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道姑翾楚 第三百七十二章:慢慢體味

作者/大唐長公主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呂洞賓喝一口,蕭天樞沏的茶,笑道:“呵呵,徒弟,可以啊,看樣子果然有前世之人,一講就明白了!”

    蕭天樞笑道:“師父,說的不對,徒兒還有不明白的,剛才說的都還不是很明白……”

    呂洞賓笑道:“”慢慢體味去吧,不過三花聚頂”的景象:靜坐到達精化為氣的階段。奇經(jīng)八脈的通暢情況,猶如以往所說,已一步步獲得了實證。從此漸漸到達忘去身體的感覺,周身如嬰兒似的柔和輕軟,非常安適妥貼,若存若亡。此時,唯一還有感覺的便是頭腦的反應。再漸漸的靜定下去,眼前的目光便有返照的現(xiàn)象……”

    蕭天樞說:“祖師爺,說的,也沒有感覺到就是什么樣的感觸,你能不能跟我講講這種感覺是什么樣的人,到時候我修煉成功了,也能感覺得到……”

    這樣的話,到時候,就算自己修練成功了,也能去好好分辨什么是真的,什么是走火入魔。

    呂洞賓笑道:“到此忽然會進入幾同完全忘我的境界,只有頭頂“泥洹宮”“百會穴”部分,感覺如天窗的開啟,如陽光的透射,豁然開朗而呈現(xiàn)無比的清涼之感。猶如乘虛而下的一股清虛之氣,下降而遍灑及于全身。道家丹經(jīng)所謂的“醍醐灌頂”,便是形容這種境界……”

    又說:“不過,到此程度,最怕的是學理不明,觀念不清,內心如果存有絲毫的幻想,或潛意識中存有強烈的宗教意識,可能便會心神出竅;如果再配合其他的幻覺;便有許多類似神秘性的景象出現(xiàn)了。對此種種境象,必須要一一掃除,不落筌蹄才為究竟。”

    “五氣朝元”的景象:由于以上所講“三花聚頂”景象的呈現(xiàn),或者在同一時間,或在稍息之后,忽然感覺呼吸之氣自然地完全停止,周身綿軟,不藉后天的呼吸而溫暖怡適,平時所謂的內呼吸(丹田的呼吸這時也自然的停止了。只是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偶然的需要極其輕微的呼吸一次。此時有如在風和日麗的景象中,微風不動,水波不興,身心內外,天地人物,無一而非安于“中和”的本位,更不知道有我身的存在或無我身的存在,這些平時的感覺和思想,統(tǒng)統(tǒng)都自然地去得無影無蹤了。

    蕭天樞說:“哦,原來是這樣……”

    呂洞賓說:“靜坐或修道的實際工夫,如果真能做到如上所講“三花聚頂”“五氣朝元”的情況。那么,煉精化氣的基礎工作,可以說是告一段落。不過,這種基礎,可不能偶一而止的,必須要“持盈保泰”,恒常如此,而且可以自由作主的要如此便如此才算數(shù)。倘使在靜坐的過程中,偶然有過一次類似經(jīng)驗、瞎貓撞到死老鼠、一見永不再見,那就不足為是。但從此要進到“煉氣化神”的境界,就必須和“道”的觀念結合,并非只屬于靜坐工夫的范圍了……”

    蕭天樞說:“徒弟還有一事不明,關于佛道怎么……當魏、晉時期,佛教傳入與佛經(jīng)翻譯事業(yè),已開展其奔騰澎湃之勢,西域佛教名士如支謙、支亮、支遁等人,留居中國,且與魏、晉時期國內諸名士,都有密切交往,學問切磋,也彼此互有增益,事載于佛道兩教典籍者,姑不具引。即在六朝筆記《世說新語》中,亦可知見一斑……”

    蕭天樞又說:“國內佛教名僧如道安、僧肇等輩,都是深通中國文化如“三玄”等學,甚之,援道家名辭理念而入佛學,乃是非常普通的事實。初在廬山創(chuàng)建凈土宗的慧遠法師,原本修習道家,后來服膺佛教,創(chuàng)念佛往生西方極樂凈土的法門,與道家的棲神、煉神方法,又極類同。……”

    西域來華名僧如鳩摩羅什,對于老、莊之學,尤其熟悉,故翻譯佛經(jīng),引用“道”、“功德”、“居士”、“眾生”等等名辭,如數(shù)家珍,也都是采用儒道本不分家的道家語,此在中印文化思想的交流,佛、道兩教教義的調和,已理有固然地走上融通途徑。

    至于修煉的方法,佛教禪定之學,與道士修煉內丹之方,其基本形式與習靜養(yǎng)神的根柢,完全形似。佛家出家觀念,與道家避世高蹈的隱士觀念,也極相同。佛家密咒、手印與道術的符箓法術,又多共通之處,于是融合禪定、瑜伽、丹道而為一的后世正統(tǒng)道家內丹修煉方法,便于此時深植種子。

    呂洞賓笑道:“從徒弟剛剛說的,已可簡略窺見魏、晉道家的風氣,由漢末的演變,積極趨向形成道教為宗教的路線,約可歸納為兩個原因:……”

    、時衰世亂,政局不穩(wěn),戰(zhàn)爭頻仍,地方勢力的割據(jù)形勢,與依附眾望所歸的士族集團以自保者,隨處有人。高明之士,如許旌陽、慧遠等人,有鑒于黃巾張角之流的行為,但取宗教的思想與方法,作為避地高蹈,保境安民的教化,自然而然形成為一共同信仰的力量。同時自張道陵、張魯子孫所創(chuàng)的五斗米道,漸已成為具有歷史性的組織,漸漸與各種道派合流,形成后來道教的具體力量,也是勢所必然的結果。

    佛教思想的傳入,使有識之士,對于神仙道士的超神入化之說,愈有信仰研究的興趣。且鑒于佛教的教義與修證方法,具有系統(tǒng)而理論有據(jù),于是談玄與修煉丹法,也漸求洗煉而趨于有理論的根據(jù),與有系統(tǒng)的途徑,如葛洪對丹道的匯編而著《抱樸子》。他如嵇叔夜著《養(yǎng)生論》,為后世道士取為神仙可學的資料。慧遠著《神不滅論》,后來影響南朝沈約之作《形神論》、《神不滅論》,亦為后世道家取為神仙理論的張本。

    總之,中國文化,自上古而至周、秦時期,由儒、道本不分家開始。再由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學術分家,使道家與方士的眾術脫穎而出。復由漢末、三國而至魏、晉時期神仙方士的蛻變,漸漸形成北魏時期擴張而成的道教,在政治地位上,正式與佛教互爭宗教的教權。由于以上的簡引略述,大致已可見其概況。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叶城县| 山阴县| 扎鲁特旗| 海门市| 绥德县| 长乐市| 当雄县| 定陶县| 商南县| 大埔区| 梨树县| 万年县| 凉山| 临西县| 望江县| 镇远县| 江华| 乌苏市| 宝山区| 东乡县| 富阳市| 明水县| 长汀县| 河南省| 龙江县| 丹东市| 左权县| 建水县| 喀喇| 清镇市| 荆门市| 盘山县| 普安县| 宁阳县| 深水埗区| 浪卡子县| 灌阳县| 苏尼特右旗| 定兴县| 淮滨县|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