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墨算是南朝眾人里面,最早得到消息的人了。
因著他當(dāng)初領(lǐng)著一支小隊,奉命去要去追上太子,結(jié)果行至一半,在大江邊上,看到北朝江北大營的局面之后,便生出幾分念想。
等印證了那江北大營,已然被太子一人而破,留下一地狼藉之后,他更不遲疑,立刻就改旗易幟,將原本的念頭放下,轉(zhuǎn)而打算借此投奔太子,奠定從龍根基。
果然,他的這個決定,被證明是無比明智的。
在秉承著這般理念,領(lǐng)著一群人越過大江,抵達江北還沒多久,整個局面驟然變化,從北邊傳來的消息,雖然越來越匪夷所思,卻也越來凸顯出局面的復(fù)雜。
杜墨的這支小隊,對于這諸多流言,也著實有幾分拿捏不定了,但在杜墨的一再堅持下,還是保持著向北,循著李懷留下來的諸多消息,就這么一路前行。
那種時候,他們一支南人小隊,里面還有南朝將領(lǐng),深入到北朝地界,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設(shè)想,還是很需要勇氣的。
便這么一路走走停停躲躲,終于迎來了回報!
李懷在拿下了潁川城后,在周圍徘徊了一陣子,最后有了決定,開始重新南下,要聯(lián)絡(luò)一下南朝的將領(lǐng),讓他們加以配合。
在這個南下的過程中,第一個遇到的,自然就是杜墨一行人的隊伍。
雖說杜墨等人有心隱藏,可他們終究是循著李懷的痕跡北上,是去尋找那位太子北上的,加上李懷有冥冥感應(yīng),循著氣血聯(lián)系,找到了這支隊伍。
見到李懷的時候,這支隊伍就已經(jīng)十分震驚了,等從李懷口中得知了他做了什么,以及將要做什么,還有就是需要南邊配合著做什么之后。
即便是早有心理準(zhǔn)備的杜墨,都不免吸了一口涼氣。
不過,在這那之后,諸多消息就讓他們有些麻木了。
等隨同李懷一同南下,又見到了幾家南朝將領(lǐng),并且在李懷的殺雞儆猴之后,終于邊疆兵馬的關(guān)系捋順,配合著李懷再次北上的準(zhǔn)備,都已經(jīng)做好了。
只不過,最初的時候,除了那江南大營之外,并沒有幾人真?zhèn)認為,李懷能夠成事,哪怕是北方各種消息滿天飛,都指向那位太子,可由于傳言的內(nèi)容太讓人難以置信,以至于很多地方都無法解釋、無法理解,讓眾多將領(lǐng),一時難做抉擇。
不過,等陳錯重新北上,一個個消息伴隨著軍中斥候的軍情一同歸來,整個北疆的兵馬,終于徹底沸騰,進而爆發(fā)出狂熱情緒,紛紛表示要追隨著太子一路進軍。
只可惜,他們還是低估了太子的鋒芒,高估了自己的兵力戰(zhàn)力,以至于陳錯已經(jīng)一鼓作氣深入北地了,他們還一個個剛剛反應(yīng)過來,匆忙去收拾李懷路過之地的局面,頗有幾分爭功的意思。
更令人擔(dān)憂的是,為了爭奪,幾家兵馬之間,居然還鬧了矛盾,以至于進軍遲緩。
等北方傳來消息,說是太子被三路精兵圍困的身后,這些兵馬還在大江沿岸徘徊,并且第一時間就有了要退兵的架勢,儼然是不再看好局面。
只是時局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不等這些將領(lǐng)有所動作,甚至都來得及表現(xiàn)出蛇鼠兩端的本色,新的消息再次傳來,李懷打破精兵!
這可以說是震撼了所有人的心靈,讓他們一時之間,盡數(shù)失聲,進而就是無數(shù)的人后悔不跌,忙不迭的寫信,想要給太子表現(xiàn)忠誠。
那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時局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不等他們的信寄出去,東趙舉國投降,東趙皇帝奉上降表的消息,就一陣風(fēng)的傳來。
哪怕杜墨等人已經(jīng)覺得自己被震撼的麻木了,習(xí)慣了,但這一次,依舊還是驚駭至極,已然不知道這件事,到底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只能將消息繼續(xù)南傳,等候朝中給出回應(yīng)。
南楚朝中,已然是一片混亂。
便是得了準(zhǔn)確消息的皇帝李乾,都是拿著情報,坐臥不寧,希望這消息是真的,也覺得經(jīng)過正軌渠道傳來,那該是真的,但心底的常識卻不住的提醒他,此事真不了,哪里能是真的?
這不符合常理!
皇帝尚且如此,旁人就更不用說了。
但隨著一個個消息接連傳來,尤其是李懷親自寫了一封奏折送過來,這件事算是被擺上了臺面,必須要好生準(zhǔn)備、應(yīng)對了,不然的話,等人家北邊的一眾文武過來了,這邊都還毫無準(zhǔn)備,那可就真的要亂套了。
就是現(xiàn)在,北方一個個消息接連傳來,也是鬧得沿途之人人心惶惶,不知該如何應(yīng)對了。
所以,皇帝李乾不得不鄭重對待,召開朝會,令眾人議論。
“這等消息,如能信?”
“正是如此,這分明是北方故布疑陣!”
“若是此言為真,豈不是說,太子一人北上,便滅了一國?一人滅一國,誰人能信?誰人敢信?又如何信?”
一時之間,整個朝堂都亂糟糟的一片,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看得出來個個激動。
實際上,幾日下來,消息傳遍高層,文武百官,沒有不知道的,一時之間,受到了眾多沖擊,沒有幾個人喜悅,反而個個都憂愁起來。
說白了,北伐不北伐,從來都是經(jīng)濟賬,沒人真想能成,畢竟北伐不成,他們也一樣權(quán)柄不變,何苦折騰?
但現(xiàn)在情況不同了,太子一人滅國,北伐成功,若是真的,那不說太子以后威望幾何,光是帶來的直接影響,以及諸多利益變遷,就足以讓各方頭疼,尤其是那些與北方有牽扯的官員,更是心驚膽戰(zhàn),期待此是為假。
退一步說,這南朝本就是各大世家門閥的聯(lián)盟,因此幾次朝代更替,換上了諸多家族,其實就等于是門閥世家的盟主,但若是北伐成了,那就有幾分受命于天的意思了,一下子就和其他家族不同了!
更不要說,太子一人能滅一國,能滅北國,亦能滅南國,誰人還敢造次?這樣的人,又是未來至尊,豈不是能為所欲為?
至于一連幾日朝會,在諸多抵制之心的影響下,都未能有個妥善方案,就算有那些個為此振奮,想要搖旗吶喊的,亦被壓制下去。
但這種情況,終究難以持久,尤其是李懷即將南歸的消息傳來,朝堂上的氣氛,終于有了變化。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