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上次與梁愛沅敘話的匆匆,這次張爾蓁在孔府里呆了幾個時辰,梁愛沅仍舊不舍得的拉著她的手,坐在朱紅色楠木雪花椅上聽張爾蓁講外面的事情。自來了山東,梁愛沅幾乎從沒有出過門去,守著孔焱過了一年,又生病躺了半年,張爾蓁說起山東的風(fēng)土人情時滿眼盡是留戀,山東也是前世張爾蓁的老家,有些東西是刻入了骨子里頭,想起來便是心酸。
梁愛沅聽得津津有味,舍不得放人走。眼見著日頭偏斜了,張爾蓁才告別梁愛沅踏上回去的馬車。出來送的杜鵑感激道:“張姑娘,我家姑娘許久沒這么開心了,您若是有空,請常來坐坐啊。”張爾蓁笑著答應(yīng)了,小廝打起簾子,張爾蓁一彎腰進去,也覺得今兒過得極充實而快樂,因為孔二公子去世帶來的陰霾,也消失散盡。
蟬鳴盡失,楓葉微黃之際,張爾蓁收到了幾封信。先是孫柏堅寄來的,大約是上次見到孫夫人后,孫蘿悄悄告訴哥哥的。孫柏堅言語誠懇又細膩,先是問張爾蓁近況如何,再是簡單敘述了自己如今狀況,最后婉轉(zhuǎn)表示“家父家母都通情達理,極喜歡你的。”言外之意是孫柏堅已經(jīng)知道了自家母親不大喜歡這個未過門的兒媳婦,又怕張爾蓁多想,才出此下策。孫柏堅馬上要參加會試了,萬萬不可分心。張爾蓁笑著寫回信,全篇表示自己很好,孫夫人也很好,希望柏堅哥哥也好,考試時莫要緊張,平常心對待云云。別說是孫夫人有點不喜歡她,便是瘋狂的討厭她,張爾蓁覺得她也要厚著臉皮嫁進孫家去。
后面來信的仍舊是張巒和金氏的,照舊是噓寒問暖,接著表達了不能接蓁蓁姐弟回京的遺憾,金氏另有一封單獨給張鶴齡,需要小廝直接送到堂文館去。再后面便是弋千的,這個神棍似乎已經(jīng)脫離了萬家,言道有趣事發(fā)生,他去一探究竟,囑咐張爾蓁仔細自己,別亂跑了,上次泰安一行本就危險,身為閨閣小姐還是要老實點,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父親母親的信是需要寫回信的,張爾蓁提筆刷刷一蹴而就,每個月相同的話都要重復(fù)一遍,張爾蓁知道張巒每次來信都有張伯的份,張伯也有寫回信的,所以即便她報好,也要張伯也說好,張巒才會安心。金氏生病終于好了,張爾蓁關(guān)切的表達了擔(dān)心,說自己定會好好照顧鶴齡,不叫母親再擔(dān)心,也強烈表示自己不亂跑了,請父親放心。
不知道京里情況如何,鞭長莫及瞎操心也無用,無聊的張爾蓁率領(lǐng)著張府一眾大小丫頭們搞起了溫室大棚。眼見著要入冬了,房先生留下的相關(guān)紙質(zhì)材料和建大棚需要的磚石瓦塊木料塑料玻璃等等早早被送到了張府后花園。張爾蓁安排了幾個小廝舉著鋤頭理平了一大片空地,照著房先生留下的拼接材料示意圖指揮眾人們做的熱火朝天。有好奇寶寶會問“姑娘,咱們這是做什么呀?”張爾蓁就會舉著撩起的袖口做憧憬狀“冬日里也能吃上綠油油的蔬菜的好東西。”
如火如荼的進展了一月有余,天氣漸漸涼了,張家大棚建成告一段落,因著總指揮并施工人員都是第一次參與制作,所以工期著實長了些,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大棚長度足有三四十米,四周壘了結(jié)實美觀的墻圍,里面敞亮又寬闊,陽光照下來時微暖又愜意,別說是蔬菜,便是張爾蓁自己都想在里面置個吊床了。
張爾蓁是不懂種菜的,這事兒還得要專人來做,府里會做菜的不少,會種菜的怕只有理院子的富貴媳婦。當(dāng)張爾蓁要她去種菜時,富貴媳婦把寬闊的胸膛拍的啪啪想,響亮的聲音道“保證完成任務(wù),請姑娘放心”,然后張爾蓁又派了春風(fēng)、春絮兩個丫頭給富貴媳婦幫忙,大棚才算告一段落。
最有趣的便是華嬤嬤,對大棚的興致極濃,整日背著手圍著大棚轉(zhuǎn)圈圈,一邊嘖嘖稱贊,一邊督促富貴媳婦抓緊去買種子,春夏種什么就買什么,還要移植些花草進來,增加觀賞性。張爾蓁經(jīng)常聽見明月說華嬤嬤去大棚的趣事兒,便是給大棚松土的時候,華嬤嬤還想舉著鋤頭親自來幾下,春風(fēng)怕閃了老嬤嬤的腰,硬是給攔了下來,張爾蓁又吩咐力為去鐵匠鋪子專門打造了幾套小巧精致的種田工具,梨頭鐵锨鋤頭耙子等,專供自己和華嬤嬤使用。華嬤嬤不再整日悶在院子里,奶娘歡喜的過來道謝,張爾蓁笑瞇瞇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嬤嬤既然高興,愿做什么都可以。”奶娘擦著眼角的淚水出去了,姑娘是個實在人,不說那些花里胡哨的話,但是對他們這些人,真是極好的。如月逃跑了,姑娘也沒說她一句重話,奶娘暗暗發(fā)誓,誰要是欺負她家姑娘,便是拼命,她也要沖在第一個。
接下來的日子里,對張家眾人最重要的便是大棚里的菜的生長情況。什么時候松土,什么時候撒種子,什么時候澆水,施肥,長苗……,在眾人的瞠目結(jié)舌中,黑土地里真的慢慢長出了一片又一片嫩綠喜人的小芽苗。外面已經(jīng)冷風(fēng)陣陣,蕭瑟荒涼,眾人衣著穿的也漸漸厚實了,大棚里面卻是春意濃濃,生機盎然。大公子張鶴齡每次休息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竄進大棚去看,端著個小杌子一坐就是許久,張爾蓁前世不知寫過多少觀察日記,便吩咐張鶴齡也要依葫蘆畫瓢,張鶴齡很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wù),每每寫完都驕傲的呈給張爾蓁看,然后像個翹著尾巴的小哈巴:“姐姐,這些菜什么時候可以吃啊,我可不可以帶些到堂文館里送給同窗們也吃,我說咱家里種了菜,他們不相信呢。”
現(xiàn)在入冬了,普遍的蔬菜便是白菜蘿卜,張爾蓁一邊細致的看張鶴齡的報告,一邊捏了個松子送進嘴里道:“菜可以給,只是不準(zhǔn)邀請他們來府里看,若是來的人一波一波的,我就要把大棚給拆了。”張鶴齡忙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那是自家姐姐弄出來的,不好讓別人學(xué)了去。
轉(zhuǎn)眼又是冬季,新年越發(fā)近了。對于張巒和金氏來講,又是一個凄冷無比的新年。除夕一家團聚的桌子上,除了他倆,只有個年幼的張延齡,老實的湯姨娘帶著規(guī)矩的爾淑,五個人坐在大大的雕花鏤空石青大桌子上,看著桌上擺的幾十道菜都沒有下箸的胃口,外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府內(nèi)凄冷無比,甚是心酸。
“明年,明年,一定把他們接回來。”張巒作為一家之主,狀似輕松說完,首先拿起了筷子。金氏面色紅潤,聽罷接口道:“再不接他們回來,我就也回山東老家去了。”
隨著兩位先后動筷,余下的一大兩小才準(zhǔn)備吃飯,肚子早就咕嚕作響了。爾淑顯然對哥哥姐姐的印象比較深,糯糯的聲音道:“母親要去見姐姐,我也要跟著去。”張巒屢著長須,滿意的看著爾淑,小女兒嬌憨可愛,懂事乖巧,雖然比不得當(dāng)年的蓁蓁,但是比起旁人家的女兒,又不知好了多少。前幾日去商大人家送禮,商大人的小孫女正板著小臉訓(xùn)斥自己的小奴婢,瞧著又好氣又好笑。好在自家的女兒沒那些壞毛病,對府里人都好,自己這兩個女兒,都不錯。
張延齡也跟著點頭:“我也要跟著母親的,母親去哪兒我也要去。”金氏有些欣慰的看著小兒子,三個孩子里,好歹還有個跟自己齊心的。
相比于京里張家的郁郁寡歡,歷城張家可謂是笑語不斷。地龍火爐燒的滾熱,寬寬的錦繡四角芙蓉梨花木角桌上,也是擺了幾十道菜,除卻最中間過年必備的雞鴨魚這種大葷菜,其余都是大棚產(chǎn)出的新鮮菜,蘿卜干炒四季豆,豆豉南瓜,茄汁焗黃豆,芝麻鹽烤秋葵,佛手觀音蓮……,奶娘和廚房的賴媽媽使出了渾身解數(shù),制作了這么一大桌子菜。可惜的就是吃菜的人較少,張爾蓁原本想叫著院里的丫頭和管家奶娘一起吃,結(jié)果均被否定,奶娘穿著一身喜慶的朱紅色緙絲長棉襖笑得咯咯的,拉著幾個丫頭下去領(lǐng)了賞錢,尤其是富貴媳婦,足足給了一吊錢,表現(xiàn)出眾,明年還要繼續(xù)努力。
兩個人吃飯就沒有許多規(guī)矩,怎么高興怎么來,張鶴齡簡單感懷了一下遠在京城的父母不能享用如此美味之后,便放開肚皮大口吃菜。張爾蓁舀了一碗飄著片鹿耳韭葉的湯啜了一口,只覺得滿口生鮮,感慨房先生的圖紙畫的真不錯,連她這樣的大白都能把大棚技術(shù)運用成熟了。大棚蔬菜第一茬成熟的時候,張爾蓁吩咐小廝們捉了幾只肥肥壯壯的老鼠充當(dāng)小白鼠,整日用葉子喂著,足足養(yǎng)了二十天,這些老鼠越發(fā)肥碩了,張爾蓁才大開殺戒宰了它們,隨著老鼠們的光榮犧牲,預(yù)示著張氏大棚菜可以吃了。第二茬的菜被送進了隔壁房府,老管家欣然接受了,回禮是一句話“老爺快要回來了”,接著便是張麒伯父府上,孔府,也送去了一車,還有張鶴齡的同窗,或多或少都吃到了張家的大棚菜。
“姐姐,山東這兒好,過得比在京城的時候自在,我真不想回去啊。”
“瞧你,豈不是玩的野了?山東再好,可沒有父母便也不算個家,咱們終究是要回去的。”張爾蓁怒視張鶴齡,叉腰做壺狀,可不能自在慣了,沒邊呢。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