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陽領著諸位督軍司的首要官員,將十六皇子引進了汾加鎮,并且在十六皇子的要求下,只留他們二人在督軍司大堂里,得知了十六皇子的來意。
頓時讓丁建陽十分驚訝,雖然他知道十六皇子特意來這邊疆重鎮必有要事,但是想不到的是皇帝上官翳竟然被太子上官永謀害,皇宮血流成河,竟然讓十二皇子上官代憑武力控制了局勢,有登皇位的可能。
丁建陽作為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外戚,想要在這場宮廷政變中脫身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上官山已經來找過自己,就算他不參與這場宮廷政變,萬一其他皇子登位大寶后,也會對他忌憚,畢竟他丁家是世襲邊防重鎮的督軍,還是十六皇子的外戚,手握近五萬千錘百煉的重兵,并且所在的原東道臨近皇都平京的京畿道。
但是,揮軍直接進平京幫助自己這外甥登位,且不說能不能成功,就算是能成功,其他皇子能眼睜睜的看著嗎?這樣一來,豈不是演變成為所有皇子只要是兵力足夠強大,就可以到皇宮里去爭皇帝的位置,大夏朝不就亂了嗎?天下不就亂了嗎?
而就算是他不去爭,其他皇子就能眼睜睜的看著十二皇子登位,畢竟跑出皇宮的不止是他這外甥上官山的一個皇子,并且天下兵馬這么多,和朝中大臣有聯系的也不少,說不定還會有些人領兵進皇都做政治投機。
所以想到此,丁建陽便向上官山說道:“殿下,就算我們要爭位,如此匆忙的進皇都是不是也會成為其他人投石問路的標靶?
畢竟外出皇城的不止是你一個皇子,十二皇子畢竟是靠武力上位,名不正言不順,必然會遭到其他皇子的反對。
與其投身于火中,不如靜觀其變,等待時機,說不定就會有火中取栗的機會。”
上官山聽到自己大舅丁建陽的話,仔細思考了一下,也的確如此,畢竟自己年輕,沒有自己大舅老奸巨猾,但是他卻不想放過這個機會。
上官山來見丁建陽之前其實也考慮到他不出兵的可能,畢竟他這外戚不是普通外戚,而是能夠世襲領兵的鎮戎軍督軍,皇家已經給了他們家人臣能夠得到的最高榮譽了,再之上的東西以前來說人臣受了就危險了,所以他早就準備好了一番說詞,但聽他說道:“大舅,你說的對也不對。
據孤所知,二皇兄、七皇兄不知所蹤,必然是離開皇都,說不定就是調兵去了,而四皇兄和六皇兄也和我一樣離開了皇宮,說不定也是一般做法。
并且孤記得東京征討張導的兵馬還沒有到京畿道所在的運河上,四皇兄和六皇兄、七皇兄都有東京的勢力靠山,說不定就會利用這幾十萬征討張導的邊兵部隊謀事。
以十二皇兄的兵力,除非掌控皇都的部隊,不然根本不足以與這幾十萬征討張導的部隊抗衡,而這幾十萬東京兵馬坐鎮皇都,不論是哪個皇兄掌控,那這大寶之位就穩了,孤都無緣皇位了。
大舅,雖然你現在固守大夏朝邊防重鎮,但是你畢竟是孤的舅舅,孤現在還在這里,就算你以后綁了孤去向新皇帝表忠心,新皇帝也會猜忌你的,對付你的最好的辦法就是明升暗降,比如給你一個將軍之位調離這汾加鎮,之后就不用孤多說了吧?
所以,大舅,現在是我們最好的行動時機,趁著東京的大軍距離皇都還遠,我們先去搶了皇位,控制皇都,那么東京的大軍就進不得皇都,只能攻城,我皇都有幾十萬兵馬和千萬百姓,還有糧海作為依托,足以應對東京的大軍。
大舅,我知道你疑惑我之前諸位皇兄都沒有控制得了皇都的部隊,我憑什么就能成功,我一路之上想過,想要人臣服,不是靠權力和道理就能夠做到的。
正所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我打算以利讓皇都里的部隊為孤所用,而作為我的大舅,孤自然更不能虧待你,只要你能夠助我登上皇位,孤愿允諾你世襲封王,此為我大夏朝能夠給于臣子的極限封賞了。”
聽到上官山如此一說,丁建陽頓時心中動了動,不得不說他這便宜外甥畢竟長大了,不是小孩子了,這番話不是一個小孩子非常執拗的話語,而是有條有理,讓他都怦然心動,初顯一個王者的崢嶸,這樣的話自己以后捧他為君,也不枉辛苦一場。
因為上官山的這一番話,就把丁建陽說動了,可見這上官山不是一般人,乃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又非常年輕,更何況又是皇家皇子,必然能夠在這大世之時興風作浪一番。
大夏朝太樂三十七年正月十五,皇帝上官翳崩,正月二十三,宜安葬,十二皇子上官代發喪于皇都平京,葬上官翳于皇陵,謚號平樂。
翌日,上官代欲自立為君,大典籌備剛剛要開始,連年號都打算好了,但是卻接到報告原東道的汾加鎮鎮戎軍督軍突然領著自己本部兵馬,約為三四萬的大軍已經進到京畿道直撲平京而來,頓時朝野震驚異常,因為這很明顯這支汾加鎮的鎮戎軍大軍已經叫一個皇子控制了,這是來平京爭皇位的。
相對于上官代,其實大先生和李正道早就知道了汾加鎮的鎮戎軍的大軍已經向皇都進軍,并且還知道原東道的鎮戎軍督軍丁建陽乃是十六皇子上官山的外戚大娘舅,所以這原東道的鎮戎軍,自然就會成為上官山的爭皇位主力。
而李正道知道這件事情后,立刻憂心忡忡起來,他的憂心和上官代憂心自己的皇位不同,李正道是憂心整座皇都平京的千萬黎民百姓的生死存亡。
此時的上官代還不能完全控制皇都,到時候那鎮戎軍的大軍,必然會殺進城內和支持上官代的部隊激戰,必然會將戰火在皇都點燃,這可和皇宮里的廝殺不同,到時候皇都千萬百姓如何自處?
本來李正道是打算和大先生趕快走的,因為他本來沒有想到這些問題,只是怕大先生留在皇都會受到牽連。
但是當現實擺在眼前時,他想到了皇都千萬黎民百姓,頓時他的善良讓他難以承受這種壓力。
因為李正道自己其實一直在回避一件事情,那就是這次諸皇子爭位之亂,和他重生有著直接的關系,正是因為他的重生導致了由太*廷政變的謀朝篡位的小紛爭,變為了有可能讓亂世提前開場的諸皇子爭位之亂,天下黎民陷入戰火中燃燒都是他的責任。
不過李正道以為是自己帶大先生回皇都導致的歷史改變,其實他不知道的是,當他在臨固縣逼死了黃霑余后,這場由太子發動的宮廷政變的歷史就已經改變了,命運真是無常,李正道一生致力于救人性命,伸張正義,哪怕是靠殺戮,也要去拯救更多的人,但是恰恰是他這樣的行為,反而有可能會讓大夏朝更早的進入亂世,讓這世界上最大的痛苦更早的降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