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規定男子十六即為成年,女子十五成年。天元六年,陳方天這具身體便要成年了。
大公子子嬰成年后被分封到CD,二公子戎真成年后被分封到東京,三公子越順成年后被分封到南京。按照慣例,作為四公子的方天將被分封到北京。
名義上是分封,但作為陪都的封地不能世襲,后人根本沒有繼承權,實際上他們這些公子是被打發出首都坐鎮邊疆的。
四個陪都名義上是陪都,但地理位置卻都是邊陲之地,人煙稀少,開發不足,與中原地區完全沒有可比性。雖然很不情愿,但是作為帝國公子的他們,不得不服從安排。
現在是天元五年,過了這個冬天,公子方天便成年了,他也將離開武秦。雖然事情最后還沒有定,但是去北京的可能性超過九成。
作為五都之一的北京,是秦武皇帝扶蘇龍興之地。
后世的歷史上,公子扶蘇是觸怒秦始皇而被派到上郡監督蒙恬軍隊,協助蒙恬修筑長城、抵御匈奴。而現在真正的歷史卻是公子扶蘇主動請纓北上鎮守北疆。
與后世歷史上的被動不同,這次公子扶蘇在北上這件事上取得了很大的主動權。在秦始皇大力支持下,公子扶蘇攜帶了諸子百家之人、大批能工巧匠以及大量人口北上。
造紙,印刷,開堂辦學!玻璃,水泥,煉鐵煉鋼!造兵,練武,驅匈滅胡!
公子扶蘇硬生生用超越時代的技術與理念將北京打造成一座工業軍事基地,并用先進武器裝備和作戰理念消滅了胡人部落勢力,并將匈奴人從北方完全驅趕走了,提前完成了漢武大帝的偉業。
北方工業軍事基地成功的打造,為公子扶蘇日后“皇崩,勤王,登基稱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否則朝著歷史應該發生的方向,秦王朝將崩潰,另有他人將建立新的王朝。
北京雖然是秦武皇帝龍興之地,但隨著北方游牧部落威脅的消失,其地位也日漸衰弱,人口流失嚴重,早已不復當日工業軍事基地之景象。
不過即使如此,相比于其他三都,其基礎是最好的。
雖然都是秦武皇帝的兒子,但是通過四公子的記憶,陳方天還是能明顯感覺到秦武皇帝對他的偏愛,或者說對他以及比他小的子女偏愛。
至于原因,大概是因為他是秦王政25年之后,秦王政27年出生有關。因為公子扶蘇在秦王政25年被一道雷給擊傷了。
雖然公子扶蘇被雷擊后并無大礙,但是陳方天知道,問題大了去了。從其之后的事跡判斷,陳方天斷定肯定和他一樣,公子扶蘇遭雷擊后就被被人給穿躍附生了。
如此這般,雖然身體還是這具身體,但從靈魂角度講,秦王政25年之前生的子女不是秦武皇帝真正意義上的親生子女,而之后,尤其是秦王政26年之后的才是真正親生的。
所以,像北京這樣的好地方,秦武皇的龍興之地,才會超九成的可能被分給四公子。而那不到一成的其他可能,則是不用去邊疆,換到其他更好的地方去。
不管怎么樣,他四公子的待遇絕對不會比他前面的三個哥哥差。
不過這些都已經不是陳方天關心的事了。自從他附生醒來后已經有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來,陳方天已經慢慢適應了四公子方天這具身體,也漸漸適應了作為四公子的生活。
作為同樣是穿躍眾,陳方天很好的掩飾了這個身份,表現得就如之前的四公子一樣。在沒有自保能力前,陳方天不敢暴露他穿越者的身份。因為如果暴露了,即使沒有被秦武皇帝暗中消滅,也會被視為威脅而被暗中監視打壓,不利于他計劃的開展。秦朝初年,再沒有其他時代比這個時代更適合開始帝國霸業的時代了,錯過了會令他遺憾的。
曾經的四公子智靈聰慧,學博識廣,愛喜專研,是個天生研究型人才,這正好對了陳方天的口。
曾經的陳方天,陳家三家士之一,帝國最年輕的家士。當時大漢帝國整個帝國院士只有九十七萬多,百萬不到,而家士更是不足百人,只有寥寥的二十一人。相對于帝國百京人口來說,真正的是鳳毛麟角。而陳家的家士是帝國科學領域的領頭羊,更是難得。所以陳方天的科學素養當然是沒得說了,是最頂級的。
在陳方天沒附生前,四公子方天便已快完成《齊民全書》的編撰。陳方天附生后,并沒有對《齊民全書》進行大修改,而是進行了一些必要的細微修改。
《齊民全書》是在秦武皇帝的要求下由四公子方天主持編撰。編撰此書是項大工程,為此,秦武皇帝收羅了幾乎能收羅的能工巧匠和能人異士。全書包括學、農、林、牧、漁、織、釀、金、木、水、火、土、醫等十二卷,里面的內容都是最基本的實用技術與知識。
如第一卷《學》里面有《字》、《音》、《數》三篇。《字》篇里面是簡化后的常用秦字和標點符號,《音》篇里面則是新的拼音字、秦字發音及音律知識,《數》篇里面是新的數字書寫方面以及計算方法。
《金》卷里面包含的是金屬冶煉和鍛造方法。《木》卷里面包含的是木工技藝,《水》卷里面包含的是水利設施的修建方法,《火》卷實際上就是炊藝,《土》卷里面包含水泥、陶器、瓷器的燒制技藝。
另外六卷就如字面所含的內容。
全書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民生技藝,是集民間智慧之大合集。
四公子方天是在天元二年被委以重任主持此書的編撰,歷經三年,才于今年底完成。在編撰此書的過程中,四公子方天未添加任何個人色彩在其中,而是以客觀角度、實事求是地收集整理有用資料。以后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是知識的創造者,我們只是知識的搬運工。”
陳方天附生后其他地方沒做任何修改,雖然此書在他看來根本不值一提,技術相當的原始,但是對于現在的技術知識水平來說,已經是前進了一個大時代了,所以沒有什么可改的。
他唯一改的是《學》卷中的《音》、《數》兩篇。簡單的說,就是把數字符和拼音字母改了。
原本的數字符和拼音字母按照秦武皇帝給的意見實際就是后世的阿拉伯數字和拉丁字母。作為一個強烈民族感情的穿躍者,陳方天這怎么能忍。作為編撰工作名義上的負責人,還好秦武皇帝給的是意見,他陳方天有權不聽秦武皇帝的意見,并且也有理由不聽。
于是,陳方天將阿拉伯數字改為了“日”字數符,把拉丁字母改為了“田”字音母。
陳方天更改的理由也很充分,原先的阿拉伯數字和拉丁字母不符合中華文字的形字規律,學習起來難度大,教學也不方便。而換成新的“日”字數符和“田”字音母后,因為“日”和“田”本來就是現成規范簡化后的秦字,學習起來難度小,并且教學簡便,所用工具僅僅只需要幾根木棍就能教學,極大降低教學成本,推廣容易。
起初秦武皇帝是想堅持他意見的,不過在試點推廣兩種新字符后,秦武皇帝不得不承認,陳方天的新字符更有推廣價值。
經過字符修改這件事后,因雷擊事件冷淡的父子關系便溫暖起來。
里面的原因陳方天是知道的。之所以父子關系變得冷淡,那是因為秦武皇帝懷疑方天可能也被附生了,就像曾經的他。后來字符修改這件事,讓秦武皇帝判斷四公子方天還是原來的方天。因為在秦武皇帝看來,作為穿越者,阿拉伯數字和拉丁字母都是字符改革的最佳選擇,也是習慣的選擇。只是秦武皇帝不知道的是,陳方天可沒有非阿拉伯數字和拉丁字母的選擇不可,達到他的學識高度,文字字符都僅僅只是信息工具而已,不是唯一的選擇,他隨時可以創造種新的,更好的。
通過字符的修改,陳方天成功的達到了他兩個目的,一個是消除秦武皇帝得猜忌,另一個則是消除西方文明的影響。無論阿拉伯數字還是拉丁字母,畢竟都是非本土文明的東西,是外來的。習慣這些東西的人想當然的認為很好用,無所謂,但是陳方天沒這習慣,沒必要非要用這些。
看著眼前一摞《齊民全書》,尤其是手中拿著的兩本《音》和《數》,陳方天感到很有成就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