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一躍而下,就跳向萬丈深淵,哪里還能聽得進師父呂洞賓給她講,魔的真相呢!
呂洞賓伸出手,欲抓住調下懸崖的翾楚,可是已經遲了,眼睜睜看著翾楚急速墜入萬丈深淵中去。
翾楚淚流滿面的臉上,突顯笑容甜美道:“師父,恕翾楚不孝,來世再見……”
“”
呂洞賓一時情急,便顧不得這萬丈深淵,心中起決,騰空而起,飛撲向翾楚下墜的地方,誰知道他追的再急,翾楚卻降落的更快。
翾楚說:“師父,你這是何苦呢!讓我解脫吧,我不想有一天,以你對立的身份,以我們家人所恥辱的身份,面對這個世界……”
呂洞賓暗中加快速度,說:“胡說什么,你以為死了就可以解決問題嗎?死了一樣解決不了問題,你要是沒有渡劫的話,馬上死去之后又投胎轉世了,20年后還是得度此劫,你死的又有什么意義呢!”
翾楚說:“不可能,我都不想活了,老天爺不是玩我嗎?難道老天爺看不出來其實我是想要毀了魔身,歷劫重生為人嗎?”
呂洞賓說:“荒謬,死歸死,渡劫歸渡劫,這都是兩碼事,一碼歸一碼,糊涂呀你……”
翾楚說:“死不就是最大的劫難么,難道還不能抵消一切嗎?”
呂洞賓怒斥道:“你這個傻丫頭,你自殺就是枉死鬼,天地不收,你還抵消什么……”真是一通胡話。
呂洞賓漸漸趕上翾楚,一把抓住急速墜落的翾楚道:“等上去,聽為師說清楚,你再赴死,我不攔你……”
翾楚也心想,對呀,自己怎么問了這一茬呢,要是自殺死了的鬼都是王死鬼天地不收,那里還有什么資格跟老天爺談條件?
自己閑姨不就是那樣么,當時死了之后,到現在都沒有投胎的資格,還是孤魂野鬼一個呢!就是因為閑姨,翾楚從來都沒有過自殺的心思,今天差點一怒之下,就此結果了自己的性命,心中就只想著不要做魔,只想一死了之,哪里還能想起這些來呢!
呂洞賓帶翾楚回到山崖上,說:“你這丫頭,簡直胡鬧,你想嚇死師父嗎?你要是死了,師父能擔當得起嗎?”
翾楚說:“我一個即將成魔的人,我是否關心我的死活之外,還有誰關心呀說生活中的厲害,還有誰能找師父算賬不成,還有什么擔當起不起的事情!”
呂洞賓笑道:“真是虛驚一場,嚇得半死,你再這樣,為師恐怕要被你嚇死……”
翾楚說:“師父,魔是怎么個情況,既然死不管用,那你講給我聽聽,我再做打算好嗎?”
呂洞賓說:“這樣最好,道教經典《靈寶大法》中提到了十種魔:天魔——上天試道者,地魔——一切災難者,人魔——引人入迷者,鬼魔——冤魂惡鬼者,神魔——貪利養之者,陽魔——眷屬阻道者,陰魔——夢中亂神者,病魔——業病纏身者,妖魔——木石禽獸之精者,境魔——無定力幻境見神仙者,《上清隱書》玉清神霄王曰:“凡鬼魔巧便變化萬端,或沉或浮,或見或亡,或聚或隱,或藏或形,或氣或死或生,或飛云中或治空洞,五色恍惚無有常形,如此皆承六天之運,受會于三天,在其度之內故得肆其兇丑。高上亦以后學多巧民心不純,洎害繁生惡逆滋彰,故容之以威民使協真,以罰非役之以兼考官,故不滅其根種也。若使運終數訖則其氣自消,民心自然而純學者自然成仙也。”以此可知在仙帝隨方設教無量度人之時,魔帝及四出搜捕邪精以衛后學,飛空變幻考驗試煉,可令后學自知清靜之功立身之德所擁幾何。”
翾楚說:“這些變化多端的魔,聽起來好像跟神仙沒有區別,身材不也是多變化么?”
呂洞賓笑道:“到底怎樣,容我細說,此十魔者惟有天魔為仙帝所幻試,非野鬼或邪魔之所為,其余九者須謹慎應對之。經中有提及訣、印、咒以退之等等在此不便多提,下文以內煉修為之義而對之。”
翾楚說:“試煉,仙帝,怕就是天帝吧?他閑的沒事干,拿魔試煉人做什么?”
呂洞賓笑道:“修的胡說,十魔試煉之含義:天魔:《上經大法》:“天魔者,修煉居山之士一念纖塵,而被魔王之所敗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煉火丹修真養浩行持入靖,或目見顯現形影,幢蓋幡花百種天香異云覆室,或耳聞仙樂之韻,此乃天魔之所試,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
對于天魔魔之說可謂“著象”所至。在《坐忘樞翼》有提到:“若定中念想。則有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真人老君。神異詭怪。是其祥也。”自是端正體心而寂守,心常靜以符道元,當知空中無形,有形者道之末也。所當見幻識幻,如當風掠而不著,幻滅爾后即證《上經大法》:“其魔自退,變神為元始天尊。”,此點經文所言無誤,而實作者所驗之非一般之俗想,當知太虛無名元始無形,空中之妙有者本乃一炁也,一炁元始乃永恒之真。此天魔滅幻之試煉過后才能算是“初得一炁入玄門”。”
翾楚說:“呃,沒想到,人類還是妖類,鬼類,修練都要靠魔來試煉呀!”
呂洞賓笑道:“地魔:《上經大法》:“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呪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掏書呪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對于地魔之說可謂“修煉不足”所至。步罡變化一炁通神,爾后持法書符之際竄起不正之念,隨壇地司城隍感知其邪念而阻其玄法運行,使其法不靈不應。此皆是持煉法度之人平日心不修正誡律不遵所致,身中心性內煉之事旁人不可知,雖言語莊重行為有節,然心念不正稍有縱馳者神人地司即察。趁念不正更亂其心,以示急急正心斷念。若誡示不醒者必然群魔竄心,日后身敗名裂登真無望皆由此啟。”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