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里有個百代電影院(Pathé),那是一棟很老舊的建筑了,1666年那場燃燒了4天的大火之后倫敦市的重建重點放在了當時還是農田的西郊。當時這片土地的主人杰拉德勛爵同意因火災而流離失所的人們在他的領地上重建家園。1685年杰拉德街建成,很快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安家落戶,曾經的農田變成了熙熙攘攘的鬧市,倫敦西區應運而生。
后來隨著中國城的遷入,人們給杰拉德街起了一個中國名字爵祿街。
19世紀后半葉,越來越多的移民群體來到這里定居。首先是意大利人,然后是猶太人和馬耳他人。在喧囂的20世紀20年代夜店女王凱特·梅瑞克的著名酒吧“43號俱樂部”就位于爵祿街43號;后來,傳奇爵士樂手朗尼·史葛也在爵祿街39號地下室創立了他的第一間爵士樂俱樂部。在這個年代里,以中國城爵祿街為中心的Soho可以說是整個倫敦的文化圣地,百代大廈就是在那個時候修建的。
在那棟樓的正門有一只公雞,因為百代公司的標志就是一只昂首高唱的公雞,這只公雞剛好和現在的中國地圖很像。
這所電影院里除了播放好萊塢大片外還有一層樓的影廳專門播放華語電影。
愛是我們死后唯一能帶走的東西,因為它能讓死亡變得從容,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讓那些士兵能從容赴死。張濤應該很有愛他的國家,他堅守著很多東西,同時也在看著世界,只是他這種人在國內恐怕是沒法混出頭。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屈原在活著的時候所說的話沒有引起國王的重視,死后人們才發現他說的是對的,有很多歷史名人都是這樣。
一個人要是超越時代太多,他就不被世人所容,超越一步就是天才,只有等他死后,時代前進了,人們才能理解或者跟上他的思想步伐,尼采就是這樣的人,還有梵高和巴赫,能在當代就被人接受和理解的人微乎其微,就連西弗勒斯也是在死后才被人理解的,更何況國內應該很浮華,從那些走出國門的人身上就能看到了。
被消費主義洗腦嚴重的人,會把這種“病”傳染給別人。
物質的誘惑對西方人一樣存在,宗教信仰就是用來抵抗物質誘惑。中世紀時人們苦修,將財富交給教會,教會用這些錢修教堂,購買土地,反正沒用在醫療上。
小冰期到來后,嚙齒動物因為缺少食物從野外來到城市尋找生存空間,黑死病爆發了,有的城市活人沒有死人多,街道上滿地都是尸體,那種情景就像人間地獄一樣,讓人忍不住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鄧布利多跟她說不要憐憫死者,要憐憫那些活著,但心里沒有愛的人。譴責和道德說教他們是沒有意義的,這個世界需要寬容,允許別人有缺點存在對所有人都是一種寬恕。
消費主義的世界里,消費者是被生產出來的具有消費欲望和激情的人,行為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分析出一種行為模式,控制和操縱“消費者”,以達到促進消費的目的。
他們閑下來的時間可以看書或者是享受生活,和家人在一起,但實際上他們往往是將時間追求更多的財富,即便他已經完全不需要那么多了。
根據馬太效應,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底層市民終日為生活奔波勞碌,根本沒有時間靜下來休息和思考,身體健康就越來越糟糕了。
消費文化帶來的是偽文化,女人買了香奈兒不代表她真的成了新時代的女性,男人買了汽車不代表他成了成功人士,穿著香奈兒上班你還是個工薪階層,買了車車貸還是要還,最終還是要為資本家打工,他們灌輸的就是那種以為自己買了就更幸福了,買了就改變階級的理念,換工作不過是換了一個資本家打工,他依舊要壓榨你的時間和精力為他賺錢。
學生,尤其是女學生最容易成為消費主義的犧牲品,絕大多數男人是不會教導年輕女性正確價值觀和辨識能力的,他們反而會利用女人識人不清和容易被物質誘惑的特點換取肉體關系。
瑪蒂娜人性實驗中她的衣服原本是好好的,是男人們用剪刀給她剪開的,如果單個去問,他肯定不會承認自己有這種想法,可是本性難移,柏拉圖式戀愛是不現實的,每個人的心里都有陰暗面,在絕對自由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會向那個方向墜落。
比起成績,波莫娜更希望自己的學生具有這種鑒別能力。唐克斯看出了狼人盧平的好,不介意他又窮又是個狼人嫁給了他,盧平除了他是個狼人以外一切都很合適,問題是他偏偏是個狼人。
當個文明有有理性的人是聰明的選擇,每個人都想一直保持那樣,但是當食物發生短缺的時候,饑餓就讓人很難再維持平常心了。
美國是第一糧食出口大國,農場分布的區域正好就是黃石火山噴發的范圍內,在沒有突發事件發生的時候沒有關系,一旦發生了就算用錢去買也買不到的。
在國共內戰期間也存在糧食危機,那時候國民黨限制糧食運入蘇區,并且進行大掃蕩,八路軍開墾南泥灣自力更生保障糧食供應。
美國人的農業發達和飲食習慣造成了很多食物浪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己的糧食都不夠怎么還會賣給別人。
漢人搶走了匈奴的牛羊,匈奴人就要餓死,白人也沒有給因紐特人留一點糧食,讓他們活活餓死,相比之下唐人在突厥遭遇天災,雙方處于處于敵對關系的情況下給予人道主義救援的行為就無比高尚了。
突厥人將李世民尊為天可汗不是無緣無故的,后來的突厥人也只認李家人為正統皇帝,甚至還有人為他人殉。
張濤告訴她,大英博物館里的那些東西他都不想要,包括圓明園的獸首和敦煌壁畫,他真正想要的是存放在紐約博物館的唐昭陵六駿石雕。
因為戰爭原因,為了籌措軍費,它被倒賣到了國外,現在他想把它贖回來。
安史之亂爆發也是因為軍費問題,長安城里的權貴奢侈度日,將該給邊關戰士的軍費沒有給他們。
長安淪陷后安祿山清空了國庫,唐肅宗為了支付給回鶻雇傭兵的軍費,縱容他們搶劫洛陽。
他說到這里就捂著臉哭了,用她聽不懂的話說了些什么,看到一個滄桑的老人流淚很讓人動容。
尼采說,有負載能力的精神要馱載這一切最沉重之物,猶如滿載重物而匆匆走向荒原的駱駝。精神也正是這樣匆匆走進荒原。然而,在寂寥的荒原中發生了第二次變形:精神變成了獅子,它要為自己奪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中國也有變形術,不過和霍格沃滋的變形術不一樣,是將要變的東西用紙折好。
除了窗花之外,他們還會折紙,折一只青蛙,它就真的變成青蛙一樣了。
“如果工匠對一個器物很專注,就會給它注入靈氣,它就和魂器差不多了。”等恢復平靜后,在那只青蛙在席子上蹦的時候,張濤淡淡地說“那并非是人魂,和伏地魔將自己的靈魂附著在器物上不一樣。”
“有什么區別嗎?”波莫娜問。
“人魂是天地所生,物魂是人所造,我們成了造物主了。”他用一種有點自豪的口氣說“我們不和你們一樣,你們的神話里只有對神的崇拜,我們的神話里有抗爭精神,精衛填海、后羿射日,我們一直在為自己的生存努力奮斗,一代一代永不服輸,與天斗其樂無窮。”
中國人具有“造反”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永遠不可能馴服。
滿清真的毀了不少漢人的東西,尤其是北方,雖然說北方人血性,但不論是廣州起義還是南昌起義不都是在南方嗎?葉問和黃飛鴻也都是南方人呢。
她欣賞著展廳里的海報,心里感慨萬千,越是了解中國人的世界越是讓人對他們著迷。
“我不遵從神的意志,即便因此我會失去上天堂的資格。”她靈感突發一般自語著。
寵物因為一次不聽話就被“神”趕出了代表伊甸園的家,為了重新回去就要不斷在門口懺悔,那模樣看起來太可憐了。
是做神的寵物,還是當遵從自己意志活著的野生動物。
她選擇了后者,因此她的歲月不可能靜好,注定充滿了動蕩和不安,誰叫她是女巫呢。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