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離開火車站,沿街挨個兒的店鋪問尋人家是否招工。
有的帶答不理地給個白眼,碰到生意不好脾性壞的就送給鄉(xiāng)巴佬一個“滾”字。問到晚上,問到店店關(guān)門也沒找到差事,夜里只好又回到侯車室。第二天同樣。木濱倒也心無煩惱,急的是快一點兒找到差事,掙上錢。
那會兒他竟想起了四歲之后,爸爸每隔十天八天總要讓他扒一次雞窩,東墻邊扒完西墻邊壘,下次又西墻邊扒完東墻邊壘。每次壘完雞窩小手上就會磨出血泡,每次扒雞窩前哆哩哆嗦,可在爸爸嚴厲的目光下又不敢不去。每隔一天讓他在院子里跑圈兒,從四歲跑到七歲時爸爸去世,最多的一次讓他一口氣跑了三十圈兒,跌倒了,坐在輪椅上的爸爸拿個柳條抽打他屁股,讓他爬起來繼續(xù)跑。
那時對爸爸的折磨產(chǎn)生了忿恨,現(xiàn)在想來卻感到了爸爸的用心良苦。每張一次嘴問尋,遠比小時在院兒里跑一圈兒壘一次雞窩輕松,他不在乎什么臉色,在乎的是趕緊地有口飯吃,別把兜里的錢花凈了。
第三天又問了兩條半街,直到日落西山問過五六十家店鋪過后,終有個飯店見他可憐接納了他。讓他在店外拉客人吃飯,回報是管吃管住不開工錢,木濱雞啄米似地點頭應(yīng)允。騎驢找馬,先吃上飯不用花錢再說。
早上飯店開門時擦桌子掃地,中午晚上飯時就在店門口拉喊過往的客人進店吃飯。這樣五六天,在和工友們混的不生分后,打烊后的晚上十點多鐘,他就貓頭鷹一樣飛將出門去。
在一家理發(fā)店門前猶豫了一會兒后,他鼓足勇氣走進去,問人家是否招學(xué)徒。店老板看看舊毛衣袖口有斷頭的木濱,笑笑說我就一個學(xué)徒雇不起那么多人呢,木濱紅著臉說我下工了閑、閑著也沒事,給你掃地幫、幫忙吧。
白幫忙自然可以,老板點頭。給客人洗頭打掃地上的頭發(fā),每天理發(fā)店十一二點關(guān)門兒他才回飯店睡覺。一天不落天天如此,每晚只睡五六個小時的覺。這一點兒,還真像他當長工時的爺爺。
貨比貨分好壞,人比人見高低。約莫十七八天后,理發(fā)店老板小孟相中了勤快能干的木濱,辭掉了原來的學(xué)徒,木濱終于成為了理發(fā)店的一員,而且是有九十塊錢工資的一員。至此,在進入上海將近一個月的時候,他終于開始有收入了。
期間,木濱和年長他兩歲的店老板小孟學(xué)會了理發(fā),白天練手晚上琢磨,手藝飛進。換掉舊毛衣,理掉一頭雜亂的長發(fā),人倒也脫了土氣有了分洋氣。
兩個月后的春節(jié),木濱和小孟都沒有回家。
年前年后的倆月,理發(fā)的不僅人多而且價格也高,相當于其它月份雙倍的收入。吃住都是在店里,木濱幾乎沒有任何花銷,年前他往家里寄去了二百五十塊錢。舍著懷孕的媳婦兒和啞巴岳母在家,人不能回去錢回去也算減輕一點兒愧欠。并寫信告訴媳婦兒說有了穩(wěn)定的工作,要風(fēng)茹好好養(yǎng)身子,自己一定在她坐月子前趕回去。
木濱一邊給客人理著發(fā),一邊和小孟嘮嗑當月的收入。木濱說孟哥我得成為萬、萬元戶,小孟說我這輩子還想掙到十萬呢,我在老家賣喇叭褲和皮夾克時就做的十萬元戶的夢。
客人出門后木濱發(fā)現(xiàn)客人落下的金絲眼鏡,他追出去喊客人。客人五十歲上下,回店戴上眼鏡說兩個小兄弟不貪財,我和你倆說啊干理發(fā)要想攢錢得走高價位。還有啊等你們老了的時候,有一千萬才算有錢人。
兩句話把小孟和木濱說的立時懵了圈:這世上連百萬富翁都沒有,說什么“一千萬才算有錢人”,這人八成是腦子里進水了。
更讓他倆懵圈的是十幾天之后。兩人雖然文化水兒不多又都來自農(nóng)村,但偏都愛看《新民晚報》。那天他們在報上看到了那位客人的新聞?wù)掌捎谀侨说脑挻蜚铝藘扇耍詫λ南嗝策記憶猶新。報上說那個人是外地一家大型國有電風(fēng)扇廠的廠長,和廠里女財務(wù)副廠長攜一百多萬巨款潛逃出國了。
他們對那廠長攜巨款潛逃出國并無興趣,對他的那兩句話卻是回味無窮。
木濱問孟哥咱們店一年能、能有多少收入?小孟說大概一萬三千多。木濱算算說除去房租和、和我的工資,你掙十萬塊錢得、得三十多年,能干到你禿、禿頭謝頂。小孟說我得娶媳婦生孩子,干到那會兒也剩不下十萬塊。木濱說那個廠長說、說得有理兒,我們干理發(fā)的掙、掙錢得走高價。
于是小孟和木濱在喳喳了幾個晚上后開始行動,把店里重新裝修一番,掛上陳沖、劉曉慶等明星的電影畫報,放起“小小的我”、“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流行歌曲。大上海理發(fā)店是全上海最有名的國營理發(fā)店,憑的是手藝。他們的店改名為俏上海發(fā)廊,全靠發(fā)型時尚,把價格提到兩塊錢人數(shù)也看不出減少。倆人又把自己的發(fā)型搗扯美了,木濱成了披發(fā)大鬢角,小孟燙成了卷毛。
過一個月又裝修升級一番,木濱建議把價格翻番提到三塊錢,小孟猶豫著勉強同意。過幾天木濱又建議價格提到四塊,小孟瞪大眼睛,但人數(shù)還是不少。最后木濱說提到五塊錢,小孟說大頭兄弟想錢想瘋了嗎?
木濱說我、我沒瘋,來、來理發(fā)的人會、會瘋。果然,價格提到五塊錢,兄弟兩個一天下來仍是忙忙活活,很多年輕人把來俏上海理發(fā)燙發(fā)當成了榮耀。高興得小孟有時會敲一下木濱的腦袋,說你這個悶大頭像一休哥一樣聰明。
理發(fā)店的裝修是在夜里關(guān)門后,兩人自己動手完成的。所以八七年開春的頭三個月里,黑白忙碌的木濱幾乎沒有了思念和擔(dān)心媳婦兒的空隙。等到理發(fā)店漲完價步入正軌,木濱算計著預(yù)產(chǎn)期差不多的時候,就和小孟商量著,預(yù)支了六百塊錢趕回家去。
離家半年,媳婦兒沈風(fēng)茹和岳母倒也無恙。只是因了營養(yǎng)不濟,懷孕的風(fēng)茹面色黃瘦,轉(zhuǎn)過身去木濱抹出了一把淚水。隨即把網(wǎng)兜里的罐頭打開端給了岳母,拿開媳婦兒手里織的半截毛衣,沏了碗麥乳精遞了過去。
木濱找村委會開了證明信,拿戶口本兒去鄉(xiāng)里照身份證。上海的派出所要求辦理暫住證,沒有身份證是不行的。
等到了鄉(xiāng)里負責(zé)人說不能給你辦理,木濱納悶了公社都改成鄉(xiāng)了,時代變了怎么辦身份證還要講出身成分嗎?負責(zé)人說你們家去年的公糧和提留都沒交呢,交完了才能照身份證。把公糧折成款項和提留交了八十多塊錢,這才把身份證的照片給照了。
晚上回到家,債主們聞著味兒似的都上門來了。木濱給他們分去了三百五十塊錢,答應(yīng)剩下的錢半年內(nèi)還清,剩下一百七十塊錢等著媳婦生孩子。
幾天后兒子出生了,瘦的比墻角竄出的老鼠大不了多少,不過哇哇叫倒也歡快。當接生婆說恭喜你孩子是個“帶把兒的”這句話時,木濱心里如同一塊石頭“咚”地落在了地上。從城里出城到村子不過五里地的路上,不下十幾處墻上有“晚婚晚育只生一個好”的類似標語,先前對生女兒的擔(dān)心變成了喜悅。
木濱跑到爸爸和奶奶的墳上燒了紙,一來要告訴爸爸和奶奶家里續(xù)上了香火,二來過年沒在家,算是補上給老人的紙錢。
半個月后,木濱拿到了寫著自己程木濱仨字的居民身份證。他默默地拿著身份證望了好久,半夜醒來還看了兩次。是的,身份證上確實沒有“地富反壞右分子”的字樣。這時才真正地感覺到,他是蕓蕓眾生中平等而不再是低人一等的一員,他才是屬于這塊大地的子民,這一天他等了二十二年。
然而在他幼小心靈中植下的自卑的霧霾,已經(jīng)侵入他的骨髓,一張身份證是遠遠驅(qū)散不了的。心理的病毒抽絲般離開他的軀體,還得需要幾十年時間。
回到上海,木濱和小孟一起把發(fā)廊做成了南市區(qū)檔次最高價格最貴的理發(fā)店。每天晚上、每到周末人頭攢動,兩個外地小伙子在上海灘掙到了他們?nèi)松械牡谝煌敖稹?br />
兩年多的夜以繼日,小孟有了一萬五千多塊錢,木濱除去還賬和家里的開銷,也有了四千塊錢的存款。
俏上海發(fā)廊的生意,讓多少個發(fā)廊羨慕的要死呢。可是八九年的春季,小孟和木濱卻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離開,離開這個解決生計開了他們錢路的店鋪。
那個潛逃國外的電風(fēng)扇廠長,成了他倆人生財富啟蒙的“一句師”,廠長的話讓他倆在閉燈后的夜里探究了三年。廠長把理發(fā)店說成了一個攢錢的地方,而掙錢盡管不知道在哪里但絕不是在這里。廠長還說將來有一千萬才算真正的有錢人。腦袋里住進了欲望的魔鬼,兩個小伙子早已經(jīng)等不急了。
他們不明白也不想弄明白大學(xué)生為什么停課,只知道《新民晚報》上看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小孟要跑去廣東做批發(fā)洗發(fā)水的生意,去實現(xiàn)他十萬元的夢想。盡管后來小孟沒有像木濱一樣掙下百億財富,但也編織了自己人生的傳奇。二十多年后兩人再次產(chǎn)生交集,在杭州最高檔的別墅區(qū),小孟用“一個別墅換回了八個別墅”。
木濱雖然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門路,但也決意離開理發(fā)店,把自己再逼上一把。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