖然如今那個什么耽羅府上的大小頭領還沒搞清楚,只是當初給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安排的官職一并發過去就是,到時候就算搞錯了,胡亂封個王位那也不會虧了去,若是憑空得了只水師,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皇太極解了如此燃眉之急,自然是心里高興,一下子又多賞了兩個謀士些錢財,少不得得留下來吃下御膳,以示看重。
范文程、寧完我心中感激流涕,食罷這才各回府上。
至于出使的使者,自然就是新投奔的漢人文人了,一來女真人向來不善于打這個交道,而新近的投奔的漢人文人又一心想立功好得到明主皇太極的賞識,自然是不缺人出使的。
更遑論如今沈陽如今準備改了名字叫盛京,更是打算重新開科取士,這人可就有了大明科舉之外的另一條出路,投奔的漢人文人更是多如牛毛,數也數不盡,哪能沒有肯冒險一試的人,畢竟科舉的難度再是簡單,那也是萬中無一。
反正只是出使一個海寇,這在一眾文人來說卻是再簡單不過,想那海寇都是魯莽愚笨之人,如今明主卻是一方霸主,這些個見風使舵的海寇又怎會不投奔,看上卻卻是再簡單的門路,這下一來是范文程、寧完我兩家后金朝廷最大的兩個漢人文官的門檻險些被踏濫,只是兩邊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范文程是關門謝客,一律不準人進來,寧完我卻是大宴賓客,來者不拒,最后才許了這個出使的名額。
眾人只當是如今寧完我在明主眼前的寵幸超過了范文程,哪知這其中的道道,寧完我雖然心中奇怪,可也禁不住一眾新近投奔文人的浮夸捧舉,最后反倒把一開始的那點懷疑放了個一干二凈,只是自己都以為皇太極寵幸的是他寧完我,這舉薦出使之人一事也是讓他一個人做的而已,而沒有他范文程什么事。
范文程悠然自得,底下一班門生卻大多上躥下跳,這寧完我和范文程雖然是大金國兩大漢人文官,看上去被皇太極倚為左膀右臂,這下面各自卻大多互相看不起,范文程的門生更是如此,想那寧完我,卻是從奴隸爬上來的人,哪比的上范文程范老師那般執劍擋著皇太極的鑾駕來的威風。
如此一來,就是范文程有心悠閑,也得給門生故吏們解釋個一二。
“這些個海寇可不止打了一次主上的主意啊。”
一眾門生故吏一聽西子一想,頓時是冷汗不止,這看上去的好差事,更像是個催命的玩意啊。
口風漏了出來哪會會傳不到寧完我的耳中,范文程只說了個這趟出使怕是十有要糟,寧完我聽完心中一驚,畢竟不是笨人,一開始只是被一眾門生吹捧的迷糊,才昏了腦袋,如今一想,這只海寇卻是先是截了本來要投奔大金國的明朝叛將孔有德、耿仲明等人,緊接著更是殺了一千五百多的女真漢軍,哪還少了那一個使者的腦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