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華朝四周看看,確實是這樣的艾布納教授說得沒有錯,游客越多,人氣越旺,周圍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看來法國的旅游業確實發展得不錯。
圣米歇爾山聳立在法國北部諾曼底和布列塔尼之間的海面上,面積很小,直徑只有1公里,山也不高,但山頂的修道院卻比它高出近兩倍。
圣米歇爾山原名同巴山,與其稱它為一座山,不如說是一個小丘,因為它的最大高度也僅僅只有76米,但由于它處于大海前的空曠沙地上,四周既無樹木又無房屋,因此顯得比實際高度要高的多。
同巴山是由堅硬如鐵的花崗巖石構成的,雖然建筑師的藍圖在這上面會受到地勢和空間的限制,但堅實的巖基卻保障了教堂建造的結實和穩固,十世紀,教堂在這座花崗巖山丘上建立起來,山丘因此而成為著名的圣彌額爾山。
圣彌額爾山山頂的教堂自從第一次建成至今,十五、六次火災和自身倒塌的損壞,被命名為底下圣母堂的加洛林王朝時風格的教堂,是目前尚存的構成圣彌額爾教堂最古老的一部分。
夏羽翔團長說:“你們看這里還是有很多中世紀的建筑群,還是很有特色的!”
曲麗華抬頭一看,果然像夏團長說得那樣,圣米歇爾山是由巖石、房舍、圍墻、城堡和修道院組成的中世紀建筑群,它將大自然的巧奪天工與人類的智慧、毅力系于一身。
孟文杰說:“這里好像沒用法國皇宮那樣富麗堂皇!”
艾布納教授說:“是的,雖沒有凡爾賽宮的金碧輝煌、埃菲爾鐵塔的宏偉壯觀、盧浮宮的絢麗多彩、香榭麗舍大街的繽紛繁華,但每年來此游覽和觀潮的人多達350萬,大文豪雨果曾說,圣米歇爾山對法國如同大金字塔對埃及一樣重要。”
“哇,有這么多的人來這里旅游啊,這個數量可是令人吃驚啊,來游覽和觀潮的游客竟然這么多?”孟文杰驚嘆。
“是的,而且這個數量只會增多,不會減少,法國這個國家對很多喜歡旅游的游客來說,還是很受歡迎的,很多游客都想辦理來法國的旅游簽證。”
大家跟著艾布納教授登高遠眺,艾布納教授指著下面的潮水向大家介紹。
“圣彌額爾山所處的圣馬洛灣以漲潮迅猛聞名遐邇,最高潮與最低潮時海平面的落差高達15米,由于海灣深水區不多且底部平坦,退潮時大海距離岸邊有15至20公里,通常漲潮的速度相當于一個人的步行速度每小時4公里,順風時速度則增加到每小時30公里。”
孟文杰說:“哇,這個速度簡直太快了,那是不是很容易出事故啊?萬一不小心被卷入潮水中,會喪命的!”
“灣的退潮往往也開始得非常突然,也許幾分鐘前還是一望無際深不可測的大海,突然之間海水退向遠處,滿眼望去已是裸露的海灘和海灘上顏色很特別的流沙。”
夏羽翔團長說:“我記得還是有很多法國的文學家在他們的作品中有記載過可怕的流沙。”
艾布納教授點頭,“是的,幾乎所有的法國古典文學大家,從雨果到莫泊桑,都曾經被它的多變所迷惑。”
雨果描寫道:“陷入流沙之中,一定會遭到驚心動魄的埋葬,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必然的、毫不容情的,的確,這些沙表面看似平坦光滑、松軟安全,可一旦不小心滑落下去,它內部的暗流就會像蛇一樣滑動,松軟的被潮水浸泡的表面變成淤泥將你死死地纏住,猶如陷入沼澤一般難以自拔。”
“是的,這確實是很可怕的,這些文學家都記載了,所以來這里旅游一定要小心,只能站在比較遠,登高遠眺,切不可以靠近。”
一千多年來,大西洋海水潮起潮落,無數的沙被沖向海灣,使海岸線因此向西移動了約5公里,更靠近圣米歇爾山了。
“所以這也是大自然長期形成的一個自然的景觀,后面人為的再建造一些建筑。”
幾個世紀以來,圣彌額爾山傲然挺立,憑海臨風,潮漲潮落,歷盡滄桑。它所處的圣馬洛灣以漲潮迅猛而出名,觀潮于是成了圣米歇爾山一大景觀。
每逢傍晚,大西洋的潮水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奔騰而來,剎那間將它四周的流沙淹沒,頓時一片汪洋,只有那條長堤與陸地相連。
“哇塞,這個速度真是太快了,看著還是挺害怕的,我從來不到海灣處來觀潮,看著驚心動魄,特別是聽了艾布納教授講述了流沙之后,更是害怕!”曲麗華說。
艾布納教授笑了,“不用害怕,我們來的這個時候,還沒有到漲潮的時候,我們是安全的,而且我們現在登高的這個位置,潮水也沖不上來,我不會帶大家去危險的地方,不會有危險的!”
聽艾布納教授這樣一說,大家懸著的心都放下了。
夏羽翔團長說:“我們去看看那邊的大教堂吧,我覺得法國的大教堂也很特色,他們的大教堂和俄羅斯的教堂是不一樣的,每個國家因為不同的歷史和宗教的原因,教堂建造得都不一樣,外觀不一樣,里面的布置也不一樣,要進去看一看,才能體會和感受!”
圣米歇爾大教堂的建造未然壯觀,教堂分祭壇、耳堂和大殿三部分,由于高低不平的山頂無法提供寬闊平整的地基,人們便沿山坡修筑了幾處建筑以使教堂建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大教堂呈十字形,而祭臺、耳堂和大殿下的墓穴或祈禱間實際上也成了羅馬式建筑工藝的杰作,教堂的正面是建有三扇拱門的大門廊,從門前的平臺上即可俯瞰大海,教堂集羅馬與哥特式建筑藝術于一身,大殿為典型的羅馬風格。
曲麗華抬頭看著,就像夏羽翔團長說的那樣,歐洲的教堂確實風格是不一樣的,也能看出宗教不同的信仰和理念。
圣米歇爾山大教堂頂部開間的勻稱布局與頗具立體感的垂直分隔、大殿與耳堂之間寬大的連拱,以及樓廊上飾有雕刻物的門窗,都展現著建筑師們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造型藝術水準,也為后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
艾布納教授說:“大教堂建成之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朝圣者,把對大天使圣米歇爾的崇拜推向了巔峰,圣米歇爾山也更是披上了神奇的面紗。”
“這就是圣米歇爾山的由來了,大家可以近距離的看一看,參觀一下,然后看看還有什么問題可要問我!”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