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上前聽封
為了傳宗接代的大事,房遺玉終是同李元嘉處之一室,一夜無眠。
房遺玉一大早,頂著一對黑眼圈,任憑丫鬟幫她梳洗,而后入宮去接受唐太宗封賞。
房遺玉入宮穿過太極門,先行來到太極殿旁側的偏殿。
在唐太宗未準備好上朝之前,來參加朝會的官員是不允許進入太極殿的。
為照顧提前到的官員,在太極殿旁側特設偏殿,供參加朝會的官員歇息等候。
房遺玉走進偏殿的時候,其中已有數十位大臣,三三兩兩聚在各處,各聊各的。
在殿中一側,儲君李高明正在同一些重臣拉關系,見房遺玉前來,眸中火光閃動,氣得要死。
在殿中的另一側,房杜二相正同尚書省的一眾官員閑聊。
大唐的官場制度承襲于前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別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加之戶部、刑部、吏部、兵部、工部、禮部。
中書省的領導為內史令,副手為內史侍郎,門下省的一把手為納言,副手為黃門侍郎,主要負責糾核奏折,復審中書省詔書敕文,如若認定不妥,可退還或加以糾正,也稱封駁。
這也是大唐初期最為開明的政策,大多朝代概以皇帝為天,可大唐卻是不同,門下省的官員有權駁回皇帝決議,只要他們認定皇帝有錯,就可將政策暫緩,這樣能夠避免因帝王之錯而給國家帶來巨大損失。
至于尚書省,則是大唐權力最大的機構,統領六部,集軍政大權于一體,這個機構在大唐正如人的大腦、心臟,是大唐軍政運作的核心,一把手為尚書令,但因唐太宗早年曾擔過此任,故而無人再領,成為虛職,由副手左、右仆射代行職權,也就是大唐的左右二相,房杜二人。
尚書省這一小堆人聚于一處,隨時都能改變大唐未來的發展方向。
房遺玉近前一一拜見:“杜叔父,曹叔父,劉大人、趙大人——父親!”
尚書省這些官員都是房杜二人的黨羽,對房遺玉這頂頭上司的女兒,自是熱切的很。
杜如晦撫須笑道:“侄女勿要多禮——你來的正是時候,叔父這正有事相求!”
房遺玉正要回話。
旁側的房玄齡冷哼一聲:“你同這丫頭客氣什么——下朝之后去尚書省一趟,我們有事問你!”
房遺玉翻了個白眼,心下嘟囔道:“你是我爹,說什么是是什么!”
房遺玉也知房杜二人是真有事尋她商議,直接應了下來。
隨著朝會的時間愈發逼近,偏殿里的官員也是愈發增多。
就在外面的天上有些魚肚白的時候,只聽嘭地一聲,宣布朝會開始的鑼鼓聲兀自響起。
偏殿中的百官聽到聲響,忙整衣列隊,行進正殿。
文武百官有序的跪坐席上,待百官坐定,唐太宗才身著一身華美龍袍,大步行至堂上。
朝會也因唐太宗的到來,正式開始。
這朝會以商議國家大事為主,一開始也沒房遺玉的事,只在旁側聽著,聽著大唐近來局勢。
因大唐近年來兵戈不停,發動數次十萬以上的大型戰役,使得大唐糧草、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經濟主要依仗絲路,已是逐漸恢復,可在糧食儲備上卻是顯得有些不足,分布于大唐各地的重要糧倉都出現虧空現象。
這明顯是個危險訊號,糧草是一國之基,不可或缺的資源。
國家之所以儲備糧食,正是為了防備突發事件,正如外敵入侵,突來的天災,都是需要備足糧食,且數量不小。
若戰爭、天災來臨,朝廷拿不出足夠的儲備糧食,等待國家的只有滅亡一個下場。
大唐糧倉虧空,是必須盡快解決的重大之事。
文武百官針對此事議論紛紛,然而大都是些雞肋的辦法。
譬如魏徵的提議,既然是用之于民,那也可先取之于民。
雖說國家庫存稀缺,可大唐的子民富足,家家戶戶皆有余糧,可以出資收購,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提議在更早的時候就有人做過,且成效非凡,只是有些指標不治本,雖說能填滿糧倉,可卻不能增加糧食產量,若是災禍真的來臨,情況并不會好上多少。
大唐想征戰四方,就必須有用之不盡的物資作為后盾,很明顯現在的大唐,并沒那個資本。
因隋煬帝曾經的敗家之舉,現在的大唐雖說富足,可在人口上卻有著明顯的缺陷,物資難以快速增長。
房遺玉聽著眾臣商議,也為此煩心,心說:“早知有這一日,前世就該學學袁隆平爺爺的本事,也就不用再愁沒糧食了!”
對這糧草之事,文武百官討論了快兩個時辰,想到的辦法翻來覆去也就那么幾個,能在真正意義上起到作用的主意卻是一個沒有。
唐太宗也知繼續討論下去也得不到他想要的答案,只道:“糧食增產的事,各位愛卿好好回去想想,此事關乎我大唐萬世基業,不可輕視。”
殿下百官齊聲應是。
而后唐太宗笑道:“散朝之前,朕要褒獎一位愛卿,她為我大唐立下了潑天大功。”
唐太宗話一出口,文武百官便知道唐太宗所說的這個她是誰。
無數目光聚在房遺玉的身上,她作為左屯衛將軍,按說任務是訓練麾下軍卒,做好戰前準備,沒必要來參加朝會。
而房遺玉今日卻是例外的前來參加,在此之前,朝中更是為她發生過一次激烈動蕩,諸多跡象表明,房遺玉這么一個女子,又要加官進爵了。
羨慕嫉妒恨,百般情緒。
年歲未滿雙十,且是一女兒身,房遺玉的升官速度便是稱之為策馬狂奔,也是妥當。
唐太宗撫須笑道:“朕就不點名了,對于她的功績,你們也該看在眼里,不費一兵一卒替我大唐解決江南亂黨,更在姑蘇瘟疫來臨之際,總覽全局,為我大唐挽回巨大損失,拯救二十萬子民的性命,朕希望你等都能同她學習,有責任有擔當,為我大唐嘔心瀝血。”
唐太宗臉色一正:“房遺玉上前聽封。”
房遺玉來至大殿中央,俯身作揖:“臣在!”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