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覺得江啟明說的不無道理,這火鍋如果用植物油,確實是更能入味,更好吃,用這豬油就顯得油膩些,不那么入味,所以還是值物油更好。”
李寶輝贊成道。
江啟明聽了他的贊成有些小得意,也算是在孫柯面前出了一口氣,贏回了一點面子和起碼的尊言了。
周圓圓苦笑道:“可是輝哥啊……這孤島之上也沒有可煉油的植物,反正我是沒有看到,如果有玉米,花生,大豆,山茶樹子這些都可以煉油,可這些我們都沒有,所以除了豬油可取也沒有別的。”
李寶輝尋思了一下才道:“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這種植物的油煉起來有些麻煩,味道也不是很好?”
“輝哥,什么東西?”
趙檬追問道。
伊雅.蘭妮等人也把目光投向了李寶輝那邊,想問問是什么油。
李寶輝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就是身邊的那些油棕櫚樹長的果子,油棕櫚果可以煉出棕櫚油來,這棕櫚油大家應(yīng)該很熟悉,一些美食,零食里面,廠家為了節(jié)約成本都會選擇棕櫚油來做添加油,雖然說味道不如油菜,花生,玉米,橄欖油,山茶油好,但是起碼天然健康,是目前我們在孤島上的不錯選擇的植物油了。”
“好……太好了!”
“不錯,這樣的話我們也不用老吃豬油了,不然都要吃出豬肚腩肉來了!”
“我也是,在這孤島上待了才大半年,起碼肥了十幾斤。”
“你才十幾斤,我已經(jīng)肥了二十幾斤了。”
周圓圓道:“可是油棕櫚果雖然可以煉油,但怎么煉油這成了眼前的問題。”
“對的,怎么把油炸出來了?”
“這才是最關(guān)建的地方,有棕櫚果,但也要有技術(shù)才行。”
“你說有誰知道,可以說一說?”
“不知道!”
“我也不曉得怎么榨油!”
“唉,看來得好好研究一下才行。”
“如此說來,想吃到棕櫚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李寶輝沉默起來,他正在想一個問題,關(guān)于煉制棕櫚油的辦法,以前在家鄉(xiāng)的時候他到是對老式的榨油機有過一定的了解,主要是土榨油機,都是村里人自己做的關(guān)于土榨油機的樣子他還是完全了解的。
“這樣吧!雖然我不知道這種棕櫚油的提煉油方法,但是我的老家有山茶樹樹上結(jié)的山茶果籽可以榨油,這個大家應(yīng)該也熟悉,超市里面有的賣,叫山茶油,沒有添加的純山茶油的價格也比較貴的。”
“對,山茶油我知道,也吃過,算是幾種植物油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油品。”
“超市里純正的山茶油,一斤要幾十幾百塊吧!”
“應(yīng)該是按照份量,小瓶的幾十上百一瓶,大瓶的幾百塊一瓶。”
“畢竟山茶油有限,純山茶油當(dāng)然貴,多數(shù)的山茶油是與其它植物油混合加工出售,所以幾十塊一大瓶的不少。”
“還有橄欖油也是,添加了其它植物油的幾十塊好大一瓶,純正的話一小瓶都要幾十上百了。”
“油菜油如果是純正的,也不便宜,添加過的也就便宜的多。”
“嗯,油菜油有其獨特的味道,把它倒入鍋中加熱后這種油菜油的香味就會發(fā)揮到極點,做出來的菜也比其它植物油做出來的菜味更重更香,而且更燙口,我還是挺喜歡吃的。”
“我吃過一次,不過有些接受不了這鼓味道,所以一直吃花生油,玉米油這些味道平和的油。”
“那是你沒吃習(xí)慣好嗎?吃習(xí)慣了,你才會知道油菜油好吃在哪里。”
“確實,不過人的口味各有千秋,老話說的好,蘿卜白菜各有喜愛,本來就是這樣,不是任何的事物都能讓任何人接受的,只有一部分能能接受,另一部分人正在試著接受,還有一部分人亞根就接受不了,這事放在我們生活的周邊,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就比如一個家庭吧,做菜的時候,不管家里是兩口人,還是三口或更多,口味都是有不同的,比如父母喜歡吃的咸一點,兒女喜歡吃淡一點,油放多了,料放少了,太熟了,生了等等其實這味問題每天都在上演。”
“嗯,我家就是那樣,我爸媽的口味比較重,所以炒的菜鹽,油放的多,我了喜歡吃淡一點,所以每天吃起飯來都會與父母產(chǎn)生一些口味上的分歧。”
“我也是……”
周圓圓幾人正在“嘰嘰喳喳”的討論著這些生活上的大事,小事。
李寶輝正在想著怎么把榨油機做出來,使用上然后把棕櫚油煉出來。
吃完晚飯,李寶輝就拿著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憑借腦海中的記憶,把榨油機的基本模型結(jié)構(gòu)畫出來,然后才能開始制作榨油機。
孤島上也沒有別的材料,所以這個榨油炸機必須是全木頭制作而成,雖說一個土榨油機的構(gòu)造并不復(fù)雜,但要做成成品卻遠非眼睛看到的那樣。
一個經(jīng)常在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見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等到了自己動手去做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太難了。
李寶輝只知道土榨油機的具體模型構(gòu)造,自己并未親手做過,也沒見別人做過,這要動手做起來顯然是一件難事。
但李寶輝不會放棄,難也要做出來,畢竟在這個孤島之上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拿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也沒什么不好的。
接下來的幾天里,李寶輝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就是在專研怎么把土榨油機做出來的問題。
通過幾天的專研,李寶輝終于摸清楚了土榨油機的每個零部件的樣子,做法和作用,這才是最重要的所在。
專研完成,李寶輝就可以帶著蒙言幾人大刀闊斧的干了。
之后李寶輝又花了十天,有了蒙言幾人的幫忙,一個展新的土榨油機終于面世了。
而且李寶輝還在原來的土榨油機上添加了一些自己的創(chuàng)新部件,讓土榨油機在使用榨油時更方便,省力,又快捷,且能把棕櫚果內(nèi)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油榨出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明,在外面也許算不上什么,但在這孤島之上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