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山,位于不周山脈的東側(cè),是上古大神伏羲和女媧的孕育之地,氣運宏大,雄偉非凡,是洪荒三界排名靠前的圣地。
上古年間,不周山倒塌,天界墜落、大地動蕩,鳳棲山雖然也受到影響,不過那個時候女媧娘娘已經(jīng)成圣,以圣人手段,自可保道場無恙,故而這里并沒有受到什么影響。
伏羲在洞府中盤坐了千年之久,頭頂上青色的人皇印緩緩起伏旋轉(zhuǎn),一道道光華擴散四方,在周天寰宇之內(nèi)激起無數(shù)漣漪,演化著人族種種社會百態(tài)、歷史變遷等,有生老病死、愛恨糾纏,也有刀耕火種、血戰(zhàn)萬族等。
不知過了多久,伏羲沉浸在人道演變中的心神醒來,雙眼中毫光閃耀,亙古滄桑之色流轉(zhuǎn),仿佛承載著整個人族的重量。
緩緩舒出一口氣,伏羲手一伸,人皇印落在掌中,此時早已經(jīng)人與印合,不分彼此。
感受著玉印上承載的洶涌彭拜,如深海汪洋一般的恐怖力量,伏羲心頭就是一顫。
這就是人皇統(tǒng)御萬民,傲立洪荒世界的依仗,是整個人族賦予的權(quán)能,只要他想,就隨時能如臂指使的調(diào)動人道長河中的偉力,成為和圣人并肩的存在。
實際上,玉印是權(quán)柄的象征,是人皇和人道長河的紐帶,本身并不難煉化,之所以花費千年之久,不過是為了全面熟悉超越自身境界太多的力量,以免心境不穩(wěn),造成壞的影響。
心念一動,人皇印落入靈臺之中,仿佛一枚混元道果一般,融入伏羲的元神之中,也將人道長河中的偉力接引到伏羲體內(nèi),成就真真正正的混元級力量。
走出曾經(jīng)的宮殿,那頂上自動浮現(xiàn)人皇宮三字,預(yù)示著從此以后,這里就又成了人皇的宮殿所在,地位更勝昔日的火云洞。
宮外面孔丘、五龍氏、軒轅、少昊、帝嚳、顓頊、唐堯、虞舜、緇衣氏、有巢氏等人族諸賢盡皆在列,適才已經(jīng)感受到人皇印散發(fā)的偉力,此時又見伏羲高邈難測,如圣人般恢弘磅礴的氣象,仿佛一個念頭就能決定自己生死,自然知道人皇已經(jīng)正式歸位。
“臣等拜見人皇陛下!”
眾人不管是火云洞一脈,還是祖庭一脈,又或者游離在二者中間的中立一脈,此時都恭恭敬敬的參拜,不管心中又任何想法,至少在明面上要以臣子之禮侍之。
這人皇之位是天帝陛下所封,是整個人道力量的體現(xiàn),其正統(tǒng)合法性比起昔日的天皇還要強的多,不敬人皇,往大了說就是不敬天(天帝),罪莫大焉,人人可得而誅之。
伏羲點點頭,體會這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尊崇,哪怕是曾經(jīng)證道天皇,人族三祖也沒有向自己行過禮,此時他心中感慨,對于這尊來之不易的皇位越發(fā)珍惜起來,發(fā)誓絕不允許失德退位之事發(fā)生。
一眾人族大賢之中,除了天庭的神農(nóng),祖庭中的燧人老祖外,基本都已經(jīng)到齊。連大秦圣庭都派了范雎、蔚繚這一文一武前來恭賀。
雖然人皇仍比泰皇低一階,還是臣子,但對大秦的文武百官來說,又要向人皇行臣子之禮。
人道之中階級分明,不管是禮制、還是法制,都強調(diào)君臣關(guān)系,故而五皇之首的泰皇地位崇高,比起諸圣之首和其余圣人的關(guān)系,擁有更加強大的權(quán)柄。
“眾卿免禮平身!”伏羲一手輕拂,微風(fēng)流轉(zhuǎn),眾人不管是什么樣的修為,全都被一股輕柔又不可抗拒的力量扶起,心中更是一凜,越發(fā)恭敬起來。
“范丞相、蔚太尉代表大秦而來,孤皇不勝惶恐。請二位卿家替伏羲問候泰皇陛下,不日之后,孤皇當親自拜會陛下!”
范雎和蔚繚躬身回道:“人皇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會將陛下的問候帶到。若無事,臣等便就告退會朝復(fù)命。”說著,各自奉上賀禮,全都是三界罕見的奇珍,可見誠意很足。
伏羲心中頗為滿意,這就是一種尊重的態(tài)度,泰皇并沒有因身份而盛氣凌人或者有所驕縱,讓伏羲好感大生。
“早就聽說當年的扶蘇太子仁厚賢明,后來恢復(fù)帝子身份后,也并沒有驕縱其志,反因血脈影響,多了許多決斷剛毅,實是少見的明君。可惜同樣因血脈關(guān)系,反倒做不成泰皇了!”
伏羲心中一邊可惜,一邊又升起歡喜,泰皇退位,對于人族自然是一個機會。
“二位愛卿何必形色匆匆,何不讓伏羲設(shè)宴款待?”
這二人雖然也算是自己臣民,但卻代表著泰皇,他自然不能怠慢。
“多謝陛下好意,臣等各有要務(wù),不宜久留在外,若誤了國家大事,豈非罪過?”
見二人堅決要走,伏羲也不好強留,當下命伊尹送客。
“孤蒙燧人老祖抬愛,天帝陛下恩賜,得以成為人皇,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一刻輕忽。今既出關(guān),當拜訪燧人老祖,共同探討局勢。”
眾人齊聲應(yīng)諾。燧人老祖可是人族老祖,又即將成圣,雖名分權(quán)柄沒有伏羲大,但在人族眾賢中的地位卻高過伏羲。
伏羲雖然成為了人皇,統(tǒng)御萬民,但實際上管不到燧人和神農(nóng)二人,甚至想要指示顓頊這樣的天庭眾臣,都得需要一定的手續(xù)。
畢竟前者燧人氏算是人族中監(jiān)督制衡人皇權(quán)力的長老殿勢力,后者神農(nóng)是超然在外的天庭大帝,伏羲自然難以命令。
眾人浩浩蕩蕩來到祖庭,距離并不遠,同樣在不周山遺址,環(huán)繞通天建木四周,曾經(jīng)女媧娘娘造人之處。
不過如今早就被人族經(jīng)營成一片鐘靈毓秀、繁花似錦之象,高山大川環(huán)繞,日月星辰投影,構(gòu)成完整天地經(jīng)緯,廣殿樓閣如花團錦簇,點綴在山水星宿之間,各種靈禽異獸飛騰來往,宛若人間天闕,是世上罕有之奇觀。
伏羲不是第一次來這里了,不過這次身份不同了,心中不禁升起許多感慨。
自己身為人皇,也當有莊嚴恢弘的宮殿群落來顯示尊崇,象征統(tǒng)御萬民的身份。不過如今還住在原始洞府之中,猶如山野清修的隱世道人一般,嚴重不符合身份,和這人族祖庭一對比,還有何威儀體現(xiàn)?
伏羲自認為非是貪圖享受或者虛榮,自古為皇者,是萬民之所系,代表著治下萬民的臉面和威嚴,若堂堂人皇搞得好像個草頭王一樣,豈不是丟了整個人族的臉面?
君不見上古妖庭,如今天庭,其建筑宮殿都是盡顯宏偉大氣、靈秀渾成、神妙厚重,讓人見了之后不由自主的升起渺小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放肆。
這一瞬間,伏羲已經(jīng)下定決心,回去之后,也要在鳳棲山建立一處不輸于祖庭的人皇行宮,用以體現(xiàn)至高的皇者威儀,好統(tǒng)御群賢萬民。
燧人宮中,燧人老祖早就感知到伏羲的到來,起身親自出迎,將伏羲接入大殿之中,奉為主位。
這在以前自然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但如今伏羲已經(jīng)是人族至高皇者,而自己又還沒成圣,地位的確要低了一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嫌隙,暫時居于其下,對燧人老祖來說,并不是難事。
雙方見禮之后,知道伏羲和燧人老祖有重要的事情談,眾賢中身份不夠的紛紛識趣退走,只留下一些地位高的人參與會議。
伏羲開門見山的道:“老祖,關(guān)于孔丘道友成圣一事,不知可有計劃?”
“要想成天道圣人,需要巨大的功德,這才是最大的難題。不過在這之前,分開的鴻蒙紫氣卻需要先行合并!”
伏羲點頭稱是,笑道:“老祖勿憂,稍后孤皇就和孔丘道友一起上天,求陛下將鴻蒙紫氣轉(zhuǎn)給孔丘,這不是什么大問題。”
燧人老祖點點頭,沉聲道:“天道圣人的職責是傳道受業(yè)、道人向善。縱觀天道七圣人,除了女媧娘娘因造出了符合天道需求的人族而成圣外,其余六人無一不跟立教有關(guān)。故而孔丘要成圣,也需找落在立教之上。”
孔丘苦笑道:“但立教也并非那么容易,我縱然有心,也有完善的教義體系,但底蘊氣運不足,也是立不了大教的。”
伏羲和燧人老祖也是輕嘆,立教當然沒那么容易,別看天道六圣人輕輕松松就立教成功,但也要分析他們當時的情況。
三清就不說了,本身有著巨大的開天功德,其實已經(jīng)夠功德成圣了,但就是無法成功,還是要靠立教功德引出開天功德,從這里看,天道圣人想成圣,立教的確很重要。
但三清之所以立教成功,除了玄門已經(jīng)有完善成熟的理論體系之外,也跟他們的身份有關(guān)。
三清是鴻鈞嫡傳,玄門正宗,先天占據(jù)整個玄門大半氣運,整個仙道都要供給他們氣運。有著這樣的基礎(chǔ),才能夠立教成功。
而接引和準提雖然只是玄門記名弟子,占據(jù)較少的氣運,不過二人卻別有機緣,從須彌山中得到羅睺留下來的魔道教義,并反向衍化出新一套理論,和玄門教義結(jié)合,成為西方教教義,從而將殘余的魔道氣運和玄門氣運融合,通過立教轉(zhuǎn)化為旁門氣運。
這也是自從道魔之爭后,魔道幾乎滅絕,剩余的魔子魔孫無一有好下場的原因,連根基都被人家撬走了,還怎么發(fā)展?
但就算有部分玄門氣運支持,又得了整個魔道殘余氣運,接引和準提也不夠立教成圣,不得已發(fā)下四十八悲愿,先成圣再說。
但接引因此背負巨大債務(wù),這些年努力發(fā)展佛教,抵消了不少,不過仍然有極大因果,要是再不大興佛教還愿,說不得佛門因果糾纏之下,下一個量劫要倒霉了。
至于冥河老祖,他立教成功,乃是趁了魔教二次復(fù)起的東風(fēng),這時因佛魔因果,羅睺奪了極樂凈土轉(zhuǎn)化為魔教底蘊,掏空佛門一半氣運,再加上他這尊混元強者的氣運,才讓冥河老祖立教成功。
但孔丘目前顯然不具備成圣的根基,儒家在諸子百家中雖然號稱顯學(xué),但遠遠稱不上一枝獨秀,比起法家、道家來說,差的遠了。
這么點底蘊和氣運,如何支撐的起一方大教?想要得到天道承認,給予成圣功德,簡直癡心妄想。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