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秋雨急煞人。這天突然間狂風驟起電閃雷鳴,不一會兒下起了瓢潑大雨。
工廠的十來間土屋子又小又黑,平日的加工操作基本上都是在院子里進行。面對下起來的大雨,七八個人齊上陣,挖坑兒埋桿扯塑料布,很快搭起了個簡易棚子,頂著雨繼續干。
早早晚晚一天要造出兩臺太陽能來,才能跟得上銷安部的銷售,銷安部有貨賣,工廠才有錢賺大家才有錢掙。小鍋飯帳上拎得清,出工下力也是為自己。吃國企大鍋飯出身的任有義廠長,反而為方程廠設計了一個“人人為太陽能,太陽能為人人”的好機制。
木濱蹲在院子里淋著雨,一點一點地,拾撿散落的太陽能水箱保溫用的巖棉材料。
門外進來一個人,看了看也不說話,蹲在程木濱身后幫著拾撿。程木濱還告訴人家撿仔細點兒,節儉才能出效益,來人嗯嗯著。撿完了程木濱起身,才發現身后的人不是廠里人。
細看:我的天,竟是上海電大的同學汪永興大哥!
汪永興說木濱兄弟別瞪大眼了,我從國外回來了。齊博士鼓勵我干太陽能,我來向你學習取經了。程木濱說天降大、大哥啊。顧不得身上濕透,當即給了汪大哥一個大大的擁抱。即刻拉汪永興到小土屋里落座。
雨傾盆而下,棚子里四處滴灌,地上積水很快淹沒了腳面,浸濕了人們的鞋子。大家頂著雨泡在冰涼的水里繼續做工,淋得實在不行了,就穿上雨衣或把薄膜之類的東西披在身上。
沏茶倒水。程木濱和汪永興一個講自己做太陽能的經歷,一個講自己在國外感受資本家的故事,從下午一直到天黑。中間去程木濱家里匆匆吃了飯,回來繼續挑燈夜談到半夜。
尤其程木濱,對老汪大哥的出身和他國外的經歷十足地好奇,若聞天書。
民國時,汪永興的爺爺在舊上海開辦了一家紗廠,后來家道沒落回到原籍江城。
老城老巷,一個頭發斑白的老人一個年幼無知的孩童,演繹著一曲跨越歲月的溫馨,從小爺爺就給他講開紗廠的故事。每天早起,爺爺都會把住的巷子認真的清掃一遍。巷道內那一塊塊浸漬著青苔的青石板,續寫著爺爺的人生滄桑。汪永興曾經看到,爺爺將一船的木材用肩扛的方式卸下來,修葺自家已經破損的茅屋。
五十年代,在銀行工作的汪大哥的父親,因對糧食的統購統銷提出質疑,被劃為了右派。這樣,資本家爺爺加右派父親,高中畢業的汪永興因堅決不和剝削階級家庭劃清界限,失去了上大學的資格,最后只能進了工藝品廠當了名工人。
幾十年工作努力,成了一名技術頂尖的技師,把腳踩磨玉機改造成電動玉雕機,就是汪大哥在工廠的發明。
再就后來上電大,和程木濱一起成為了區電大兩個表彰的典型。程木濱是因為成績最好,汪永興是因為年齡最大。汪大哥說上電大一是做給女兒看,也是完成自己年輕時的大學夢。
電大畢業后汪永興去國外打工,要去看一看像爺爺一樣的資本家是不是真的剝削人,到底是怎樣的剝削人,看看人吃人的資本主義社會萬惡的資本家,是不是真的把賣不出去的牛奶倒進海里河里,看看遍地失業的窮人是不是嗷嗷待哺。
四十八歲的汪永興踏上了位于幾內亞灣西岸陌生的土地。沒有到發達的歐美卻到了貧窮的非洲,沒見到白皮膚藍眼睛的國外資本家,卻看到了同宗同祖黃皮膚的臺灣大老板。
在非洲的臺灣老板棕櫚油廠打工,剛去時大陸人和臺灣人同工不同酬。同樣的工作給臺灣人二百美元工資,大陸人只有一百五十美元。同去的幾個大陸人因不滿離開了,只有汪大哥不服氣,決心要做出樣子給臺灣人看看。
廠里進來兩臺五百千瓦發電機組。沒有運輸設備,汪永興自告奮勇,指揮著幾十個黑人雇工,用傳統的牽引杠桿法,把幾十噸重的發電機組運輸到了指定地點。設備供應方意大利專家的調試費用很高,他又主動嘗試著將發電機組安裝調試成功。這兩項為臺灣老板節省了相當大一筆開銷。
三個月下來,面對汪大哥的工作業績,臺灣老板給到了和臺灣人一樣的薪酬。再三個月又提撥他當了主管,一年多后成了總經理,工資漲到了六百美元。
說起感受,汪永興說除去一開始對大陸人有歧視外,臺灣大老板對工人挺好的。按時開工資福利待遇也不錯,給工人們應有的勞動報酬,老板獲得自己投資的回報。感覺人家資本家并沒有剝削人,反而是給了工人們一個掙錢養家的門路。
而對自己又是格外照顧,女兒寒假時老板邀女兒和太太來非洲探親,給報銷了往返的機票,還給買了不少的名貴衣服和金銀首飾,妻女特別地感動。和程木濱說資本家不是吸血蟲,資本家是有溫情的,有些資本家也是和我們一樣的出身打拼出來的。
干了兩年,上了歲數的臺灣老板打算給汪永興股份,把工廠交給他打理自己回臺休養。汪大哥婉言謝絕了,妻子為此還和他吵鬧一翻。眼看著過上富裕日子了,沒想到男人一點兒也不珍惜。
汪永興覺著認識資本家的目的達到了,自己要回國創業開工廠,用開工廠的方式為國家的四個現代化服務。做為爺爺的孫子,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再現這個家族曾有的榮光。
去也沖沖來也沖沖,汪永興一沖動去了國外,再沖動又回了國內。他現在的沖動是,要在有生之年也做個資本家,做個太陽能資本家。
汪大哥告訴程木濱,女兒今年在清華大學畢業了,因為學業優異被保送到了外交部。而女兒的興趣在金融,竟然辭去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外交部工作崗位,去應考中國人民銀行的職位,欣慰的是女兒以筆試面試均為第一名的成績順利入職。
程木濱說果然是龍生、生龍鳳生鳳,汪大哥繼、繼承了爺爺的基因,現今這女兒也證明了虎、虎父無犬女啊。
汪永興笑笑,并沒有謙虛幾句,似是認同。說木濱啊,我做太陽能咱們就是同行了,你不會反對不樂意吧?
程木濱說大哥啊市場之、之大不少你我兩個,和你學習還來、來不及呢。當初你去國外打工,也是給、給了我創業動力。今天你五十歲再、再創業,又讓我這后輩倍、倍加敬佩。
汪永興說年輕時沒機會,在國企按步就班地做了三十年,現在正是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我要抓住人生最后的時間干事創業,才不枉這一輩子。
給程木濱留下從國外帶回來的禮物,汪永興也不住下,當夜乘火車回南方去了。站臺上,汪大哥又推薦程木濱買本兒《***文選》第三卷,說看看能了解國家和社會發展趨勢。
想著五十歲的汪大哥匆匆離去充滿活力的身影,回味著汪大哥對資本家的理解,回到家的程木濱直到天亮也沒有合上眼,懷疑汪大哥是不是從小被他爺爺灌了雞血長大的。
早上吃飯時,徐麗華說聽說任廠長每周都會去城區的銷售店里,不會和店長蘇大姐對眼吧,那可是他從毛紡廠帶過來的人。程木濱笑笑,說任大哥是去了解銷售情況了。
三個月后在南方江城市,汪永興的太陽能工廠誕生了。十年后,方程太陽能與永興太陽能在南方市場一場大戰,汪永興以獨特的營銷模式形成了區域的壟斷,程木濱甘拜下風。
一趟趟地來工廠溜達,一次次地說村委會可以投資,見程木濱呆若木雞般沒反應,村主任程耀旗終于還是沉不住氣了。他說木濱啊現在辦廠的多了,有人要出兩倍的價錢租咱用的這塊地兒了。
程木濱問任有義廠長,說這村主任演的哪、哪一出啊,是要攆我、我們走嗎不成?
任廠長說木濱啊你去年賣多少今年賣多少啊?程木濱說去年賣了四、四十多臺,今年賣了三、三百來臺。任廠長說那就是了,天天在人家眼皮子底下往外拉太陽能,咱這是樹大招風啊。你不讓村委會入股,又不給人家主任個人表示一下,他不眼紅我們才怪呢。
不是因為村長,而是因為規模的擴大,兩人商量著把方程太陽能廠搬出鐵佛村,搬到一個面積更大看起來更像樣兒的地方去。還有,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牛棚廠里招人太他媽難了。長大的了方程廠是應該出“牛棚”了。
程木濱又收到了香港許先生的第三封信,信中說要安排女兒來鐵佛市面談相關事宜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