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我全家都是穿來的 第七百九十二章 千車連萬戶,一線貫九州(兩章合一)

作者/YTT桃桃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眼下,縣衙斜對面,有個像廣場似的大空地。

    那地面都是宋福生命人用火山石鋪路的,特別規整。

    空地處立一長桿,桿飄揚一幅紅色大旗。

    旗繡大字:會寧縣衙。

    每日,這四個大字,迎風飄展。

    其實,宋福生還想要這一路,路邊都飄揚七彩小旗來著。

    最好早,在官吏們班時,再讓衙役們踢正步來個升旗儀式,務必要培養出官員們為民做主的使命感。

    百姓們也圍觀,共同仰望升旗,有和縣衙一心的鄭重感。

    慢慢的,最好這就成為會寧精神文明方面的特色。

    咱不能只抓經濟,不抓精神文明啊。

    但沒空。

    宋福生只倒出手讓卒吏給主要街道插街牌,至于這些虛的,打算過年再整。

    另外,縣衙門前廣場,除旗桿外,街道一旁還立兩個高石柱。

    目前,那兩個石柱四面,貼滿了招工和又要收什么的告示。

    最近幾日,在縣衙當值的官吏們,來回下班時,都快要被氣笑了。

    因為那石柱邊,忽然來了一位略識幾個字的瘸腿老頭。

    那老頭日日搬來一桌一凳,桌擺廉價紙墨筆硯,比他們當職的人都準時。

    知縣大人昨兒還笑談:以后你們來沒來晚,本官不用看更漏。打發人去門口看一眼那老頭在不在就知。

    那老頭是干啥的呢,幫人念告示。

    告示下,放一碗,全憑人心意賞。

    但你要以為老頭只掙念告示的錢那就錯了。

    他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幫人寫信,這信可是明碼標價的收銅板。

    縣里招工量如此大,誰家沒有幾個親屬在鄉下?

    大家是很講究血緣和互相幫扶的。

    城里缺人干活,得告訴親戚們一聲啊,速來。

    城里連婆婆丁根都算錢。

    這老頭就利用這種心理掙錢。

    他每日坐在石柱邊,替大伙寫信。

    積攢一天信件后,老頭就收拾桌子,拄著拐杖趕到城門口,按村按莊子找拉腳車夫將信捎下去。

    幾封信不占地方,拉腳的通常又是村里人,一提誰家誰家還都認識,就意思意思,有時幫忙捎回好幾封信才收一兩個銅板。

    所以說,官吏們能不被氣笑嗎?

    掙錢掙到縣衙門口來啦。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聽說那老頭,最近還收了幾份長期的大活。

    這不嘛,知縣大人多次向外傳達,強調特產特產。

    下面那些里正就干瘋啦,都不想被那些松石村之類的比下去,看啥都像特產。

    今兒挖出塊石頭,明日帶幾樣說什么山洞里挖出的寶貝,趕車就來縣衙刷存在感,讓給辨認。

    搞得縣丞、縣尉、主簿、典史大人們,每日要有一個官員值班,特意弄出一間辦公場所,專門負責帶人掌眼接待。

    下面這些里正來縣里就賞盒飯。

    當這些里正走時就瞧見那老頭了,過來一打聽是干啥的,明白啦。

    那你這里能包月不?

    啥是包月。

    就是你經常性的給我們這些里正寫信,將你聽說縣衙傳達的新精神寫到信里。

    沒別的意思,我們只是想多了解知縣大人又說了什么,又在忙著讓百姓們做什么,城里人最近在干些什么。

    不想在下面由于交通不便脫離大人的領導。

    想要跟緊大人的腳步。

    懂了,就是讓小道消息四處傳播唄。

    如此的單子,常年包月的,這老頭收了二十幾份。

    宋福生午休時,邊吃工作餐邊聽說時都笑了。

    有官員表示:“大人,他是不是有些冒犯?”

    “冒犯什么,咱們有什么可怕老百姓知曉的。”

    在宋福生看來,那老頭屬于靠自己本事掙錢,沒什么大不了的。

    別說老頭子們,他自家的小子們,他兒子米壽,農忙假都在下面掙錢。

    ……

    安圖村,那個靠產蜂蜜賴以生存的村莊。

    從里正到下面的小孩子,全在村口翹首以盼。

    沒一會兒,只看頭車從山的另一面拐了過來。

    接著第二輛露面,第三輛,第十輛,第二十輛,數不過來啦。

    沿著山路,車隊像小溪一般的在向養蜂村莊涌來。

    來啦,這回真的來了。

    知縣大人沒有騙他們。

    大人說,這里年年花開滿地,蜂舞飛揚,老鄉們實實惠惠采回的好東西,本官一定要讓你們掙到更多的錢。

    他說到做到。

    好些歲數大的養蜂人,還沒有將蜜運出,就開始激動的哭。

    用被蜜蜂蜇出腫包的手捂眼說:終于攤了好官,在他們最犯難時,是青天大老爺護住百姓周全。

    不知是誰帶的頭,嘩啦啦跪地一片。

    錢米壽此時就坐在這支取蜜隊伍的頭車里。

    小孩放古代節日農忙假,特意跟來記賬掙零花錢。

    不掙怎辦,錢讓姐姐熊去了,也不說還。

    一問姐姐討要就遭埋怨:

    誰讓你開口就賞給國公府派來送信的小廝,我是借,你是賞。

    弟啊,在外面裝面子可以,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你管我要不著。

    米壽只能吃下啞巴虧。

    而且這次出來掙零花錢的,可不止是米壽。

    二郎宋金寶他們跟著不同的隊伍,也在外面掙錢。

    這里不得不提一句,米壽還給班里一位窮同窗介紹了工作,跟他關系挺好的。

    那小伙十七歲了。

    第一次與宋福生講的時候,有沒有什么臨時工給同窗干干,宋福生都聽愣了。

    扯遠了。

    此時,米壽跳下車,被老鄉們前呼后擁走進各家院落,拿本子開始記錄。

    裝滿多少五斤桶十斤二十斤桶了。

    這一戶人家,一共拉走多少斤蜂蜜。

    到最后有的人家湊不整斤的,米壽需要標注,然后按照整斤給人核算銀錢。

    “這五戶算完了,二堂伯,裝車。”

    “好嘞!”

    宋福壽放下老鄉家的水舀子,嘴里嚼著蜂蜜塊,開始帶人手裝車。

    跟隊伍來的宋富貴,更是一點大老爺的架子也沒有,走街串巷,頻頻喊話,操心極了:

    “老鄉們,不著急,落不下任何一家。

    倒是你們裝桶的時候一定要加小心。

    你們弄點兒蜂蜜不容易,那都是被蜂子蜇出來的辛苦錢。

    好東西,咱們萬萬不要浪費,我們給你拉出去那都是銀錢。”

    村里正想代表村民們,向富貴他們一行人表示感謝。

    宋富貴姿態擺得很正道:

    “鄉親們,要說感謝,我們也該說聲謝謝。

    其實咱們屬于是合作的關系。

    感謝你們辛勤勞作,心眼很實在的取出最純正的椴樹蜜。

    今年,是第一次向外運賣,咱不知曉會什么樣。

    如若,賣得價,銷量不錯,縣太爺要求我們了,明年務必還要給主動你們提價。

    讓老鄉們再多掙一些,日子過的再再富足一些。

    我們的目標和口號是,爭取雙贏!”

    富貴揮舞著手,話落,九族隨隊來的漢子們就激烈鼓掌,必須搭臺子捧場。

    蜂農們不知曉這是啥意思,但也跟著一臉激動生疏的拍起了巴掌。

    到了后來,竟越拍越來勁。

    一張張黝黑粗糙的臉,從心里向外笑的甜蜜蜜,就像他們親手制的那蜂蜜,眼里充滿期盼。

    他們都恨不得向買蜜的人,親自推銷:

    外面的人,各城池的人,你們就放心吃吧。

    剛才貴爺他們讓將桶邊的蜜刮掉,俺們都不刮掉的,就怕污了貴人們的嘴。

    知縣大人敢為俺們擔保這是好東西向你們賣,俺們也敢用命擔保,這真的是我們用心制出最好的蜜。

    與此同時。

    另一支由田喜發和四壯帶領的隊伍,也抵達指定地點。

    倆人手中攥著鐮刀,喘著粗氣,能給這倆人累夠嗆,就可想而知辛苦。

    身后的筐里,裝滿箭羽和佩劍。

    倆人的臉都被刮破了,一路在前頭披荊斬棘,爬到了山坡。

    “停,到啦,就是這里,一定是這里。”

    這樣的陽光,這樣的雨露,這樣的坡度,這樣的地理環境。

    缺一樣不可。

    必須是常年穩定在有二十年以樹林中,必須以椴樹、柞樹、核桃秋為影,樹下還要有刺五加等掩護,如此完全契合的環境,才能長出存活的人參。

    說話的是,家傳采參技藝多年的總把頭。

    不止是這位。

    在宋知縣宋福生向全縣人民發出召喚后。

    可以說,此時田喜發和四壯身后,集結的是整個會寧縣所有會采參的匠人。

    這些人,才是長白山真正的主人。

    他們常年以參為舞,對這座集天地精華的山,有發自內心的敬畏之情。

    只看田喜發和四壯靠后了,總把頭坐在地歇足了勁兒,開始牽頭帶隊。

    第一樣,跪地拜謝大山,感謝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

    第二樣,匠人們紛紛拿出家伙什,拴有銅錢的紅繩。

    相傳,人參有靈性,不拴就跑了。

    將準備工作全部忙完,總把頭鄭重看一眼田喜發和四壯。

    田喜發一點頭,示意:開挖吧。

    挖參人這才一字排開,身帶著剪子橛子等工具,呈現一支方隊蹲地,有秩序的一點點尋找。

    這些人,甭管以前是拉幫進山的挖參團隊還是單棍撮(一個人采參),眼下表情都一樣,小心翼翼的,深怕不小心傷到人參的一絲一毫。

    沒一會兒,四壯就聽到有人喊:“發現棒槌了。”

    棒槌,是長白山當地人對人參的一種特殊稱呼。

    “我這里也發現棒槌啦。”

    在山足足待了十五日。

    四壯第一次聽到發現百年人參,感覺是新鮮,必須看一眼。

    第二次聽到是驚喜。

    第二十四次,第七十八次,就是一臉麻木了。

    就比如,此刻。

    四壯這面聽到又發現參了,急忙將吃一半列巴塞回包里,向嘴里扔顆野果子解渴。

    然后取一些樺樹葉和青苔毛子前,機械地接過參。

    用這兩樣葉子草纏一些原土,將人參包起來,最后再用草繩、樹皮把人參再裹一圈,面扎帶銅錢的紅繩。

    當半個多月后,采參隊伍從山下來,一個個都造的沒有人樣了。

    田喜發和四壯暴瘦十多斤,基本一天掉一斤。

    他倆睡不好覺,要防著山野獸,要帶隊在山里尋新的人參地,一時一刻也不敢放松。

    富貴又出現在這里。

    他真是宋福生的一塊好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富貴一邊心疼的拍了拍田喜發和四壯的肩膀,一邊指揮其他人裝箱。

    運送新鮮人參的木箱是有講究的,要不然富貴也不能親自來。

    太貴重了這東西。

    只看裝參那木箱底部墊著一層新棉花,棉花面覆以白紙。

    木箱壁也要碓棉花和白紙,以免這新鮮的參在運輸途中損壞。

    富貴又拿過一個大兜子,嘩嘩的向地倒錢,滿地的銀子。

    接過田喜發記錄的匠人們分別挖了幾顆,挖出的大小年份和完整度,對照記賬本給現場發錢。

    全部忙完,這才帶隊載著暴瘦的田喜發和四壯向家回。

    田喜發到車就躺下,心徹底放了下來,眨眼間,呼嚕聲震天響。

    富貴揮舞著鞭子瞅眼四壯,樂了。

    還是年輕好啊。

    這小子累成這慘樣,居然還不困,正用不知從哪倒弄的木片蹭牙。

    “咋的,怕你媳婦嫌棄你啊?那你只整牙有個屁用。再說,你媳婦沒空,她沒在家。”

    四壯一愣。

    “和你奶她們在黃龍府城開點心店呢,誰知道今兒能不能回來。都去兩天了。”

    四壯立馬丟掉破木片,富貴一個轉身間再一瞧,那小子靠在人參箱歪頭睡著啦。

    以為田喜發和四壯這一隊是最遭罪的嗎?

    不,還有一隊。

    王忠玉和寶珠的哥哥大德子,從蘑菇木耳山貨隊抽出,被調去開采松花石了。

    眼下山貨隊,只有高鐵頭一人在支撐。

    督工干活,王忠玉和大德子那嗓子全啞了。

    甭管喝什么根茶也無法消炎止痛,咳嗽出血絲。

    這倆人帶著工匠們常駐沙家浜,叮咣鑿的,與人說話都耳背。

    宋福生知曉后表示:

    不行,咱家要有人時不常與忠玉大德子換崗。

    他是真怕時間久了,福壽眼睛已經那樣了,別再出現倆聾子。

    ……

    十月末,黃龍地區,有兩只特殊的隊伍出發。

    一支是由官員親自護送,由黃龍府名義向京城皇宮進獻會寧特產。

    陶府尹對宋福生這事辦的特別滿意。

    宋福生無所謂。

    甭管是誰的政績,只要你作為級能配合我,別打壓我,讓皇能吃到喝到哪怕是不夸聲好,他也有話說了。

    這可是皇吃的喝的用的,往后給會寧百姓們賣東西就好賣了,路就能走寬,宋九族也能掙到更多的錢。

    另一支隊伍,當然是咱們正經的千里馬出發了。

    郭老大帶運輸隊。

    富貴帶著當地踩高蹺唱地方戲轉手絹的藝人,跟車去京城售賣。

    富貴不去,宋福生不放心,有時候推銷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日,宋福生都沒有想到,會寧百姓們,連下面各鄉各村的人都自發的趕來歡送。

    百姓們知曉裝那些特產的容器刻有:大美長白山,大美會寧字樣。

    所以,他們站在街邊。

    當看到千里馬車輛陸續駛出那一瞬,共同吶喊的是:“大美長白山,大美我會寧。”

    一時間,成千萬人共同歡呼。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义县| 保靖县| 天水市| 西藏| 略阳县| 龙州县| 古浪县| 临汾市| 遂昌县| 邓州市| 南郑县| 玉龙| 龙川县| 清苑县| 枣阳市| 瓮安县| 静宁县| 锡林浩特市| 扬中市| 湖南省| 宜昌市| 曲靖市| 五常市| 盘锦市| 淮滨县| 金堂县| 东安县| 灵宝市| 遂平县| 青田县| 壶关县| 冀州市| 台南县| 平果县| 樟树市| 库车县| 田东县| 乐都县| 敦煌市| 建宁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