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朝廷對江左盟下手了!
“君,近來安好?淺雪甚是想念,然家中諸事繁多,無法前來,難解心中思念之苦。
此番傳書,此因為一。
其二,淺雪偶得消息,因朝廷邊境戰(zhàn)事頻起,國庫無力支撐,被迫與它國和談。
然,這只是表面。
暗地,朝廷準備先安內(nèi)再攘外,準備對江左盟和江右盟下手。
具體事宜淺雪不知,只知此次派出御史道臺嚴鐸,親臨江北道處理此事。
嚴鐸乃是前御史令黎云關(guān)門弟子,極擅權(quán)衡朝局,不易對付,望君小心,淺雪待君傳佳信。”
商管事已經(jīng)走了,陳朝還在一直看著商淺雪的來信。
對于商淺雪對他的思念,他能感同身受,他又何嘗不想著商淺雪。
只是,除此之外,朝廷要對江北道兩大江湖勢力下手,要陳朝極為意外。
但仔細想想,又覺得很合理。
朝廷邊境連年戰(zhàn)亂,消耗極大,國庫必然吃緊。
而江左江右兩盟,雖每年向朝廷繳納貢銀,但畢竟有限。
如今,朝廷與它國和談,求得暫時安穩(wěn),將精力放在內(nèi),一旦將江左江右兩盟吃掉,朝廷得以掌控這兩處地方,每年所得的銀兩,絕對是兩盟上交貢銀的十倍,乃至是更多。
“不知道他們會用什么方式啊?”
陳朝收好信,眉頭微皺,在認真想著。
用強,還是和談?
用強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江左江右兩盟,雖沒有軍隊,但真打起來,朝廷還真未必能穩(wěn)贏,即便贏了也是會消耗極大,這也是為什么一直沒有動兩盟的原因。
和談?
這個更是扯淡,要是能和談下來,早就談了。
不說江左盟的盟主柳白和江右盟的盟主夏尊如何,就是陳朝都不同意。
想要用和談的方式收復(fù)江左盟,根本不可能。
“除此之外,他們還能怎么辦?”
陳朝完全想不出來。
但,這絕對是一個危機,一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危機。
即便現(xiàn)在林家在大力發(fā)展著,掌控了整個江左盟,就是林家家丁的隊伍,也已經(jīng)達到三千之眾,加上潮云島海盜,共計萬余人,但陳朝對此次的事情,仍舊是充滿了擔憂。
這一次朝廷來,肯定是有備而來,而且絕對想好了對策,否則,絕對不會輕易招惹江左江右兩大勢力。
這無異于是在摸老虎的虎須,找死!
從商淺雪信中得到信息有限,陳朝也相信,商淺雪只是知道這些,否則,信中肯定會說,這一點,他可以確認。
陳朝最后將林子英和林大、二虎叫了過來。
“子英,你安排一些得力的手下,前往江北道道臺,密切監(jiān)視那里的情況,有什么異常情況,馬上向我稟報。”
與三人說了事情后,陳朝吩咐道。
“子英明白。”
林子英令命退下。
陳朝繼續(xù)說道:“林大,林家的家丁交給二虎,你馬上前往潮云島,對他們抓緊進行訓(xùn)練,訓(xùn)練量是以前的五倍,有不滿的,你看著辦,怎么收拾都行。
不久,怕是要有一場大戰(zhàn)啊。”
“林大明白。”林大同樣領(lǐng)命離去。
“二虎,叫你手下得力的人,繼續(xù)招收家丁,越多越好,抓緊訓(xùn)練。”
陳朝從來沒有想過朝廷會對江左盟和江右盟下手,所以,對于家丁的隊伍在他看來,保證三千人左右就足夠了,何況,還有潮云島海盜,另外還有江左盟各勢力,但是這一次商淺雪的來信,讓他意識到了危機。
林家還必須要壯大,要有能與朝廷對抗的隊伍。
盟友可用,但不可完全依靠,還是要靠自身才行。
“看來林家真要有自己的軍隊了啊。”
陳朝輕輕嘆了口氣。
這件事情,陳朝亦是告知了林正,林正以盟主身份通知全盟,讓全盟勢力做好準備。
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
人人紛紛猜測,卻不知道朝廷究竟要做什么。
······
明王朝兩道十六府,其中兩道便是江北道和江南道。
兩道也是除了明都最富裕之地。
而其中江北道便是被江左盟和江右盟幾乎全部占據(jù),兩盟盟主在這里稱王稱霸,儼然形成了一個有自己法度的小型王朝。
朝廷對此一直不滿,只是沒有什么好辦法。
打不起,談不攏,只能收取些貢銀。
但對于眼下國庫空虛,戰(zhàn)事瀕發(fā)的明王朝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
除此之外,最讓朝廷擔心的是,一旦朝廷與它國發(fā)生戰(zhàn)事,導(dǎo)致朝廷動蕩,這兩大江湖勢力可能會有造反的可能。
這一次,與它國被迫和談,也有這方面的顧慮。
所以,對于明王朝而言,先收復(fù)兩大江湖勢力才是最緊張的事情。
攘外必先安內(nèi)。
這是現(xiàn)任御史令嚴鐸提出來的,得到了朝中大部分大臣的支持。
嚴鐸也因此被派往親自處理此事。
他現(xiàn)在的官職是御史道臺。
雖是官職低了,但權(quán)力卻是極大,整個江北道都要聽命于他,這是實權(quán)職位。
原江北道道臺李文召也被任命為其副手。
圣旨早就傳了下來,未提及何事,只是嚴命江北道道臺必須聽命御史道臺之令。
之后又接到消息,原道臺李文召便帶領(lǐng)江北城中大小官員在江北城城門處迎接著新來的御史道臺。
快午時時分,城外一支隊伍出現(xiàn)。
人不多,只有一輛馬車,還有護衛(wèi)在兩旁的二三十名侍衛(wèi)。
馬車很快進入江北城,在城門處停下。
李文召帶領(lǐng)一眾官員上前。
“江北道副道臺李文召帶全體同僚恭候御史道臺大人。”
眾人施禮。
車內(nèi)響起一道聲音。
“諸位免禮。”
聲音渾厚充滿威儀。
馬車繼續(xù)前行,直奔道臺而去。
道臺府中。
一位身型壯碩,面容透著威嚴之相的中年男子肅目,居主位而坐。
他目光掃視著站在他身前的江北道大小官員,更多則是落在副道臺李文召的身上。
“李文召,你等可是知罪?”
李文召和一眾官員,詫異地看著御史道臺嚴鐸,見他半天不說話都很是奇怪,結(jié)果沒有想到,對方開口,竟是說出這么一句來。
知罪,知什么罪?
自己奉公為民,何罪之有?
“道臺大人,下官惶恐,不知身有何罪,還請道臺大人明示。”
李文召試探著問。
嚴鐸聽罷,臉色更加肅然,甚至是透著一絲冷意。
“不知何罪?身為江北道道臺,不知帶領(lǐng)屬下官員,為朝廷分憂,這豈不是罪?江北道如今匪多于官,這都是你李文召治理無方,你還敢說不知何罪?”
“道臺大人,江北道民風(fēng)雖是強悍,但治安良好,何來匪多于官之說?”李文召不滿,不禁反問。
“好,本道臺問你,既然治安良好,那江左江右兩股匪患又是從何而來?”
“這......”
不僅是李文召被問住,在場官員皆被問住。
江左、江右兩盟雖是江湖勢力,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但怎可稱得上是匪?
即便是匪,也是朝廷縱容的匪,與自己何干?
李文召等一眾官員皆是不滿。
嚴鐸冷然一笑道:“身為朝廷命官,自當為朝廷分憂,江左、江右兩盟皆非朝廷管轄,身為當?shù)毓賳T,就該心系此事,多為朝廷考慮,可爾等都做了什么?
此次本御史奉國君之命而來,便是前來處理此事,對諸位昔日之過失,暫且記下,不予追究,以觀后效。”
明白了。
這是給自己扣一個莫須有的罪名,這是在給江北道官員的一個下馬威啊!
李文召已是想到嚴鐸的目的。
早聞此人擅于玩弄權(quán)術(shù),平衡局勢,眼下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
不管是否屬實,先給你扣一個罪,雖然不是真的,但細細追究,也算是一個罪名,如此一來,先鎮(zhèn)住你們。
這樣日后才能更好號令下官,也能第一時間樹立起他的威信來。
不得不說,嚴鐸讓李文召見識到了,他的厲害,也明白朝廷為什么派他來了。
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處理好江左、江右兩盟的事吧。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