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宇說:“在我們的意識中,俄羅斯人民性格都比較彪悍,無論男女老少,有時候都會表現出如超人般的勇氣,有時候又會表現得像沒長大的孩子。但其實當你走近俄羅斯,貼近了解了這個戰斗民族后,會真正感受到他們幽默風趣、熱情奔放性格之下的濃厚的文化氛圍。”
“俄羅斯人在那豪爽的個性深處其實掩藏的是他們更為細膩的感情和對藝術文化的尊重,當你漫步在俄羅斯街頭,隨處都可以看見俄羅斯人民對藝術的喜愛,很多老伯大媽們能歌善舞,有些還能彈奏好幾首耳熟能詳的俄羅斯歌曲,他們真的很懂得欣賞,無論是音樂,還是歌劇、舞蹈,他們都很喜歡,并且你和他們交談,他們都能告訴你很多。”
“而且他們性格很熱情,很喜歡和人交流,不用擔心會冷場,接不上話。”
孟文杰說:“是的,賣帽子的老板太熱情,不斷我給我試帽子,他家三百多頂帽子都給我試過來,試得我都不好意思了,還是掏錢買了。”
曲麗華笑了,“那位俄羅斯中年老板是一定要做你的生意,那么熱情的給你試帽子。”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夏羽翔團長說:“俄羅斯人鐵漢柔情,正如英國詩人西格夫里·薩松所說,心中有猛虎,細嗅薔薇,這句話全部概括了。”
孟文杰問:“蘇老師,俄羅斯有幾個劇院?”
蘇曉宇說:“俄羅斯主要有六個劇院,其中四個比較著名的劇院,莫斯科大劇院、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圣彼得堡米哈伊羅夫斯基劇院、圣彼得堡亞歷山大劇院。”
“我帶大家現在看的這個是莫斯科大劇院,等我們去圣彼得堡的時候,再帶大家去圣彼得堡的劇院去看。”
“俄羅斯戲劇的種類有話劇、歌劇、芭蕾舞劇、默劇等,其中歌劇和芭蕾舞劇更有特色,所以我帶大家來看歌劇和芭蕾舞劇。”
曲麗華問:“蘇老師,什么叫默劇?”
“默劇是一名或者數名演員在臺上,有豐富的肢體動作,但卻沒有過多語言。場景或許單調,但卻很能引發觀眾的歡笑與思考,喜劇大師卓別林,就曾表演過多部優秀默劇作品,廣受好評。”
“按照不同表演方式,默劇又分為白臉默劇、小丑默劇、面具默劇等等。不過,默劇有一個比較大的缺憾:由于較少借助語言,對視覺效果追求比較高,一臺默劇表演下來,花費會很高,所以,風行了一段時間后,默劇最終被后來興起的現實主義戲劇取代。”
曲麗華問:“蘇老師,默劇和啞劇一樣嗎?”
蘇曉宇說:“單從表現形式看,默劇和號稱以肢體動作取代語言的啞劇是一樣的。但有專家認為,二者內涵還是有不同的,默劇之‘默’,指的是沉默與默契,并非否定語言功能,相反,正式要通過舞臺形式來表現戲劇非語言性的意境,但啞劇的‘啞’指的是‘無語言’,前提是否定語言功能,純粹使用肢體動作來演繹戲劇,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歌劇是一種綜合性的戲劇表演,它緊密結合著話劇表演、歌唱表演以及管弦音樂,其中還有舞蹈,表演形式多樣,更有感染力,所以我推薦大家看歌劇。”
“哦,我明白了,謝謝蘇老師。”
夏羽翔團長說:“像我這個年齡的觀眾還是很喜歡看戲劇,戲劇從古發展至今,這門藝術深受觀眾的喜愛,以前只有貴族才能進入豪華劇院觀看表演,現在大眾化了,老百姓買票,也能走進大劇院欣賞。我尤其喜歡歌劇,歌劇有背景音樂,又有高音唱段,聽上去很有華麗感,是聽覺的盛宴。”
“大家平時工作都很忙,這種高雅藝術,能進入大劇院看歌劇,看一場音樂會,看一場芭蕾舞表演,真是一種享受。”
蘇曉宇說:“這個世界是一個大舞臺,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的表演者,戲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很多現實主義作品,很接地氣,很能反映社會現實,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尤其是那些經過歲月的沉淀,流傳下來的經典劇,很值得一看。”
“今晚,我帶大家去欣賞格林卡的代表作《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前面我已經給大家介紹過這位俄羅斯的樂壇巨擘,大家先有一些了解,然后再到劇院欣賞這位大師的作品,會更有感受。”
曲麗華跟著大家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以后,等待其他觀眾進場,觀眾都坐好之后,燈光逐漸暗下來,聚光燈打在舞臺中央,音樂響起,演員進場開始表演。
《魯斯蘭和柳德米拉》是普希金的一篇長篇童話敘事詩,這首長詩是1817年他在皇村學校讀書時就開始寫作的,完成于1820年,當時他才20歲。在這首長詩里,普希金采用了許多民間故事的材料,如魔法師、女水妖、隱身帽、巨頭與長須矮人的戰斗以及魯斯蘭的死而復活等,都是取材于民間傳說,在這首詩里,普希金歌頌了堅貞的愛情和剛毅的品格。
歌劇改編普希金的這一作品,描寫武士魯斯蘭為解救身陷魔窟的未婚妻柳德米拉公主,在巫士的幫助下,歷盡艱險,最后救出公主。該劇充滿離奇的幻想和神秘的歷險,在運用民間創作原則、掌握奏鳴曲式及其主題發展規律,寫出具有俄羅斯風格的合唱、獨唱和詠嘆調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是格林卡交響音樂的頂峰之作,這部序曲的旋律輕快、華麗,演奏技巧高超,在俄羅斯管弦樂發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以鮮明生動的音樂語言概括了整個劇情,建立在整部歌劇的基本對比因素上,用奏鳴曲寫成。全曲充滿了明朗的色彩、歡樂豪爽的喜慶情緒和樂現精神。
從一開始,就牢牢的將曲麗華吸引住了,交響樂一響,悠揚的旋律傳了過來,尤其是交響樂之中的小提琴,節奏分明,時快時慢,時而激蕩,時而婉轉,小號和中號配合,長號拖長,整個樂團配合得很好,很有戲劇感,演員開始唱,詠嘆調高音很有感染力和穿透力,聽之令人動容。
雖然他們用俄語唱,但藝術是相通的,曲麗華雖然聽不懂俄語,看演員的表演,加上之前蘇曉宇的解說,曲麗華也能看得懂。
等到看完,觀眾散場,曲麗華還不愿意走,還留在座位上許久回味,直到夏羽翔團長過來叫她,她才反應過來,跟著大家一起往外走。
大家一邊走,一邊還在討論剛才看歌劇的感受。
孟文杰說:“真是太棒了,我這個不喜歡歌劇的人,也被感染了,還覺得挺好看的,尤其是看男演員唱到高音的時候,我也會跟著激動起來!”
蘇曉宇笑了,“不錯,有進步,你能聽懂,就會感興趣了,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老古董了,現在的90后,00后大都不了解歌劇,都喜歡現代流行音樂,當你喜歡了之后,忙完一天的工作,打開手機,播放一段歌劇選段,自己在家里聽聽也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也是心靈的休憩。”
“而且有很多偉大的音樂家、戲劇家在推動這個高雅藝術的發展,藝術發展本身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靠一代代人的磨合,一代代作曲家、指揮家作品的積累形成的,還需要訓練有素,功底深厚的演員在舞臺上呈現在觀眾面前,根據觀眾的反饋來不斷完善作品,這是一項集體合作的事業。”
“這些經過歲月的沉淀,而流傳下來的作品,都是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稱贊的,成為藝術經典,后人難以超越,成為俄羅斯的代表劇目,到世界各地去演出,也有來我們中國演出,也受到了我們國內觀眾的歡迎,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