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蜀漢之莊稼漢 第0886章 民心

作者/甲青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人小桶大,桶底離地面只有十多二十公分,碰到地面有小石塊的地方,還要小心讓水桶繞過去。

    不然的話,石塊很容易碰到桶底。

    到時候“咚”地一聲響,小人兒因為水桶不平衡被絆倒是小事,桶被撞壞了是大事。

    雖然看起來有點滑稽,但寨子里看到的人非但沒有笑話,反而是很熱情地打招呼:

    “四兒,下學堂啦”

    “是啊,叔。”

    “四兒,今兒這么早就回來”

    “是啊,嬸。”

    就連正在等著從井里提水上來的放牛娃,也跟著說:

    “四阿兄,你回村了”

    說著,伸手從身上掏出兩三顆小野果,“給,這是我今日放牛的時候摘的,可甜啦!”

    “謝謝啦!”

    四兒也不客氣,接過來放到嘴里。

    “不用謝,待明年我去了學堂,你記得多幫我一些,我也想去邛都學堂……”

    旁邊的大人們聽了,都哄笑起來。

    村寨里的適齡孩童,并不是每個都有機會去學堂。

    相反,有機會去學堂的,甚至不到一半。

    而且男童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

    畢竟這年頭,一家人能吃上飽飯,已經(jīng)是很幸運了。

    當然,為了鼓勵女童能上學堂,興漢會也是有政策的。

    比如說,女童上學,都不用經(jīng)過邛都學堂這一關(guān),只要合格,基本都是直接保送去南鄉(xiāng)。

    學上一年兩年或者三年,看天資安排職位。

    最低的也是可以加入南鄉(xiāng)籍,在工坊里頭獲得一個小組長的職位。

    特別是這幾年,工坊織工的缺額,實在是太大了。

    女子在工坊里做工,每月寄回來的月錢,一年就可以讓家里供她讀書的投資回本,兩三年就足以讓家里過上好日子。

    但人們的觀念并不是幾年就可以轉(zhuǎn)變的。

    而且在百姓的意識里,女子終究是別人家的。

    而男孩讀書,則是家里一輩子的事情。

    所以能讓女孩去讀書的,大多都是在供完男孩后還有余力的富足人家。

    不過這兩年來,上學堂的女孩也漸漸多了起來。

    因為工坊織工的短缺,興漢會推行了一項政策。

    在官府的擔保下,興漢會與有女娃的人家訂下契約。

    由興漢會先墊付一筆錢,保送女孩一路去南鄉(xiāng)學堂,進入工坊做工后,再慢慢還錢。

    還完后,再給家里掙兩三年的錢,也就到了嫁人的時候。

    頗有些簽了賣身長契的意思。

    不過工坊里的女織工很吃香,更別說是在工坊里當上了百姓眼中的“管事”。

    反正真到了那一步,女子這輩子就算是不愁了。

    至于像放牛娃這樣的,暫時沒能去學堂,肯定是非常羨慕四阿兄的。

    “蛋娃,回去催催你家大人,讓他趕快把你送去學堂,不然過了今年,四娃可就去邛都那邊念書啦!”

    小學堂的學業(yè)是兩年制,對越巂的百姓來說,不長不短,正好合適。

    太長了家里負擔不起。

    太短了的話,又學不到什么東西。

    學上兩年,就算是去不了邛都學堂,也能學會一些算術(shù),懂得幾百個字。

    到時候給家里的糧食記記帳,出去賣蠶絲的時候能算下帳,那也是極好的。

    在外頭別人也不敢輕易糊弄自己。

    四兒在學堂里經(jīng)常是排名第一,十里八鄉(xiāng)都知道這個村寨里出了個有出息的娃。

    鄉(xiāng)親們跟外村的人說話,氣勢都能強上兩分。

    “我不怕,咱寨里風水好!”

    蛋娃大聲地回答。

    眾人又是哄然大笑起來,井邊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寨子風水好那是肯定的,不然怎么會出讀書人呢

    “那可不,連你家的牛喝的都是井水,比別村的都享福。”

    有人對蛋娃打趣道。

    蛋娃提著桶在排隊等著提水,不過他不是給家里提,而是給栓在不遠處的水牛提。

    “我家阿大說了,井水干凈,讓咱家的牛也喝。”

    蛋娃脹紅了臉說道。

    牛是從官府那里租來的,是頭母牛。

    去年的時候,因為這頭母牛生下了一頭小牛,所以三年內(nèi)不用歸還官府的利錢了。

    若是這三年內(nèi)能再生下一頭小牛,那么這頭小牛就歸自己家。

    家里真要有了一頭屬于自己的牛,日子就算是起來了。

    所以自然是要精心服侍。

    只要不是拉出去干活,這頭牛連喝水都有自己的專用木桶。

    看到蛋娃這模樣,大伙又笑了起來。

    倒是有老翁開口罵道:

    “一群憨東西,人家這才是養(yǎng)牛的本事,有甚好笑的后頭兩年,這娃子家里的牛,真要再生下一頭小犢子,看你們眼紅不。”

    “老叔,這些道理我們豈會不知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有人一邊說著,一邊把井里的水提上來,倒入蛋娃的桶里,“喏,去吧。”

    很快也輪到了四兒,他的力氣還不足以挑兩個滿桶的水,只能是挑著兩大半桶的水,低著頭,注意看路。

    扁擔壓在他那小小的肩膀上,讓他不禁有些彎著腰,如同一個小老頭子。

    挑好了水,他開始做晚食。

    用竹筒量好一家人晚食所需要吃的米,把它們放到一個瓢里,裝上水,然后小心地左右晃動,不斷地把米從瓢里晃出來。

    最后,瓢里只剩下一些細細的砂礫和一點點碎米。

    他把這點細砂礫和碎米混合物倒入一個破舊的瓦罐中。

    又連續(xù)再淘了兩次,這才把裝著米的炊罐放到灶上。

    然后又抓了幾把糠麩,放到那個破舊瓦罐中,和上水,拌勻。

    “咕咕咕……”

    他嘴里叫了幾聲,把瓦罐放到院子里,幾只雞就撲愣著翅膀過來,開始搶食。

    看看日頭,已經(jīng)躲到山頭后面去了,他要趕快做好晚食。

    炊煙很快從這個用黃泥和稻草版筑而成的小院子裊裊升起。

    婦人也從蠶房出來,開始擇菜。

    在夕陽的余暉下,各家各戶家都開始做晚食,整個寨子籠罩在青煙當中。

    在外干活的農(nóng)戶也開始扛著農(nóng)具,或者是趕著牛,陸陸續(xù)續(xù)地向寨子這邊趕回來。

    當家里做好晚食以后,小院門口傳來了說話聲。

    “回來啦快洗洗手,吃晚食了。”

    婦人走出院門,接過自家丈夫的農(nóng)具,同時對著自己的二兒子笑道:

    “回來啦,四兒已經(jīng)把水打好了,記得先洗了手再吃晚食。”

    四兒從自家二兄手里接過牛繩,把牛牽進牛棚。

    很普通的日常,同時也很平靜。

    四兒排行第四,原本上頭還有一位阿姊,不過已經(jīng)出嫁了。

    有一位大兄,不過早亡。

    所以現(xiàn)在家里只有四口人。

    趁著最后的夜色還沒完全降臨,為了能省點燈油,一家人把兩條矮案搬到院子里。

    父母共用一案,四兒與二兄共用一案。

    所謂矮案,其實就是一張厚重的木板,加上用竹子搭成的四條腿。

    案面有些坑坑洼洼的,如同麻子,四條桌腿也不平,還要拿小木塊墊一下。

    不過比起以前捧著瓦碗蹲在墻根,已經(jīng)算是體面了。

    “哎喲,看來我來得正是時候。”

    一家人拿起箸子正要吃晚食,院門被人推開了,一個人走了進來,看到這情景,不禁笑著說道。

    聽到這聲音,四兒一家皆是連忙起身。

    “張亭長,你怎么來了”

    作為一家之主,四兒的大人開口招呼。

    “剛路過你們家院子,聞著飯香,就忍不住厚著臉皮進來了。”

    亭長有些開玩笑地說道,“如何,不知介不介意多一雙箸子”

    “平日請都請不來呢!”

    四兒大人惶恐地說道,然后轉(zhuǎn)頭吩咐自家婆娘,“快,給亭長添副箸碗。”

    婦人正要轉(zhuǎn)身,卻被亭長叫住:

    “不慌,把這熟肉先切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把手里提的油布遞過去,行走間,姿勢略有點瘸腿。

    婦人有些倉促地不敢伸手,看了自家阿郎一眼。

    “拿著吧,亭長哪有占咱家便宜的道理都切了送上來。”

    婦人這才接了過來,然后又把自己的箸碗一齊收走,把位置讓給亭長。

    四兒幫著去庖房,給亭長添了碗箸:“亭長請。”

    張亭長摸了摸四兒的頭,高興道:“好好!都坐吧。”

    婦人很快把熟肉切好端上來,張亭長又叫住她:“不用再忙了,也不用再生火添菜,就這樣挺好。”

    婦人只得唯唯而應,這才退了下去。

    “四兒最近在學堂如何”

    “回張叔,上次考課得了第一。”

    四兒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這才是我們寨子的好娃子!待你去了邛都學堂,那邊的費用我全出了,你就好好念書,不用擔心家里。”

    張亭長高興地說道。

    所謂保送,學生的衣食自有出處,不用家里負擔。

    唯一所要做的,就是簽一個契約,出來以后,要給興漢會的產(chǎn)業(yè)作工多少年。

    只是四兒的大人是老實莊稼人,聽到這話,哪知道這些

    聽到張亭長這個話,又慌忙站起來,手腳有些無措,嘴唇動了動,卻又不知如何作答。

    “哎呀,坐坐坐,你這樣,別人還道我是個惡客呢!”

    張亭長強拉著四兒的大人坐下,“我好歹也是四兒的半個先生呢,以后四兒有出息了,我臉上也有光彩。”

    張亭長以前跟馮君侯打過隴右之戰(zhàn)的,后來受了傷,左邊的腳趾頭被賊人斬了三根,所以只能從軍中退了下來。

    不過在軍中他也沒白呆,好歹學了些字。

    平日里閑的時候,愛給寨子的娃兒說軍中之事,也順便當個半吊子的先生,隨手給娃子教點字。

    四兒是個靈醒的,學得很快,所以張亭長極力說服他家里人,送四兒去學堂里念書。

    事實證明張亭長終究是見過世面的,照現(xiàn)在這情況看,四兒去邛都學堂那是鐵定的事情,就是去南鄉(xiāng)學堂也是很有希望的。

    眼看著家庭翻身在望,四兒一家對張亭長那真是視若恩人。

    “吃吃吃!快吃!”

    張亭長自己先拿起碗,扒拉了幾大口,碗一下子就空了大半。

    四兒看著張亭長吃得快,又接過碗來,準備要去添飯。

    “等會。”

    張亭長突然喊住他,只見他把案上的熟肉和綠菜分出一些,遞給四兒,“去,拿給你家阿母,身為子兒,要記得孝順才是。”

    四兒接過來,對著張亭長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才轉(zhuǎn)身走向庖房。

    走了幾步,還可以看到他抬起胳膊抹了一下。

    “四兒以后是個有出息的,我這次過來,一是為了看看他,他在學堂念書,耗心思,所以拿點肉給他補一補。”

    張亭長坐在那里,對著四兒的大人說道,“這第二呢,是有事想與你商量。”

    “張亭長請說。”

    四兒的大人連忙放下箸子,又要站起來,但想起張亭長的吩咐,只得強行忍住,不過身子還是扭了扭,看得出他的不自在。

    “我當這個亭長也有數(shù)年了,這十里之內(nèi),有不少人家還是我親自安置的。”

    “誰家什么個模樣,說句不夸張的話,我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張亭長又夾了一塊肉放到嘴里,邊嚼邊指著案上的菜說道,“別看你家吃成這樣,但我知道,你們家是有余糧的。”

    “現(xiàn)在朝廷想要買糧,而且是高價買,兩百三十錢呢,這些日子大約也傳遍了,所以……”

    說到這里,張亭長看了一眼四兒的大人,“你們家究竟是個什么想法”

    四兒的大人沒想到亭長到他家來,竟是要問他這個問題。

    當下一下子就亂了手腳,整個糙漢子,竟如新婦般,臉上有些脹熱,手腳都不知往哪放了。

    只見他吭哧了半天,這才硬嘣出幾個字:“亭長……這,家里的糧食……”

    說了半天,也不知他要表達個什么。

    張亭長見他這模樣,不禁嘆了一口氣。

    他已經(jīng)明白對方的意思了。

    “今年的麥子,長得如何”

    “還……還行。”

    “是啊!”張亭長深有感觸地說道,“看來今年的夏糧又是好收成。”

    “換了前些年,誰敢想能有今日的日子這個時候早就開始吃糠糧,咽野菜了。”

    四兒的大人結(jié)結(jié)巴巴地應了一句:“多虧了君侯!”

    越巂只有一位君侯,那就是馮君侯。

    當然,也有人喊馮君侯叫馮君。

    再過十幾年二十年,被喊作馮阿公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南中七郡,六郡皆呼馮鬼王,唯有越巂一郡,是個例外。

    馮君侯若是知道此事,這些年的怨念,怕是也能消散不少。

    “是啊,多虧了君侯。”亭長感嘆一聲,“只是他給越巂百姓留下了好日子,自己卻是去涼州吃苦哇!”

    說到這里,張亭長滿臉悲愴而又憂慮地說道,“聽聞涼州胡人殘暴,去年君侯剛?cè)螞鲋荽淌罚钟錾蠟幕摹!?br />
    “如今朝廷想給涼州運糧過去,又遇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只希望君侯在涼州能平安,不要被那些胡人趁機給君侯添亂才是。”

    “啊!”

    聽到這個消息,四兒的大人終于忍不住地站起來,失聲叫道,“君侯出事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luò)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宝丰县| 临海市| 桂林市| 万荣县| 信阳市| 临湘市| 周至县| 邛崃市| 镇安县| 呈贡县| 兴义市| 山阳县| 灌阳县| 太湖县| 军事| 湖南省| 白城市| 中西区| 壤塘县| 丹棱县| 轮台县| 乐昌市| 定边县| 蒲江县| 荥阳市| 密云县| 浦北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万安县| 闻喜县| 陆良县| 营口市| 万山特区| 枝江市| 镇原县| 永定县| 富平县| 炉霍县| 安泽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