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涯靠著大量的資金,成功的解決了白板裝備漲價的問題,可這并不是說,這次危機渡已經(jīng)安然過了。
白板裝備什么的,只能治標不治本,要想辦法把這批噬魔蟻的幾只蟻后做掉,才能從根本解決這次的‘蟻群危機’。
本來,邵曉瑜是非常樂意孤軍深入,然后在萬軍叢中取敵將首級,做個光榮的群眾英雄。
無奈,如今的她還在反省狀態(tài),根本沒法勝任這個職位。
仔細的點了點,發(fā)現(xiàn)天涯人手真的告急之后,燃燒的雪便提出了一個挺不錯的法子。
“不如,我們干脆就找蒼海工作室組隊,也算是替雙方的合作做個好的開始?”
“中!”
聽到她這話,邵曉瑜馬點下了頭,通過了這個絕佳方案。
雖然如今天涯的人手中,有剛巧回岸來補給的護航小隊能調(diào)動,但雪藏公會追等級一事,卻是不能輕易放下。
有蒼海工作室能合作,她何必還去調(diào)動那些吃海鮮吃到已經(jīng)快要吐了的可憐人呢?
......
說說NPC內(nèi)的信徒是怎么分級的好了,之前好像一值沒提到過。
在系統(tǒng)設(shè)定內(nèi),NPC的信仰值跟好感度很類似,都是可以視為總分有100的數(shù)值,而信仰由低到高、又可以分成泛信徒、虔信徒、狂信徒以及真靈這四種。
泛信徒:
這種信徒的定義,是指該名NPC對于某個神的認同度大于5、小于25。
因著信仰值的滿分是100,所以一名泛信徒可能只有信仰四、五個神明,也有可能同時信仰到二十個神明之多。
至于,認同度要怎么提升嘛……
這么說吧,只聞其名、不識其神的,那大概認同度就是1~3。
識其神、且聽聞過某些神跡的,那認同度大概就是3~5。
認為這神祗是真實存在的,那認同度就會在5以,之后更多的值就看該名NPC是否覺得,這神祗與自己心目中的‘神’相貼合了。
而因著想要把NPC發(fā)展成泛信徒是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信仰之爭的初期,大部分的神祗都會選擇針對這塊來發(fā)展信徒。
虔信徒:
虔信徒,也可以稱之為虔誠信徒,這類信徒對于某個神的認同度,約莫介于25至50之間。
注意,雖然乍看之下,虔信徒除了主要認同的神祗之外,還有非常多額度的信仰可以分配,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因為,只要該名虔誠信徒對任一個神祗擁有超過33的認同度,那他對于其余神祗來說,就是全然無用的了──否則的話,又怎會有‘虔誠’之名?
嗯?那信仰度26~32的?
咳,雖然這里是把信仰量化了沒錯,但智慧化NPC的思維,可不是簡單的用幾個數(shù)字,就能將之輕易形容。
正常的情況是,當某位NPC從泛信徒往虔信徒轉(zhuǎn)變時,可就代表著他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不再是那么‘博愛’。
是以,這問題并不存在。
狂信徒:
這些NPC之所以會被稱為狂信徒,就是因為他們的信仰值已經(jīng)超過了51,正在朝著80邁進。
說起來,這種信仰程度過半,卻又還具有一定理智的信徒,是諸神最喜歡的一種。
因為,這種信徒除了不存在改變信仰的可能之外,信徒本身更是能乘載大量的神力。
雖然在神祗對神祗戰(zhàn)斗內(nèi),信徒們只能算是雜魚一類的小兵而已,但不要忘記,在這個時間點的諸神,可都是以‘圣者之身’行走于幻想大陸的。
每擁有一名狂信徒,可就代表多了一個強大的護衛(wèi),諸神又豈能不重視?
更何況,狂信徒除了戰(zhàn)斗力外,他們能提供的神力也是遠比虔信徒、泛信徒多數(shù)倍!
狂信徒這種珍稀的‘財產(chǎn)’,非必要時、諸神不會讓他們犯險。
真靈:
最后要說的,就是信仰值80到100的‘真靈’了。
這里之所以會用‘靈’來形容,是因為這種信徒,在活著之時已經(jīng)無法跟其他人正常溝通。
在真靈的心中,他所信仰神就是至高無的、就是無所不能的,其余的神祗都是偽神,所有不信奉神的都是敵人!
對于這種真靈,諸神是又愛又恨。
喜歡的點在于,當這種真靈死后進入祂們的神國,那祂或許就能取得一個強大的圣靈。
而恨的點在于,因著這種真靈在死亡之前,除了‘真主’之外全都六親不認,所以常常會惹出一大堆是非來。
雖然說,真有這種信徒出現(xiàn)后,那他們能提供的信仰及神力都是‘超級’級別的,但問題是、這些麻煩精的存在,很容易導致泛信徒大量流失──這一來一去,真靈能給神祗帶來的益處,說不準還沒狂信徒多呢!
知道了信徒之間的各種差異后,再來要說的是信仰之爭。
別看邵曉瑜成功讓月神登頂之后就無事一身輕,就以為這是件很簡單的事。
其實,實際狀況并非如此。
邵曉瑜跟月神這情況,是屬于特例中的特例。
再強調(diào)一次,神跡這事可一而不可二。
經(jīng)過邵曉瑜及后續(xù)幾名效仿的圣者出手,幻想大陸那些可發(fā)展成信徒的無信仰NPC,絕對已經(jīng)所剩無幾。
是以,當諸多沒能趕這機會的圣者要拓展自家信仰之時,唯一的辦法就是挖人家墻角。
想要在神戰(zhàn)內(nèi)挖別人的墻角,是一門很深很深的技術(shù)活。
畢竟,若是力度拿捏得宜,只對其他神祗的泛信徒動手,那么信徒的‘原主’或許會因著泛信徒的兼容性,而不會太過于計較。
但,要是動手時,不慎也把人家的虔信徒、狂信徒這些個根基給動搖的話……
咳,直白地說,對方要是毫無反應(yīng),那這場神戰(zhàn)還有打的必要嗎?
說實話,在找動手目標之時,諸神其實是糾結(jié)了好一陣子。
試問:在整個信仰之爭中開了第一槍的,是誰?
答曰:是月神!
要知道,在發(fā)展泛信徒這事,可是講究一個先搶先贏的。
想象一下,如果說讓原本只有7%還8%信仰的月神一舉登頂?shù)模ㄍǘ际欠盒磐降脑挘切磐降目倲?shù)會有多恐怖?
說諸神對于在‘神跡潮’內(nèi)出現(xiàn)的那些月神信徒,是眼饞到抓耳撓腮的,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當諸神心癢難耐到準備動手時,祂們的理智就會告訴祂們,這種蠢事干不得。
畢竟,月神如今的地位,可是位神啊!
如果祂們只是對泛信徒動手,那或許月神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要是萬一呢?
萬一,祂們不幸的在動手過程中,動搖到了月神的根基……
想到那個后果,諸神最終還是沒能找出、把想法付諸行動的勇氣。
神戰(zhàn)的最終目的,可是絕出深淵之戰(zhàn)的元帥;換而言之,神戰(zhàn)一打完,緊接而來的、絕對就是深淵大戰(zhàn),這個必須要打生打死的混亂戰(zhàn)場。
如果太早從諸神戰(zhàn)爭中退場,那祂們自家信徒無法繼續(xù)有效的增加。
沒有信徒,就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就沒有神力;而沒有神力,在戰(zhàn)場不就是等死嗎?
怕死的諸神幾經(jīng)思考后,自然就果斷的將‘月神信徒’這塊肥肉給放棄了。
當然,月神信徒不能動,不代表其余‘同期’的信徒也不能動。
在雙方實力相當、拳頭都一樣大的情況下,可沒幾個神會跟你客氣。
于是乎,真正的信仰之戰(zhàn),就在這個背景下開打了……
信仰之爭初期,因著幻想大陸的廣闊,所以降臨成功的諸神倒還相安無事,沒有胡亂結(jié)仇。
雖然比較大的副城都在、中位神手下,可小城內(nèi)的NPC數(shù)量,也不會少到哪里去。
真能在自家的一分三畝田地好好耕耘,5%中位神或許沒什么希望,可穩(wěn)固自己的信仰、達到3%、4%并非不可能的事。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這種平和的日子便漸漸不再。
前面說過,神界的諸神之間,其實相處的并不怎么和睦。
甚至可以說,如果要把祂們的關(guān)系弄成一張表,那將會是亂成一團的毛線團。
因此,在確定自家地盤的信仰已經(jīng)發(fā)展到一個極致之后,諸神的小動作就開始多了起來。
以玩家的角度來看,就是本來都只接到在本城找NPC傳教的任務(wù),可自某日開始、忽然就多了要跑去別城,進行‘傳教’或者‘破壞’的任務(wù)。
想當然了,對于玩家而言,只要是有任務(wù)獎勵的,那他們哪會在意破壞不破壞?
剛開始,諸神都還挺克制的,只對自己的仇家發(fā)布這種任務(wù)。
不過,他們忽略了一點──氣氛這玩意,是會渲染的!
當越來越多神在發(fā)派對別城動手腳的任務(wù)之后,各小城的神祗能收獲的信仰,自然就開始出現(xiàn)了倒退嚕的情況。
這情況,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后,就算反應(yīng)再遲鈍、是個神都會反應(yīng)過來。
因此,諸神就開始變本加厲,不再管究竟對象是仇家、還是陌生的神祗,反正只要玩家能把別的信仰區(qū)搞亂,那祂們就愿意給出獎勵。
而在諸神這么大方的出手下,本來都只是單純搞事情的任務(wù),就演變成了玩家之間的對抗任務(wù)了。
嗯?為何是玩家?
要知道,這些神祗可都是精打細算的老狐貍,冒險者信仰不值錢、以及冒險者能無限復活的這兩點,祂們可都是銘記在心的。
諸神會這番動手的目的,主要就是為了發(fā)展自己的信仰,如果真讓玩家對NPC出手,那就算把別的神【】搞下去了,他們也無法端出勝利之姿、前去收割對方的信徒呀!
甚至,有幾個特別喪病的神,為了誘使玩家只針對玩家出手,特地連敵對冒險者的擊殺數(shù),都納入了任務(wù)要求。
派自家那些珍貴的原住民信徒去執(zhí)行死亡任務(wù)這種蠢事,祂們才不打算干呢!
等等,既然這些都是送死任務(wù),那又怎么會有玩家愿意接?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盡管對抗任務(wù)的死傷程度特別大,但架不住NPC發(fā)的獎勵好。
本來,諸神對于冒險者這種貪婪的生物,應(yīng)該是非常吝嗇的。
但,架不住此刻他們的背后,懸著一柄名為‘深淵’的死神鐮刀啊!
錢財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不趁這時機好好發(fā)展自己的實力、勢力,留著寶物沒命花,又有何意義?
‘信徒’等于‘信仰’等于‘神力’等于‘實力’等于‘生命’,這條公式可是刻劃在所有神祗的腦海中。
只要能讓對手先出場,自己的優(yōu)勢就有可能繼續(xù)擴大……
這種情況下,誰吝嗇誰就先出局!
而當這些個對抗任務(wù)越發(fā)頻繁后,不同信仰的玩家勢力間,自然就開始慢慢結(jié)下梁子了。
──今天你去跑任務(wù),結(jié)果對方團隊的玩家擋在面前不給破壞,你是殺呢、還是不殺呢?
要是殺,那就是結(jié)仇。
可要是不殺,回頭沒法跟自家的團隊交代,而自家團隊就無法跟自家信仰交代……
在這種狀況下,大多數(shù)的玩家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做,也就是‘殺’!
畢竟,在這種任務(wù)內(nèi),跟敵對信仰可都是沒有紅名限制的,就算他們這次不干掉對方,對方跑任務(wù)時也會砍他們。
一次、兩次,或許還能用任務(wù)當借口。
可動手了太多次之后,這種借口說著、恐怕連自家會員都不怎么信了!
把信仰之爭的情況都了解之后,秦王朝這次遇到的問題比較好說了。
注意,面說的,可都是不同信仰對不同信仰的。
還記得,秦王朝在青龍城的‘統(tǒng)治’度如何不?
當秦王朝扛著戰(zhàn)神的大旗,四處討伐那些小神、以及接了小神任務(wù)的散人玩家時,豈會不結(jié)仇?豈能不結(jié)怨?
盡管秦王朝在之后,都有做出相應(yīng)的補償措施,可……
這么說吧,當一個人無緣無故地給你打了一頓,最后在留了一份醫(yī)藥費給你,你會怎么想?
咳,雖然在信仰之爭的背景下,這種形容可能不太恰當。
但,之于那些個被打得、甚至連自家勝者都被清出場的玩家勢力而言,這就是他們最最最真實的感受!
說這次戰(zhàn)神神系遇到的情況,全然都是諸神NPC的鍋,其實是不恰當?shù)摹?br />
秦王朝在神戰(zhàn)內(nèi)的動作,以及他們治理青龍城之時用的方法,或多或少都算是誘因之一。
雖然秦王朝在治理整個盟時,已經(jīng)盡可能的避免出現(xiàn)弊端、或者是仗勢欺人的負面事跡出現(xiàn),但樹大必有枯枝!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