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楊九郎是當今皇上的哥哥,但皇上就是皇上,沒有輩份可講,該拜年的還是要拜年,再說,還牽扯到了皇家祖廟的祭祀,而自己與趙曙一直私交甚好,也是他繼位后第一次過,所以,楊九郎一家全體出動進了皇宮,因為楊九郎一家有封地,每次到東京,基本都是住在皇宮,吃在皇宮,這次拜年也不例外。只是發生了一件很正常也很讓楊九郎吃驚的事,在包拯進宮拜年時,專門去了楊九郎住的皇宮,兩個人邊喝酒邊聊天下事,“想我包拯,雖然笨了一點,但自認一生光明磊落,無時無刻不是以國事為重,現在也是馬上奔六十的人了,總覺得有點力不從心的感覺,我這次來找賢侄你,是想和你商量一下退職養老的事”,楊九郎聽到這話,是真的吃驚了,想他愚忠一生,竟然會選擇激流勇退,這可是需要大智慧的,便回了一句,“皇上會同意嗎?”,“正是害怕皇上不同意,所以才找賢倒商量對策”,包拯說得很是真誠,“包大人為何如此選擇?”,包拯想了想開口道,“前一陣子被逼退職養老,看似一大壞事,可對我來說,卻變成了一件好事,終于明白了朝堂的是是非非,更看到了這個世界上,除了朝堂,還有很多事情可做,退職后,我會經常出外走走,將皇上看不到的東西私下告知皇上即可,只要象賢侄當年一樣,有一顆愛國愛民的心,在不在朝堂一個樣,再說,一代天子一代臣,這是千古的道理”,楊九郎做夢也不會想到,包拯竟然能通透政治如此快,風斗正勁之時,選擇了退卻,以落得一個善終,不由得對他伸出了大拇指,便決定邦一把這個近三十的老友,便喝了一口酒,想了半個時辰,才在他的耳邊輕聲嘀咕了一陣,包拯聞言大喜,謝過楊九郎后,兩人便猛喝了起來。
楊九郎是在正月二十二再次回到東京的,他先去了包府,想問一下包拯的退職申請是否得到了皇上的批準。因為是騎馬而來,肯定比孩子們的獸慢太多,跑了兩天,
才在天將黑時到達包府,正趕上用晚飯的時間,而包拯,也正在陪著兩個人準備開始喝酒,看到楊九郎的到來,大喜,忙讓家人添座,自己則親自陪同前去洗梳。
四人坐定,包拯開始介紹大家認識,當介紹到司馬光時,楊九郎順口吟出了他的詩作《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
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還不忘加上一句,“好一個惟有葵花向日傾,司馬先生未來可期”,而當介紹王安石時,也同樣把他的《商鞅》吟了出來,
“自古驅民在信誠,
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同時也加了一句,“若王先生以此念協理治國,大宋不僅再無饑民,更會是兵強馬狀,天下之福也”。
最后介紹的是楊九郎,當聽到眼前之人,就是先皇身邊謎一般的義子楊九郎時,兩人馬上行下官之禮,“如果兩位老這么客氣,以后又該如何平等相處?快請起,過兩天待我安頓下來之后,請兩位和包大人到我那一起喝酒”,說吧,四人同時大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