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太上鏡之映照諸天 第175章:陰土龍庭論大劫

作者/廣白道年公子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見過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勉力收息凝神的趙頊,望著上方皇室秘傳丹青圖中,與太祖中年一般無二,甚至更顯威儀的中年皇者,神色鄭重的長身一拜。

    “倒是勝過你父你祖,有你高祖父當年三分氣魄。”

    中年皇者趙匡胤忽然淡淡一笑,平靜的道,“起吧!

    “不知太祖皇帝命這位真人接引趙頊來此,所謂何事?”

    趙頊保持著俯首下拜之姿勢,面上神色變化無常,心中卻是不斷的想要接引、平日里幾乎可謂是一念及至的大宋龍氣。

    只是此地有著趙匡胤這位開朝太祖之龍氣坐鎮,就仿佛太祖坐命,豈有后世子孫操縱龍氣之理?

    太祖皇帝與后世皇帝之間差異極大,太祖乃是開朝奠基之人,自然最得龍氣眷顧,而后世天子,除非極其賢明,又有大功績,能增長王朝龍氣天柱……

    否則,如神宗趙頊一流人物也不過只是龍氣天柱的代言人而已,一朝龍馭賓天或失了帝位,便再無龍氣眷顧之神異,言出法隨之威能。

    就更別說龍氣封神之權柄了!

    相較之于修道者自我修行所得的力量,人間王朝的天子所執掌的龍氣權柄都只是暫時的,是由名位,位格所帶來的附加物。

    縱然龍氣霸道,可有如此之弊端,自然便難逃算計。

    自古以來,道人行扶龍庭之事,所求者不過氣運而已。

    尋常道人附真龍尾驥,分潤一二氣運助益修行便是邀天之幸。

    而高級的道門宗師,謀求的卻是朝廷冊封,以求氣運庇佑,澤被門中后輩,福澤延綿不絕。

    就比如當年的龍虎山張家,便是此中翹楚。

    然而此法雖然延綿不絕,卻是細水長流,固然可保后輩福澤延綿,卻難以支撐道門高人本人修行之時龐大的氣運消耗。

    簡單的來說,這種方法只能福澤后輩,對于行扶龍庭之事的道門宗師卻是聊勝于無。

    所以有些心狠手辣或者了無牽掛之人,便會謀求國師之位,調用龐大的氣運以供自身修煉,行涸澤而漁之事。

    然而此舉卻是破釜沉舟之策,不成功,便成仁,少有善終之輩。

    蓋因人主秉承天命,龍氣有靈自有感應,若是抽取過甚,便會自動示警,使得人主心生厭惡,猜忌之心。

    歷史中,因此被誅滅滿門,神魂俱滅之輩不在少數。

    正所謂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如葉凝這般深得“圣人”的精髓的頂尖地仙修士,所行所取之法,則又有不同。

    此方世界雖然也有輪回之所,鬼界幽冥,但陰土龍庭……

    自然是不可能存在的!

    連陰土龍庭都不存在,神宗趙頊自然也不在鬼界幽冥,而是處于昆侖山葉凝所開辟的那一方金丹福地之中。

    福地沉于陰土陽世之間,趙頊所聞所見,皆只是葉凝以福地之力演化而出的真實幻象,只是由于福地之力,并不遜色于龍氣。

    而宋太祖更是葉凝以秘術抽取永昌陵中的龍氣所成,借此氣施法,縱然趙頊身為人間帝皇,一身龍氣可本能破除幻術邪法,亦不免落于葉凝算計之中。

    如果說原先的宋太祖趙匡胤,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只是一種介乎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龍氣幻影。

    那么此時,得當代人間帝王趙頊親自承認,并主動下拜……

    等同于異類討封之理……

    不是,也就是了!

    如今有著這樣一尊太祖皇帝在手,葉凝若是心狠手辣一點,再以秘法祭煉一二,便可直接借此插手皇朝更替,

    甚至,可如西方教皇一般,執神權而凌駕于王權之上!

    而葉凝及太祖皇帝移花接木所抽取而來的氣運,在龍氣感應中乃是被“開國太祖”所消耗,自然不會生出感應,示警人主。

    甚至這一輪乃至于下一任皇帝中,恐怕都會對天墉城心生好感,畢竟“太祖”在位,龍氣親近,身為代言人的皇帝,自然也難逃其影響……

    故,葉凝籍此抽取無窮氣運以供天墉城一縱弟子修行,有著整個人間王朝幾乎算得上是與國同休的支持,而且無懼大宋亡國時的反撲……

    如此,二十余年后,天墉城與蜀山兩極鼎立……

    未必不能實現!

    當然,葉凝身為仙道之高人,秉承“仙道貴生”理念,自然不會將事情做到如此地步,趕盡殺絕。

    …………

    “所為何事?”

    中年皇者趙匡胤玩味一笑,隨即竟是毫不隱瞞的坦然道:“天機已顯,命數一定。一百五十年后,人主之位,當重歸我這一脈!

    你說我接引你來陰土龍庭,所為何事?”

    “呼~~”

    聞言,趙頊心中先是一松,明了自身此番當是無礙,繼而心又高高懸起,‘一百五十年后,龍脈重歸太祖一脈?!天機秘術已定?!’

    心中思緒急轉,已然漸漸相信自己此番遭遇的趙頊,本能的想要尋求破解之法,只是數息之后,見高臺龍椅之上,太祖皇帝似笑非笑的望來……

    趙頊頓時驚醒過來,不禁苦笑一聲,自己此番可謂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太祖沒將帳算到自己身上已是幸運至極,何談為子孫籌謀?

    罷罷罷,我活著便好,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兒孫自有兒孫福,若是有能為,自然無懼他人覬覦,若是無能,這皇位落到太祖一脈,也總比落到外人手中好!

    心下思及此處,趙頊微微一松,當下再是一拜,“后世子孫頊,為太祖皇帝賀!

    “哈哈哈哈!”

    趙匡胤忽然大笑,“諸卿且看,我大宋這第五代皇帝如何?”

    此言一出,原本一片肅然的紫宸大殿,頓時漸漸活躍開來,不過眾臣仍然只是豎立兩側,似并不準備參與其中。

    唯有立于眾臣前列的趙普上前一步,向著趙匡胤一拜,“今上賢明,皇宋赫赫,恭喜官家,龍庭鼎盛!

    “卿家此言有理,來人,上酒!壁w匡胤笑臉一收,右手按在龍椅之龍手上,淡淡的說道。

    立刻,便有緋衣內監斟滿一盅靈酒,徐徐行至趙頊身前,低頭奉上。

    “謝太祖皇帝賞!

    趙頊沒有絲毫猶豫,便自青玉案中取出尚帶些許溫香的靈酒,一飲而盡。

    霎時間靈酒入體,化作一陣清爽靈力,滋養精神,潤澤神軀,縱是久病體疲的趙頊,此時順著靈酒入體處,亦是感到一陣少見的清靈。

    趙頊精神一震,立時夸口贊道:“好酒!”

    “此酒乃魂力菁英所化,是世間少有能對人間帝王有用的靈酒,自是不凡。”

    說著,趙匡胤帶著一絲凝重的道,“朕今次請老友接引你入我大宋之陰土龍庭,這是有要事商議!

    “請太祖直言,頊敢不從命?!”

    趙頊迅速凝神,小心戒備,至此時,他忽又發現,隨著那一盅靈酒在體內漸漸消化,自己思緒運轉之速度與靈性,竟都有著顯而易見的進步。

    ‘果是好酒,朕離去這時,不知能否帶走幾壺……’

    心中思緒雖是驚嘆轉動,但趙頊面上卻是絲毫不露。

    “第一件事你已知曉,一百五十年后,龍氣之主當歸于朕之子孫,此番回去,有朕靈酒之助,可去病增慧,爾切不可再浪費我大宋龍庭氣運!”

    “頊明白!

    趙頊苦笑,龍庭氣運乃是大宋王朝立身之根本,一旦過度消耗,必將天下不穩,故即便未有太祖皇帝之言,他也絕不可能會隨隨意浪費龍庭氣運。

    “明白便好。”

    趙匡胤冷然一直點出,一道龍氣化作吞吐遨游的五爪赤龍,瞬間沒入趙頊之腦中識海。

    這道龍氣之中蘊含的,正是有關趙頊之元封改制、元封八年兵敗西下,還有他死后政令更改之簡訊信息!

    “此為朕與吾友共鑲之天機,你心之即可,切不可宣于口舌!”

    隨著無數訊息霸烈無比的涌入識海,趙頊只覺腦海一昏,一時半會間幾乎立足不穩,腳步嗆呢,待得信息分解、一一為他所知,昏厥之意方才漸漸退去。

    “這,這……太祖!”

    品味著那段訊息,趙頊抬頭仰望趙匡胤之際,面上徹底變了顏色,再不復原先之淡定、威嚴,“這……怎會如此?”

    無視了趙頊面上之懇求,趙匡胤站起身來,面容嚴肅的沉聲道,“此事不過開胃之菜而已,你自行解決,接下來朕所言之事,你需牢牢記于心上,不可有忘!”

    趙頊怔怔的勉力打起精神,做洗耳傾聽之狀。

    “二十年后,人間大魔將出!此魔雖出于蜀山圣境,卻以世間之負面情緒為食,摩挲人心,超脫人間界限,將掀起大劫,一洗這世間積攢百年之錯雜因果!”

    趙匡胤沉重的道,“此魔超乎人間界限,縱是龍氣亦難以鎮縛,我大宋之氣運雖尚處鼎盛,卻也未必能敵此繚,你切記不可與之正面為敵,否則,我大宋危矣!”

    若說趙頊先前是驚訝,那么現在就是震撼與不可置信了,“龍氣亦不敵,這怎么……”

    “世間無不破之物,縱是盤古祖神意亦有力竭之時,強如神農古神,亦殛于太古,龍氣之強,在于其之霸烈與于萬民信念!

    趙匡胤神色幽幽,竟是如此大庭廣眾之下,一語道出了龍氣強盛之因與破其之法。

    “我言此魔之誕生,乃是為了肅清世間積蓄百年的因果怨力,非是虛言,皆因此魔最善于控制人心,蠱惑世道,以人心之陰暗為生,為強壯之本,最克龍氣!

    再者,此魔誕生于人心陰暗之處,除非世間人人皆圣,否則此魔幾無泯滅之時!”

    “人心大魔?”

    趙頊面色一變,身處于宮廷之中,他自然知曉人心險惡,欲念無盡,若世間真有一種魔頭,能夠汲取人心之陰暗面為成長……

    一旦不能在其成長之初徹底滅絕,待其勢成,恐怕真的會如太祖皇帝所言,天上地下少有人及,便是龍氣天柱亦難以限制!

    “可否在其成長之初便將之徹底殲滅?”

    趙頊慌忙開口,急聲道,“此等大魔誕生,必有異象,若我等能先其一步,直擊其誕生之地,在其還未成長之前便將之滅殺……”

    “若此魔生于常人心間,或有可能,但……你可知蜀山五老?”趙匡胤搖了搖頭,也不等趙頊回答,便兀自道。

    “蜀山五老,皆是地仙一流人物,此魔生于蜀山五老修行之時的邪念,生來便有神通,除天界凈水外,豈是常人能滅?”

    “蜀山五老!

    趙頊雙眉緊皺,大內供奉、欽天監、論道堂之中皆有蜀山弟子,對于五位幾乎站在修行界之巔的蜀山大能,他自然早有所知。

    “生于蜀山五老之邪念……”

    思及此處,縱然蜀山弟子昔日也曾為大宋皇朝立下過不少功勞,可趙頊心中,一股厭惡之感仍是油然而生。

    便是整個蜀山在他心中之地位都大為下降!

    “大禍將至,不孝子孫頊,請太祖賜法、救我皇宋!”

    思及那誕生于未來的邪魔,將會給大宋帶來的巨大威脅,趙頊心中一急,竟是向著趙匡胤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叩首大禮!

    “大宋與龍庭息相關,即便你不問,朕也不會隱瞞!”

    趙匡胤的語氣微微放松,似是因此事對趙頊略微升起了些許好感,“天地分陰陽,成住壞空輪轉不息,有肅清因果之魔,自也有救世之雄!”

    “肅清因果之魔名為邪劍仙,而救世之英雄,必是一直在人間輪回不休的天界大將軍——飛蓬!”

    “天界大將軍飛蓬?”

    趙頊一驚,“我亦曾聽聞過此神,相傳此神乃是天界最強神將,負責鎮守通行六界的神魔之井與仙神上天的南天門,掌管神界重兵,此神怎會落入輪回?”

    “此乃神界之隱秘,人間誰知?”

    趙匡胤搖了搖頭,沉聲道,“當今修行界,能受此降妖伏魔,匡扶正道之重任,首推蜀山,其次便是立派于昆侖之虛的天墉城!

    你為當今人間之皇,此等天機雖不可妄述他人,卻可與這二派多多聯系,借二派之力,度過此劫!”

    趙頊點頭,心中一邊將之仔細記下,一邊道,“蜀山大名鼎鼎,我早有所知,這天墉城又是?”

    “蜀山為人間第一圣地,昆侖僅次于蜀山,而天墉城則是諸子百家之鬼谷傳承,近來又有昔日瓊華之部分傳承流入其中,勢力頗大。

    其掌門玄都真人精通天機術數,手段與實力盡皆當世罕見,而派內執劍長老紫胤真人的御劍之術,隱隱有天下第一之名……”

    “原來是鬼谷子玄微真人留下來的傳承……”

    趙頊恍然,心中不自覺間卻是掠過蜀山,關注向了天墉城。

    不同于剛剛心生惡感、難以相信的蜀山,這天墉城卻是讓他隱隱有所親近,不自覺間便有了傾向。

    “太祖,蜀山與那大魔誕生因果不淺,想來無需朕去迎逢,便會自動找上門來。”

    趙頊沉聲問道,“而天墉城原在西方昆侖,又少在世間行走,不知太祖可有與天墉城聯系之法?”

    “陰陽相隔,我雖身在大宋陰土龍庭,亦難以干涉陽世,這是天規所在,龍庭亦難以反抗……”

    趙匡胤搖了搖頭,目光卻是落在那羽衣道人身上,“不過我雖無法,但我這老友卻是昔日昆侖之天仙,道行精微,或有妙法……”

    “天仙?”

    趙頊瞳孔一縮,慌忙拜倒,“凡夫肉眼,不識天仙真君在此,還請真君見諒!不知真君可否出手……”

    “無訪。”

    道人淡淡的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我功行已滿,待了斷這樁因果,便可升天界,不欲再染凡俗因果。”

    果是道門高人!

    趙頊苦笑一聲,正欲開口,那道人便淡淡的道,“天墉城并不避世,官家派人前去昆侖,報上玄元二字,自會有人前來迎接!

    “多謝……玄元真君。”

    趙頊一怔,但很快恍然,想來玄元便是這位真君之道號,持此此名,自可入昆侖如平地,畢竟,這位可是一尊超脫塵世,得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的大能!

    “無妨,也是一樁善功!

    道人緩緩道,“時候已到,天近黎明,官家,你肉身虛弱,不宜在陰土久留,也該回去了!

    “時間到了么!

    端坐于龍位之上的趙匡胤,亦是隨之一聲輕嘆,“今日所論之事,切記牢記在心,不可有忘,切記,切記……”

    “回去吧……”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ǖ馁N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双辽市| 天峻县| 高尔夫| 江山市| 青神县| 大理市| 兴义市| 随州市| 舟山市| 武安市| 茂名市| 淮北市| 苏尼特右旗| 凤山县| 荥经县| 抚远县| 江华| 岐山县| 宁明县| 鄂伦春自治旗| 鞍山市| 拉萨市| 江安县| 原平市| 普安县| 嘉兴市| 白水县| 蒙阴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汝城县| 云和县| 佛冈县| 保德县| 青浦区| 大姚县| 山丹县| 南木林县| 太谷县| 大余县| 修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