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渴望》又看《萬花筒》。
《萬花筒》是珠江劇場的一個情景劇,超級接地氣,說的是本地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士多店的電視機只能看兩個臺,一個珠江臺,一個嶺南臺。
是的,后來的廣東衛視現在叫嶺南臺。
陳白羽站在士多店門口,算計了一下這段時間士多店的營業額。
士多店的生意還算不錯,看電視的人多,一包瓜子一瓶水,生意額就上來了。
其實,士多店賺錢的是生活用品,蚊帳,被席,水桶等東西。
陳白羽一直在考慮,怎么樣才能讓阿爸阿媽更輕松的賺錢?
重活一輩子,她可不希望阿爸阿媽還繼續在建筑工地上揮灑汗水,消耗健康,她希望阿爸阿媽活得更輕松。
上輩子的建筑工,早餐店,都不在陳白羽的考慮范圍之內。
太累。
收破爛?
也不輕松。
而且,行清如何,暫時未知。
開個雜貨鋪?主要賣生活用品,然后再加上農場出品的果干菜干和各種醬類等,應該會有生意。
“小五,想什么呢?”二姐拍了拍陳白羽的小肩膀,然后靠在她耳邊小聲說道,“等二姐賺錢了,給你買西瓜。”
原來,陳白羽想事情的時候正目光呆呆的盯著士多店的西瓜看。
陳白羽知道二姐誤會了,不過還是笑盈盈的挽著二姐的手臂,“好啊。我等著。”
洗澡過后,一家人坐在房間門口納涼。
沒有凳子,直接坐在厚紙皮上。
阿爸和哥哥姐姐聊天,說大包工頭,說本地人,說從香港來投資的有錢人,然后叮囑大家要努力學習,盡量成為一個城市人。
陳白羽在給阿媽剪指甲,沒有指甲鉗,只能用剪刀。
現在大家都向往城市,幾十年后,大家又嫌棄城市的空氣環境不好開始大批都往鄉下跑。
當然,即使她說,大家也不會相信的。
就好像在六七十年代,和大家說什么改革開放,經濟發展之類的,別說沒人相信,甚至還有可能被打成異類分子。
阿爸說完了有錢人,阿媽開始講女孩要自尊自愛,要保護自己。原來,附近有不少年輕的廠妹仗著自己長得好,年輕青春就給一些港臺商人當小情。
阿爸阿媽叮囑陳白羽三姐妹,千萬不能被騙了。更不能因為貪圖享樂而做出一些敗壞道德的行為。
“阿媽讀書不多,大道理不懂,但阿媽知道,做人就要堂堂正正。”阿媽看著如花似玉的三姐妹,既驕傲又擔心。
雖然小五還小,但二女兒和三女兒都已經長大了。如果不讀書,也到了相親嫁人的年紀。
平時她一年到頭不在家,想教育也沒有機會。
現在女兒在身邊,肯定要抓緊時間教育,免得孩子做錯事,連后悔的機會都沒有。
“現在看著好,不用干活就有錢花。哼。幾年后就知錯。特別是一些女孩子胡亂流產,不愛惜身體......”
阿媽不會說大道理,只會舉例說明。
廠妹子和富商,服務員和包工頭......
陳白羽都不知道她媽哪來的這么多八卦原型。
“良心無愧的窮,也不要行差踏錯。”
“做錯了就是做錯了。知錯就改,還是錯了。”
“我覺得阿媽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以身作則的大道理。”陳白羽立刻笑瞇瞇的哄著阿媽。
“馬屁精。”二姐捏捏陳白羽圓溜溜的小臉,“阿媽,你應該擔心的是小五去市里讀書后,會不會被男生的情書給淹沒。”
“是啊。小五一個人去市里讀書,要是被欺負了怎么辦?不是說有些學生會仗著自己家里有錢,就欺負窮人家的孩子嗎?”
阿媽立刻擔心的皺起眉頭。
“要不,你還是回縣里讀初中吧。有你二姐三姐在。”
陳白羽瞪了二姐一眼,然后舉例說明她能照顧好自己,最后還說服阿媽同意她不住校。
二姐朝著陳白羽豎起大拇指,小五這張嘴,別說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簡直就能把活的說成死的。
“小五把阿媽夸得天上有地下無。”二姐偷偷的和三姐咬耳朵。
三姐一臉的便秘,“關鍵是,阿媽她信了。”相信她就是小五嘴里說的,絕世好媽。全天下的媽統統比不上她。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