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刺史府衙
“啟稟刺史大人,東平縣縣令幕僚郭嘉求見。”
袁紹正在閱覽公文,門外傳來護衛(wèi)的聲音。
“郭嘉?”
袁紹手指敲著案首,眼中閃過深思之色,隨后向門外的護衛(wèi)喊道:“讓他去大堂等候,待我將手頭的事情處理了便見他。”
“是!”
袁紹眼睛微微瞇起,腦海之中閃過袁常在東平縣的所作所為。袁常好歹也是他的六弟,他自然要多注意一些。
靜靜的思索了一刻鐘的時間,袁紹才站起,整了整長袍,慢慢的向大堂行去。
“拜見刺史大人!”
“拜見刺史大人!”
見到袁紹出現(xiàn),郭嘉和趙云二人神色恭敬的向袁紹行禮到。二人的臉上,透著些許的急躁,似乎因為等的有些久了,心情不是很順暢。不過,因為面對的是袁紹,所以二人什么話也沒說。
袁紹心中暗自搖頭,就這些時間都無法平靜等候,能力看來有限。
不過,要是袁紹知道二人臉上的表情是故意表現(xiàn)出來,目的便是為了藏拙,從而騙過袁紹,就不知道袁紹心中會有何想法。
袁紹臉上露出親切的笑容,看向郭嘉,贊道:“郭嘉郭奉孝,為吾六弟出謀劃策,將東平縣治理的不錯。”
“刺史大人過譽,此乃是縣令大人領導有方,東平縣方有今日成果,卑下不敢居功。”
郭嘉口中謙虛的說著,臉上卻是隱隱的透著一絲傲然之色,似乎在說東平縣能有今日成就,都是他的功勞。
“嗯!”
袁紹淡淡的點了點頭,郭嘉有點能力,為人卻太過自傲,袁紹心中已有不喜。隨后,袁紹又看向趙云,問道:“趙云,當日你乃是吾軍中什長,如今東平縣宵小已除,可否愿意到吾麾下任職?”
“不過是些無能宵小,屬下未能一展所長,若是得刺史大人厚愛,屬下敢不效力。”
趙云聽了袁紹的話,似乎很激動,恨不得立馬就要向袁紹效忠。
經(jīng)過這么一會兒時間的接觸,袁紹自以為已經(jīng)清楚郭嘉和趙云二人的品性。臉上,依然帶著笑容,嘆道:“你二人才能皆上佳,吾本欲讓你二人到吾麾下任職。不過,你二人乃是吾六弟從屬,若是吾將你二人要來,六弟心中豈不是會怪責吾這個當兄長的。待他日吾與六弟說過之后,你二人再來替吾效力,若何?”
“謝過刺史大人厚愛!”
郭嘉和趙云臉上不自然的露出失望的神色。
袁紹已經(jīng)對二人沒什么期待了,當下向郭嘉詢問到:“郭嘉,今日你前來吾府衙中,所為何事?”
“啟稟刺史大人,此番縣令大人前往東平縣,查出前任縣令、縣丞、縣尉、主薄皆有貪贓枉法之罪行。縣丞羅源意圖襲殺縣令大人,已被擊殺;主薄桑秋,自知有罪,已經(jīng)俯首認罪;而那縣尉何耀,卻是不知所蹤,故此前來向刺史大人匯報。”
“嗯!”
袁紹臉色沒有什么變化,東平縣的事情袁紹早就從探子的口中得知。此時聽了郭嘉所說,也是與探子得知的沒有什么差別。原本袁紹接見郭嘉,是對他有些期待的,現(xiàn)在覺得自己已經(jīng)了解郭嘉,心中失望,所以也沒什么心情,隨便聽了一些就打斷郭嘉的話。
“如今東平縣無縣丞、縣尉和主薄主持,既然如此,郭嘉你便任縣丞之職,趙云任縣尉之職。至于縣丞之職,令六弟于縣中擇一人擔任。吾已領顯思接任渤海太守之職,日后六弟要述職,可直接前往南皮報至顯思便可。”
袁紹隨便說了幾句,便將二人打發(fā)走了,繼續(xù)和郭嘉、趙云這樣的人交談,簡直就是在浪費時間。
“子龍,先前你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不比主公差了。”
“奉孝,你也一樣!哈哈!”
等到無人處之時,郭嘉和趙云二人互相調(diào)笑著。剛才在袁紹面前,二人的神情可是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奉孝,如今我們前往何處?”
“去文若家中,好年不見,不知他如何。”
趙云疑惑的問道:“奉孝,如此可好?若是前往荀氏府中,豈不是會被袁紹懷疑?”
郭嘉笑著搖了搖頭,低聲道:“袁紹必定已經(jīng)知曉我與文若乃是同窗好友,若是到了此處不去見他,反而會讓袁紹懷疑。”
趙云了然的點了點頭,隨后二人便往荀氏府中行去。
而在袁紹的府中,有手下匯報郭嘉和趙云二人動向。袁紹無疑和曹操一樣都是多疑的人,他先前懷疑郭嘉和趙云二人的表情是裝出來的。此時得知郭嘉和趙云二人沒有顧忌的前往荀氏府中,對二人也不再懷疑,于是也不再讓人注意郭嘉和趙云二人的動向。
“文若,許久不見,可否還記得故友?”
在得到下人匯報,得知郭嘉前來,荀彧匆匆出來迎接,而郭嘉見到荀彧,則笑著攬住荀彧的肩膀,顯得極為順手。
荀彧自然知道郭嘉的脾性,無奈的搖了搖頭。
將郭嘉和趙云二人迎入自己屋中,荀彧疑惑的望向郭嘉,問道:“奉孝,這位壯士是何人?”
“子龍與我乃是同僚!”
“哦!”
荀彧驚呼一聲,仔細的觀看郭嘉片刻,笑道:“我觀奉孝臉色,不再有當如晦暗之色,看來奉孝已尋到心中明主,可否告知,此人是誰?”
郭嘉自顧自的尋來酒壺和杯子,猶如自家一般,飲了一杯之后,舒暢的吐了一口氣,嚴肅道:“文若,我知你是實誠君子,故此不怕告知于你。我主便是袁氏第六子,袁常,如今忝為東平縣縣令。”
“袁常?”
荀彧皺著眉頭,低聲自語一句。身為荀氏一族最為優(yōu)秀的子弟,荀彧當然知道袁氏六子。雖然袁氏四世三公的名頭很響亮,但是,荀彧和袁氏六子中的多人接觸過,知道他們名不其實。而袁常,在袁氏六子之中的名聲是最差的一個。不過,郭嘉的性子荀彧是明白的,若是袁常一無是處,郭嘉怎么會投靠袁常?由此可見,袁常必定與外界傳聞不同。
特別是趙云,荀彧只是一眼便看出他的不凡。
縱觀荀彧的所作所為,在曹操手下時,推薦了眾多的人才,如戲志才,郭嘉,荀攸,鐘繇,陳群,杜畿,司馬懿等等。可見,荀彧在看人這一方面的眼光之銳利。
當然,因為郭嘉說過荀彧是可以信任的,所以趙云才表現(xiàn)出自己本來的性子。否則,趙云若是裝出另一副樣貌,荀彧估計也很難看出。正如荀彧看出司馬懿的不凡,但是卻沒看出司馬懿隱藏的野心。
郭嘉此時談起正事,表情也變得嚴肅,正色問道:“文若,你以為袁紹如何?”
荀彧搖了搖頭,嘆道:“袁紹非我心中明主,我到達冀州時日不多,卻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其麾下派系林立,爭斗太嚴重了。袁紹作為他們的主上,按理是應該知曉的。不過,袁紹卻未曾約束。或許,袁紹打算讓麾下派系爭斗,從而達到平衡之勢,可是,袁紹麾下爭斗的已經(jīng)有些超過平衡的程度,若是繼續(xù)如此斗爭,只會害了袁紹。或許,如今袁紹自己也沒有能力控制這種局面,由此可見,袁紹的能力一般。”
原本的歷史上,曹操和袁紹已經(jīng)決戰(zhàn)了,可是袁紹的麾下還在互相傾軋,以致于謀士、大將紛紛投靠曹操,最終導致了袁紹的失敗。而如今荀彧卻是已經(jīng)預料到那種結果,可見荀彧眼光獨到之處。
“哈哈,我當日也曾在袁紹麾下任職,也知道這些情況,故此才棄袁紹而去。既然如此,文若可否想過投效何人?”
荀彧望著郭嘉,笑道:“我便知道,奉孝你非是來看望故友這么簡單,此次前來,怕是來做說客的?”
“知我者,非文若莫屬!”
郭嘉也沒有隱瞞,大大方方的承認下來。
荀彧一臉嚴肅的望著郭嘉,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奉孝可否告知,你主是打算從董賊手中救回天子,還是另有他想?”
關于這一點,袁常曾經(jīng)說過,先救回劉協(xié),若是可以輔助,那么便輔助,若是不能輔助,再做他想。不過,郭嘉知道以袁常的志向,再看歷朝歷代天子的作風,二者肯定很難共存。因此,郭嘉干脆的說道:“文若,漢室衰微,即便扶持也不過是風中殘燭,以我之見,不若快刀斬亂麻,改朝換代,方是正途。”
“奉孝,你也知我心志,若是如此,我不會投效袁常。”
“哈哈,主公所說不錯。先前我告訴主公說要前來尋找文若,主公便說文若心存漢室,必不會前來,果然如主公所言。”
郭嘉大笑,絲毫沒有意外。他跟荀彧是好友,比袁常更了解荀彧,袁常都知道荀彧不會投靠,郭嘉又怎么會不知道?不過,他也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并沒有期望一定能說動荀彧。因此,荀彧拒絕了,郭嘉也沒有太大的反應。
荀彧臉上露出驚訝之色,嘆道:“不想你主竟知道世間還有我荀彧這樣一個人!奈何,奈何!”
如果袁常打算匡扶漢室,荀彧肯定是相信郭嘉的眼光,會投效袁常。可惜,郭嘉不會騙他,也沒有說出袁常的想法,荀彧心中覺得有些可惜。不過,荀彧卻是不會放棄自己的理念。
郭嘉還有些不死心,再次勸道:“文若,朝廷如何,你比我更清楚。自桓、靈重用宦官,再經(jīng)黃巾作亂,漢室已經(jīng)沒有希望。既然如此,你我何不合力,以你之才,可比蕭何;嘉不自謙自比張良,再得一大將如韓信,天下可定,開創(chuàng)太平盛世豈無期?”
荀彧再次搖頭,失笑道:“奉孝,當年在書院之時,你我二人便多次爭論。奈何,誰都說服不了誰。如今我們的理念還是不同,我也不勸你,你也別勸我了。我們多年未見,今日當暢談痛飲一番!”
見荀彧如此,郭嘉也放棄了勸說的念頭,邀趙云一起,三人推杯換盞,喝的是酒酣耳熱,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三人這才停了下來。
將要離去之前,郭嘉神色懇切的說道:“文若,既然你不與我一道,我也不強求。不過,日后你尋到心中明主,勿要將我和主公說出。主公如今暫且不欲顯現(xiàn)人前,還望文若你能保守此事。”
“我自知曉!”
荀彧一臉正色的答應了,望著郭嘉和趙云二人遠去的背影,荀彧幽然嘆道:“希望他日你我莫要在戰(zhàn)場相見,唉!”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