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67章 核武器

作者/龍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慢慢的華楓也對目前地球擁有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有了些了解。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宣稱,地外生命探索工程已取得巨大進展,在目前發現的2000多顆類地行星中,一些行星存在生命痕跡,這意味著人類有望在今后20年內發現地外生命,在30年內或找到地外智慧生命(俗稱“外星人”)。

    尋找地外智慧生命,其實早已脫離了科幻小說的范疇,成為一項嚴肅的科學探索。早在1960年,美國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在美國西弗吉尼亞的國家射電天文臺,就開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組織地在銀河系里尋找地外智慧生命的“奧茲瑪計劃”。從那時起,各種監測地外智慧生命信號的計劃便從未停止過。

    除了采取“被動監測”的方式尋找地外智慧生命外,科學家還嘗試主動聯系它們。要進行這一活動,首先遇到的無疑是“語言”的問題。

    科學家們一直猜測,數學語言可能是每個文明的共同語言。美國天文學家、科普作家卡爾·薩根在他的專著《宇宙聯系》中表示,宇宙中的技術文明無論差異多大,都有一種共同的語言——數學語言。

    中國數學家、語言學家周海中也指出,數學語言具有科學性、準確性、簡潔性、抽象性和普適性等特點,是宇宙交際的理想工具。

    因此,數學語言就成了人類與地外智慧生命聯系的首選媒介。美國加州“地外文明搜索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正計劃將維基百科的全部內容編譯成數學語言信息,通過射電望遠鏡發送至20光年以外的太空,并希望地外智慧生命能接收到這些信息,借此了解地球文明。此外,科學家們還嘗試用圖像、音樂、發送實物等方式,嘗試與地外智慧生命取得聯系。

    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存在也深信不疑。但他警告,人類主動與它們聯系或許會招來災禍。

    盡管如此,不少科學家還是樂觀自信、積極主動地尋找地外智慧生命,如美國天文學家賽斯·肖斯塔克最近就表示,我們應爭取主動與它們建立友好關系,同時加快尋找它們的步伐,尋找的過程比獲得的結果更有意義。

    尋找地外智慧生命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也是人類認知宇宙和生命的過程。如果找到地外智慧生命,那將是科學史上最重大的發現之一。不過,人類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接受來自宇宙另一端的“鄰居”?這其實也是一個需要人類思考的問題。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詞最早出現于1937年,1937年德國在西班牙內戰中針對非軍事目標進行戰略轟炸,“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詞在當時只是指這種轟炸行為。在冷戰時期,“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指的是核武器。由于核武器的威力要比生物或化學武器都巨大,一些人認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應該只包括核武器。

    1991年的聯合國安理會第687號決議第一次將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并稱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提到了三個相關的國際條約:《核不擴散條約》(npt)、《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禁止生物武器公約》(btwc)。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不具備實用性,因為一旦使用就意味著對方也將以類似武器回擊,傷害規模之大足以摧毀整個人類文明。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詞最早出現于1937年,但是今天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般只指以下三種(總稱為nbc):

    核武器的出現,是20世紀40年代前后科學技術重大發展的結果。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

    幾個星期內,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驗證了這一發現,并進一步提出有可能創造這種裂變反應自持進行的條件,從而開辟了利用這一新能源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廣闊前景。

    但是,同歷史上許多科學技術新發現一樣,核能的開發也被首先用于軍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其進程受到當時社會與政治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從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國擴大侵略戰爭,

    歐洲許多國家開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難。同年9月初,丹麥物理學家n.h.d.玻爾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從理論上闡述了核裂變反應過程,并指出能引起這一反應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鈾235。正當這一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成果發表時,英、法兩國向德國宣戰。

    1940年夏,德軍占領法國。法國物理學家j.-f.約里奧-居里領導的一部分科學家被迫移居國外。英國曾制訂計劃進行這一領域的研究,但由于戰爭影響,人力物力短缺,后來也只能采取與美國合作的辦法,派出以物理學家j.查德威克為首的科學家小組,赴美國參加由理論物理學家j.r.奧本海默領導的***研制工作。

    美國對日本投下的兩顆***,是以帶降落傘的核航彈形式,用飛機作為運載工具的。以后,隨著武器技術的發展,已形成多種核武器系統,包括彈道核**、巡航核**、防空核**、反**核**、反潛核火箭、深水核**、核航彈、核炮彈、核**等。

    其中,配有多彈頭的彈道核**,以及各種發射方式的巡航核**,是美、蘇兩國裝備的主要核武器。

    通常將核武器按其作戰使用的不同劃分為兩大類,即用于襲擊敵方戰略目標和防御己方戰略要地的戰略核武器,和主要在戰場上用于打擊敵方戰斗力量的戰術核武器。蘇聯還劃分有“戰役戰術核武器”。

    核武器的分類方法,與地理條件、社會政治因素有關,并不是十分嚴格的。自70年代末以后,美國官方文件很少使用“戰術核武器”,代替它的有“戰區核武器”、“非戰略核武器”等,并把中遠程、中程核**也劃歸這一類。已生產并裝備部隊的核武器,按核戰斗部設計看,主要屬于***和**兩種類型。

    至于核武器的數量,并無準確的公布數字,有關研究機構的估計數字也不一致。按近幾年的資料綜合分析,到80年代中期,美、蘇兩國總計有核戰斗部50000枚左右,占全世界總數的95%以上。其***當量,總計為120億噸左右。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德國和日本投下的**,總計約200萬噸***,只相當于美國b-52型轟炸機攜載的2枚**的當量。

    從這一粗略比較可以看出核武器庫貯量的龐大。美蘇兩國進攻性戰略核武器(包括洲際核**、潛艇發射的彈道核**、巡航核**和戰略轟炸機)在數量和當量上比較,美國在投射工具(陸基發射架、潛艇發射管、飛機)總數和***當量總值上均少于蘇聯,但在核戰斗部總枚數上多于蘇聯。

    考慮到核爆炸對面目標的破壞效果同當量大小不是簡單的比例關系,另一種估算辦法是以一定的沖擊波超壓對應的破壞面積來度量核戰斗部的破壞能力,即取核戰斗部當量值(以百萬噸為計算單位)的2/3次方為其“等效百萬噸當量”值(也有按目標特性及其分布和核攻擊規模大小等不同情況,選用小于2/3的其他方次的),再按各種核戰斗部的枚數累計算出總值。

    按此法估算比較美、蘇兩國的戰略核武器破壞能力,由于當量小于百萬噸的核戰斗部枚數,美國多于蘇聯,兩國的差距并不很大。但自80年代以來,隨著蘇聯在分導式多彈頭**核武器上的發展,這一差距也在不斷擴大。而對點(硬)目標(見點目標)的破壞能力,則核武器投射精度起著更重要的作用,由于在這方面美國一直領先,仍處于優勢。

    除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和中國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進行過一次核試驗。一般認為,掌握必要的核技術并具有一定工業基礎及經濟實力的國家,也完全有可能制造***。

    由于核武器投射工具準確性的提高,自60年代以來,核武器的發展,首先是核戰斗部的重量、尺寸大幅度減小但仍保持一定的威力,也就是比威力(威力與重量的比值)有了顯著提高。

    例如,美國在長崎投下的***,重量約4.5噸,威力約2萬噸;70年代后期,裝備部隊的“三叉戟”1潛地**,總重量約1.32噸,共8個分導式子彈頭,每個子彈頭威力為10萬噸,其比威力同長崎投下的***相比,提高135倍左右。

    威力更大的熱核武器,比威力提高的幅度還更大些。但一般認為,這一方面的發展或許已接近客觀實際所容許的極限。自70年代以來,核武器系統的發展更著重于提高武器的生存能力和命中精度,如美國的“和平衛士/mx”洲際**、“侏儒”小型洲際**、“三叉戟”2潛地**,蘇聯的ss-24、ss-25洲際**,都在這些方面有較大的改進和提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庆县| 阜城县| 龙山县| 汶川县| 浮山县| 水城县| 即墨市| 大埔县| 定兴县| 新安县| 富川| 满城县| 合肥市| 连江县| 华宁县| 澄城县| 乌拉特中旗| 红桥区| 许昌县| 蓬莱市| 南充市| 万山特区| 信阳市| 古蔺县| 绥阳县| 凤山县| 烟台市| 陵川县| 白水县| 阳朔县| 宜州市| 上虞市| 左云县| 盐边县| 桐庐县| 绥芬河市| 常山县| 新安县| 尼勒克县| 宾阳县|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