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而是你有足夠的能力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給他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
一個很好的哥們兒D,大一、大二時每天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和宿舍的人宅在一起玩游戲,不上課,不參加任何學校活動,沒有追求也不知夢想,只是一味地享受揮霍青春的樂趣。
人就是這樣,當身邊的人都在享受墮落時,你就會有一種奇妙的墮落安慰心理。可D其實早就和我傾訴過他感覺到了這種生活的空虛,只是一直無法抽身而出。人都害怕寂寞,害怕沒有歸屬感,即便鼓起勇氣,想踏出人群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時,因為旁人的一句“你怎么這么不合群”,便斗志全無,只好繼續妥協麻痹自己。
到了大三,D面對自己前兩年蒼白空洞的人生陷入了無盡的悔恨中,從此毅然決然地每天六點起床去圖書館奮斗,不再參與之前的任何娛樂活動。起初身邊的那些朋友都在開他的玩笑,覺得他就是新鮮兩天,沒想到他一直堅持了一個學期。
可隨之而來的便是那些朋友開始疏遠他,與他拉開距離,并且在背后討論“他變了,他現在很不合群”的話題,他再次陷入了迷茫。他只是在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只是努力地想要獲得一個豐滿的人生,可沒想到卻受到朋友的孤立。他開始猶豫不決,一顆心搖擺不定,想要努力奮斗,可又不想失去朋友,這些迷茫動搖了他的決心,再一次影響了他前進的速度。
聽過一個學長的故事,這個學長曾在國內一流大學上學,特立獨行。大二時發現了一個商機,扔下所有課程,開始一個人在社會上積攢人脈尋找合作者,一年后賺入一筆資金,敏銳的眼光和過人的魄力讓他獲得了同齡人羨慕嫉妒恨的成功。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他開始受到一些朋友的排擠,并且他們到處散布他的謠言,老師和同學都認為他不務正業,分不清輕重。他最后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即便獲得再大的成就,回到校園里得到的不是認可而是鄙夷和否定。他沒有頂住壓力,退出了生意,回到了校園,重新開始了和其他同學一樣每日上課,過著偶爾和朋友一起揮霍下青春的校園生活,眼看著自己一步步從優秀回到平庸。
在中國就是這樣,唯有中庸才能獲得一種較為平衡的生活,可是成功和才華從來不會眷顧中庸之人。是一輩子碌碌無為活在人群之中,還是忍住孤獨頂住質疑走出一條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你要自己做出選擇。
你以為你不掃朋友的興,努力和大家打成一片,這樣很好,其實這是荒廢自己的年華、浪費自己的青春。現實是,當畢業多年后曾經的同學再相聚到一起,有人考上了研究生,有人進了知名企業,有人創業成功,有人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混日子,有人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有人至今還未確定未來的道路,有人在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不公,有人在豪情地講述著自己人生的精彩。
你要做哪一個?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后悔當年不曾為了夢想而勇敢闖蕩;最遺憾的便是不曾為了未來注滿熱血,放手一搏;最需要的就是一個人過一段沉默而執拗的日子,沉浸在自己孤獨而充滿力量的奮斗和努力中。
大學前兩年時,自己總是真心對待每一個朋友,在意每一個人的感受,一邊努力加快成長的腳步,一邊又怕因為自己只顧著向前奔跑而忽略了他們。很多時候明明自己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是對每個朋友有求必應;明明自己心里憋著很多苦衷無處訴說,還是去盡力安慰每一個前來傾訴的人,只是不想讓他們感到被冷落,彼此產生距離。總是努力地維護好和每一個朋友的關系,盡力珍惜每段友誼,可自己卻活得越來越累,身心疲憊。
看過一篇有關心理學的文章,文章里說如果一個人過于在意朋友的感受,對任何人都有求必應、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傷害也不會對別人說“不”,這種對他人太過無私的性格其實是一種病態,這種無私和善良的迎合態度最后傷到的是自己。
太過在意每一個朋友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總是無私的背后通常是內心的痛苦、空虛、矛盾、強烈的迷茫和焦慮。當給予與迎合成為活著的理由時,那人就不再是“人”了。
過分取悅他人是一種泛濫的善良,更要付出最后由自己一人承擔的高昂代價。而如果一個人太過順從,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沒有自己的聲音,那最后只會受人欺負。
如果一個人總是處于一個逆來順受和付出的狀態,有一天只是因為自己的疲憊實在無法承受而拒絕一次,那么這個人就會在別人眼中一下變成自私冷漠之人,別人更會指責他:“你變了,現在的你怎么成了這樣!”這就是人類的慣性思維。電影中那些作惡多端、冷血自私之人在最后做了一件幫助他人的事情或奉獻一次自己時,大家便會被深深感動,不禁感嘆:“原來他是個好人,原來我們都誤解他了!”
當大家心中的老好人太苦太累,最殘酷的是他的感受會漸漸被大家忽略,在別人眼中他逐漸成為了一個沒有煩惱和痛苦的無敵金剛,而心里的苦衷只能自己往肚里咽。
總是顧及每一個人的感受,就會逐漸活在對拒絕和失去的恐懼中,時常自我責備卻又無力抉擇,并且逐漸患得患失,對人際關系缺少安全感,害怕有一天被孤立,內心充滿自卑和無力感,逐漸失去自我。
這些人明明是你的朋友,可你卻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受到了牽絆和束縛。
朋友,是自己選的親人。真正的朋友,無論在你落魄還是榮耀時都會一如既往地支持你,無論你做出怎樣的抉擇,都會鼓勵你、相信你,你一句話不說,他也會明白你心中的苦悶與快樂。你的苦衷在他面前從來不需訴說,他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悄幫助你、默默支持你。無論曾經的你是什么樣,未來的你是什么樣,在他眼里,你一直都是那個最簡單的你。
而那些只會在你身上一味索取的人,總是要求你如何的人,遠遠稱不上“朋友”。真正愛你的人,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愛你。不愛你的人,只會用他所需要的方式愛你。
那些總是說“你變了”的人,只是因為你沒有再按照他們所給你設定的軌跡生活而已。真正的朋友永遠是無論嘴上如何罵你,可在心里始終包容你的缺點、理解你的苦衷、希望你過得好的那個人。不需要每日酒肉陪伴,不需要那么多的問候和寒暄,需要他時,一個電話,他就會走到你面前陪你披荊斬棘。記住那些一直陪伴著你懂你的人,忘記那些說你變了遠離你的人。
成長的道路上不要讓“朋友”牽絆了腳步,而那些牽絆你的人也算不上真正的朋友,不要也罷。
只有你變得足夠強大,才可以保護好你愛的人。這個社會有險惡和殘酷,不走出溫暖的校園是不會感受得到的。愛一個人不是每日的甜言蜜語和酒肉陪伴,而是自己的發憤圖強。你是想多年后看到他們受到傷害時你只能坐在他們身邊陪著流淚,還是想要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給他們歡笑和保護?
最好的友情,不是陪伴,而是你有足夠的能力,在他們需要你的時候給他們最大的幫助和支持。
只有懦弱的人才離不開群居生活,而活在人群之中只會逐漸被同化,磨滅你的斗志,擾亂你的思想,放慢你的腳步,打碎你的夢想。
一個人的成就、堅強、睿智、冷靜、氣度,都是和他所忍受過的孤獨成正比的。歲月會強有力地證實這句話。
我們之所以會感到困惑和痛苦,之所以會如此在意身邊的朋友,根源都是我們的善良,自私自利之人是永遠不會有這些共鳴的。但是如果因為善良而傷害自己,連自己都不懂得愛護,那又何為善良?
要回應別人的需求,要盡力地幫助周圍的人,但前提是不能為此違背自身意愿。人要學會愛別人,但首先要學會愛自己。
你所有的焦慮,對自己所有的不滿意和迷茫,都是因為你和夢想的距離越來越遠,跟理想中的自己差得越來越多,能改變這一切的只有你自己,誰也幫不了你。你要清楚,成長的路上注定是孤獨的,變強的路上注定是沉默的。成長容不得你等待,更沒時間讓你躊躇。
努力地為自己的未來向前奔跑吧。人生就是這樣一場充滿殘酷和矛盾的旅途,我們誰也無法逃避。那些真正愛你的人終會理解你,而那些不愛你的人也自會在這場旅途中被甩下,不用回頭,也不用嘆息,就當是一個自然篩選的過程。人生知己二三便足矣,在意的人太多反而會丟了那些真正愛你的人,還會丟了自己。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