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宮,馬還拴在樁上。她不想騎馬,牽著馬朝家的方向走去。
天色還早,但寬闊的大街上沒有幾個行人,商家和百姓紛紛關門閉戶,躲進了家里。
一群群寒鴉從長安城的上空掠過,朝未央宮的方向飛去。
大膽的百姓心想:“天下的烏鴉都匯集皇宮,這皇帝老兒敢情被邪魔附體,難怪盡干出些荒唐事來!比滩蛔『ε,仿佛心中的想法那邪魔的皇帝老兒即刻就會知道。
未央宮西安門前,皇帝點兵的廣場上,這個時分,照例會走出一隊兵士,將幾具尸首拋棄在地。這些死去的人,是天皇在這一日里用天杖杖殺的大臣和太監宮女。雖然太監和大臣們聯手對付天杖,想要在天杖之下討一條性命,但依然有不少人被打得鮮血淋漓,骨斷筋錯,一命嗚呼……
每日黃昏,全城的烏鴉都聚集到未央宮前,立在屋脊和大樹上,梳理著羽毛,磨礪著尖喙,一聲不吭的靜候著……
有大臣提出,不能將尸首長時間拋在門宮前,應該允許他們的親屬即刻收尸,“眾鴉集聚,甚為不祥”,結果自己也成了拋棄的尸體。自此以后,再也沒有人就天杖提不同的意見了。
奴才們學會了看天皇的臉色施行天杖,如果天皇只是借酒發瘋,并沒有真正生氣,被施行天杖的人基本上都能活下來;相反,被施行“天杖”的人就只有被烏鴉吞食的命運了。
想到這些,玉兒覺得越來越冷,也越來越害怕,不由得想念尉遲先生。先生總是那么淡定,總是能處理好一切看起來不能處理好的事情。他是她真正的導師,她對他的信賴超過父親和母親——假使母親還在,那也一定如此。
多年前的那個冬日,尉遲先生來到了趙王府,那一幕王府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記得清清楚楚,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情,無比鮮活生動。
玉兒自己反而記不太清楚了,許多細節都是別人演繹出來的,只要有機會,總有人在她面前從頭到尾完整地演繹一遍。一次,演繹的人是一個5、6歲的孩子,玉兒大吃一驚。原來,尉遲先生已經成了傳奇,而傳奇是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的,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更加精彩。
“那是一個冬日,非常寒冷的冬日,可以說滴水成冰,整個長安城都被凍住了。天空中當然沒有鳥,因為連風都躲了起來。”所有的人都會這樣開頭。
其實那一日并沒有那么冷……
宇文玉兒一路走一路想,便覺得心中溫暖,臉上不由自主露出了微笑。
“玉兒!币粋充滿磁性的聲音在不遠處溫茹地輕呼她的名字。
玉兒抬起頭來看,街角站著一個氣度非凡的道長,抱住手,微笑著看著她。
“先生!”玉兒叫道:“我正想您,您就出現了,您真地會讀心呀!”她甚至想撲到先生懷里,捶打他的肩膀。很小很小的時候,她曾經這樣在父親懷里嬉鬧,這是父親留給她最清晰、最溫情的片段了。她簡直不敢相信,那是她曾經的父親,與現在的父親判若兩人。
“玉兒,原來你也會傷心,我還以為你根本就不會流淚!蔽具t先生道,指了指自己的眼睛。
玉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擦掉眼角的淚水:“先生去了哪里?去了那么久,也不托雕兒帶個信給我,敢情是把我這個沒有出息的學生忘記了!
尉遲先生正要說話,一個人從他身后閃出來,拍著手道:“原來姊姊流淚是這么個樣子!想某人時不流淚,想先生時倒一肚子的淚水!”正是美姬。
玉兒生氣道:“你就會說風涼話,還會干什么?也不知道姊姊經歷了什么!”
美姬道:“咋不知道呢?今日你救了天后,還救了楊家大小百十口!好了不起!姊姊是英雄!”
玉兒奇道:“你竟然知道皇宮里的才發生的事情?”
美姬偏著頭道:“我不知道,難道先生也不知道嗎?先生如果不知道哪還是先生嗎?”
玉兒叱道:“大逆不道的小妮子,竟然敢妄議先生的長短!如果我是皇帝,先斬了你祭旗!”
美姬嘟起了嘴唇:“原來你比皇帝還要霸道!果然是一家人!”
尉遲先生偏袒玉兒道:“就不要打嘴仗了。玉兒不容易,伴君如伴虎,難怪她現今顯得那么孱弱!
已經到了王府門前,值班的家將莫婁兒一看是玉兒和尉遲先生,顯得特別的麻利和恭敬,安排奴仆牽過3人的馬從偏門去到馬廄,自己打著燈籠在前面引路。
玉兒隨口問道:“有爹爹的書信嗎?”
莫婁兒恭敬地回答:“有。昆侖奴方拿進去不久吶。公主可以去夫人那兒取信觀看!
玉兒忍不住問:“員哥哥、貫也有書信回來嗎?說到過甘、涼的局勢沒有?”
莫婁兒摸了一把頜下的胡髭答道:“員公子自然要給你嫂子寫信,貫公子向來不寫書信的,有5、6為家將都寫了信回來。自天皇擔任太子時遠征吐谷渾后,如今我朝與吐谷渾數年沒有發生大規模戰爭了,但摩擦還是有的,片刻不敢忘備戰!
玉兒誠懇地道:“莫大叔曾經跟隨赟哥哥遠征吐谷渾,哪一天倒要向莫叔叔請教甘、涼的地理形勢!
莫婁兒爽快地道:“行嘞,隨時聽公主和先生的差遣!公主還可以叫上昆侖老爺子,整個西域都在他腦海里裝著哩。”
走進荷風院,玉兒才問尉遲先生:“先生方才與蕭叔叔在一起嗎?”
美姬搶著道:“自然與我和我爹爹在一起!我們特意趕來長安報警,哪知道先生已經擒獲了北齊范陽王高紹義,一場天大的危機化為無形!
玉兒崇敬地道:“原來先生去了漠北,單槍匹馬干了這么一件大事,過程必定十分精彩,還請先生細細說給玉兒聽來!
美姬又搶道:“先生一直關注著高紹義和高寶寧的動向,高紹義聯合突厥和高寶寧南侵的想法還在肚子里,先生就知道了。高寶寧是北齊的營州刺史,鎮守黃龍,在邊疆還頗有威望,周武帝幾次遣使招慰,不受敕書。北齊文宣皇帝第3子范陽王高紹義逃到突厥汗庭,是他率先上表勸進。高紹義當了名義上的皇帝后署高寶寧為丞相。這次聯絡突厥和契丹、茍高麗南侵,都是他的主意。這小子一肚子壞水,可惜,這次沒有擒獲他!”噼里啪啦說了許多。
玉兒打斷美姬道:“還是請先生說說是怎么擒獲高紹義的。”
美姬撅著嘴道:“姊姊不要攔我。先生和我爹爹都表態了,以后擒獲高紹義的故事都由我權威發布。故事得從很多年以前講起……”
很多年以前,突厥還只是柔然的“鍛奴”,住在西域金山(現阿爾泰山)的南麓。
尉遲觀游歷西域,結識了突厥部落酋長阿史那土門,兩人情趣相投,惺惺相惜。尉遲觀賞識阿史那土門豪爽仗義,將一個弱小的部落治理得欣欣向榮,日漸強大,便決定相助他一臂之力,結束草原上群雄割據、相互征戰的局面。
當時,柔然正與鐵勒作戰,雙方互有勝敗,戰局進入僵持階段。為了一舉將柔然擊潰,鐵勒酋長聯絡分散在漠北草原的九姓鐵勒,集結10萬鐵騎,長途奔襲柔然。尉遲觀截獲這個消息后,親自率領突厥精兵埋伏在鐵勒西征的必經之路,乘著夜黑風高,襲擊鐵勒增援騎兵的營地,火燒連營,許多鐵勒騎兵來不及上馬就死于非命,最后俘獲了鐵勒5萬部眾。
取得這次作戰的勝利后,突厥勢力大漲,酋長阿史那土門恃功向柔然阿那瑰可汗之女求婚,卻被一口拒絕,并遭到辱罵。
突厥群情洶涌,要與柔然開戰。
尉遲觀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突厥的勢力與影響力還過分弱小。他建議突厥交好西魏,從而鉗制柔然,逐漸取得在草原上的優勢。
阿史那土門對中原皇朝充滿偏見,搖頭道:“西魏也好,北齊也好,都是我草原部落的敵人,我怎么能與他們交好呢?豈不被草原上的英雄好漢笑話嗎?”
尉遲觀充滿感情地道:“我本是西域胡人,卻被中原人收養,并寬宥了我的過錯,傳我衣缽,我從來都不覺得胡人與中原人有什么區別。讀過史書你就會明白,中原向來專注于中原,從來就沒有征服、統治草原的野心,因為對于他們來說,北方的遼闊草原不能農耕,全都是無用之地。只要我們不去挑釁他們,像匈奴被滅族的事情就不會再度發生!
阿史那土門望著尉遲觀道:“我們向來不喜歡回憶過去,說起來我們也是匈奴的一支,在我們的記憶中,是漢朝遠征西域,消滅了匈奴……”過了好一會兒方道:“道長學識淵博,見識自然在我之上,我不明白的是交好西魏對我突厥又有甚么好處呢?我們離西魏可有萬里之遙。”
尉遲觀飲了一口飲酒,緩緩地道:“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柔然一直與西魏為敵,西魏就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地處柔然的后方,正好可以牽制柔然對西魏的軍事行動,對西魏來說我們的弱旅勝過10萬雄師!我們可以與西魏聯合行動,要不了多久,柔然這艘已經進水的大船便會千瘡百孔,沉入水底,到那時整個草原都得聽我突厥的號令!
阿史那土門擊掌道:“如此說來,與西魏交好可成就我突厥的霸業!待我當上了草原的霸主,當殺光那些原來欺負我們的柔然貴族!”
阿史那土門當即決定由尉遲觀帶領突厥使團出使西魏。
西魏當時依賴八柱國之首的權臣宇文泰治理國家。宇文泰是一個有膽有識的英雄,看到了與突厥結為聯盟的潛在好處,一口應承了尉遲觀之請,并且與尉遲觀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系。
西魏與突厥幾次聯手夾擊柔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為了鞏固與突厥的聯盟,西魏大統17年(公元551年),長樂公主出嫁突厥部落酋長阿史那土門為妻。自此突厥在草原上的名聲高過了柔然,許多小的部落依附突厥。
公元552年,阿史那土門領兵襲擊柔然,阿那瑰兵敗自殺。自此,突厥在草原上取得了霸主地位,土門自稱“伊利大可汗”,建立了突厥汗國。尉遲觀被阿史那土門奉為國師。
后來,土門變得脾氣暴躁、殘忍嗜殺,尉遲觀多次勸說無果,離開了突厥,但與突厥的許多王公大臣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阿史那彌爾出嫁給北周武帝時,土門之子木桿大可汗邀請尉遲觀充任突厥汗國的司禮之官;木桿大可汗之弟佗缽大可汗繼位,尉遲觀參加了繼位典禮,在突厥居住了一年,佗缽大可汗事事向他請教。
正是與突厥汗國有深厚的淵源,尉遲觀得知高紹義欲說服突厥一起南侵的陰謀之后,暗中請天元皇太后阿史那彌爾寫了一封書信,帶上金銀寶物去了漠北草原。
佗缽可汗見到多年不見的尉遲道長十分高興,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般禮遇尉遲觀,連續3日在金帳宴請他。
3日后尉遲觀正色對佗缽可汗道:“北周新立的皇帝依然重視與突厥的傳統友誼,尊奉阿史那彌爾為天元皇太后,排名在皇帝的生母之上,還有意為自己的兒子——小皇帝宇文闡娶一位突厥公主,特意命令我前來與可汗商量此事。最重要的是,北周吞并了北齊,統一了中國北方,沃野千里,戰士百萬,很快就可以平滅南陳,天下混一。與大周修好,突厥在漠北的地位就不可撼動;與大周為敵,那些覬覦突厥的勢力就會趁虛而入。與大周的關系,關系到突厥的國運,這是先伊利大可汗早就得出了的結論!
佗缽可汗聽了之后,深表贊成。其實他一直反對破壞與北周的友好關系,但以攝圖為首的大臣認為利用高紹義可以與大周討價還價,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的意見在部族會議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佗缽可汗不得不做出讓步,收容了高紹義,還出錢出力支持高紹義稱帝。
佗缽可汗抹著嘴角的酒沫提出:“高紹義來到我的金帳時,我向他承諾我的金帳就是他的金帳,我們突厥人永遠是他的朋友。按照草原上的習俗,我們不能做背信棄義的事情,所以抓捕高紹義一事還得國師親自操勞,我們盡力配合,但不具體參與!
尉遲觀知道草原上的漢子在喝酒之后往往會做出些脫離實際的荒誕承諾,估計高紹義那偽帝酒量驚人,與佗缽可汗棋逢對手,因此方得到了佗缽可汗的承諾。高氏是天下有名的嗜酒王族,高紹義酒量驚人也不算甚么奇事。當下點頭道:“草原上的英雄最講義氣,我絕對不會讓可汗您為難!
尉遲觀派出信使與與北周大將、建威候、熊州刺史賀若誼聯絡,請他親領精兵埋伏在邊界,數日后會送一樁奇功與他。
賀若誼久駐邊境,與尉遲觀有過交往,甚是欽服尉遲觀的武藝、道法與人品,接到密信后立即親點了數百精兵,換上突厥服飾,悄悄地埋伏到了邊界。
數日后是突厥汗庭傳統上圍獵的日子,佗缽可汗先找了一個借口將攝圖等與高紹義交好的重臣派到西域與西部達頭可汗商談東、西突厥統一號令的事情。待攝圖遠去后,佗缽可汗親自邀請高紹義參加圍獵,將高紹義等一行引到了離汗庭很遠的南方。
在路上,高紹義的近臣趙穆聽到了一些風聲,多次勸說高紹義不可靠近北周邊界,高紹義酒醉醺醺地說:“我每晚都住在大可汗的金帳之內,他將我視如兄弟,還有誰敢難為我?待我收復了齊國故地,也要請大可汗住到我的皇宮里去,我們一起豪飲我齊國的美酒。”
他向往北齊的都城鄴城,尤其向往地宮里珍藏的御酒。突厥的葡萄美酒雖好,但與醇厚的“太液池”相比,總是少了一些味道。他在夢中回過鄴城,鄴城依舊巍峨繁華,街上人來人往,都穿著寬大的衣裳,帶著高聳的帽子,個個飄飄若仙……北齊承襲了北魏的傳統,比南朝還要崇尚魏晉之風……那真是一個荒誕而充滿奇聞樂事的王朝!人人都醉生夢死,同時渴望成為英雄!
在夢中高紹義還見到了他的父親文宣帝高洋,高洋絕對沒有想到是這個他認為最沒有出息的兒子“復興”了北齊,看高紹義的目光充滿了驚奇與興奮……
蘭陵王高長恭戴著面罩凱旋歸來,他摘下面罩露出英俊非凡的臉蛋時全城都在歡呼,不僅是命婦、公主、郡主,就連普通百姓的女兒也恨不能充當他身旁的侍婢……
高紹義依舊感覺到了令人心酸的嫉妒!當時的北齊百姓都覺得高長恭才是北齊的真正王者!從出身來看,高長恭是神武皇帝高歡的嫡長孫,高家尊貴的皇位繼承人之一。同樣是神武皇帝高歡的孫子,高紹義的出身要低了許多。將他們區分開來的不僅是出身,還有才華。與高長恭的文武全才相比,高紹義簡直就是個農夫的兒子!
高長恭冤死時,高紹義曾經幸災樂禍,待到北周再一次大舉進攻北齊,他才猛然醒悟,是他們(包括后主高緯)的嫉妒心毀掉了北齊的長城。
夢到這里高紹義會驚叫著醒來,眼前全是鄴城上空的煙霧,無數尸體掛在城頭,一排排貴婦成為俘虜。據說,就連最為尊貴的胡太后與穆皇后都被買入了樂府,被北齊遺民贖身后干脆在長安當上了娼妓……胡太后竟然樂此不彼,聲稱“為后不如為娼”。
高紹義淚流滿面,在被窩里暗暗下定了決心,只要重新回到鄴城,一定要雕塑一尊史無前例的高長恭雕像,以此提示北齊的子子孫孫不要忘記自毀長城的故事。
高紹義一邊花天酒地,一邊做著光復故土的迷夢,10日后,佗缽可汗的車駕已經過了大漠,來到漠南。
這一日,佗缽大可汗的車駕停留在一塊綠洲,此地南去150里便是北周與突厥的邊界,水草豐滿,是一個駐留的好地方。
當晚佗缽大可汗將自己的一名絕色的寵妾賞給了高紹義。他的皇后封氏不喜車馬勞頓,沒有跟在身邊,隨行的妃子算不上絕色美女,高紹義早已經對佗缽可汗的這名波斯美女垂涎三尺。
佗缽可汗將寵妾賞給高紹義也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背信棄義”,也許是為了進一步麻痹高紹義,因為他們已經達到了約定好將高紹義擒拿歸案的地點。
第二日太陽升上了天幕高紹義還沒有來到金帳出席早宴,佗缽可汗派人去請了3次,高紹義方衣冠不整地出現在金帳。
佗缽可汗對高紹義道:“那名妖嬈的女子今后就歸屬齊國皇帝陛下了,陛下不要擔心她會離開你的身邊!
高紹義樂不可支地道:“如此我只得謝謝大可汗陛下的慷慨了!她真是難得的尤物,雖然比不上我的皇后,但勝過天下其他的女人……嘻嘻,當然,也比不過大可汗的可賀敦……”
佗缽可汗嘆惜了一聲道:“我的可賀敦已經病了很久了,是個將死的人,怎么能跟皇帝陛下年輕貌美的皇后相比呢?”
高紹義折著手指頭計算道:“我高氏原有數名公主可配得上大可汗陛下,可惜啊,她們有的死在戰火之中,有點成了周國的俘虜,待我細細再去打聽,看還有哪位宗世女尚可嫁給大可汗陛下!”
佗缽可汗忍不住道:“北齊的公主都夭折了,周國的公主可為數不少啊,我的姊姊阿史那彌爾最近還托人帶信給我,要替我娶一位周國公主……”
佗缽可汗說完,金帳里鴉雀無聲。
高紹義怔了一會兒,“嘻嘻”笑了起來:“北周的公主哪里比得上我大齊國的公主!我大齊國的公主就連遠在天邊的波斯王都垂涎三尺。待我收復故土后,一定送3位公主給大可汗陛下暖床……哈哈哈,就怕大可汗陛下的身體吃不消呀……”
佗缽可汗聞言大笑道:“好你個高紹義,真把我當成你大哥了,是不是還要在鄴城送一座行宮與我?還有你常說的北齊美酒?哈哈哈……好個高紹義!好個高紹義!”
北齊的臣屬皆為高紹義的言語感到羞恥,但寄人籬下,又能多說甚么呢?況且佗缽大可汗可沒有羞辱高紹義,這些荒謬的說法都是高紹義親口說出來的。
見所有的北齊臣屬搖頭嘆氣,佗缽可汗換了一個話題說道:“昨日,我派出的哨馬發現了一大群馬鹿的蹤跡,跟隨馬鹿在一起的還有豹群。我們已經離開汗庭10天了,沒有像模像樣地進行狩獵,現在時機來臨了。我的意思是我帶領人馬從背面包抄,你帶領人馬從南面包抄,最后在東邊的鹽湖匯合,將鹿群全殲。”
高紹義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我早就盼望著獵下10頭鹿作為先給大可汗的禮物……”
出金帳后趙穆對高紹義道:“我總覺得大可汗有些反常。他要陛下從南線包抄,他怎么就不走南線呢?再往南,北周的軍隊隨時都有可能入境!”他曾經是北朔州刺史長吏,在邊地任職多年,了解邊情。中原王朝與草原汗國向來沒有固定的邊界,在邊界100里,雙方的軍隊經;ハ鄬χ,甚至互相滲透。
待進了自己的大帳,高紹義一腳將趙穆踢倒在地:“我與大可汗約好要圍捕鹿群,你這是叫我背信棄義!沒有大可汗的收留哪里有我的今日?難不成我們還要逃到更遠的北海去嗎?”
趙穆不甘心地道:“我們可以到西邊去與高保寧匯合,有了高保寧10萬鐵騎的保護,皇上才是安全的!”
高紹義罵罵咧咧地道:“不知死活的東西,我去西邊難道不是自投落網嗎?以后發號施令的便成了高保寧!這么簡單的道理你難道想不通嗎?”
此時,侯在帳外的千夫長高喊:“大可汗已經出發了,請齊國的皇帝陛下立即出發,不能耽誤狩獵良機!
高紹義急忙換上金盔金甲爬上了駿馬,在千夫長的帶領下往南而去。
尉遲觀換上了突厥武士的服裝,緊緊跟在高紹義之后。
第二日上午,狩獵隊伍進入了一座煙霧迷蒙的山谷。突然,薄霧中出現了幾頭馬鹿。狩獵隊伍朝馬鹿追去。漸漸地,高紹義帶領的100多名親兵跑到了最前,突厥的大隊人馬與他們越離越遠。
高紹義彎弓搭箭,正中一頭馬鹿的后背,馬鹿扭頭朝密林中跑去,高紹義緊緊跟在后面。追了數里,馬鹿力竭倒地。高紹義興奮地躍下馬,朝受傷的馬鹿跑去。
一陣風吹來,谷中的迷霧遮住了他的眼睛,他依稀看到馬鹿前出現了幾個人影,沒有想到有人藏在他的身后,在他的后頸上給了重重一擊,緊接著一只口袋從天而降,夢住了他的頭臉……他整個人被裝進了口袋,扔上了馬背……
迷霧消散,馬鹿失去了蹤影,高紹義也失去了蹤影……
跟在高紹義身后的親兵勒馬停了下來,所有的人望著深谷里的密林,一臉的茫然與錯愕。
尉遲觀馱著高紹義急馳到了邊界,將他交給了等候多時的賀若誼。
邊界線上的突厥軍馬早已得到了通知,自然不會攔阻他們,聽任他們揚長而去。
待高紹義看到長安城門,才明白是被北周將士所擒……
美姬添枝加葉,說得活靈活現,好像當時她就在現場。
“姊姊出宮的那會兒,天元皇帝已經降下圣旨,封賀若誼為柱國大將軍。但天元皇帝聽信鄭譯的讒言,不但不殺高紹義,反而封他為蜀候,現已在前往蜀地的路上了。”美姬道。
“放虎歸山,后患無窮。哥哥怎么如此荒唐!庇駜簢@息道。
“還有更荒唐的吶,天皇聽說高紹義的妃子封氏貌美,竟然要高紹義寫信給封氏速從突厥趕回長安,諸事聽從天皇的安排。”美姬道。
“哥哥只是覺得好玩,這倒無傷大雅!庇駜褐肋@個解釋很是牽強:“關鍵是要盯住高紹義。高家人很是瘋狂,做事從來不計后果,將來惹出事來便難以收場了!
“我已經安排專人一路‘照看’高紹義,只要他圖謀不軌,便斬了他的狗頭。”尉遲觀決然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