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叔,你看,秋收馬上就要到了,現在村里人有不少都忙著跑外面賺錢。農家人干活的時候,特別舍得,只要有心,肯下苦力,趁著這個機會多賺一點完全有可能。可是又想賺錢,又不能管家里的秋收,咋辦?”
“咋辦?”他哪知道?他要有對方的腦子,還會站在這里?
劉康說道:“請人啊。”
“請人?那不成,請人這得多費錢……”
不等他說完,劉康就打斷了他,說道:“都賺錢了,還怕花錢?挑擔賺的錢會比種地少?只是拿出其中一部分請人幫忙秋收一下,又不會耽誤這個時節的生意,買賣又做了,那豈不是一舉兩得?”
李海:“……我家請不起。”他錢還沒賺呢。
劉康快被他給蠢哭了,說到這個份上了,居然還沒聽懂?他只能說得更明白一點了:“海叔,眼下就有個生意可以做,你跟村里挑擔的打聽一下,看誰家想秋收的時候繼續挑擔做賣買,問他要不要請人幫忙秋收。咱鄉里鄉親的,收得低一點,別人會不請?你讓他自己算算,挑擔一天賺多少,耽誤那么幾天是不是舍得?要是舍不得,把賺的錢拿出來一部分請人不就行了?”
李海尋思著,這活計好像能成,點了一下頭。
“海叔要是怕一個人忙不過來,就在村里多找幾個只會種地,不會做買賣的人,你們幾個人組成一個小隊,專門搞秋收。哪家出錢,你們幫哪家收,干活又快不說,結束的時候還能賺到錢。”
李海的眼睛亮了:“你咋那么聰明?你確定,真的會有人請嗎?”
“海叔,別人不知道,但我們家肯定請,村長、里正家也會請。”他才從那邊過來,商量的就是秋收的事情。
馬上就要秋收了,村里要老往外跑那怎么行?但是一回來秋收,就耽誤了買賣。
買賣這種事情,要連續不斷,一旦斷了,再想續回去就不知道生意還會不會像現在這樣好了。
而且其中卷粉、涼粉之類的,秋收時節吃既開胃又省事,應該有不少人家會買吧?
平時再怎么舍不得的人,只要到了秋收,絕對會出點血,給家里的男人們添點口糧。沒辦法,秋收是下力氣的活,要是不弄點好的吃,身體怎么受得了?
再節省的婆娘,也不會傻拉巴嘰的虧了自家男人。
劉康還透露了一點,表示隨著村里的吃食方子越來越多,往外挑擔的人越來越多,除了對食材的需求會增加外,負責制作吃食的人也會增多。
現在在他們家幫忙的都是里正、族長家的人,等再過過,這些人肯定不夠的。
里正、族長已經在琢磨哪家婆娘比較能干,手腳勤快,打算再請幾個回來幫忙了。
李海喜得不行,即使種地這事趕不上,請人的事情趕不上,這請婆娘幫忙準成。他家婆娘兇歸兇了點,但在李家村也是勤快出了名的,絕對能夠輪得到他。
道了謝,趕緊回家,跟他家婆娘說了。
“你這回終于干了回好事!”他婆娘的腦子可比他靈光多了,問清楚了事情之后,立馬拍了板——這三件事情都干得。
第一、種地今年來不急了,可以等明年。但沒事,四里八鄉的親戚那么多,她可以跟他們“收”呀,收過來之后,再賣給村里。
第二、給別人幫忙秋收。挑擔的手里不可能沒錢,給得不多也沒事,拿糧食來抵。有錢有糧,今年冬他們家也可以過個舒服年了。
第三、盯著李二家的活,只要那邊一露出要請人的意思,她立馬殺到里正、族長家去把名報上。
哼!誰敢不讓她報上名,她上他們家撒潑去。
好幾個跟李海只會下死力氣干活的人,聽到消息后,一個個都激動得不行。
他們都不是什么嘴皮子利落,特別能說的人,眼看著村里人賺錢,怎么可能不眼紅?
然而自己沒那本事,挑出去也賣不出,有啥辦法?
嘴皮子都急得上火了,李海找上門來,可不就給他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二話不說,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去找里正、族長做見證人。
以前這種事情,他們絕對不會去找里正、族長,自己私下商量就成了。但隨著村里人做買賣的人越來越多,只要涉及到跟錢相關的,都需要到里正、族長那里按個手印,免得后面扯皮。
他們也漸漸習慣了,據說這叫“簽合同”。
他們不懂這些,但聽里正、族長的話絕對沒話。
有些他們沒想清楚的,往里正、族長這里跑了一趟,里正、族長也幫忙完善了一下細節,讓他們腦子里的想法更加清晰起來。
“好像這樣確實更好一點!”
“嗯,我們聽里正、族長的。”
“里正、族長,等秋收結束,我們幾個請你們喝酒。”
……
里正、族長也很高興。自己家占了大頭,也要讓村里人喝個湯吧?大家都是李氏族人,不能一個人吃獨食,否則時間長了,誰還會服氣?
不服氣的人多了,就會惹事,村里就會出亂子。
他們也是見了好幾輩人的老人了,除了想讓自己家多賺點錢,也希望村里的其他后輩都有出路、有出息。
一個幫著一個,一個帶著一個,李家村熱熱鬧鬧的,大家的日子都好過了,誰提到李家村不豎起大拇指?到那時,他們臉上也有光,到了地底下也有臉見李家的老祖宗們。
這事沒出來的時候,沒有人想到,等有人知道可以“請人”幫忙干活秋收了,還真有人動了這心思。
就像劉康所說的那樣,正在挑擔賺錢的人,只要賺了的,都舍不得現在就斷掉手里的活。
可不斷掉手里的活,秋收怎么辦?
不是沒跟家里的婆娘商量,要不要請個人啥的,但又擔心大家都忙著自家的秋收,賺錢少,沒人干。不想正為難的時候,有人主動跳了出來,可不就巧了?
劉四嬸二話不說,直接請了李海。她家男人雖然不用賣貨,但送的地方有點遠,要是回來秋收了,就沒辦法送了。
聽她家男人說,那兩個常送的村子正在跟她家男人商量,能不能讓秋收的時候多跑兩趟。馬上要秋收了,大家都想吃得好一點。
劉四嬸怎么可能不意動?多跑兩趟意味著可以多收到錢。
雖然到時候收到的錢得拿出來一部分給幫忙秋收的人,但那又怎么樣?糧食收了,錢賺了,這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