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和他那一代人一樣,經歷過下鄉。
家里沒有什么特殊關系,只能在農村靠著,最后一批招工回城。
抗抗只在農村呆了半年多,就瘦的皮包骨了。那時候下鄉的生活,對城里青年來說,到底艱苦到什么程度,是現在的年青人沒法想象的。
劉健所在的知青點,十二個知青,每月只有八兩花生油。
做菜的時候,都是清水加鹽煮菜,菜熟了以后,再拿起油瓶子來,往大鍋里滴幾滴油。
飯里沒有油水,又都是年青人,很快就餓了。餓著肚子的人,是渾身沒有力氣的。
這樣的伙食,指望這幫年青人去戰天斗地,建設新農村,這不扯淡嗎?
有一回,劉健實在靠的受不了,看見管做飯的知青,把那個油瓶子忘在灶臺上了,竟然抄起油瓶子來,“咚咚咚”幾口下去,把全隊一月的油給倒進肚子里了。
為這個,全隊半月沒人搭理他,他還拉了三天稀。肚子里總是沒油水,突然進來半斤油,肚子也受不了,不拉稀才怪!
大家都瞧不起他,沒人愛搭理他,他總不能一個人活著吧?在農村,你沒人互相幫襯著,是根本活不下去的。
他就只能拉下臉來,舔著臉去討好大家,多跟大家說好話,奉承著所有人,包括村里的那些農民。
時間長了,大家也就不討厭他,干啥事也帶著他,但沒人把他當塊咸菜。
大概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腦袋里就沒有面子和臉皮這個概念了。
為了回城,他什么下作的事都做過。如果出賣祖宗三代可以回城的話,估計他會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家祖宗從墳里刨出來,拉到大街上批斗游街。
可他家庭條件一般,實在沒啥東西給他拿去賄賂別人,別人得不到什么好處,他也就回不了城。
一個知青點,想回城并不完全是村里說了算,首先得知青隊長組織知青積極分子評議,有幾個名額,誰夠資格?定下來以后才上報大隊,大隊審批同意,這事兒就算定下來了。
可見,這個回城過程,絕對不是后來傷痕文學里說的那般。
就劉健這樣的,誰都不待見他,他只能年年抱著希望,年年等來失望,最后和剩下的兩三個和他差不多的,等到政策,被一起轟回來了。
他們這一代,還有一個別稱,叫“老三屆”。而“老三屆”們雖然文化知識普遍不高,最終卻成為能人輩出的一代,與比起其他人來,他們吃了更多的苦,經歷了太多的磨難,是有很大關系的。
劉健沒有臉皮,也極端自私,視錢如命,這大概都是知青生活養成的性格。
他還有一個毛病,就是好吃懶做,這大概也是在知青點養成的習慣。
知青點吃不飽,餓啊,就得想著法子弄吃的填肚子。
那時候靠勞動當然不行了,本來就肚子里沒油水,不出力氣都餓,出力氣更餓。
所以,就得動腦筋。哪塊地里有花生,哪塊地的地瓜該熟了,哪里的棒子籽粒飽滿了,怎么躲開看坡的民兵……
這些,劉健比別人都熟,在這上面犯的錯誤也比別人都多。他回不了城,跟這個也脫不了干系。
這種生活,就養成了他頭腦中的觀念,通過艱苦勞動獲得收獲的,都是傻子。不出力氣,靠腦子獲得收獲,才是最劃算的。
進廠以后,他被分配在小件車間干電氣焊。
那時候,電氣焊大多都是露天作業,冬天凍的手是麻的,夏天前胸電弧烤,后背太陽曬,真不是人干的活路!
他很少正兒八經上班,上班也是撥一撥轉一轉,別人一個小時干完的活,他能墨跡一天。
那時候的國企,就是有一個好處,不會輕易辭退工人。要是擱到現在,劉健這樣的,早就給開除了。
但整天不上班,也要扣工資,還得有礦機醫院的請假條,要不然會按曠工處理。曠工多了,也有被開除的危險。
劉健就是有這個好處,會白話。他不知怎么就和醫院里幾個大夫混熟了。別人開請假條費勁,他可以輕松弄到,而且還都是蓋了公章的空白請假條,想啥時候休息,休息幾天,自己隨便填就行了。
整天不上班,沒有工資,靠什么吃飯呢?
他有自來熟,結交人的本事,也知道大家都瞧不起他,他就專門結交那些好人都怕的痞子。
你們不瞧不起我嗎?我就和他們一起混,看你們誰還敢瞧不起我!
那個時代的痞子,還只知道打架逞英雄,沒有現在這些痞子的頭腦,知道要賬放高利貸,知道獨霸地盤收保護費。
和這些人在一起,就是為了讓別人怕他,不敢瞧不起他。可沒錢依舊吃不上飯。
兔子急了咬人,人被逼急了,也能找到弄錢的法子。
痞子們弄錢,基本靠偷竊。那時的公交車少,車上一般是人擠人,這就為這些痞子們提供了機會。
城里通礦機的公交車,基本是礦機痞子們的地盤,其他外來戶想在車上作案,會被礦機痞子們給打個半死。
他們專撿老人和婦女下手,一時這趟公交車聞名全城,嚇的好多人不敢乘車。
還有膽子更大的,倉庫、店鋪,事先踩點,半夜作案。
礦機一村村南路邊上有家照相館,晚上有個當地的老頭在那里值班。
兩個痞子蒙了頭套半夜進去。本來一切順利,綁了老頭,拿了錢財要走。不料,他們互相小聲說話,讓老頭聽到了聲音,開口說出了一個痞子的名字。
老頭退休沒事干,天天在路邊上和一堆人打撲克。這倆痞子也沒事干,也好湊熱鬧,他們本來熟悉的很。起了偷照相館的賊心,也是聽老頭說,照相館一個禮拜才結算一次,錢都放在屋里的抽屜里。
那時候對盜竊的刑罰是很重的,兩個人不想坐牢。既然被老頭認出來,就把老頭殺了滅口。
殺人手段十分殘忍。那夜外面下著小雨,市刑警隊成立專案組,在礦機原地辦公半月,沒有找到兇手。
要不是其中一個痞子他媽迫于公安機關強大的壓力,硬拉了自己兒子投案自首,坦白從寬,這案子基本就是懸案。
礦機痞子們當中,犯罪坐牢的不在少數。
坐牢的過程中,就認識了遠近各村子里同樣坐牢的不少獄友。出來了,還會相互走動,共同謀劃些事情。當然,這里面好事情不多。
劉健膽小如鼠,不敢跟著痞子們干違法的事情。他就屬于那些人的跟屁蟲。
有時候,有的痞子想出去拜訪獄友,就會叫上他做個伴。與其說是作伴,不如說是帶著個可以隨意支使的小弟,在獄友面前顯示一下自己混的有小弟,不讓對方小瞧了。
劉健很樂意跟著這些痞子出去,可以混兩頓好吃的,還有煙抽,有酒喝,有時候他們做了事,還能跟著得點小錢,比在廠里干工舒服多了。
公正地說,監獄有時候也是一所大學。犯人們在里面,能學到好多外面學不到的心眼兒和技巧,增加許多外面得不到的閱歷。
跟著這幫人,聽他們談論,劉健也同樣長了不少知識和閱歷。
犯人不見得都是打架盜竊進去的,還有不少是因為更高級別的犯罪進去的。這些罪犯,有些學識和閱歷反而更加豐富。
在這個過程中,劉健就認識了許多附近鄉村、城鎮上的,各色人等,他們在一起談論的時候,他也能獲得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信息。
比如,那時候,鄉鎮企業剛剛起步,經營困難,弄不到原材料,需要加工的模具、配件,公家大廠瞧不上他們,不給干……
當姜美美在姚遠開導下,放下國企大廠的架子,對外接活干,準備招募跑活的業務員的時候,別人還不知道活在哪里,劉健已經門兒清了。
他有自來熟的本事,只要和他有過一次交往的人,他都會有印象。
于是,他去找那些痞子們的獄友,通過他們和村里的廠子搭上關系。
你做汽車玻璃燈罩,不是需要模具嗎?我給你做。你做橡膠密封圈,也得有模具,我包了。你那個設備買不到配件不能用,你和我說呀,我去找地方給你做一個不就完了?你缺好機床,外貿那個活不敢接?那我給你把那幾個精密活干出來,你不就敢接了嗎?
他的這個給痞子們當跟班的經歷,反而成就了他,成為他事業起步的基礎。
那時候,國營大廠的人們一定不會想到鄉企的艱難。為找大廠做點他們做不了的零件,為讓這些大廠能少欺負他們一些,給個能接受的加工價格,不知費了多少事,受了多少委屈。
大家只看到他們掙錢了,埋怨他們搶了大廠的生意。
其實,就算他們不干這些活,沒有鄉企,大廠也不會干,該倒掉的時候,還是會倒掉。
劉健就這樣,幫著那些鄉企解決了困難,也給小件車間弄來了活。
這時候,鄉企能找到地方把需要的東西做出來,已經算是萬幸,并不會過于計較價格,甚至付了錢你不給發票,只要東西給我做出來了就行。
姜美美按照姚遠說的,暗中囑咐劉健,要價高一些,把自己的利潤從鄉企那邊抽出來,鄉企也大多同意。
時間長了,劉健在周圍鄉企里的名聲越來越高,主動來找他的也越來越多。
而這時候,廠里其他人,連這個門還都找不到呢。
可見,那時候的國企,到底是有多么閉塞了。
小件車間的計劃外產品,都掌控在劉健一個人手里,這是極端不利的,很容易讓他在暗中做手腳。
這個問題,即便姚遠不說,姜美美自己也能看明白。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