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步天為凰 第四百九十四章:勤而行之

作者/步天為凰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天歌說:“那要是這樣,是不是那些整天弄虛作假的,禱告天地的人,就可以得到更多好處呢?老天是不是更偏心這些與天感應的人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呵呵,這可不是這樣說的,不是說你祈求的多,就能與天感應的多,就能得到更多好處……”

    天歌說:“那是怎么回事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同時,人的道德行為也可以引起氣的變化而相互感應,說“世治而民和,志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世亂而民乖,志癖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

    天歌笑道:“哈哈哈,我就說么,怎么可能不看人德行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董仲舒把“天”塑造成至上神,以“天人感應“說來限制無限的君權,同時也給君父的尊位及其統治找到了理論根據。在董仲舒著作中,上述兩種說法是相互結合交替發生的。”

    天歌說:“董子是什么時候的人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漢武帝為了大一統的政治需要,采納董仲舒(約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確立了儒家的正統地位和今文經學派的官學地位。董仲舒從解釋儒學的經典著手,建立了一整套神學世界觀,使儒學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他提倡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在政治上論證了專制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它虛構天的至高無上,以樹立皇帝的最高權威,來維護和加強人間君主的統治。”

    突突魚笑道:“天人感應與災異說最終在《白虎通德論》中規定下來,給漢代政事帶來很大的影響。在漢代,天人感應思想占了統治地位,劉向,劉歆、班固都承認政治得失,可以導致災異變怪。《史記·天官書》、《漢書·五行志》有大量災異變怪的記載。讖緯之學泛濫時,天人感應說更為盛行。”

    噗噗魚道:“這就對科學技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排除了進行科學探索的必要性,認為宇宙內的一切,從自然界到人類和社會的所有現象,都是照著天的意志而顯現的,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春秋繁露·順命》),而天創造萬物的目的是為了養活人,即所謂“天之生物也,以養人”(《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又完全依照它自身的模型塑造了人,人的形體、精神、道德品質等等,都被說成是天的復制品,與天相符的。這樣天人感應就成為必然的了。于是災異被認為是天的譴告,“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春秋繁露·必仁且知》)。春、夏、秋、冬四季變化則是天的愛、嚴、樂、哀的表現,天氣的暖、清、寒、暑則以帝王的好、惡、喜、怒來解釋,等等。它幾乎要窒息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規律進行探索的任何生機,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作用。”

    天歌說:“一個是聰明好,還是有智慧好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王陽明:舍聰明,要智慧。愚人求知識,高人悟學問,《傳習錄》上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天歌說:“這是什么意思?”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王陽明認為,一般人讀書只是記得書中的話,這是在學知識。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書中的話,但這“知識”對你有沒有影響、觸動?這個就難說了。曉得則是你從自心中發現了書中的那些道理,在自己心中印證了書中的道理。這就是讀書以發明本心。這樣得來的才是真正的學問。可以說,在王陽明眼中,知識只是死的,沒有態度的東西。而學問,則是在我們心中得到印證,得到體悟的知識。這里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在自己內心,印證過,體悟過。”

    天歌說:“所以,有些人明白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讀過很多書,但做起事情來卻不靠譜。因為這些道理在他心中只是知識。不管是讀書還是修行,我們都應該搞清楚我們是在學知識,還是在體悟道理、做學問?”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為學就是學知識,當然是越學越多;而為道,就是體悟學問,自然越來越少。王陽明告訴我們,學問的最后就只有體悟良知。”

    突突魚道:“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生活中經常碰到這種人,他們有很多知識,知道很多道理,但卻從未按照那些道德箴言,那些知識去做事。王陽明認為,他們其實是不知。比如一個兒子自以為知道什么是孝道,但是現實中經常虐待自己的父母。這個兒子其實并不知道“孝道”。所以王陽明說,“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噗噗魚道:“真正學問到家的人,知道了一個善的道理,是馬上就會身體力行的。如老子所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一個人如果真的體悟到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會去做。如果他沒有付諸行動,原因只有一個:他并未真正認識到善。”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有誠才有智慧,無誠只是小聰明,王陽明認為惟天下之至誠,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在他看來,“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字。做事情,必須要先有誠意,然后才能格物致知,否則就會無從發明本心。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講究一個“誠”字。而這個“誠”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坦白。我們經常談到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在王陽明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以誠為本的,誠就是不自欺,不欺人,不欺世。而那些“聰明人”,與誠相反,以巧詐為本,所謂的聰明都成了獲取利益的手段。”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盛区| 临漳县| 旅游| 凤山市| 天镇县| 左权县| 海伦市| 花莲市| 凤翔县| 金华市| 万年县| 济阳县| 武义县| 肇东市| 平顶山市| 瓮安县| 贡山| 蓬溪县| 博野县| 丰原市| 迁安市| 万山特区| 北宁市| 石渠县| 峨眉山市| 丽江市| 开化县| 孝感市| 柳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济源市| 扶余县| 蓬溪县| 麟游县| 固阳县| 乐昌市| 南京市| 宣汉县| 乐清市| 汶川县| 施甸县|