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用燧發槍加上弓箭手混合編隊;燧發槍占四成,弓箭手六成,這種正面戰場足夠擊潰數量多倍于自己的普通敵軍。”李牧考慮著新的軍隊制度。
“說是這么說,敵軍進入燧發槍有效射程只能發射兩波,精銳的能發射三波弓箭倒是可以射八到十二波雖然命中率不咋地但是射程是燧發槍兩倍。遇到排隊槍斃黨那種沒有盔甲的軍隊殺傷力很充足。”李牧整理了下自己了解的資料。
“問題是目前的科技距離那個時代還有一百年左右呢,畢竟沒有足夠的生產力,就像現在我們生產的燧發槍成本是普通火繩槍的五倍。很多零件沒辦法量產只能依靠經驗豐富的工匠滿滿的手工打造、一點點的打磨才行。”
“其次,排隊槍斃戰術之所以在歐洲如此好用就是因為歐洲弓箭不行;唯一厲害的就只有英格蘭長弓手可是訓練成本太高,一名合格的長弓手需要十年之久。弩的話整體性能更差,所以才導致火槍的大規模應用,最開始的時候是長矛手護衛火槍手再加上部分弓箭手的混合編隊。而且大明帝國本身也是有線列陣型,第一排三眼銃、第二排、第三排鳥銃輪流交替射擊。只不過不是我們見到的電影里面那種。”
“不過因為火器的各種缺陷才導致冷兵器和弓弩依舊是戰場主力,并且刺刀的存在才是真的讓冷兵器退出戰場。”曾杰補充到。
“神機營不就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部隊?所以,目前大明帝國的軍隊制度可能沒啥問題,只不過裝備需要逐漸改善了。燧發槍和火炮吧,可以嘗試研究更猛的火炮了。”曾杰手中是一堆來自大明朝廷的各種資料。
“那就用我們那個世界歐洲用的方法,將大口徑重炮用大量輕炮替代而且可以給火炮設計膛線;用有弧形可以拆裝鐵條代替炮管,然后在用鐵環將鐵條固定;這樣就可以分開生產然后組裝就是。這樣火炮的產量也增加了。”李牧給出了一個詳細的計劃。
“不過這種辦法可行嗎?”李牧對自己的想法沒有底,畢竟自己想的很好,可是技術行不行自己卻不知道。
“可以的,只不過模具問題;將生產整個火炮炮管的模具修改下就可以了,在環形模具中間增加隔離層就足夠。至于固定用的鐵環那個更簡單。”曾杰肯定李牧的想法并且補充到。
“炮彈也可以用散彈,在防御或者近距離作戰的時候一炮炮彈打過去死一片啊。而且還可以制作破片炸彈、甚至鐵珠炸彈增加殺傷力。”兩人越說越興奮。
“火炮應該增加炮耳,可以調節火炮高度;畢竟小口徑火炮重量低,體積小這樣可操作性也高。”
“還有就是軍隊制度,十人一小隊;一百人一個大隊、一千人為一個營隊、一萬人為兵團、十萬人為一個軍團。下設軍官隊長;連長、營長、兵團長、軍團長并且連長及其以上都必須學習靈武而且根據等級提供聚靈丹保證修行。”
經過一整天的討論,曾杰將手下軍隊分成四個軍團。
分別為第一到第四軍團,且戰斗力依次遞減;每個軍團兵力配備為槍兵二、弓兵三、火器四、騎兵一。
每個軍團十萬人,分為十個兵團、每個兵團一萬人分為十個營、前面八個營為步兵、第九營為火炮營火炮四十門、第十營為輕騎兵營輕騎兵一千;每個騎兵兩匹馬在加上對應的雜役大概三千人。
也就是說實際上一個兵團一萬五千人,并且火炮營還有數千馱馬、牛以及雜役等。
目前,曾杰手下四個軍團已經分配完成;第一軍團長曾杰第二軍團長李牧、第三軍團長曾一、第四軍團長曾二。
并且曾杰還增加第五、第六軍團駐屯軍團,主要負責領地內的防衛負責看守阿克蘇、哈密、呼和浩特三座城池。
曾杰單獨調集資源增加第七騎兵軍團,以蒙古人為主的邊軍騎兵整整十萬并且加上仆從軍、輔助步兵共計二十三萬人。
因此,中央軍七個軍團每個軍團實際人數十五萬共計一百一十二萬人,地方軍二十二萬共計整整一百一百三十四萬軍隊。
曾杰手下人口不過一千七百萬卻養活整整一百五十萬軍隊,大量的征兵導致很多地方都出現人口空缺,很多村莊青壯年出去當兵了;兩個人的土地只能留給一個人耕種導致曾杰只能放棄預備兵訓練計劃。
而且曾杰的窮兵黷武導致軍事開支過高,雖然曾杰現在的資產依舊是按照億為單位計算,可是領地收支不平衡、農業、商業受影響太大。
尤其是曾杰的手筆嚇壞整個亞洲,大明帝國第二領主是西安府手下正規軍也不過十多萬;戰爭時期可以征集到二十萬正規軍和二十萬預備兵。
這種已經是極限,曾杰直接正規軍一百五十萬;足夠擊潰除了大明帝國以外的所有國家,甚至對于大明帝國來說也足夠元氣大傷。
因此,朱厚照每天都會被各個大臣、領主包圍宣傳曾杰威脅論;導致朱厚照只能躲在寢宮里面。
曾杰領地這下根本看不到一個空閑的青壯年了,雖然解決空閑人口問題;可是也給社會留下禍根;所以,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勞動力人口問題。
軍隊有足夠的糧食、軍餉;可是領地不能沒有足夠的勞動力。
迫于無奈的曾杰只能花錢全世界的買奴隸,不過大明帝國內的奴隸商人似乎都被領主安排了,很少有商人愿意交易;即便有價格也貴的離譜。
曾杰只能從其他國家購買,甚至訂單都發到中亞去了;為了防止從日本、印度、金地眾國來的奴隸受到大明帝國領主的刁難以及糧草問題曾杰只能每個奴隸商隊派出一個營的兵力以及足夠使用半年的糧草運輸隊跟隨。
十幾只綿延數里長的隊伍從蒙古地區開進大明帝國內部;
大明歷115年五月,曾杰手下所有軍隊戰斗力徹底成型,并且曾杰手下所有火器部隊均使用線膛燧發槍;
射程增加一半、精確度、殺傷力增加不少不過因為生產力問題;曾杰甚至特地增加一個大型的鍛造工廠,里面上萬人分成幾個批次沒日沒夜的制造線膛燧發槍。
“歐洲按照歷史設定在這個時候整個人口也就四千萬不到,可是這個游戲世界就難說了。”第二軍團長李牧正在自己軍隊駐扎營地里面考慮著未來的形式問題。
雖然隔著個中亞,但是歐洲在十六世紀開始工業革命后飛速超過大明帝國這個在自己原本的世界可是真實的啊。
大明帝國現在沒有敵人,只能開始向外發展;最近收到消息,朱厚照手下的神機營整整兩萬人清一色線膛燧發槍打算拿女真開刀,將女真覆滅并入大明的版圖。
同時還有金地眾國和印度,以前這兩個國家在邊境一直有不少小動作;日本隔了一個大海不怎么方便、朝鮮一直是小弟讓他們并入大明估計沒啥難度。
曾杰答應朱厚照自己去解決女真,并且分享燧發槍部隊經驗;朱厚照安心解決印度和金地眾國。
目前大明帝國打算聯合金地眾國先解決印度,然后慢慢蠶食金地眾國;不過最大的麻煩就是尋找一個借口開戰。
目前,曾杰已經調集駐扎在女真邊境由曾二指揮的第四軍團;領地內也在坐著戰爭部署,大量的糧草開始調往第四軍團。
整個亞洲都知道大明帝國的打算,不過女真似乎沒有服軟;整個女真調集所有人手硬是拼湊整整出十七萬軍隊準備應對第四軍團。
不過,這十七萬已經耗空女真所有的人口;就連女人甚至能拉弓射箭的老人都拉來了。
整整十七萬人擺開架勢在女真、蒙古、大明三個國家交界處;并且分成三個軍營構造防線。
第一、第二軍在草原上正面應付整個第四軍團;目測人數超過十萬,不過他們修建大量的壕溝拒馬箭塔以及又高又厚的營寨。
這是打算在平原上利用防御姿態死守大明帝國,將大明帝國死死擋在蒙古地區;女真第三軍擺在蒙古和女真邊境,利用山地修建大量的營寨。
完全就是在兩座大山中間修建了一條防線,整整七萬人利用地形堵在防線中間。
而且因為地形原因,大軍只能走三條路線;騎兵只能有一條路線。可是這三條路線都被女真修建要塞堵死了。
但凡是能過人的地方幾乎都有女真修建的要塞、營寨、哨所;且利用地形優勢足夠應付多倍于守軍的敵軍。
平原上的女真防線根本無法用騎兵突破,只能用步兵點點的填進去;
女真打算用這招來應付大明帝國的進攻。
可惜,他們忽略了曾杰手下的軍隊精銳程度,因為資源和錢的問題;曾杰手下軍隊的盔甲都是明軍重步兵鎧甲而且武器也更加鋒利、更加耐用。
營養豐富的曾杰軍隊體力更好,忠誠度高;組織力度強士氣旺盛。唯一的問題就是在幾年來沒有打過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