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來回徘徊,道:“去廣陵繞一圈,守城之人,是陳登,是文士,如若能取,也能得一郡之土。”
周瑜見他竟有此意,便知怕是那諸葛亮的意思,便道:“恐難,此人,深有計(jì)謀,若強(qiáng)奪,十分之難!主公,諸葛亮心在劉備。劉備剛失之廣陵,他便指點(diǎn)廣陵之意,是意欲拉江東與徐州共敵也……”
“然而公瑾必也知,此,的確是天下之局,不得不入。是否?!”孫策道。
周瑜點(diǎn)了點(diǎn)頭,道:“共滅呂布,是必然之勢也,然而荊州豈可讓出于人?!這諸葛回去,必要上計(jì)讓劉表喚回在徐州的劉琦。劉琦不回是不孝,若回,荊州恐必落入劉備之手!”
“蔡瑁豈可從之?!”孫策冷笑道。
周瑜嘆了一聲,道:“走脫了此人,恐日后后悔。”
“此人在徐州久矣,呂布不殺,吾若殺之,天下人皆以為我不如呂布也!”孫策道。
周瑜點(diǎn)首,道:“事難兩全,也罷了!”
此時(shí)已是再交兵不利,周瑜早有退意,只是欲勸,又怕孫策深執(zhí)著于父仇不放,便一直遲而未薦言。現(xiàn)如今孫策主動(dòng)提及,想必也明白,此戰(zhàn)無功,眼看再僵持下去,也不利,不若先退兵休整也罷。
因此便息鼓而退兵,周瑜帶著江船退回江東去了。
孫策卻繞路到了廣陵城下。
周泰一馬當(dāng)先,立于城下,見陳登早有戒備,便道:“汝計(jì)奪廣陵,也背與劉玄德之義乎?!”
這不是來交戰(zhàn)之意,是來專門臊他一番的。陳登冷笑道:“汝被擒之?dāng)ⅲ魺o我,汝已死矣,如今剛回,奈何在城下狂吠?!果然,人不如犬也,犬若得救,尚思報(bào)恩,而汝,狼心狗肺,不思報(bào),反來叫罵!”
周泰大怒,道:“汝于我有何恩?!”
“若無登,汝與凌統(tǒng)一樣,皆受辱也!無義之徒,還不退下,少在此叫囂!”陳登取了弓箭往下射了一箭。
周泰氣的臉色極為難看。
他向?qū)O策抱拳道:“末將無能……”
“非汝之過。”孫策命周泰退下,顧自上前,道:“元龍,素聞你是義士,不料竟臣服于三姓家奴,汝既為士族,何故折節(jié)于一背有反骨之人?!”
陳登若是以前的陳登,肯定要臊死了,士族的人,要臉的很。然而現(xiàn)在的陳登,早在呂嫻手上被折磨過多少回,因此這些話,他也是皮不癢,心不跳,臉,那是更不紅了,聽了也不生氣,更不入心,只道:“少說廢話,孫策小兒,汝來何為?!欲攻城耶?!若欲攻城,還要仔細(xì)考慮清楚方好,張遼距此不遠(yuǎn),三日必至,汝可能抵擋!?”
孫策氣道:“吾來討吾之璽!”
陳登冷笑道:“討璽?璽是漢室之璽,與汝有何相干?!”
孫策拎起一箭,射在城墻上,罵道:“若為漢璽,汝也是漢臣?!不軌禍亂之臣,不懷良意之輩,也敢以此言來堵我!”
陳登道:“汝父掠璽以為私物,汝更甚!可惜孫策小兒無用,父死璽不存,竟還有臉面來討要!”
陳策氣的大怒,道:“汝!陳登!策誓必殺汝!”
陳登哪會(huì)怕他,冷笑道:“汝上次言此話,是對劉景升說的吧?!可兌現(xiàn)乎?!荊州不下,父仇不報(bào),還敢言必殺吾,吾在城上,汝在城下,汝能何為!?”
孫策氣的瞪著陳登道:“厚顏無恥之人!”
論吵架,陳登除了只輸給過呂嫻,還真沒輸過別人,冷笑道:“汝才是厚顏無恥之人!璽是漢室之璽,他日吾主若進(jìn)許都,自將此歸還漢室,給與天子,與你何干!汝與曹賊勾結(jié)為盟,皆為逆臣耶!汝不必誓殺吾,他日吾主公,自有收復(fù)江東之時(shí),誅盡逆賊!”
收復(fù)?!收復(fù)這兩個(gè)字能這樣用?!
孫策忍著怒火道:“為誰收復(fù)?!狷詐狂悖之徒,亦以效以脅天子之名而禍亂群侯!他日,吾定殺呂布!”
陳登心中咯噔一聲,看來,合圍之勢,已是有了初步的布謀。那個(gè)諸葛亮,他并不是游說,而是勸孫策順勢來廣陵親自探一探,曉以利害之形勢。而孫策也不得不依著他的步子走。
這個(gè)諸葛亮的確是個(gè)大才!
陳登當(dāng)然不能生怯,冷笑道:“荊州尚未得,又貪徐州?只可惜汝之所為,到底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當(dāng)下罵戰(zhàn)一番,是不歡而散!
孫策的確是未久留,延兵回江東去了。
但是他的確是有點(diǎn)防備諸葛亮把荊州圖了,讓劉備得了便宜。因此,也是心有不甘。
此番出征無功,實(shí)在是郁悶!
“看來孫策是盯上廣陵矣,”幕賓道:“還是要早作準(zhǔn)備。”
陳登也不樂觀,點(diǎn)首道:“廣陵有吾,必不叫他寸進(jìn)半步!”
當(dāng)下便修整兵馬,積蓄守門戶之力了。
孫策退兵,倒叫劉表愣了一下,蔡瑁來了信報(bào)了此事,劉表便回了信,叫他不必急追不舍。當(dāng)下便將蔡瑁急召回來。
荊州被圍了這么久,劉表是真的繃的緊緊的,恨不得睡覺都得睜一只眼睛。生恐哪處被破了。人精神緊張,糧草,人員也是高度的耗費(fèi),再這樣下去,劉表是真怕還沒殺敗,人先都散敗了。現(xiàn)在孫策一退,頓感勒在脖子上的繩子松了松,整個(gè)人都輕松了下來。也就順勢叫回了蔡瑁以及在外的諸大將,立即帶兵回荊州休整。
劉表是僥幸,真的特別的僥幸,感覺整個(gè)人都輕松了。
蔡瑁帶著水軍回來了,諸將也都回來了,來復(fù)命。而人一齊備,便開宴,劉表鄭重的謝過了劉備。然而,諸人對劉備卻極不敬。本來他是排在首席,后來這些人有心排擠,竟是圍著劉表敬酒奉承,一時(shí)把劉備給擠到了末席。
張飛心中勃怒,要發(fā)作,劉備攔了,卻是悶悶不樂。
正喝著酒,兵士便言關(guān)羽回來了,劉備便忙向劉表告退,急出來尋關(guān)羽。
“二弟!”劉備見之喜極而泣。
“二哥!”張飛也高興極了。在劉表宴上拘束著喝那個(gè)鳥酒,還不如三兄弟一起飲宴呢。
“兄長……”關(guān)羽喜不自勝。
劉備往他身后看了一眼,有點(diǎn)失望,道:“未迎接到諸葛先生?!”
關(guān)羽拉著他的手,道:“兄長且隨吾來,近處說話!”
“走!”劉備忙帶著二人去了下榻處,備了酒席,斥退侍從,這才聽關(guān)羽說話。
“羽沿路上去,本以為能迎著諸葛先生,不料一直未曾迎到,無奈之下,便先去了壽春城下,然徐元直在,便只能悶悶趕回,幸爾未去下邳城,那處,已有援兵,不可圖了……”關(guān)羽道:“兄長莫急,且聽我說來……”
劉備便忙按下性子聽之。
“回到襄陽,羽心中不安,便去打聽,才知諸葛先生沿淮水去了江東,”關(guān)羽道:“然后聽了孫策退兵的消息,此事,會(huì)不會(huì)有關(guān)連!?”
劉備喜道:“莫非諸葛先生憑一己之力游說江東退了兵?!”
張飛道:“此人如此之厲害?!那豈不是他之功也?!枉宴上那荊州文臣將士張狂,又不是打了勝仗,如此欣喜。”
關(guān)羽見張飛面有怒色,便道:“兄長莫非受了苛待?!”
張飛正欲說話,劉備壓了一下他的手,道:“我等本為客,客有客席,該當(dāng)如此!”
張飛忍不住道:“聞荊州有難,兄長丟了廣陵,不計(jì)代價(jià)來此援應(yīng),而劉表營帳將士多有不恭于兄長者,飛不忿也,只恐他日被擠的無處容身?!難不成我三兄弟,是寄人籬下的犬豖嗎?!便是那張繡依附劉表時(shí),也不曾如此……”
關(guān)羽也有微怒,忍了忍,道:“只恐事不妙,荊州危解,蔡瑁已回,所謂飛鳥盡,良弓藏……只恐那蔡瑁要害吾等也……打發(fā)咱們?nèi)ナ爻且擦T,只是若是加害,如何是好?!”
“吾看倒不如去守城,倒自在,省得在此提心吊膽,被蔡氏謀害!”張飛道。
劉備也知事不妙,嘆道:“不若備去自請出荊州去守襄陽?!在那城中,我等三兄弟,也更自在!”
關(guān)羽點(diǎn)首道:“不錯(cuò),若不然,兄長必為蔡氏所害!”
劉備知道現(xiàn)在這是最好的辦法了,謀定了以后準(zhǔn)備明日向劉表薦言,正在喝酒吃食,兵士來報(bào),道:“江上有一人自稱是臥龍,來尋使君!”
劉備驚喜不已,急切的站了起來,道:“臥龍,可是姓諸葛名亮者?!”
“正是此人,”兵士道。
關(guān)羽和張飛也急切的站了起來跟過來。
“在何處?!”劉備急道。
“城外江邊,從江東而來,羽扇綸巾,是個(gè)君子!”兵士道。
劉備大喜,道:“速牽吾馬來,備當(dāng)整衣冠,親自去迎!”
兵士應(yīng)命去了。
“二弟三弟,速與我去請大賢,若得大賢,我三兄弟,迎來春天也……”劉備說罷喜自落淚,“備盼之久矣……”
二人也喜色不已,道:“吾二人自陪兄長去也!”
三人急出來,便忙上了馬,出城去了,一面還命重新置備酒席,等他尋人回,再飲宴用食!
一路疾行到城外,江邊,果然見一青年站在那,悠然的吹著風(fēng),看著江水滔滔,劉備喜急下馬,忙拱手道:“可是臥龍先生?!”
諸葛轉(zhuǎn)過臉來看著劉備,見他一表人才,是個(gè)明君之像,一時(shí)也十分欣喜,道:“正是不才,亮是也!拜見使君。”
劉備哭急而哭,作一揖,大拜道:“請受備一拜,備候先生久矣!”
諸葛忙還禮,道:“亮豈敢受如此大禮!?”
“先生受不得,何人受得?!備尋先生久矣,候之以期,今日終于盼至,備喜也,”劉備執(zhí)住他的手道:“渴望先生不棄,能輔佐左右,備愿以軍師之職,傾于先生,還望先生務(wù)必受之!共謀大事。備苦于多年,還請先生不吝指教。備必事事聽從,絕無不聽之時(shí)!”
關(guān)羽,張飛也忙作揖,道:“請先生受之!”
諸葛這才道:“亮正是為此而來。主公!”
劉備喜不自勝,道:“軍師!二弟,三弟,速拜見軍師!有先生為吾軍智囊,以后不愁也!”
關(guān)羽,張飛忙道:“拜見軍師!”
諸葛亮還禮,笑道:“聞聽云長遠(yuǎn)去淮南接吾,多謝矣。只是亮須先去江東,退孫策兵也,因此耽誤了,竟未曾與云長遇上!”
關(guān)羽已是服的不行,道:“軍師高才,果真退孫策兵也!吾與三弟皆不如之,以后調(diào)兵用將,只請軍師下令!”
張飛也喜道:“軍師好本事!那孫策如此肯聽軍師之言,竟真退兵了!?”
“此事說來話長!”諸葛亮笑道:“還請先入城容稟。”
“對,對……”劉備這才忙道:“一說竟忘了。速請入城方好!”
一面忙將自己的座騎讓于諸葛亮,諸葛亮不肯受,劉備堅(jiān)決讓之,諸葛亮這才無奈受了,上了馬,四人說說笑笑,一徑回城到府,分席而坐,然而備上酒席共飲。
劉備道:“孫策竟肯退兵?!先生果真神人也!”
“此非吾之功,而是孫策也有退意,僵持不下,若再空耗,毫無意義,”諸葛亮道:“亮析與天下之勢,給與更宏大的局勢,孫策才有臺階下,而主動(dòng)退兵。主公不知孫策其人,若為止損,勸其退兵,他必臉薄而不肯,若以雄圖之志而勸其稍緩其力,他才會(huì)從之!”
“原來如此!”劉備心悅誠服,笑道:“不愧是軍師!”
諸葛亮笑道:“孫策已退,主公險(xiǎn)矣,蔡瑁必要謀害主公,他必不相容,為轉(zhuǎn)移計(jì),還請主公明日便薦言劉景升,派人去接劉琦回荊州!”
劉備一驚,此事他倒未曾料到。
“此是釜底抽薪之計(jì)!”諸葛亮道:“劉琦在徐州,終是大隱患。蔡瑁之事雖險(xiǎn),然而長久計(jì),劉琦才是真正的大患。”
劉備一尋思便恍然大悟,道:“明日,備便薦此事,并為軍師引見荊州牧劉景升。景升甚為仁德也。”
諸葛亮笑而點(diǎn)頭。
關(guān)羽憂心道:“只恐此言一薦,會(huì)被蔡氏阻攔,而不能出使成行!”
張飛也道:“這般說,蔡氏更不容我兄長!引他們深恨也!”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dòng)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fèi)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