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年,劉東升說自己個兒是水灌洞穴的米羊(螞蟻)有出沒進,蓋了座六層高的天利大廈,土建加裝修總共砸進去了一千七百多萬。特別是裝修,他比襯著明月湖別墅的用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商業混凝土公司和建筑公司都是干自家的活兒,不可能有效益。食品廠投了幾十萬新設備,菜市場倒是有盈利,但在他眼里是毛毛雨。還有,村兒里人和三親六顧還在他這榨去了一百多萬。
人怕出名豬怕壯,都知道劉東升在南方發了大財。所以隔三差五地,總有人上門來借錢。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村里人抬出了八輩兒交情,村外人打出了八桿子親戚關系。用急也好做生意也罷,一雙雙渴望的眼睛各種理由。一開始借萬兒八千,凡有張口劉東升必給,媳婦兒秦翠花大大咧咧不管,借錢的人們見狀蹬鼻子上臉,再開口就是三五萬十萬八萬,有主動打借條兒的,不打借條兒他不要也不記。一年下來,估量出去了一百大幾十萬。
早些時候已經拿到了天利房地產公司的營業執照,天利大廈交工他也不急于掛牌兒。劉東升計劃著先把十大碗兒飯莊開起來,請全村兒人和所有親朋好友來一個千人宴。在那個大陣仗上當著大家伙兒的面兒,他才宣布天利房地產公司成立,再把牌子掛上。人們都知道他和程木濱是從小一塊要飯長大的難兄難弟,大頭濱有文化能搞太陽能新科技,他黑東升玩不了,但他要玩資本大手筆。他要讓人們知道,他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干苦力的了,他是現下能呼風喚雨的房地產大鱷。
在十大碗兒飯莊開張之前,做為吃貨的劉東升還有個事情要做,他要請一個祖傳的手藝人來做鐵佛燒雞。十大碗兒雖有名但是大眾菜,也僅名傳于方圓幾百公里。而鐵佛燒雞全國聞名,有六百多年歷史,是全城人逢年過節走親訪友的必備佳品。政府來了貴賓,不會招待十大碗兒,但一定要上燒雞。有一句話叫沒有一只雞可以活著離開鐵佛城,以此來形容鐵佛燒雞的炙手可熱和對活雞的需求量之大。有了鐵佛燒雞和十大碗兒的珠聯壁合,飯莊必然一炮打響,他的千人宴也將更加有排場上檔次。
燒雞的來源傳說有兩個版本兒,而時間是確定的,是在元末明初之際。
鐵佛城地處土壤肥沃的華北平原,千百年來家家戶戶有在院子里養雞的習慣,農家雞食五谷雜糧和田里的蟲子,長得健康發育也快,所以天生有肉質鮮嫩的基礎。大運河是當時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每天河面上的船只穿梭往來不停。鐵佛城因此成為京都通達九省的國道,南來北往客如云,飯館客棧多如林。于是在通往運河碼頭的西門外大街,出現了很多家以雞為招牌的飯店鋪子。
傳說在西門外大街上,有一間賈氏燒雞店。鋪子離運河碼頭不到兩百米,生意還不錯。有一天賈掌柜有急事外出,囑咐小二壓好火看好一鍋雞。哪知道賈掌柜前腳一走,小伙計不一會兒就在鍋灶前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煮過了火,急得店小二在店門口直打轉轉。賈掌柜回來了,小本生意不忍心扔掉,就小心著把雞撈出來拿到店面上去賣。沒想卻是雞香誘人,竟吸引了很多過路行人紛紛購買。客人一嘗還嘖嘖稱贊,說不只是肉爛味兒美,就連骨頭一嚼也是又酥又香,真可謂穿香透骨了。事后賈掌柜上心琢磨,改進工藝。這就出現了燒雞的原始做法大火煮小火燜,今天專業說法就是火候要先武后文武文有序。
也有一種傳說。說賈掌柜是個大孝子,老娘有重病,他經常給老娘抓藥熬藥。有一次從店鋪里回來,發現一包草藥袋讓一只雞給踩破了,這只雞還專找那些有營養的草藥吃,什么砂仁、豆蔻、丁香、白芷、陳皮等等。賈掌柜一生氣,抓起雞來擰了脖子,殺雞褪毛扔進鍋里油炸湯煮。再去城里給老娘抓藥,等他回來雞煮過了火,但雞的香味早吸引了路過的客人和四鄰,聚在他家院門口品頭論足。賈掌柜回想起雞剛剛吃的那些東西,于是,鐵佛燒雞最初始的配料和工藝就這樣誕生了。
賈家雞有名了,賈掌柜用荷葉包起兩只剛出鍋的熱氣騰騰的燒雞,到溜口街馬秀才家,請秀才品嘗。馬秀才邊品邊吟:熱中一抖骨肉分,異香撲鼻竟襲人。惹得老夫伸五指,入口齒馨長留津。
正值鐵佛寺前的元宵燈會,賈氏燒雞銷路大開。許多做燒雞的同行,紛紛暗中學藝。
不多久,運河兩岸的燒雞鋪一個接一個開了起來,星羅棋布。在運河碼頭、水旱驛站和城內官衙附近,還出現了許多挎子籃子叫賣燒雞以此為生的人。當客人們乘船路經鐵佛城運河碼頭的時候,雞香襲來讓人流口水,于是紛紛停船上岸一嘗為快。從此,鐵佛燒雞隨著京杭大運河南來北往的客旅而名傳全國。
有一年,一位大清皇帝乘龍船沿運河來到了鐵佛城。沒有住在河西岸建造的行宮,而是住到了城內他的啟蒙老師家里。啟蒙老師是一個一生清寒只愛讀書的進士,以家宴為皇帝接風洗塵。但家中既無山珍海味,也無名廚伺候,他想到了自己家鄉的名產燒雞。于是派專人上街買來了剛出鍋的熱燒雞,端上餐桌,皇帝見一個又鮮又香臥鳳在盤,忍住沒有流哈喇子。等吃到嘴里一嚼,那真是香滿口味滿屋,食欲大大地,在老師家不妨甩開腮幫子大吃無妨,邊吃邊說“真乃神州一奇也”。
老師見龍顏大悅,就文房四寶伺候,皇帝乘興御筆親書匾額賜予老師。之后,鐵佛燒雞成了御膳房常備的菜肴之一。這時吃燒雞的人還只是達官貴人商賈富豪,黎民百姓只能望雞興嘆。
到了民國年間,隨著津浦鐵路的開通,鐵佛城燒雞進入了興盛時期,全年銷量達到了幾十萬只。凡乘車乘船路過鐵佛城者,必然下車下船買上一蒲包燒雞品嘗或捎走。車船凡進入鐵佛城,立時滿車滿船的燒雞味兒,碼頭上站臺里盡是叫賣聲,滿耳朵里都是生姜大蔥味道的拙拙的鐵佛城土語:燒雞咧燒雞咧,鐵佛城燒雞咧。
現在的鐵佛城燒雞形色兼優、五香脫骨、肉嫩味純、清淡高雅、味透骨髓、鮮奇滋補。造型上兩腿盤起,爪入雞膛,雙翅經脖頸由嘴中交差而出,全雞呈臥體,色澤金黃,黃中透紅,遠遠望去似鴨浮水,口銜羽翎,十分美觀,是上等的美食藝術珍品。
鐵佛城燒雞采用專養的一千克左右的當地小公雞或未下蛋的母雞。原料與配料包括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草果、陳皮、三萘、砂仁、生姜、玉果、桂條和肉桂等二十多種中藥材,調料有小茴香、醬油、白糖、食鹽等十數種。經過選擇原料、宰殺褪毛、浸泡造型、上色晾干、燒油炸制和入湯煮制后,成為香透骨、肉爛骨酥的鐵佛燒雞。看一眼食欲大振,嘗一口妙不可言,具有開胃、補腎、助消化的作用。每到中秋春節,鐵佛城全城吃雞送雞,燒雞供不應求。
經過六百多年的傳承,鐵佛城燒雞的制作工藝愈加精湛。前幾年,成為某全國大型電視節目的中國美食系列之一。
眼下讓劉東升犯難的是,村兒里遍地跑的雞很多,正宗的燒雞祖傳手藝人卻全城難尋一個。此事不好貼告示打廣告,只能熟人朋友間打聽問尋。正是吉人自有天佑,西郊岳家店的中夏利獎司機聽說了劉老板的想法兒,就在出租車司機之間放出話兒來。沒幾天,竟傳來了一則消息,說有個燒雞傳人賈老先生正準備開一家燒雞店。
劉東升聞訊立即前往,說可以投資并不要一分錢利潤,只要老先生做出正宗鐵佛燒雞。
老人家告訴他利潤可以分成,但一天他只能做兩鍋六十只,多了一只也不做。
賈老先生是賈氏燒雞的第二十五代傳人,五十年代公私合營時,和其它燒雞傳人一起組建了國營的鐵佛燒雞公司。退休后開了自家的賈氏燒雞廠,在上規模的問題上和兒子女兒產生了分歧。后來兒女偷偷地把他的法人換掉了,賈老先生大發雷霆,報警叫來一一零,神仙難斷家務事不了了之。老先生在廠里說話不管用,眼看著兒女上產量放松質量而又無可奈何。為了正宗賈氏燒雞的金字招牌,最后老先生決定自開一家燒雞店。
一個燒雞傳人,一個吃物美食家,兩人商定在鐵佛城北城開一家燒雞鋪。劉東升想像著,在正宗燒雞和十大碗齊上陣的千家宴宴會上,他也要金雞唱曉,宣布天利地產公司正式開業。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