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東西還使上激將法了,小半仙心里是萬分不想去,但刀架在脖子上,根本由不得他的事,難道還看著無垢死啊,能到此處的誰不是拼死想活的。
小半仙道:“小人愿意一試。”
應龍張開大口,口中緩緩出現一個青色光點,青光飄飄蕩蕩落在小半仙面前,兩人看清光團之中是一顆種子。
小半仙伸出手接住這一線生機,生機就鉆進他的手心,應龍道:“生機太弱,需你的血肉之軀來為之抵御罡氣,過了五色石,就離天眼不遠了,吾讓青鸞再送你們一程。你們需記住,生機隨時都會發芽,一旦發芽,要第一時間被送回來,否則靈氣太盛,幼芽會立刻枯死,所以你們必須一直守在生機身邊。”
小半仙和莫流年對看一眼,重新坐在青鳥背上,青鳥盤旋著呼嘯而過。
經過那片七色石,就來到一片極度荒涼之地,難道這里就是天眼?莫流年不明白,如果這里真是靈氣之源,為什么反而寸草不生?
小半仙起先也是愕然,但隨即便明白了,道:“我明白了,世間萬物都必須在陰陽調和的狀態才能生長,這里靈氣太足,所以根本沒有陰氣,而萬物在這種狀態下是根本不可能存活的。”
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陰和陽,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對立關系。
它是天地自然規律,是萬物運動變化的本源,是人認識事物的基本法則。
陰陽是各種對立又相聯的大自然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
一陰一陽謂之道。
陰陽壹體兩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換,不可執一而定象。
二者雖無定象,隨道而變,上皆可為道,下亦可為器。
道用無窮,處處有之,因用而論。
用即出,陰陽即定,二者雖定,亦隨時而變遷。
陰陽不二,以一而待之。
一者太極是也,統領二物,相互作用,運化萬千。
蘊藏在自然規律背后的、推動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基礎因素的描述,是各種事物孕育、發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動力,是奠定中華文明邏輯思維基礎的核心要素。
概括而言,按照易學思維理解,其所描述的是宇宙間的最基本要素及其作用,是伏羲易的基礎概念之一。
陰陽的顯著表現是太陽和月亮對地球的影響。
這是因為地球自身運動表現為與太陽的相對運動和與月亮的相對運動兩種運動,兩種運動關系統一存在地球運動之上,形成陰陽對研究對象不可分割的綜合影響。
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無法分割。
物物皆有陰陽,不可割裂,陰陽必相互依存,萬事萬物中都包含陰陽的特性。
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的化生源于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天地和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天地感而為萬物化生,從而指出陰陽交感是萬物化生的變化和根本條件。
其中的合,接,感應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之意。
故又可以說天地陰陽之間的相互作用乃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肇始。
在整個天地之中的事物的形成規律亦確是如此。
天之陽炁下降,地之陰炁上升,陰陽二炁交感,化生出萬物,并形成雨霧、雷電、雨露、陽光、空氣,相互交感,生命體方得以產生。
所以,如果沒有陰陽二炁的交感運動,就沒有自然界,就沒有生命。
可見,陰陽交感又是生命活動產生的基本條件。
陰陽對立即指世間一切事物或現象都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如上與下、天與地、動與靜、升與降等等,其中上屬陽、下屬陰,天為陽、地為陰,動為陽、靜為陰,升屬陽、降屬陰。
而對立的陰陽雙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
如上為陽、下為陰,而沒有上也就無所謂下;熱為陽、冷為陰,而沒有冷同樣就無所謂熱。
所以可以說,陽依存于陰,陰依存于陽,每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這就是陰陽互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這是從萬物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
道者,導也,導者,向也。
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于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
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
太極就是一,它誕生于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
太極一誕生,隨后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
天地就是二。
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
三也就是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
隨后世界萬物在陰陽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
無極而太極。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陰陽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太極生兩儀,即是陰陽,陰陽變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
這里的每一步生化都是太極生兩儀的進一步表現。
太極之初是混沌之時,陰陽不分,陰陽兩儀的出現,是事物變化的第一步,陰陽再次組合而生四象是變化的第二步,然后是八卦、64卦乃至無窮。
掌握陰陽的本質,否則就不能理解易學的真諦。
陰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一般理解陰**有四大要素---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消長、陰陽互根。
陰陽對立統一是太極存在的必要條件,也是太極發展的必然結果。
木火為陽在陽極,金水為陰在陰極。
所以必然是陰陽平衡的命局,故寒雖甚,要暖有氣,暖雖至,要寒有根,則能生成萬物。
若寒甚而暖無氣,暖至而寒無根,必無生成之妙也。
是以過于寒者,反以無暖為美。過于暖者,反以無寒為宜也。
蓋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為自然的不變法則。
陰陽轉化和陰陽消長。
這里我們首先從四象和五行的角度來闡述。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五行循環永遠不能打破的循環規律。
從四時上看,春夏秋冬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則,春天以后必是夏天,“木能”必向“火能”的方向發展。
到大暑則陽氣旺極必會轉陰,就是秋天,秋天以后必會是冬天,“金能”必會向“水能”的方向發展。
這也深刻揭示了自然與社會的發展規律。一個人的運氣若能適應自然及社會的發展規律,就會得到自然和社會的助力,為吉祥;反之就會不利。
在八字預測術中,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一樣都是指命局中的陰陽二氣(能量)在行運中的變化狀態的。
陰陽在轉化的同時也同樣表現為消長的性質。
比如說:一天12個時辰,中午為午時,為陽之極,這個時刻同時也是陰生的時刻,隨著時間的推移,陽在不斷的消,而陰在不斷地長,陽轉化成了陰,而自己在不斷的消失,到了子時為陰之極,從這個時刻開始,陰趨于消,陽趨向于長。
另外,八字原局是靜態的,只有大運流年的作用才會使八字-大運整體呈現一個動態格局。
大運是提示日主十年中的運氣的,某一大運是陰消陽長還是陰長陽消,主要取決于這個大運是助長了用神還是忌神,用神與忌神的消長有利八字命局的陰陽平衡就應吉,反之應兇。
陰陽互根:陽在陰不息,陰在陽不離;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故天地配之以陰陽。
所以說陰陽互根。只有陰陽調和方能萬物而生。
金、木、水、火的長生點都是在上一五行的起點,寅、申、巳、亥為四長生之月,一種五行的值令實際預示著下一五行的進氣。
春夏秋冬四季往復循環,任何時候都不會單獨存在,寒極暖之機,暖極寒之兆也,所謂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此乃天地自然之理也。
任何事物地發展變化,都不是孤立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矛盾、沒有矛盾的解決就不會有發展變化,這一矛盾對立統一的理論是唯物辨證法的基本觀點之一。
陰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對立統一概念。
陰陽首先表現為同一的。
因為不論是陰還是陽,都是從太極轉化而來---即太極生兩儀,所以其“體”是相同的,都來源于太極。
之所以陰陽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和特征,是因為其“用”不同而已。
陰陽相互依存,如果沒有一方,另一方也不可能產生,陰是陽存在的肯定,陽是對陰存在的肯定。所以說陰陽是同一的。
其次,陰陽雙方又是相互斗爭的相互否定的,因為陰是非陽,陽是非陰。
這個概念就像我們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一樣,動物肯定不是植物,植物也肯定不是動物。
最后,陰陽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相互聯結的。
同一是陰陽對立面雙方的同一,它是以對立面之間的差別和對立為前提的。
斗爭是太極統一體內部的陰陽斗爭,在陰陽對立面的相互斗爭中存在著雙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甚至可以互相轉化。
陰陽哲學研究的是宇宙、太空、天地、萬物的本源和變化之道,并且根據自然本源和變化之道推演到生命體以及人類社會的變化之道。
小半仙一說,莫流年就明白了,她心底不僅暗嘆造物的神奇,陰陽相生相克,缺一不可。
青鳥盤旋在這塊不毛之地的上方,不敢再繼續向前也不敢落下,顯然也是懼怕天眼的罡風,罡風這東西可不是開玩笑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