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楚心想,這兩個大神仙,呵呵,還真是有意思,一會一會的,剛才還好好的,喊打喊殺的,這會兒又瘋病犯了!
哈哈哈,就可惜別人發瘋都是不正常,他們倆發瘋起來倒是像是正常人一樣研究如何實現得到這倒還好啊!先順著他們看看自己用意念控制能不能夠天黑,如果等到天黑的時候他們是不是要睡覺,這樣的話自己,乘機在逃脫這里豈不是更好。
白衣少年笑道:“可以說沒有睡著。你要知道真正的入定,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是非常清楚。就像一盆清水一樣,天上有幾顆星星,周圍有幾棵樹,全部投射到這盆清水里面。真正的“睡覺”,就是這樣!真正的入定,也是這樣。大家往往會誤以為沒有睡著,“我剛才睡著了,怎么還聽得見外面的動靜、響聲……”實際上這是一種最高質量的睡眠,因為達到了體內陰陽兩種力量的均衡!”
翾楚笑道:“呵呵,可我們總以為睡著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這才叫做睡覺。”
白衣少年笑道:“呵呵,因為六根是意根在起牽頭作用,意根跑掉了,它沒有留在體內,所以大家認為人睡得很熟,什么也不知道了。實際上是意識跑掉了。如果你睡覺的時候意識沒有跑掉的話,你入睡以后,就像入定一樣,就像一盆清水一樣。
所謂的“入定”,就是意識沒有跑出去,還留在體內,它才能夠達到像一汪清水一樣。如果說入定意識跑掉了,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入了“無記定”、“斷滅定”了。因為它真正的意識、神識都飛出去了,不在這里了。所以古人有時會以為這個人死掉了,會把他的身體搬走、燒掉。”
紅衣仙子道:“身心達到高度統一、高度協調時,身心兩種力量自然就處于一種飽和不動的狀態。如果沒有滿,它一定是四處走動;它越充滿,越有一種互相牽制的力量,致使思想不容易散亂,不容易到處亂跑。”
白衣少年笑道:“越是身體素質虛弱的人,或者是能量不足的人,越是容易散亂、容易走神。因為它能量不飽滿,達不到互相牽制。就像一滿杯子水,它不容易晃動;半杯子水,它特別容易晃動,因為有空間。它越滿,越有一種整體性。”
翾楚笑道:“一提起道教,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下,總是會和世外仙真、歸隱、不染煙霞等概念聯系起來。正如祖師白玉蟾真人筆下的那首《道情》中寫道:“白云黃鶴道人家,一琴一劍一杯茶。羽衣常帶煙霞色,不染人間桃李花。”這一首廣泛流傳的作品,充分表現出了道人世外修真時的逍遙境界,同時也代表著世間眾生對出離人間苦難的心靈渴望。”
白衣少年笑道:“道人羽扇綸巾、談玄悟道的模樣,恰恰滿足了人們對己心所向卻又力所不及的一種生活狀態的向往。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道教自太上道祖傳世五千真言以來,其所追求的無為、自然、逍遙、避世、修真等生活方式,確確實實堪稱為隱逸風尚的典型代表。”
翾楚說:“然而,做一個出世的隱者,就足以代表整個道教的真精神、真風貌了嗎?”
紅衣仙子道:“呵呵,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把隱世修真看作是“陰”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的“陽”則表現為積極入世的一面。所以,缺少了以入世的觀點去看待道教的話,也就難免會出現視角上的偏頗。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道兩家為根底,儒家的入世意義自不必言說,而道教尚隱,其入世的“顯”則是依托于“隱”來發揮應有的社會作用的。”
翾楚說:“在道教的理解下,陰與陽從來都不是相互背離而獨立存在的,其恰恰是相互生成、相互作用且相互存在于彼此之中的,由此才構成了道教獨有的玄學色彩。因此,要理解道教的出世與入世精神、道人的歸隱與濟度情懷,必須要從道教、道人之信仰對象上入手研究。”
白衣少年笑道:“道教的入世,著重體現在其對圣人形象的推崇上。禮拜的圣人對象,禮拜儀式和信仰的背后,蘊含的是該宗教的現實價值追求。
老子《道德經》中言:“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
紅衣仙子道:“這里的雄雌、白黑、榮辱不過都是被用來借指陰陽的概念,道教所推崇的圣人,并非單獨執著于陰或執著于陽,而是能夠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榮守辱,并且可以在雄雌、黑白、榮辱——即是陰陽,即是隱顯,即是出世和入世——之間游刃有余而不丟失自身的純樸道性。也即是說,道教所推崇的圣人,既不單純是輔佐君王治國理天下的賢達,也不單純是逍遙世外的隱士,乃是能夠順應世事陰陽的變化而做出適當抉擇的人。”
翾楚道:“儒家有句話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以個人本位的或達或窮為基本立足點而做出的對命運選擇的審視,是把“我”融入眾生之中后,試圖憑借一己之力來拯救天下蒼生的理想人格。當年孔夫子周游列國而嘗試恢復周禮的舉動,便是儒家這一士人思想的濫觴。與之相比,道教的出世和入世雖然從外在上看并沒有明顯不同,但在動力和時機上卻可以分辨出儒道兩家思想的差別。”
白衣少年笑道:“大凡為后世所尊崇的道教祖師,在做出出世和入世的抉擇時,往往并不是立足于自我的人生命運,而是擁有審度天下大事的格局,是在陰陽失調的情況下做出的一種人間干預。道祖說:“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這里的“常”,便是指“常道”,因為圣人可以參悟到天地玄機,所以才會適時而動,是以己身去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此亦謂之“法自然”也。道家在出世與入世間的選擇,是超越了個人的主觀意識而順應天道流變的結果。”
紅衣仙子道:“在明確了入世的思想前提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即入世的目的和意義何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