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永歷朝廷的內(nèi)部劇烈爭斗也漸漸暴露出來,
先是朱由榔手下的大太監(jiān)王坤借著朱由榔的寵幸,頤指氣使,對那些戰(zhàn)功赫赫的將帥們吆五喝六,這讓很多大將不滿。與此同時,朝中各種明爭暗斗,此起彼伏。
生性懦弱的永歷皇帝哄了這邊,又哄那邊,按倒了葫蘆又起了瓢。
他只會哄,誰也不愿意去得罪,誰也不敢得罪,他只希望大家和和諧諧,團結(jié)一致做好光復(fù)大業(yè)。
這邊的朱由榔內(nèi)部正在掐得你死我活,那邊的清軍已調(diào)整了布局,個個擊破,金聲恒、王得仁、李成棟、何騰蛟在一年之內(nèi)紛紛陣亡。
剛剛有些起色的永歷王朝,又一次陷入尷尬的局面,變得岌岌可危。
就在朱由榔走投無路的時候,再一次柳暗花明,這一回的幸運之神名叫孫可望。
孫可望本是張獻忠的養(yǎng)子,但是張獻忠死后,他的四個養(yǎng)子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之間明爭暗斗,互相不服。
此時,四人已經(jīng)占據(jù)了云貴高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
有人給孫可望出主意說,如果你想要名正言順地壓過其他三人,就得有人正式封你才行。
孫可望一聽,是這么回事,于是派人向永歷皇帝朱由榔稱臣討封。這件事再次印證了那句話: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朱由榔自然愿意,反正封號也已不值錢,于是封孫可望為“秦王”,隨后永歷皇帝被孫可望安置在貴州一個名叫“安龍哨”的地方。
孫可望明明可以自己稱王稱霸,但為了追求名正言順,而把一個毫無感情基礎(chǔ)的皇帝請了來。朱由榔為了尋個安身之處,不得不避于暴戾軍閥孫可望的羽翼之下。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在安龍哨,永歷備受凌辱,就像一個牲口一樣。孫可望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有一搭沒一搭地喂養(yǎng)著他,之所以還給他一口飯吃,不過是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
永歷皇帝并非胸?zé)o大志,也不是沒有想過光復(fù)祖宗基業(yè)。他不喝酒、不好色,具備好男人本色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的是拉攏更多的反清志士他背地里常常流淚,深覺愧對祖宗。但在如狼似虎的孫可望那里,永歷帝的個人感受永遠等同于無,他注定只能是一顆棋子。
久而久之,孫可望不安于“秦王”之名,就希望朱由榔讓位給自己,自己當(dāng)皇帝,讓永歷當(dāng)太上皇。
這個想法一暴露,自然有善于拍馬屁的人前去探永歷的口風(fēng),永歷既不敢明確反對,又不愿受這個窩囊氣,于是派人給大將李定國送密信,讓他趕快來救自己。
不料,信剛送走,消息暴露出去,孫可望派人問皇帝是不是有這么回事。永歷不敢承認,不敢否認,最后還是跟著他到安龍哨的那些大臣們勇敢地站出來,說,信是我們寫的,跟皇帝無關(guān)!
孫可望二話不說,將朱由榔手下的十八位大臣全部砍頭,十八顆人頭落地,頓時一片血雨腥風(fēng)!
這真的是才出虎穴,又入狼窩啊!孫可望這樣的人怎么可以指望呢!永歷帝私下里不知抽了自己多少個大嘴巴。萬幸的是,李定國不久終于帶兵來到貴州安龍哨,設(shè)計謀秘密救出永歷皇帝朱由榔。
此后一直到他死,李定國一直是永歷皇帝朱由榔忠心耿耿、不離不棄的臣子。
1657年,孫可望跟李定國鬧掰了以后,賭氣投降了清朝,兄弟反目成仇,開兵交戰(zhàn)。
此時朱由榔的地盤就像擠牙膏一樣,被清軍一點點擠出中國,在一場場戰(zhàn)斗和逃跑中,朱由榔與李定國的大軍失散,一直逃到了緬甸。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