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們,歡迎收看央視大型紀實節目《杏林里》,我是你們的主持人汪冰冰。”
“《杏林里》,顧名思義,講述的是關于杏林中醫的故事,通過本檔欄目,觀眾們將領略到華夏傳統中醫藥行業的紀實科普,見證一位位傳揚華夏中醫藥衣缽的杏林中醫。”
“眾所周知,中醫在咱們華夏從誕生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歲月了,底蘊雄厚、源遠流長,不過在現代醫學占據主流的今天,中醫漸漸有些趨于沉寂,甚至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今天,我將帶領大家揭開這層面紗,展現出這個華夏獨特的文明瑰寶。”
“今天,我們要拜訪的第一位杏林中醫,就是華夏著名藥房,通仁堂的掌門人,樂紹成老先生……”
……
看著屏幕里清新亮麗的女主人,聽著繪聲繪色、條理分明的講解,宋澈忍不住微微頷首。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畫面并不是出自電視機,而是平板電腦里的剪輯片段。
春節過后,央視籌辦的中醫專業欄目《杏林里》如期開始了攝制。
剛剛看到的片段,還只是未經剪輯播出的原始素材。
而宋澈之所以能先睹為快,則是因為他在跟節目組磋商著接下來對他的錄制。
附一醫附近的茶室雅間里,宋澈看完視頻,放下平板電腦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樂老先生的情況如何了?”
坐在宋澈面前的是剛剛視頻里的女主持人汪冰冰,一個笑容格外甜美清新的女孩子,笑起來猶如陽春白雪一般。
“我代表樂老先生感謝宋大夫的掛記,承蒙宋大夫的妙手和援助,樂老先生恢復得很不錯,年前就順利出院,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我前兩天帶隊去給他做專訪和攝制的時候,老先生顯得紅光滿面。”汪冰冰笑吟吟道:“樂老先生知道我下一站要來天州采訪宋大夫你們,特別跟我提到了你,對你的醫術和人品都是贊不絕口,之前他罹患中風,要是沒你在當場的及時搶救,后果就不好說了。”
宋澈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份嘉獎。
畢竟他確實幫助樂紹成裝病成功,避免了曹憲民等人的逼債騷擾。
“好了,話歸正題,咱們還是先聊聊接下來的攝制事宜吧。”汪冰冰顯得很干練,將一份文字稿沿著桌面推給了宋澈:“這是流程,宋大夫可以看看,大概就和剛剛我們給樂老先生拍攝的那段差不多,相當于人物的特色專訪,具體的細節,等攝制前的幾天,我會再跟你詳細溝通的。”
宋澈沒急著翻閱,忽然問道:“騫志飛呢?”
騫志飛才是《杏林里》的欄目制作人,按理說這些事宜,應該由騫志飛率著團隊來跟自己接洽的,結果今天卻只派了這么一個花旦小兵過來。
聞言,汪冰冰的笑容略微有點訕訕,“騫制作人他們也來了天州,不過他們手頭還有些工作要處理,就先委派我過來跟宋大夫通個氣。”
宋澈心里一動,試探道:“該不會是先去拜訪余慶堂了吧?”
汪冰冰只能保持微笑不語,算是默認了。
其實這個答案不難猜出。
按照節目流程,《杏林里》欄目組接下來將會奔赴全國各地,給參與節目的中醫代表們都做一期獨家專訪。
天州是他們的第二站。
在這里,除了宋澈這位馳名全國的網紅天才醫生,還有一個重磅嘉賓:余慶堂!
不過雖然同在天州,又都屬于中醫同門,但宋澈和余慶堂根本沒有任何交集。
因為天州很大。
宋澈雖然生活在城郊,都起碼還是主城區。
余慶堂則在天州市的下轄縣,距離主城起碼兩小時的車程。
“宋大夫千萬不要因此有膈應,我們欄目組當然不會看人上菜,這是沒有的事。”汪冰冰連忙解釋道:“沒錯,制作人他們是先去拜會了余慶堂,但絕不是因為余慶堂比宋大夫的重要性更大,而是因為余慶堂那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說直白點,他們對上節目的安排仍有些意見。”
看汪冰冰一臉真誠,宋澈也大約猜到了緣由。
說白了,余慶堂對欄目組來說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就比如時下許多明星參加綜藝節目,為了形象和名聲,就會對節目安排提出各種要求。
“宋大夫也在天州,對余慶堂的情況應該也有些了解吧?”汪冰冰笑問道。
宋澈徑直搖頭道:“我跟他們不熟,我爺爺可能認識,但不允許我跟他們摻和到一塊。”
“為什么?”
“可能我爺爺擔心他們會拉低我的學業。”
“……”
汪冰冰一陣無語。
這話通俗點翻譯,就是“爺爺不讓我跟傻子一塊玩”。
都是中醫同門,而且又都在天州,再怎么說也該有些業務上的聯系和交集,但看這樣子,宋大夫似乎很瞧不起余慶堂啊!
但其實她真的誤解了宋澈。
宋澈并不是瞧不起,而是純粹對余慶堂無感!
甚至國內的中醫行業,大多對余慶堂也是無感的。
同是華夏四大藥房,論名氣,余慶堂是唯一能和通仁堂相提并論的存在。
但是時至今日,市面上基本很難看到余慶堂牌子的藥品,以至于很多人還以為這個百年藥房已經不存在了。
其實,這些只是商業模式導致的表象。
通仁堂的商業模式,類似于直營店和加盟店的組合模式,賣的藥品,也都是以通仁堂的牌子面世。
可以說,通仁堂最值錢的就是牌子。
這也是曹憲民等人費盡心機想從樂家的手中搶走通仁堂控制權的原因。
曹憲民這個假藥販子,才不在意什么藥方專利,他只想靠著通仁堂的招牌,協助自己賣保健藥品。
相比之下,余慶堂走的完全是另一種商業模式:人家只賣專利。
誰都知道,通仁堂的商業模式更傳統,也需要更多的心思去運營維持。
而余慶堂就沒這些講究了。
老祖宗積攢下來那么多的藥方專利,干脆直接轉讓專利藥方,輕輕松松就能把錢賺了。
只要別打著余慶堂的招牌,這些專利,那些藥企藥商愛怎么用就怎么用,賺到錢給我分紅利,沒賺到錢就給我專利費,簡直一本萬利!
不難看出,這種商業模式就是穩賺不賠的,足夠讓余慶堂的后人們躺在床上數錢過日子。
但同時也很容易造成余慶堂的后人們不思進取、好逸惡勞,根本沒動力去發揚中醫傳統。
用時下的流行語來概括余慶堂后人們的生活:
做藥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做藥。
望聞問切又不會,只有靠賣專利這種東西,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