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學院開設工廠開始生產防鯊籠和潛水服、呼吸器了,合浦郡的事通過報紙一宣傳,頓時沿海的做海上養殖捕撈的魚老板接踵而至。可以不怕低溫,可以在海里多待兩刻鐘,還可以防鯊魚襲擊,凡是有淺海養殖的地方基本都需要,一時間工廠里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產品供不應求,工人們不得不加班加點的生產,潛水服、潛水呼吸器需要用到橡膠,這也逼得原思憲的橡膠廠加大原料供應,現有的那點橡膠產量實在不夠用了。
原思憲寫信給太子爺,希望由朝廷出面開辦一些橡膠種植農場,自已愿意提供橡膠種子和種植經驗,太子爺找來工部尚書和大司農商量,兩人很謹慎表示要先派人去南方現場考察一下,之后再做決定,太子爺內心不屑,只是催他們動作快點,他還等著要看結果。
孟采薇寫信給京里的老東家軍校,附上一張自行車的圖紙。軍校的主管接到信后高度重視,立即組織人員研究。如今的京城軍校已改名做天禧陸軍學校,雖然南方的海軍學院開辦時從他們學校抽調了不少人,但是師資力量并沒有被嚴重削弱。
軍校的能工巧匠還是很多的,饒是這樣,要根據這張圖紙造出實物來還是耗費了他們團隊大半年的精力。不過,等它造出來后,眾人都高興壞了,這個東西輕巧方便速度快,幾個人搶著要騎,推出來在學校操場上瘋跑一圈,結果全校師生都跑出來看稀奇來了,那個騎車的人和車被大家圍的水泄不通。眾人爭搶之中,差點把車扯散了架!
兵部立即就要開辦工廠生產。第一批自行車就由原思憲的老部下---天禧朝郵政局購買使用。當第一輛涂著郵政標志的綠色自行車一路響著鈴鐺奔馳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時,那回頭率真是百分百,還引得一群大小孩子跟著車子奔跑了半個京城。
有了自行車,送信送報的效率幾乎提升了一倍,這讓報紙的發行速度也得到大大提升,原來的兩天出版一次不久就改成了每天出版。京里如今又增加發行了更具平民氣質的晚報。日報是官方報紙,總是一本正經的,晚報就雅俗共賞多了,因此晚報在民間更受歡迎。
每天如果門口有自行車鈴鐺響起,大家就知道是送信送報紙的人來了,郵政局的工作人員覺得自己不僅好拉風,而且太受歡迎了,個人問題完全不用操心,因為全國的丈母娘都很滿意有個在郵局工作的女婿!
京里條件好點的家庭,買得起自行車的都買了一臺。所以,京城里如今流行起自行車了。孟采薇想,七十年代的結婚幾大件的三轉一響,除了縫紉機,如今又攻克了自行車啦。
京城的皇宮里,如今連后宮的娘娘都偷偷學起了騎車,因為大家都是穿裙子的,平時裝淑女連走路都恨不得邁著小碎步,如今要雙腿岔開騎在車子上,姿勢確實有些不雅不說,上車下車還很不方便,裙子又大又長還很容易卷到車輪里去了。但凡要騎車就不能穿美麗的裙子了,只能穿褲子。但是她們圖新鮮、趕時髦,不想落在人后,所以學車也只是關起門來偷偷的學。
男人們可沒有這么多禁忌,連太子爺都輕松學會了。上行下效,文武百官中也很快流行起來。自行車可比馬車方便多了,輕巧靈活,不占地方,不需要飼料喂養,安全方便—你永遠都不必擔心它會像馬兒一樣受了驚瘋跑。
聽說騎行還可以鍛煉身體,減肥瘦身。大街小巷,田間地頭,寬大的馬車去不了的地方它都可以去。跑得還不慢!實在是好處多多。所以,經濟條件好點的家庭都可以置辦一輛做代步工具。出門也是一種財富的象征。
在崖州孟采薇的農場里,因為福利待遇好,幾乎每家都能買得起一部了,大人小孩除了老頭老太和幾歲的小孩子外,誰都會騎了,孟采薇家的幾個孩子,都能把車子踩到飛起。有的孩子身高都沒有車子高的,無法飛身上車,就將一條腿從三腳架里伸過去,踩著踏板扶著龍頭一高一低的前進。
崖州農場里經常看到大寶他們一群半大孩子騎著車子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的身影。偏偏還總有一群雞鴨鵝總愛跟著他們的車子跑。也不知是因為一定要跟它們的老大原大寶保持行動一致呢還是認為受到了冒犯要追上去報復的。
每次車群過處,塵土飛揚,雞飛狗跳,路人紛紛躲避。孟采薇有時覺得孩子們玩得有些過分了,想教訓幾個熊孩子,邁開兩條腿追吧已經跑不過他們了,騎車攆吧更是跛子攆強盜--越攆越遠,氣的直跳腳。原思憲只會在旁邊哈哈笑的看熱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