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代善那一戰耽羅府的步卒是擺好了陣勢等著兩紅旗來攻的,代善那個白癡謹慎過頭了這才給了耽羅府機會,這不代表多爾袞一樣會給,相反,他還得以雷霆之勢沖垮了這只出城的步卒不可。
多爾袞親自領著六千兩白旗和蒙古游騎殺向剛出城的耿仲明、趙孟、張五郎,這三人出城的目的可不是和多爾袞鏖戰,而是接回了方凱,再護住復州城的城門。
眾人眼看著多爾袞領著大軍沖了往前沖,比他更快了一步,千五百人的步卒把多鐸剩下不多的一千來人圍起來一陣痛毆,還沒等多爾袞到前,意圖以多打少的多鐸就被更多的耽羅府兵卒吃了個干凈,三千人的兩白旗,能逃回來的不足五百,這還是多鐸一時間看著不對勁,這才慌忙間撤了下來,跟多爾袞一會和,險些氣傷了肺,這才多久時候?也就和那些鐵甲騎兵沖殺了一會,又被步卒沖了一陣,這就折損了兩千五百人?這要加上之前折損的一千余人散兵游勇,以及那些一開始就被沖下馬的,那不是都快上五千了?
而且,這折損了至少有一大半是兩白旗,至少十個牛錄給折了!兩白旗可不比其他各旗,聽得是皇太極的令,就算有所折損也各有補充,兩白旗都是多爾袞兄弟三人自己存下來的家當,這折損,實在有些難以承受了。
如果是中間被這幾百人的鐵甲騎兵擋著,他們也不會連復州的城墻都摸不著就會給一口氣折損個七七,但要沖破那些用刀砍上去只有一道白印,重錘擊打上去也就一塊不大不小的凹處,根本無法給予致命傷,除了拖下馬來再無辦法的鐵騎,多鐸就算是絕世猛將那也壓根沒轍,要不然代善也不會在這個上一下子就吃這么大一個虧!
多爾袞也沒轍,不過好在如今面對的不是那咬也咬不動,眼看著就要被拖垮的鐵甲騎兵了,而是區區幾千人的步卒,雖然多爾袞如今放下了輕視之心,但要他以相信以騎兵沖擊步卒能被擊潰那不可能!
“十四哥,我”多鐸一臉羞愧,他是自己撤下來的,眼看著十四哥給他的十個牛錄竟然就這么丟了個干凈,多鐸又豈能不羞愧,除去豪格和岳托丟了三千正黃旗,代善丟了三四千的兩紅旗,往日他多鐸可都是看不起了,如今竟然一口氣也把三千正白旗丟個干凈,那還有什么臉面?
“小十五,兩白旗可都是丟一個少一個。”多爾袞也顧不得和多鐸置氣,但這十個牛錄的兩白旗是實打實丟了,心里不疼是不可能,要不是他們兄弟三人靠著阿濟格裝瘋賣傻,皇太極還真未必能把兩白旗給他們三兄弟留下來。
“十四哥,我一定把復州給奪下來,以雪今日之恥。”多鐸滿眼的仇恨,怒火直盯著對面站住陣腳的對面,這些步卒,總不會比那些鐵打的騎兵要難對付!
可想到這多鐸就不自覺想起剛剛讓他栽了大跟頭的鐵甲騎兵,一開始,他也一樣以為那些滿身鐵甲的騎兵不過爾爾!什么時候,騎兵,能比得過女真人過?
不過這個想法只在多鐸的腦子里一閃而過,步卒,就算再是精銳,那也是一樣是被兩白旗一沖而潰的份,到時候趁勢奪了復州城最好!
不是多鐸自大,滿大金國幾十年,就是往上數幾百年上千年,步卒也都沒打得過騎兵去,這種事,那壓根不可能!
至于那些鳥銃兵那就更不可能了,大明每次出征都是鳥銃兵為主,也是能給旗帶來殺傷最大的一種兵種,幾排齊射就能讓旗折損個幾十上百的,但也僅此而已,大明的鳥銃手擊發完一次就要從新裝填,這個時間就足夠女真騎兵沖的近,普通步卒又不經用,沖近了抵擋不了幾下就轉身就跑,到時候又會連帶著身后的鳥銃手都被沖散,每每如此,這才讓女真人上下沒人看得起明軍步卒。
一猶豫間,那些鐵甲騎兵已經退回了復州城里,那些步卒還留在城外,卻擺出了出乎意料的姿態!
讓另一邊準備發動沖鋒的多爾袞目瞪口呆。
因為眼前的這些步卒,竟然擺出了進攻的姿態,也就是說步卒竟然向騎兵發動反沖鋒!這種事,也太荒謬了!也許可以這么說,今個一天起,他多爾袞就沒遇到什么合常理的事!
先是兩白旗被上萬人被幾百人一沖而散,再然后是多鐸領著的三千騎兵三下兩下被解決了個一干二凈,但那好歹耗掉了對方最強的戰力,落了點用處,如今,竟以區區不足萬的步卒對兩白旗發動反沖鋒,這讓多爾袞徹底無話可說了,要是擺在往日,非得笑罵不可,現如今想笑也笑不出來啊,到現在折損最大的那也是自己這邊!十個牛錄的正白旗丟了!對方也不像是會做出這般蠢事的人!
多爾袞還沒回過神,一排鳥銃槍響就打了過來,二三十個躲避不及的女真騎兵被打下了馬,連帶著還有蒙古游騎都面露幾分慌張,他們剛剛被部落首領們驅趕過來站穩腳跟,壓根沒想到迎頭而來就是一排槍撂倒了不少。
多爾袞督促麾下兵馬總攻,一邊的多鐸牽過一匹馬就想往前沖,那是打算報仇去的,三千兵都讓他丟了,就算是多爾袞不責怪,那他多鐸也不肯饒了自己去,卻被多爾袞一把拉住了韁繩。
“這次讓那些蒙古貝勒們去,你就給我老實呆著!”
多爾袞確實打算讓那個那些蒙古游騎兵們去擋住那些復州城里涌出來的步卒,反正這些個蒙古人不用白不用,一直到現在這些個新晉的貝勒、貝子們都在給自己添亂,如今蒙古貴人們也約束好了自己的部署,讓他們沖上一陣也好,沖完再說!
多爾袞打的主意精,多鐸卻不領情,一聽自家十四哥這話是打定了主意,哪里肯依。
“十四哥,那些蒙古人頂個什么用,要是拿不下來,那可就沒了機會了啊。”多鐸的話也在理,這要是蒙古人沒能擊敗眼前的七千步卒,那到時候自己這邊士氣已失,再加上中間還有蒙古游騎隔著追不上去,也就功虧一簣了!
“好歹蒙古人也是草原上騎著馬背玩耍大的,難不成還對付不了明軍步卒。”多爾袞皺了皺眉頭,駁回了多鐸的話。
他現在明軍步卒也叫習慣了,眼前這些耽羅府兵馬已經投了大明,就跟以前的毛文龍一樣,當然都是明軍,耽羅府的明軍。
多鐸被多爾袞的話弄得一窒,答不上話來,蒙古人廢那是廢了點,但那也沒給明軍用步卒打敗過,就是大明開國的那些年,蒙古人抱頭鼠竄,也都是被一樣的大明騎兵打敗的,就是往上數個幾百年,步卒打敗騎兵的那也不多。
多爾袞不讓多鐸上陣,多鐸只得一邊氣鼓鼓的待著,另一邊的蒙古部落分封的一堆貝勒、貝子們正湊在一塊你一言我一語,最后才決定各家出個幾百騎兵,把暫時能收攏的到的部署都砸上,湊出個五千人沖上一陣。
在這些蒙古貴人看來,雖說蒙古是衰弱了,如今還得在女真人底下混飯吃,但那是女真人有倚重他們的地方!至于對付明軍步卒,這要是都一潰而散,那長生天都會發怒的!
蒙古貴人們給各自的部落下令,這五千名蒙古游騎,大約來自七個部落,也不知道這些貴人們用的什么法子,一時間這些一直萎靡不振的蒙古牧民開始聒噪起來,舉著彎刀喊叫,至少比剛剛好多了。
五千人的們蒙古牧民,迎著發起反沖鋒的耽羅府步卒就沖了過去,耽羅府的千五百步卒以身穿重甲的步卒舉盾在前,之后是手持長矛的步卒,連著好幾波都是披甲持矛的步卒之后才是手持鳥銃,腰挎戚家刀的鳥銃手,這部分也是殺傷力最大的,黑黝黝的鳥銃口有著十足的殺傷力。
“噢噢噢!”
蒙古人畢竟和大明打了三四百年的交道,這些成吉思汗的子孫衰敗是衰敗,但也沒忘了祖宗的叮囑,那就是大明的軍隊鳥銃手厲害,蒙古人的弓箭射不過,所以這些蒙古勇士們噢噢的直叫,打的主意就是沖潰擋在前面的步卒,然后把那些鳥銃手當牲口一樣圍住了宰殺就行!
主意打的不錯,要真對陣的大明的普通軍隊,還真說不定能一沖而勝,這些年大明確實在關外屢戰屢敗,成建制的出關都很少見,別說大勝了,在遼東,明軍都是一敗再敗,丟盔棄甲還丟了上千里河山!
最先發威的自然是鳥銃,出乎意料的是鳥銃并未像往常只打了一兩發就啞了火,而是連續掃落了五六百人的蒙古人,這才讓蒙古騎兵沖近。
用現代軍紀約束的耽羅府步卒對陣舊日的輝煌蒙古騎兵!
當先蒙古貴人一臉的殺氣,對于已經相距不遠漢人軍陣,這些蒙古貴人自以為只要沖近了那就毫無懸念,這也是與明軍作戰的常識,往常向來如此,只是耽羅府步卒顯然出了蒙古貴人們的意料,不但沒被一下子沖散,而是沖的快的蒙古騎兵被鐵盾砸在馬上,然后重重的摔在地上。
這些都是重步兵的杰作,穿著全身制式鐵甲的重步兵是每個團都會標配三百人,這類重步兵實際上并不算是實打實的,而是一種外批棉甲,內里鑲嵌一塊鐵皮,一手持重盾,一手持長矛的步卒,東方人的體力使得三四十斤的全身鐵甲負重壓根不現實,不像板甲騎兵那樣有著馬匹馱著,重步兵完全是憑著兩條腿走路,鐵甲過于沉重而導致移動速度緩慢,在和騎兵對陣中實用性并不大,騎兵的機動性將完全壓制重步兵,重步兵改用棉甲代替鐵甲,只要挑選身強體壯者就能背負,多出來的可以攜帶重鐵盾,這樣就可以抵御一部分蒙古騎兵的沖擊力。
不止是這些重步兵,其余鳥銃手也都裝備了棉甲,只是因為重量不同而有各自規格,棉甲的式樣有幾分不倫不類,和大明的制式盔甲有些相像,但也少了一些地方,比如這些棉甲的衣領以及袖口都很短,看上去簡潔很多。
兩個團共計六百人的重步兵站在最前,雖說不算穩穩的擋住了蒙古韃子的沖鋒,但也止住了被沖進鳥銃手里的可能。
只要的重步兵不會被沖開,這些蒙古騎兵也就是時間問題,一波鳥銃打不散,那就多來上幾發就是!
只是六百人的重步兵實在是太少,遠遠擋不住五千騎的蒙古騎兵的沖鋒,偶也有沖破了阻礙進來了的,大多數被剩下的長矛手從馬上勾下來刺死,時間過得越久,能沖的進來的蒙古騎兵也越多,局面遠不如一開始那般順暢,至少在蒙古貴人們看來,沖破了最手持重盾的步卒,剩下的那就再簡單不過了!
大明軍隊,這個時候差不多也該潰散了!
“長矛手上前。”
一時間耽羅府的軍陣開始人頭涌動,幾百個各級兵將開始指揮著麾下代替重步兵和蒙古騎兵開始短兵交接。
陣中最多的就是用來護住鳥銃手的長矛手,占去了一個團四個營中里的兩個營,這兩個營除了手持長矛外與鳥銃手的區別只在于每人都手持一根長矛,而鳥銃手為了更加方便,使用的是輕便很多的戚家刀。
長矛手以耽羅府特制的兩截拼裝而成的鐵制長矛,全身通體都是鐵制要重上很多,挑選的也都是些身強體壯的兵卒來擔當,披棉甲,遠比鐵甲防寒也要輕便。
長矛手與鳥銃手同樣配備了鳥銃,攜帶的有所減少,畢竟在大部分時間長矛手只是作為近戰兵種使用,鳥銃大多數在守城時才會用得到,那時候根本無須隨身攜帶。
出城的親衛營全部都是制式的鳥銃手,加上另兩個團,共計約有四千人的鳥銃手,剩下的則都是些重步兵及長矛手。
這個兵力搭配大致合理,與沖進來的蒙古騎兵交鋒的有近三千人的長矛手,組成了三道防御線,之后才是全副武裝的鳥銃手。
蒙古騎兵在沖破重步兵的防線后折損不大,六七百人,就算加上被鳥銃手打下馬的,也就一千五出頭,還剩三千多大軍,在蒙古貴人們看來,雖說折損有些慘重,也還在能接受的范圍之內,反正,已經沖破了的步卒,剩下的長矛手也糾纏不了多久,這是常識。11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