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老邁的面龐之上平靜無波,聽了蒯良的話,輕捋胡須,淡聲問道:“子柔此言是何意?”
“主公!”
蒯良躬身行了一禮,而后緩緩解說道:“若是在以往,對于膽敢侵犯主公轄地的賊子,自當以雷霆手段鎮壓。手機端只是,如今荊州東南方向不安穩,主公卻是不宜兩面開戰。孫堅之子孫策,先是聚攏其父舊部,更是用傳國玉璽從袁術處借來數千兵馬,總計五六千的兵馬,從歷陽渡江而戰,并擊敗了劉繇。劉繇放棄丹徒西逃。于是孫策令朱治從錢塘進攻吳郡,吳郡太守許貢在由拳抵抗朱治,朱治大敗許貢,許貢逃走依附山賊嚴白虎,朱治于是代理吳郡太守的職責;其后,孫策進攻會稽。王朗敗潰后投降,于是會稽平定。占據會稽后,孫策將原有長吏全部更換,自己兼任會稽太守,又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另置廬陵郡,以孫賁弟弟孫輔為廬陵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如今江東一地皆入孫策之手,其兵馬屯于鄱陽湖一帶,大有進犯荊州之勢。張濟雖亡,卻與李和郭汜二賊有舊,倘若主公逼迫太甚,恐張繡去尋李和郭汜二賊尋求救兵。到時,主公怕是要南北兩面對敵,荊州雖有披甲之士十萬,將士皆肯效死命,然則,兩面開戰終歸于主公不利。既如此,何不招攬張繡,或可解北部威脅。”
“子柔之言令吾茅塞頓開!”
劉表感慨了一句,卻也沒有當即作出決定,而是看向蒯越和蔡瑁等幾人,問道:“子柔之言諸位以為如何?”
蒯越雖然和蒯良同樣的姓氏,實則是兩家人,并非演義中所說的兄弟。當然,說是兄弟也沒錯,兩人的祖上是同個宗族出身,后來或許因為分家的原因,如今嚴格來說已經是兩家人了,血脈也早已非常淡薄。不過,荊州多士族,彼此之間多有聯系,或結拜、或聯姻,使得家族不會陷入孤身奮戰的處境。而蒯越和蒯良兩家人有同樣的先祖,組建同盟自然是更加輕松的事情。
因此,蒯越上前道:“主公,屬下以為子柔所言甚是。孫策此人勇猛,有小霸王之稱,然則,他卻有著細膩的心思,并非如霸王那般有勇無謀。如今,其麾下兵馬數萬,戰船上千,雖還差我荊州多矣,一旦主公與張繡交鋒,到時孫策必然會趁機出兵,自鄱陽湖出兵江夏,局勢卻是不利于荊州。敢問蔡將軍,若是張繡和孫策二人同時進犯荊州,蔡將軍能否阻攔住他們的兵馬?”
荊州負責軍事的便是蔡瑁,主要原因便是因為蔡瑁的二姐是劉表的繼妻。當然,劉表也不會傻的把兵權都交給蔡瑁,荊州兵馬的兵符一半在蔡瑁手中,有戰事的時候,劉表才會把兵符給蔡瑁,戰事結束后便要上交。而荊州的兵馬認可的還是劉表,即便蔡瑁拿著兵符反叛也沒用,除非等劉表死了,繼承人得不到荊州百姓的認可,或許蔡瑁還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基于自己的老婆是蔡瑁的姐姐,劉表對蔡瑁的信任終歸比蒯良和蒯越他們多些。故而,蒯越把問題扔給蔡瑁,讓他來解決便是。
雖然,蔡瑁很想大氣的說一聲兩面開戰沒有問題。奈何他自知自己的能力,兩面開戰是決計沒可能的。當然,如果把荊州內其他有能力的人士啟用,或許不會有多大問題。然而,蔡瑁怎么可能會給那些人機會,荊州如今算的上他蔡家一家獨大,蒯家、黃家等幾個士族之家可與蔡家分庭抗禮。若是再讓其他家族的人冒頭,說不定他們蔡家的地位就會越發的弱了,故而,蔡瑁即便知道蒯越的用意,也只能順著他的話說下去。
當下,蔡瑁上前,說道:“主公,荊州一地承平日久,境內百姓對于戰爭皆有厭惡之感,雖有披甲之士十萬,可傾力一戰的士兵怕是不過半數。一旦讓那些不愿上戰場的士兵參戰,說不定會因此而影響我軍的士氣。故而,若是兩面開戰,怕是有些力有不逮。說來此事也怪屬下,有些疏忽大意了。今日之后,屬下自當全力操練士兵,若再有如此事件發生,我荊州上下皆是敢戰士兵。”
當初劉表單騎入荊州,靠著蔡家、蒯家等幾個士族的支持,召集壯士,才將荊州平定。而后,這些年天下各地皆有戰事發生,唯有荊州一地相對平安,不說反叛之人,連盜賊都沒有幾個。因此,士兵疏于操練,也產生了厭戰的情緒。否則,若是士兵個個都想著戰爭立功,不要說張繡和孫策兩面敵人,怕是與天下人為敵他們都不會有絲毫的懼怕。
“嗯!”
對于蔡瑁的請罪,劉表只是淡淡的應了一聲,隨后說道:“既然諸位都覺得如今我荊州不宜兩面開戰,那么,便依照諸位的建議,招攬張繡,而后全力應對江東孫策。本州牧倒要看看,孫堅之子是否如其父一樣厲害。”
“是,主公!”
在場幾人應了一聲,隨后便離去安排此事。首先,劉表先是在公開場合發表聲明,說“張濟因窮途末路來我荊州借糧,我作為主人卻沒能盡到主人的禮儀,反而讓張濟因此而喪命,深感痛心,當派使者前去吊唁”,劉表的話自然傳入到張繡和其麾下將士耳中,皆感慨劉表的仁義。其后,為表誠意,劉表遣蒯越前往張繡營中,邀請他們駐扎于宛城,當是對張濟不幸遇難的賠禮,并且,宛城由張繡全權做主。
對于劉表的‘大恩大德’,張繡感慨痛哭不已,并向劉表保證,定然守住荊州北邊門戶,不會讓一個敵人越過宛城。
如此一來,劉表算是安撫住了張繡,而后,自是厲兵秣馬,準備迎戰江東孫策。
荊州臨近的揚州,袁紹在壽春也同樣得到了消息。
“啪!”
當時正喝著美酒的袁術,當從探子口中聽到天子聽從袁常的建議遷都幽州之時,頓時怒的將酒杯狠狠的砸到地上,并且大罵道:“袁常那個妾生子,何德何能讓天子遷都幽州,定然是使了什么下作手段。說不定,他跟那董卓賊子一樣,脅迫了天子。如今朝廷衰微,真是什么阿貓阿狗都能騎到朝廷的頭上了。”
此刻圍坐于袁術身邊的皆是他親信之人,見袁術如此憤怒,皆思索良策,以此討好之。
長史楊弘素來都能揣摩到袁術的心思,因此能夠得到袁術的歡心,眼珠子一轉,他便有了一個想法,湊近袁術耳邊,低聲說道:“主公,如今劉氏的天下已經衰微,就連天子自身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可見氣運已經到了盡頭。主公可知昔日漢武帝時曾言:‘漢室天下將有災厄,代漢者,當涂高也’,涂為途,主公表字正應其理,其次,主公還從孫策手中得到了象征著國運的傳國玉璽,可見主公取而代之乃是上天早有定數。區區袁常不過脅迫天子罷了,如何能與主公登基為帝相提并論?”
“咦!”
自從得到傳國玉璽之后,袁術就一直心癢難耐,總覺得自己有一件事情要去做,卻不知是什么事。今日得到楊弘的開解,他頓時就豁然開朗了,明白自己想要做的就是當皇帝。當下,袁術精神一震,看向在座的一眾親信,說道:“諸位,楊長史一番話卻是讓吾茅塞頓開。我袁家乃是出于陳,陳乃舜之后人,以土承火,再加上如今劉氏天下已經衰微,海內鼎沸,我們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們都愿歸附于我。我想秉承天意,順應民心,現在就登基稱帝,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雖然現在漢室衰微,朝廷大權旁落,但是,想要取而代之的卻是沒幾個。有袁術這般大膽想法的,到目前為止也就袁術一個。只是,袁術登基為帝對于他們這些心腹而言,也不是什么壞事。要知道他們都是袁術的心腹,若是袁術當了皇帝,他們豈不是成了開國元勛?想想以后的身份地位、還要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在座眾人都有些蠢蠢欲動了。不過,敢當眾站出來支持的卻還是沒有人,畢竟這種事好說不好聽,若是沒能成功,誰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而一旁的楊弘也是在心里大罵袁術,p的勞資偷偷的跟你說,就是想讓你思考一下,然后再好好商議一番做決定。誰知道袁術這廝早就被傳國玉璽給誘惑的七上八下的,被楊弘開解一番,立馬就做出了決定,根本就沒想過跟人商議。
事已至此,袁術是主公,他楊弘還能做什么。
正當眾人寂靜之時,主播閆象出列,說道:“當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積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說有他們的兩分,可他們還是小心翼翼地做殷商王朝的臣子。明公您雖然累世高官厚祿,但恐怕還比不上姬氏家族那樣昌盛;眼下漢室雖然衰微,似乎也不能與殘暴無道的殷紂王相提并論吧?故而,屬下以為明公此時登基怕是不甚妥當。”
演義里面說閆象勸說袁術,很多人看到這里的時候說閆象是漢室少有的忠臣。然而,他們想來沒有聽出閆象話中的意思,閆象是告訴袁術你現在稱帝還為時尚早,當待機而動,徐徐圖之。當然,閆象的話比較委婉,畢竟勸人謀朝篡位始終不是什么光明的事跡,特別是對于文人而言;若是武將,自然是干脆利落。
因此,以致于閆象話中的意思,袁術沒能聽出來。
其實,閆象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如今的時機確實不是很好。雖然說漢室衰微,天子成為傀儡,但是,畢竟當今天子沒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百姓也沒有被逼迫到要造反的地步。特別是揚州這等富庶之地,越是有錢的人越是希望社會安定,就跟荊州的百姓一樣。日子好過了,誰想過那種腦袋系在褲腰帶上的生活?當然,若是袁術稱帝之后,能夠一統天下,建立一個朝代,那時候自然是會有無數稱贊的話語,說袁術何等英雄魁偉,能夠建立一個時代,畢竟,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只是,就袁術這種人,指望他能成功顯然是不太現實的事。
袁術不吭聲,但是心頭的怒火卻是極為熱烈,宴席也便如此不歡而散,隨后眾人離去,袁術將楊弘給留了下來。
“楊長史,想來如閆主簿這等人不在少數,你可有良策助我?”
“這…”
被袁術給留下來的時候楊弘就知道會發生什么,因此,他早有思索。不過,他卻沒有立即回復,而是故作猶豫了一番。
“楊長史有何妙計且說來,若是大功告成,丞相之位非你莫屬。”
“主公有命,屬下豈敢邀功!”
楊弘誠惶誠恐的行了一禮,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后,再次沉吟一番,好似在思考對策,好一陣之后,他才開口,將心中的辦法說出來:“主公,昔日陳勝、吳廣延誤了軍令,最后怕是難逃一死。因此,陳勝和吳廣二人便想出了一計,在絹帛上寫字并且塞入魚腹之中,其后令人偽裝白狐聲音,言陳勝、吳廣二人有王侯之命。如此一來,他們二人起事便順理成章,并且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既然如此,主公何不效法陳勝、吳廣,便可讓揚州一地的百姓相信主公乃是天命所歸。”
“哈哈,此計甚妙,便依此計而行。楊長史放心,待吾稱帝之后,丞相之位少不了你的。”
“多謝主公恩賜,屬下敢不效死命!”
隨后,袁術便按照楊弘的建議,讓親信士兵開始執行。揚州百姓多食河鮮,不過一日的功夫,魚腹之中掏出袁術當順應天命稱帝的消息便廣為傳泛;而且,除了偽裝白狐的叫聲之外,袁術還讓人編了兒歌,讓幼童滿大街的傳唱,更有占卜術士到處傳播袁術有天命,當順勢而為。
于是乎,揚州一地的百姓似乎都深信袁術稱帝乃是天命所歸。在此情形之下,袁術公然傳告四方,擇日登基稱帝。
三國之四世三公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