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綠珠并不覺得餓,但聽花枝這么一說,他也覺得肚子里空得厲害。
他本來不需要吃飯的,但是這一段時間跟著蘇清他們相處,也養(yǎng)成了每天一日三餐的習慣。
特別是拍攝吃播之后,每天吃的東西更多。
由于秀水鎮(zhèn)這里的食材都富含靈氣,所以,他吃下去之后對身體沒有一絲負擔,反而更有好處。
所以每到飯點的時候,就習慣性的想要進食。
而這個時候,蘇清一幫子人正在小棗紅家里聚餐聊天。
當蘇啟智接到綠珠的電話,問他什么時候吃晚飯時,蘇清直接從父親手里拿過手機說:“我們都吃過了!你們兩個自己整點吃的吧!”
蘇清捂著手機,轉頭輕聲安慰蘇啟智說:“這倆人天天做吃播,難道還能餓著肚子?”
蘇啟智卻覺得有些愧疚:總覺得是自己孤立了綠珠他們兩個。
蘇清卻很理解他:“不叫他們是對的,這倆人天天忙著搞直播,咱們哪能一直等著他?”
最關鍵的是:他倆吃的實在太多了。
不過為了安撫綠珠,蘇清特地告訴他:后天大家一起出去野餐。
“后天他們要去哪野餐?”花枝十分感興趣地問。
綠珠搖搖頭說:“蘇姐沒說,不管去哪,咱們都得多準備點東西帶著!
“帶什么?帶一張嘴去不就行了?”花枝撕開一包醬牛肉邊吃邊說。
綠柱有些嫌棄的扭過頭:“你吃這肉一點靈氣都沒有。”
“嗨!有的吃就不錯了,還講你有沒有靈氣?難不成你還想吃靈禽靈獸?”花枝翻了個白眼,啃了一大口醬牛肉說。
綠珠冷哼一聲說:“你這么能吃,不帶食材去,野炊吃什么?”
花枝不以為意的說:“蘇伯伯會準備好我們要吃的東西!
綠珠雖然覺得他說的沒錯,但仍然覺得如果野炊的話,他們自己多帶點東西更好。
因為所有人當中,就他們兩個最能吃。
等蘇清他們從小棗紅家回來的時候,十分驚訝的看到,綠珠跟花枝兩個人,竟然在廚房里配合著做飯。
雖然他們做的飯很簡單:那就是煮肉吃。
但不管怎么說,他們煮出來的肉確實噴香撲鼻。
“哇,你們兩個做的什么?這么香?”白賢尋著香味率先沖入廚房,抽了抽鼻子問。
正坐在灶間努力燒火,卻搞得灰頭土臉的花枝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不知道什么時候大家都回來了,全部站在廚房門外,好奇地看著他們。
正站在灶臺后忙活的綠珠,摸了把額頭上的汗,有些驚訝的問:“你們什么時候回來的,我怎么沒有聽到一點動靜?”
“你們倆做飯的動靜太大了,怎么還能聽得到我們回來的聲音?”道一有些諷刺的看他們一眼說:“這是煮的什么東西?”
綠珠十分坦蕩地回答說:“就是冰箱里的那只幾只野雞!”
蘇啟智跑過去打開冰箱,看著冷凍空了一大格,十分驚訝的問:“你把冰箱里我收拾干凈了的四只土雞全部煮了?”
“是啊,花枝想吃肉嘛!我也覺得這幾只雞的肉質還不錯!本G珠十分坦蕩地回答說。
蘇清在一邊心疼的只抽抽:那幾只雞的味道肯定不錯,因為那是極其罕見的富含靈氣的雞肉。
要知道她可是逛了好幾個集市,才買到的這幾只雞。
本來還打算離開前做一頓全部雞宴,讓大家都嘗嘗。
但沒想到卻被綠珠給扒出來了。
算了,吃了就吃了吧。
由于一下子煮了四只雞,所以,他們用上了鍋最大的土灶臺。
滿滿的一大鍋雞肉煮熟后,一眾人都忍不住跑來蹭食。
“肉實在太香了,湯也鮮的很!”蘇啟智喝了一碗雞湯后,忍不住連連贊美:“青青真是好眼力,買回來的雞就是好吃!”
蘇清十分低調的笑了笑說:“我也只是看這幾只雞比較精神,又是人家養(yǎng)的土雞,所以就買了!
“早知道這雞肉這么好吃,就多買幾只了!碧K啟智有些遺憾地說。
蘇清喝了一口鮮香可口的雞湯說:“那天我就看見這幾只,全都買回來了,明天上午開集的話,咱們再去看看!
蘇啟智十分贊同的說:“嗯,那個集上的東西比菜市場的好吃多了,紡織廠幾個老伙計都這么說!
秀水鎮(zhèn)上以前有一個大型的紡織廠,那個時候鎮(zhèn)上還沒有專門的菜市場。
紡織廠的工人要吃菜的話,就只能到鎮(zhèn)西邊的自由集市上買。
鎮(zhèn)西這個自由集市,即使本來就是由鎮(zhèn)周邊村子上那些農(nóng)民,把自家吃不完的蔬菜,雞蛋,雞鴨魚等拿過來賣。
以前他們的主要客戶,就是紡織廠的那些職工。
因為鎮(zhèn)上的其他居民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菜園養(yǎng)的,有雞鴨什么的。
關鍵是除了紡織廠的職工,當時鎮(zhèn)上其他人家都沒啥收入,也吃不起從外面買的菜。
隨著改革開放之后,紡織廠突然破產(chǎn),鎮(zhèn)上的以及附近村子里的人大量出去打工。
鎮(zhèn)西的自由市場曾經(jīng)消失了好多年,但隨著有一部分上了年紀紡織廠老工人回到鎮(zhèn)上居住。
而且,由于鎮(zhèn)上這兩年的教學水平日漸提高,特別是初中升高中的升學率,甚至超過了縣城里的一些初中。
更重要的是由于秀水鎮(zhèn)離縣城遠,而且附近常駐人口數(shù)量大。
所以,原來的鎮(zhèn)醫(yī)院設施,醫(yī)生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基本不比一般城市醫(yī)院差。
這讓許多中老年人愿意回到鎮(zhèn)上居住。
其中絕大一部分人,就是當年紡織廠的老工人。
他們當初在鎮(zhèn)上有兩個很大的家屬院,前幾年拆遷之后,每一家都領到了不少補償款。
這些錢如果在縣城或者是市里面買房子的話可能不夠,但是在鎮(zhèn)上買套房子還是綽綽有余的。
于是這些老住戶,有很多在鎮(zhèn)上買了商品房。
隨著他們的回流,興起來的還有鎮(zhèn)西邊的自由市場。
當初那波買菜的人回來了,自然就帶動了當年那一批賣菜人的熱情。
所謂有市場就有買賣。
老紡織廠的工人只認西邊自由市場的菜,而西邊自由市場也迅速再次開起來。
在這里能買到最純天然新鮮的蔬菜。
這些菜都是農(nóng)民自己種吃不完,拿出來賣的。
雞鴨也都是農(nóng)村老人自己養(yǎng)的,為的都是粗糧和草康。
原本每周一次的自由集市,即使現(xiàn)在成了隔天一次。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