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90章 成長

作者/龍雨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夏去秋來,很快時間推進到了2118年的秋天。

    一切和往常似乎沒有什么兩樣,又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樣,一切的變化都顯得自然而綿長,華楓身邊出任務和學習的時候,最常見的依然是云夢和白鳳,隨時間的推移,他們都在緩慢的成長。

    西漢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別是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

    注重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自司馬遷撰《史記》,歷代都有紀傳體史書,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編年體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為代表;其他各種紀事本末體史書及古史、  雜史、地方史志、  史學理論等官私撰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古代歷史文獻最豐富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出于漢族學者的手筆。

    古代農學往往包括古代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成就,據不完全統計,2000多年間,包括已經散佚與流傳至今的農書達370余種,其中如《汜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是古代農學著作的代表作。

    在古代漢文文學發展中,詩歌的發展占顯著地位,如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都有許多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家與作品,而屈原(約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約987~約1053)、  蘇軾(1037~1101)、  陸游(1125~1210)、辛棄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與作品。

    他們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公認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漢古文,至唐中晚葉,由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導恢復秦漢古文運動,到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  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蘇轍(1039~1112)時,古文運動大獲全勝,號為“唐宋八大家”。

    小說創作,到明清時獲得很大發展,長篇巨著如:《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齋志異》均素負盛名。

    在一些類書巨著的編纂方面,也是由來已久。唐、宋時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特別是明清的《永樂大典》、《圖書集成》可稱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書,不僅顯示了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也顯示了古代漢族學者與少數民族學者合作與互相學習的精神。

    幾千年來,提倡以仁為中心,重視倫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體系形成的儒家學說對漢族產生著常常深刻的影響。

    在道德修養方面,華夏文化重視:"天人合一"、“心物合一”、“止于至善”、“復歸于樸”。心若有私,便不能與物合一,便不能達到至善,更不可能反樸歸真。《周易·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人之初生之時,本無私欲,一派天然純真,此是“先天”狀態;既生之后,進入“后天”狀態,隨著對外物的接觸,名利美色的誘惑常常蒙蔽我們的先天之性,因此,私欲就會出現了。

    人心本無私,但是,因為肉體的欲望而使人容易產生私心,所以,要回歸自然,就需要自覺地修養,修養的過程也就是存其天理、滅其私欲的過程,也就是心物合一的過程、達到至善的過程、復歸于樸的過程。

    在器物制造方面,華夏文化也重視把禮樂精神融入進去,而不是只求實用性,尤其重視不過分突出人工的技巧。

    中藥材一般是直接從自然之中而來,不去進行提煉加工;中國建筑強調風水以及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建筑材料也是以自然之中的石頭和木頭為主,即使所用的磚瓦是經過人工燒制的,這些磚瓦時間長了也可以再轉化為土;衣料采用獸皮、棉麻、蠶絲之類的東西;文字是以象形為基礎的,一直沒有改變過。這一切無不體現著崇尚自然的精神。

    華夏文化的“文”在經典之中,而“化”則把經典與現實聯系了起來,至于“化”的成果卻彌漫在與人有關的所有事物之中。

    “文”是“化”之本,“化”是“文”之用。華夏文化之“文”經三皇、五帝、三王、五伯時代而由孔子集大成,《孟子·萬章下》說:“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

    由此而使華夏之“文”確定下來,成為“天之經、地之義”,“文”也就成了“化”的依據和原則,“化”的方法很多,“化”的范圍幾乎無所不至,因此,華夏文化不再對“化”的范圍加以詳細區分,因為分不勝分。

    但是,西方“科學”是追求“分析”的,因此,有了各種各樣的“文化”,比如“喪葬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廁所文化”等等,幾乎沒有什么不是“文化”了。

    如果按照華夏文化的“文”來看待西方文化,那么,他們的“文”是什么呢?因為西方文化的前提預設是“天人相分”,因此,純粹天然的東西只是“物”,只是“客”,所謂“客觀”也就是把這些“物”作為“人”的“客”去努力保持其本來面貌,

    也就是力求保證其“真”的程度,所以,“客觀”是把“人”于“物”連接起來的橋梁。

    “人”對“人”與“物”加以分門別類、條分縷析,然后產生了西方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因此,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都是“人”的認識的產物,都帶有“主觀”的特征。在“主”、“客”兩分的過程中,“人”成了“主”,而“物”成了“客”,而且在主客之間,沒有華夏文化中“賓至如歸”的觀念,它是“主是主,客是客”。

    在這里,“人”是站在“主宰”位置的,所有的“物”都是“為我所用”的,一旦不能為我所用,便要改造或者消滅。我們可以說,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成果便是他們的“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科學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他們的“文”也不是固定不變的。

    除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成果可以看作是西方文化的“文”之外,還有一項,那就是宗教的經典。

    在西方的宗教信徒來說,似乎上帝是不能被懷疑的,是超越于人與物之上的,但是,看看西方宗教(基督教)的演化過程,就可以知道,《舊約》的上帝耶和華信仰,到了《新約》之中已變成了“圣子”耶穌信仰,另外還有信仰“圣母”瑪利亞的,雖然說“圣父、圣母、圣子”可以“三位一體”,但是,這種信仰也像“科學”一樣“分門別類”了。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也像“科學”一樣,使宗教信仰也要“不斷創新”了。因此,這個宗教性的“文”也只是相對穩定,而不是固定不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宗教信仰也是“為我所用”的。

    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宗教信仰的各個方面,都體現著對“人工”的重視,這樣的“文”如何去“化”呢?他們把天人分開,認為天地萬物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之外的、可以用智巧加以利用的東西,所以,他們格外重視技術發明,因為技術水平越高就獲利越多。他們把神人分開,所以,有了政教分離,在政治上講究政府與公民之間簽訂“契約”,在宗教上講究上帝與信徒之間簽訂“契約”。

    有了這樣的“契約”才能保證各自的權利。他們說“人性惡”,所以用上帝、耶穌的神圣性來誘導人們去追求“博愛”,因為博愛可以人人獲利;用法律的強制手段來防止各自的權利受到侵害。

    然而,他們又順應并鼓勵人們的私欲,在人與人之間講究個人的權利和欲望,只要不違反法律就可以無所不為,因此,顯得非常“自由”而且“平等”,具有一種瞑炫性的誘惑力;他們用人工的智巧來認識、控制天地萬物,以此達到滿足人的私欲的目的,因此,顯得格外發達、強大,具有一種神奇性的誘惑力。

    這樣,也就難怪人們常常要贊美西方文化了,可是,這種誘惑力的后面是什么呢?這也是華楓困惑的問題,盡管時間已經過了很久,現在這個時代對文化的需求已經變得淡薄了許多,更多的時候人們突出的是一種思維的實用性,而不是他的藝術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车险| 施甸县| 宣汉县| 黑河市| 福安市| 金乡县| 琼中| 九寨沟县| 东乡族自治县| 海林市| 甘孜| 陆丰市| 义乌市| 赣州市| 壤塘县| 邓州市| 安达市| 苍溪县| 信丰县| 瑞金市| 南华县| 泗阳县| 巨鹿县| 宜章县| 休宁县| 永平县| 讷河市| 哈巴河县| 长春市| 来凤县| 永吉县| 余江县| 平舆县| 寻甸| 泰宁县| 辽源市| 红河县| 云和县| 集贤县| 梨树县|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