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對余菲菲說:“媽媽,豆角有肉才好吃,你信不信?”
余菲菲點頭:“我肯定信,每一種菜,如果有肉都會更好吃,肉就是出味的。”
曉曉偏著小腦袋說:“媽媽,老師教的一首詩,有些同學亂改,改出來好笑人吶。”
“真的嗎?是怎么改的呀?讀來讓媽媽也聽聽。”余菲菲好奇的問道。
于是曉曉便讀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媽媽,同學們把這首詩讀成這樣,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里到處飛,沒事嗡嗡叫。”
“曉曉,古詩是優秀的文化,傳承千年的,記住不能亂改,亂改是要受罰的。”余菲菲正色道。
曉曉卻有些委屈地說:“不是我改的,是班上那些男同學改的,老師都批評他們呢。”
“對,亂改就要受批評,我們家曉曉乖,人家不亂改古詩詞。”
余菲菲給曉曉帶高帽子,很高很高的高帽子。
你別說,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就連小孩子都不例外,余菲菲夸她,曉曉便興奮地手舞足蹈,一副很滿足的樣子,要求看電視的節目都忘了。
曉曉在班上又交一個新朋友,讓人很玩的來,新朋友有東西還跟她吃,讓她很高興,于是她對余菲菲說:“媽媽,我的朋友每天給我東西吃,可我什么東西都沒有,明天你也給我買東西吧,我拿去與朋友分享,朋友說有好東西就要大家分享,我一定要與大家分享好東西。”
余菲菲笑道:“你交的朋友叫什么名字呀?”
曉曉數著指頭說:“鄭曉依,她跟我一樣都有一個依字。”
“那你打算買什么東西給她吃?”
“薯條,火腿腸,面包,巧克力,只要好吃的東西就行。”曉曉說了一大堆。
余菲菲吃好答應說:“哦,為了你的好朋友,明天你就帶點東西去吧,不過不要讓老師看知道,要是老師知道了,你會站講臺的。”
“我知道,媽媽,我才沒有那么笨,肯定不會讓老師知道的。”曉曉仿佛很有經驗的樣子,感覺有點像久經江湖的女俠。
余菲菲正和曉曉說話,婆婆劉彩娟笑嘻嘻地過來,遠遠的對曉曉說:“曉曉,快來看奶奶給你買了什么?”
“奶奶,你買了什么呀?”曉曉邊問邊跑過去,看見劉彩娟膠袋里裝著自己最喜歡吃的青棗,便興奮地叫道:“哇,奶奶,青棗呀,奶奶你真棒!都知道我喜歡吃青棗,真是太謝謝你了。”
曉曉邊說邊接過劉彩娟手中的口袋,趕緊抓一個放進嘴里,脆生生的道:“好甜呢!”
余菲菲遠遠望著曉曉吃東西,忙說:“曉曉,水果要洗干凈才能吃。”
“好,我知道了。”曉曉有些不情愿的提著膠袋進了廚房。
“媽,你每次來都跟曉曉買東西,別那么破費。”余菲菲對婆婆說。
劉彩娟大度的笑笑:“跟我孫女買東西是應該的嘛,小孩子不比大人,多吃水果,維生素充足才長得高。”
見婆婆現在和過去簡直判若兩人,對曉曉更是好的不得了。余菲菲打心眼里高興。
畢竟曉曉還小,她已經沒有了爸爸,需要更多的親人關愛呵護,才有利于她的健康成長。
“媽,你的豬現在怎么樣了?應該差不多又要賣了吧?”余菲菲忽然想起什么的,來了一句。
劉彩娟笑著點頭:“豬吃了你拿的藥和飼料,真的是長得很快,好像一眨眼的時間,它就長大了。這回我八頭豬,都要值幾千塊錢,你爸高興的不要不要的,日子是越過越好呀!”
余菲菲點頭表示贊同:“現在政策好了,允許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然后帶動大家致富,我看照這樣發展下去,只要肯勤勞,多動腦筋,將來肯定家家都會好起來的。”
余菲菲的話讓劉彩娟深有同感,她活了幾十歲,還從來沒有過這么好的世代,家家戶戶各顯神通,都想著發財奔小康,趕上了這樣的好時代,自己一定不要辜負了大家的期望,盡快的富起來,成為村民致富的帶頭人。
余菲菲是這么想的,更是這樣做的,她把自己的養豬技術,無私的傳授跟大家,讓村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豬村,和富裕村。
大家享受到了養豬的好處,所以對余菲菲非常尊敬,都把她當成財神一樣的,說到他就會伸出大拇指,臉上滿滿的全是夸贊的表情。
余菲菲帶領全村的人養豬,把自己的技術傳給他們,又把自己生產的飼料賣給他們,成為了一個良性發展循環,前景越來越好。
豬多了,銷路自然需要打開,好在劉永剛和腦瓜靈活,口才又好,很會想辦法,他通過各種渠道,將生豬銷售出去。
本來,大家各干各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村里養豬的人多,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屬于一盤散沙,既不大也不強,缺乏競爭力,更缺乏后勁。
為此,上面領導經過多方考察,最后找到劉永剛說:“永剛,我看村里就有你挑頭吧,帶領大家發家致富。”
劉永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很是不解地說:“挑頭,挑什么頭?我現在這樣不算是挑頭嗎?豬仔免費供應他們,飼料也是先喂后付款,都等著賣了肥豬再扣成本,你說我還要怎么樣呢?”
“這樣好是好,但是一盤散沙,沒有弄出品牌,更缺乏競爭力。所以我們研究決定,讓你出來當村里的頭,然后成立養豬專業合作社,打出自己的牌子,怎么樣,有信心嗎?”
劉永剛搖頭:“我一沒信心,二沒性趣,自己的水庫和飼料廠每天都忙得夠嗆,哪還有心思管別人家的事,你們另請高明吧。”
劉永剛回答的很干脆,也很堅決,他喜歡過得灑脫,打算將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卻從來沒想過幫村里面做什么事情,因為村里的事太難搞了,都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村里沒有集體經濟,窮的都叮當響,再有本事也沒法弄。
見劉永剛拒絕得很干脆,來人語重心長的說:“你是村里土生土長的年輕人,你難道不希望村里富起來嗎?有了大家才有小家,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應該有集體榮譽,整體觀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